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公文范文 > 范文大全 > 十大营销经典案例 营销案例

十大营销经典案例 营销案例

时间:2022-04-01 12:38:02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十大营销经典案例 营销案例,供大家参考。

十大营销经典案例 营销案例

十大营销经典案例

剑走偏锋统一润滑油高端突围

文/曾朝晖

案例主体:北京统一石化有限公司

市场地位:市场赶超者

市场意义: "多一些润滑,少一些摩擦”的成功有其历史背景的偶然性,但从统一调整自己的市场定位及产品结构这一“蓄谋已久”的战略来看,它又是必然的。高端市场,本土企业心中的痛,统一有广泛的示范意义。

市场效果: 2003年1月至6月,统一SG以上级别的润滑油销售量占企业全部产品的40%,上年同期只有14%;SF以下级别润滑油的销售从上年同期的23%降至15%。统一润滑油2003年实现销售12亿元的目标已经完成,今年的目标锁定为20亿元。

案例背景: 2002年,中国汽车保有量超过2100万辆,而在未来五年内,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5000万辆,车用润滑油品的需求量剧增。在需求量逐年上升的同时,用油档次也将实现跨越式发展。到2005年,高端用油占整个车用油的比重将上升到48%左右。

而中国现在有4500家润滑油工厂,这些润滑油厂的产品级别非常低,生产的产品以中端和低端为主,很少有高端产品,国内4500家润滑油厂生产的高端用油总销量只占目前高端市场的20%。其它80%高端市场都被美孚、壳牌等国外品牌所占据。排名在前五名的品牌在高端市场份额也不过占2%到5%。在这种市场环境中,突破高端,成为国产润滑油能否在明天立足的关键。

“统一”润滑油2003年营销事件回放

2002年11月18日,统一润滑油首次参加中央电视台黄金段位招标,中标额6000多万,为2003年统一强势品牌的塑造之旅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奠基仪式”。

2003年年初,"统一石化"将这一年定位于自己的品牌营销年,提出了"成为中国高端润滑油最大的专业制造商"这样一个新目标定位,所有的营销运作都以此作为准则。

2003年3月-7月,统一推出了与当代世界先进水平同步的若干系列高档润滑油产品。

2003年3月21日伊拉克战争爆发,统一润滑油抓住中央电视台所进行的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直播报道的机会,迅速出击,推出"多一些润滑,少一些摩擦"的经典广告,形成了空前的品牌影响力,也为统一润滑油带来了优秀的销售成绩。

2003年11月18日,统一再次以??万元央视中标

2003年年末,统一石化高层人士表示,统一将于2004年取消低档产品的生产计划,全面转向生产SG以上级别的润滑油,建设高档润滑油品牌形象。

“统一”润滑油策略解析

一年以前,统一润滑油还不为人所知,人们印象中的石化产品只有美孚、壳牌、长城、昆

仑等品牌,但在2003年,经过短短几个月的市场运作,统一迅速完成了品牌提升,成为润滑油的强势品牌。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一句"多一些润滑,少一些摩擦"的经典广告语成就了今天的“统一”,实际上,早在2003年初,统一已经将自己定位于"中国高端润滑油最大的专业制造”,通过一系列高端产品的推出,统一定格于中国润滑油高端市场。

一、定位调整热推高档系列产品

2003年,统一提出了"成为中国高端润滑油最大的专业制造商"这样一个新目标定位,所有的营销运作都以此作为准则。在产品研发工作中,"统一"瞄准了高端润滑油市场的发展前景,面向飞速发展的轿车市场推出与当代世界先进水平同步的若干系列高档润滑油产品。2003年3月,"统一经典超能力纯合成机油"在全国上市,该款高级别机油是"统一"为国内城市轿车用户度身打造的旗舰护理产品,国内首家获得世界跑车之王"保时捷"全面认证,完全达到与国际顶尖同级产品相抗衡的水平;5月,"统一"尖锋系列摩托车油登陆市场,引起市场强烈反响;配合"尖锋"的销售,"统一"在6月又推出"刀锋"产品;6月中旬,新款4L"油压王"面市,全面丰富了正在热销的中桶"油压王"产品系列结构,使"油压王"在市场上锋头更健;7月份,"飘香"女士摩托车专用润滑油和"迅驰"男士摩托车专用润滑油,将风靡欧洲的法国环保核心技术引入国内,用国际化观念为市场带来清新的空气!

产品的高档化,为统一进军高端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品牌策略调整大手笔央视投放

2002年11月18日,对统一来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这一天,统一润滑油首次参加中央电视台黄金段位招标,中标额6000多万,成为第一个在电视媒体投放广告的润滑油品牌。

在统一公司内部,这一重大决策经历了反复酝酿。作为一个专业产品,到底要不要投放央视广告?公司的销售网络是否支持大力度的广告投放?

以前,统一的品牌、产品宣传主要依靠在30多家全国性的报纸和一些与车有关的专业媒体,除了平面广告,最多的是软文的形式,进行一些消费理念上的灌输。随着汽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影响力的加大,润滑油已开始向日常消费品转变,因此,宣传媒介应该向更具有大众影响力的电视媒体倾斜。而统一还拥有数量最多、利润最好的销售网络和业界最多的销售服务人员。如果没有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做央视广告是不合适的;在具备了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条件以后,投放央视的广告就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在决定投放中央电视台的广告后,接下来产生一个问题:到底投多少合适?这在统一公司内部有比较大的争论,而且跟外部合作的咨询公司、广告代理也有比较大的争论,这些“外脑”认为,第一年投一两千万就行了,投多了有很大的风险。

经过反复讨论,统一公司认为,既然要做中国最好的品牌,就要选择中国影响力最大的媒体;既然选择了影响力最大的媒体,就应该大胆地投入。当时,统一公司做了一个预算,是7500万,实际上花了6000多万。

虽然统一从一开始就生产高级润滑油,在品质上与美孚、壳牌这些国际著名品牌没什么差别,但高端市场一直很难进入。与强势媒体携手,造就强势品牌,成为统一润滑油品牌调整的突破点。

三、经典创意高端形象完美确立

2003年3月21日,伊拉克战争爆发,中央电视台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直播报道。统一润滑油迅速做出了反应,在战争开始的当天,停掉了正热播的“众人片”,而改为播放一则五秒的广告片。广告片没有任何画面,只有一行字并配以雄浑的画外音:“多一些润滑,少一些摩擦”。这则广告紧贴在《伊拉克战争报道》之后,和新闻浑然一体,非常有震憾力。这则广告的妙处就在于既准确地诉求了“多一些润滑”的产品特点,又一语双关道出了“少一些摩擦”的和平呼声,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统一为这则广告每天投入25万元,共播出10天。这次事件营销对统一石化提高企业形象起到了绝佳的效果。广告播出后,各大媒体纷纷对这次营销事件发表评论,认为统一"多一些润滑,少一些摩擦"的广告,创造了小预算、大效果的神话(制作这个广告仅花1万8千元);统一公司自己的网站点击率提高了4倍;而且还经常有人打公司的服务电话与统一公司讨论战争

进展的情况和战争与和平的话题,统一润滑油的品牌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产品销售和使用的范围。

广告播放后,很多经销商给“统一”打来电话,他们认为这条广告才像是高端产品品牌的广告,许多原来不卖统一产品的零售店主动联系,给经销商以足够的信心;许多看过此广告的观众都认为这个广告是国外广告公司的创意,还有一部分人认为统一是合资企业或者外资企业,许多司机则点名要加统一润滑油。

这则经典广告,形成了空前的品牌影响力,也为统一润滑油带来了优秀的销售成绩,当月出货量比2002年同期增加了100%,销售额历史性地突破了亿元大关。

四.竞争加剧统一任重道远

虽然统一先于竞争对手一步,建立了品牌优势,但却未树立起品牌壁垒。在统一投放央视广告以后,其它品牌润滑油马上跟进,迅速加大了品牌宣传的力度,如昆仑润滑油在2003年就以?? 万中标央视。这些竞争对手实力雄厚,而且已与一些专业咨询公司展开合作,只要它们加大广告投放力度,超过统一不是难事。而另一方面,市场上的润滑油品牌多,名称、包装相近的产品更多。一个新包装面世一个月就有仿造品跟着上市。遇见这种"孪生兄弟",普通消

费者往往以为是一家人。这对品牌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因此,统一的品牌保护工作需要加强。

在中国,大量的车辆故障是由于润滑不当造成的,而国内的润滑油市场却还处于盲目消费的阶段。越来越多的新车与国外同期上市,对润滑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国家标准、用户

对润滑油的认识却不能与国际同步,如马自达6要求润滑油的质量级别为SL级,但国标却还

停留在SF;私家车主也缺乏保养维护车辆的常识。

对于立志成为行业领袖品牌的“统一”来说,对消费者的关心、指导、教育应该成为统一的营销工作重点,知识营销、专业营销大有可为。虽然这也有可能让竞争品牌一同受益,但最大的受益还是“统一”,消费者会感受到“统一”的关心,因此而与品牌更加亲近。

目前润滑油行业市场集中度普遍不高,市场分散,但现在已经走到重新洗牌的路口了,统一应该抓住时机,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在品牌形象及市场份额上都力争成为一个真正的强势品牌。

精确细分动感地带赢得新一代

文/郑纪东

案例主体:中国移动通信公司

市场地位:市场霸主

市场意义:凭借其品牌战略和市场细分战略,将中国电信市场从资源竞争带入了营销竞争时代。

市场效果:动感地带的用户已远远超出一千万,并成为移动通信中预付费用户的主流。

案例背景:中国移动作为国内专注于移动通信发展的通信运营公司,曾成功推出了“全球通”、“神州行”两大子品牌,成为中国移动通信领域的市场霸主。但市场的进一步饱和、联通的

反击、小灵通的搅局,使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弥漫着价格战的狼烟,如何吸引更多的客户资源、提升客户品牌忠诚度、充分挖掘客户的价值,成为运营商成功突围的关键。

作为霸主,中移动如何保持自己的市场优势?

“动感地带”2003年营销事件回放:

2003年3月,中国移动推出子品牌“动感地带”,宣布正式为年龄在15岁-25岁的年轻人提供一种特制的电信服务和区别性的资费套餐;

2003年4月,中国移动举行"动感地带"(M-ZONE)形象代言人新闻发布会暨媒体推广会,台湾新锐歌星周杰伦携手“动感地带”;

2003年5月-8月,中国移动各地市场利用报纸、电视、网络、户外、杂志、公关活动等开始了对新品牌的精彩演绎;

2003年9月—12月,中国移动在全国举办 "2003动感地带M-ZONE中国大学生街舞挑战赛

",携600万大学生掀起街舞狂潮;

2003年9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M-Zone网上活动作品在新加坡举办的著名亚洲直效行销大会(DM Asia)上,获得本届大会授予的最高荣誉--"最佳互动行销活动"金奖,同时囊括了"最佳美术指导"银奖及最佳活动奖;

2003年11月,中国移动旗下"动感地带"(M-ZONE)与麦当劳宣布结成合作联盟,此前由动感地带客户投票自主选择的本季度"动感套餐"也同时揭晓;

2003年12月,中国移动以“动感地带”品牌全力赞助由Channel [V]联袂中央电视台、上海文化广播新闻传媒集团主办的"未来音乐国度--U and Me!第十届全球华语音乐榜中榜"评选活动。

“动感地带”策略解析

手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普通沟通工具,伴随着3G浪潮的到来,手机将凭借运营网络的支持,实现从语音到数据业务的延伸,服务内容更将多样化,同时更孕育着巨大的市场商机。

而同其它运营商一样,中国移动旗下的全球通、神州行两大子品牌缺少差异化的市场定位,目标群体粗放,大小通吃。一方面是移动通信市场黄金时代的到来,一方面是服务、业务

内容上的同质化,面对“移动牌照”这个资源蛋糕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分食的状况,在众多的消费群体中进行窄众化细分,更有效的锁住目标客户,以新的服务方式提升客户品牌忠诚度、以新的业务形式吸引客户,是运营商成功突围的关键。

一.精确的市场细分,圈住消费新生代

根据麦肯锡对中国移动用户的调查资料表明,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无线市场,从用户绝对数量上说,到2005年中国的无线电话用户数量将达到1.5—2.5亿个,其中将有4000-5000万用户使用无线互联网服务。

从以上资料可看出,25岁以下的年轻新一代消费群体将成为未来移动通信市场最大的增值群体,因此,中国移动将以业务为导向的市场策略率先转向了以细分的客户群体为导向的品牌策略,在众多的消费群体中锁住15岁—25岁年龄段的学生、白领,产生新的增值市场。

锁定这一消费群体作为自己新品牌的客户,是中移动“动感地带”成功的基础:

1、从目前的市场状况来看,抓住新增主流消费群体:15岁—25岁年龄段的目标人群正是目前预付费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预付费用户已经越来越成为中国移动新增用户的主流,中国移动每月新增的预付卡用户都是当月新增签约用户的10倍左右,抓住这部分年轻客户,也就抓住了目前移动通信市场大多数的新增用户。

2、从长期的市场战略来看,培育明日高端客户:以大学生和公司白领为主的年轻用户,对移动数据业务的潜在需求大,且购买力会不断增长,有效锁住此部分消费群体,三五年以后将从低端客户慢慢变成高端客户,企业便为在未来竞争中占有优势埋下了伏笔,逐步培育市场。

3、从移动的品牌策略来看,形成市场全面覆盖:全球通定位高端市场,针对商务、成功人士,提供针对性的移动办公、商务服务功能;神州行满足中低市场普通客户通话需要;“动感地带”有效锁住大学生和公司白领为主的时尚用户,推出语音与数据套餐服务,全面出击移动通信市场,牵制住了竞争对手,形成预置性威胁。

二、独特的品牌策略另类情感演绎品牌新境界

“动感地带”目标客户群体定位于15岁到25岁的年轻一族,从心理特征来讲,他们追求时尚,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好奇心强、渴望沟通,他们崇尚个性,思维活跃,他们有强烈的品牌意识,对品牌的忠诚度较低,是容易互相影响的消费群落;从对移动业务的需求来看,他们对数据业务的应用较多,这主要是可以满足他们通过移动通信所实现的娱乐、休闲、社交的需求。

中移动据此建立了符合目标消费群体特征的品牌策略:

1、动感的品牌名称:“动感地带”突破了传统品牌名称的正、稳,以奇、特彰显,充满现代的冲击感、亲和力,同时整套VI系统简洁有力,易传播,易记忆,富有冲击力;

2、独特的品牌个性:“动感地带”被赋予了“时尚、好玩、探索”的品牌个性,同时提供消费群以娱乐、休闲、交流为主的内容及灵活多变的资费形式;

3、炫酷的品牌语言:富有叛逆的广告标语“我的地盘,听我的”,及“用新奇喧泄快乐”、 "动感地带(M-ZONE),年轻人的通讯自治区!”等流行时尚语言配合创意的广告形象,将追求

独立、个性、更酷的目标消费群体的心理感受描绘得淋漓尽致,与目标消费群体产生情感共鸣;

4、犀利的明星代言:周杰伦,以阳光、健康的形象,同时有点放荡不羁的行为,成为流行中的“酷”明星,在年轻一族中极具号召力和影响力,与动感地带"时尚、好玩、探索"的品牌

特性非常契合。可以更好地回应和传达动感地带的品牌内涵,从而形成年轻人特有的品牌文化;

“动感地带”其独特的品牌主张不仅满足了年轻人的消费需求,吻合他们的消费特点和文化,更是提出了一种独特的现代生活与文化方式,突出了“动感地带”的“价值、属性、文化、个性”。将消费群体的心理情感注入品牌内涵,是“动感地带”品牌新境界的成功所在。

三、整合的营销传播以体验之旅形成市场互动

“动感地带”作为一个崭新的品牌,更是中国移动的一项长期战略,在进行完市场细分与品牌定位后,中移动大手笔投入了立体化的整合传播,以大型互动活动为主线,通过体验营销的心理感受,为“动感地带”2003年的营销传播推波助澜!

1、传播立体轰炸:选择目标群体关注的报媒、电视、网络、户外、杂志、活动等,将动感地带的品牌形象、品牌主张、资费套餐等迅速传达给目标消费群体;

2、活动以点代面:从新闻发布会携手小天王、小天王个人演唱会到600万大学生“街舞”互动、结盟麦当劳、冠名赞助“第十届全球华语音乐榜中榜”评选活动,形成全国市场的互动,并为市场形成了良好的营销氛围,进行“传染”;

3、高空地面结合:中国移动在进行广告高空轰炸、大型活动推广传播的同时,各市场同时开展了走进校园进行的相关推广活动,建立校园联盟;在业务形式上,开通移动QQ、铃声下载、资费套餐等活动,为消费群体提供实在的服务内容,使高空地面相结合;

4、情感中的体验:在所有的营销传播活动中,都让目标消费群体参与进来,产生情感共鸣,特别是全国“街舞”挑战赛,在体验之中将品牌潜移默化的植入消费者的心智,起到了良好的营销效果;

“动感地带”作为中国移动长期品牌战略中的一环,抓住了市场明日的高端用户,但关键在于要用更好的网络质量去支撑,应在营销推广中注意软性文章的诉求,更加突出品牌力,提供更加个性化、全方位的服务,提升消费群体的品牌忠诚度,路才能走远、走精彩!

“变脸”麦当劳让品牌更年轻

文/王卓

案例主体:麦当劳公司

市场地位:世界快餐食品老大,但是近年来在全球各地市场受到了其他快餐品牌的挑战。在中国市场,麦当劳一直屈居老乡肯德基之下。

市场意义:麦当劳在全球同步推出的“我就喜欢”品牌更新活动,被很多人称为麦当劳的“变脸”行动。麦当劳一改几十年不变的“迎合妈妈和小孩”的快乐形象,变成年轻化、时尚化的嘻

哈形象。

市场效果:麦当劳公司公布的2003年11月份销售收入增长了14.9%,亚太地区的销售收入增长了16.2%。公司的股价逆市上涨,创下了16个月以来的新高。JP摩根集团2003年12月称,麦当劳在全球经营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并将麦当劳的股票评级从“一般市场表现”调升

至“超出市场表现”。

案例背景:2002年的麦当劳可谓麻烦不断,10月,麦当劳股价跌至7年以来的最低点,比1998年缩水了70%,2002年第四季度公司第一次出现了亏损。2002年11月8日,麦当劳总部宣布,公司将从3个国家完全撤出,并关闭其他10个国家的175家连锁店。在中国

大陆,麦当劳各方面的表现一直比老乡肯德基逊色不少。近两年,麦当劳在本土被汉堡王等快餐店抢去了不少市场份额,在亚洲、中东等地销售额下降明显。

营销专家米尔顿·科特勒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提出,快餐食品对消费者健康的影响、民族和文化意识,以及品牌老化是麦当劳在全球和中国遇到大麻烦的三大主要原因。

2002年初,麦当劳新的全球首席营销官拉里·莱特(Larry Light)上任。拉里·莱特是“品牌价值管理”(BVM)体系的创立者之一,他上任后,策划了麦当劳历史上第一次品牌更新计划,取代了以前以“微笑”为主体的营销活动。

麦当劳2003年营销事件回放

2003年8月,麦当劳中国发展公司宣布,来自天津的孙蒙蒙女士成为了麦当劳在内地的首个特许加盟商,近期内将选中5个特许加盟商。

2003年9月2日,麦当劳公司在德国慕尼黑宣布正式启动“我就喜欢”品牌更新计划。这是麦当劳公司第一次同时在全球100多个国家联合起来用同一组广告、同一种信息来进行品牌宣传。

2003年9月22日,麦当劳“我就喜欢”活动在中国正式启动,《我就喜欢》歌曲中文版创作及演唱者王力宏参加了发布会。

2003年9月25日开始,麦当劳的两个新的充满活力的电视广告开始在全国播放,另外三个电视广告也于2003年底到2004年间播放。

2003年11月24日,麦当劳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旗下“动感地带”(M-Zone)宣布结成合作联盟,由动感地带客户投票自主选择的当季度“动感套餐”也同时揭晓,并在全国麦当劳店内同步推出。

麦当劳中国表示麦当劳将在近期内在中国餐厅内提供WiFi服务,届时中国消费者将可以在麦当劳餐厅享受无线上网的乐趣。

麦当劳营销策略解析

在新任首席营销官拉里·莱特的主持下,受销售额下滑困扰的麦当劳在总部召开了一次全球性广告峰会,在其广告代理商中掀起了创意竞争热潮。麦当劳的主要广告代理商集思广益,

为这家全球最大的快餐连锁公司打造新品牌、制定新营销策略产生了一个新的全球营销主题——“我就喜欢”。麦当劳首席执行官康塔洛普说:“我们曾经是广告和营销的亮丽典范,我们将再次成为这方面的高手。”

变脸,让品牌年轻时尚化

麦当劳面临的最大困扰就是“品牌老化”的问题。米尔顿·科特勒先生说,麦当劳以前并没有首席营销官的职位,50年不变的“麦当劳叔叔”就是麦当劳的“首席快乐官”(Chief Happiness Officer)。以前,笑容可掬的“麦当劳叔叔”对于儿童、青少年、父母等细分市场都非常有亲和力,是不错的“品牌代言人”。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麦当劳的定位以及品牌的概念随着社会外部环境的变化已经很陈旧了。根据麦当劳做过的一次顾客调查,很多年轻消费者认为“麦当劳叔叔”的形象非常老土、可笑。年轻的嘻哈一族觉得麦当劳是小孩子去的地方,他们更喜欢“酷”、刺激和冒险的举动。麦当劳如果不品牌更新的话,只有一年年的老下去。

“我就喜欢”把目标顾客定在了麦当劳流失得最快、公司最需要抓住的年轻一族,所有的品牌主题都围绕着“酷”、“自己做主”、“我行我素”等年轻人推崇的理念。以在中国地区为例,首先,广告语就赢得了很多年轻人的好评,一个中学生在被问及对麦当劳广告的看法时说:“‘我就喜欢’里面的‘就’字很酷,我特别欣赏。”中文麦当劳歌曲的创作者及演唱者王力宏在年轻人中很有号召力,是有主见、有活力、有上进心的年轻人的代表。王力宏创作的带有嘻哈和R&B

曲风的《我就喜欢》主题曲,推出之后登上了很多歌曲排行榜,在年轻人中非常流行,为麦当劳赢得了不少关注。

与此同时,麦当劳连锁店的广告海报和员工服装的基本色都换成了时尚前卫的黑色。配合品牌广告宣传,麦当劳推出了一系列超“酷”的促销活动,比如只要对服务员大声说“我就喜欢”或“Im Lovin It”,就能获赠圆筒冰激凌。一些大学生认为这样的活动很新鲜、很有意思,很受敢

做敢为的年轻人欢迎。

拉里·莱特说:“我们希望受众看到这次营销活动时说,‘这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麦当劳’。”

加快本地化步伐

麦当劳在中国一直坚持自己独资开设连锁店,没有采取肯德基等快餐连锁的特许经营的扩张方式。采取这种策略最关键的原因的担心公司对加盟店的控制力不强,不利于维护麦当劳的整体形象和服务的标准化。麦当劳和肯德基两大洋快餐巨头在中国的南辕北辙,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公司一个遵循的是“全球化”策略,而另一个实行的是“本地化”策略。

但是,面对肯德基每几个月就推出一道符合当地人口味、颇受当地消费者欢迎的食品,连锁店越开越多,麦当劳再也坐不住了。2003年8月,麦当劳批准了中国大陆第一个特许加盟商天津的许女士,并表示近期将批准5个特许加盟商。

根据麦当劳2002年底做的市场调查,中国消费者在用餐地点的选择上,最看重的食物口味,其次才是卫生环境和地点便利等条件,消费者对多元的口味选择,尤其对于常规米饭食品有极高的需求。

2003年,麦当劳已经在台湾、新加坡等地推出了“和风饭食系列”、“韩式泡菜堡”等东方口味食品,中国大陆也推出了“板烧鸡腿汉堡”。麦当劳公司的营销人员称:“麦当劳未来还会不断有新的产品推出,以顺应消费者求新求变的需求。”

水平协作营销强化新品牌

为了配合麦当劳的品牌更新活动,2003年11月24日,两个“M”——麦当劳与“动感地带”(M-Zone)结成了合作联盟,并共同推出了一系列的“我的地盘,我就喜欢”的“通信+快餐”的协同营销活动。中国移动副总裁鲁向东在活动发布仪式上,用“最酷、最眩、最动感”来形容这次营销活动。

虽然这两个2003年非常出位的品牌经营的业务范围根本不相干,但是共同的目标受众和它们希望传达的品牌个性,让它们成为了“同道兄弟”。麦当劳中国餐厅推出了只有动感地带成员才能以15元价格享用的原价21.5元的“动感套餐”。每月的"动感套餐"由会员通过短信、彩信和网上投票的方式进行选举,既有新意又有实惠,让消费者感受到自己的特权。

动感地带一直宣传一种很鲜明的品牌态度——“我的地盘听我的”,在年轻人中的认同感非常高,麦当劳极为看重这一点。而对动感地带的客户来讲,购买麦当劳的产品在价格上可以得到优惠,这是一种特权感,可以得到双赢。以前他们来麦当劳只是吃汉堡、薯条,麦当劳儿童游乐场的设备让他们认为自己不属于这里。现在,由于动感地带的介入,使得他们更加有满足感和归属感。

重组汤姆逊TCL绕道国际市场

文/邱小立

案例主体: TCL集团

市场地位:国内彩电领先品牌、国际市场赶超者

市场意义: TCL重组汤姆逊,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树立了一个战略典范。

市场效果:在技术上,合资公司已经为TCL带来了世界最先进的“第五代背投”,在国际市场的抢占上,TCL已经成功化解了美国、欧盟的反倾销危机和专利危机。

案例背景:近几年,具有规模、制造成本优势的国内彩电业,在进军国际市场时,面临

研发力量薄弱、贸易壁垒、在目标市场的品牌知名度低、营销渠道不健全等问题,特别是研发力量薄弱、贸易壁垒两大问题,有可能让国内彩电企业在彩电技术升级浪潮和国际市场中遭遇重大挫折。

2003年11月4日,TCL集团与法国汤姆逊举行彩电业务合并重组协议:而美国当地时间11月24日,美国商务部初步裁定中国一些电视机生产商向美国市场倾销其产品,已圈定的长虹、TCL、康佳、厦华4家强制调查对象都被认定存在倾销,倾销价差为27.94%到45.87%。这个裁定,对其他几家的打击是致使的,特别是长虹、它占据了国内出口到美国份额的半数以上。但正因为TCL的兼并,它不仅不会受损,反而是最大的收益者,填补了其他企业留下的市场空白。

TCL重组汤姆逊事件回放

2003年11月,TCL集团与汤姆逊集团签署合作备忘录,拟由双方共同投入电视机和DVD 资产,设立一合资公司,TCL集团持有其67%股份。该合资公司将被打造成为全球最大的彩电厂商。TCL集团将会把其在中国大陆、越南及德国的所有彩电及DVD生产厂房、研发机构、销售网络等业务投入新公司;而汤姆逊则会将所有位于墨西哥、波兰及泰国的彩电生产厂房、所有DVD的销售业务、以及所有彩电及DVD的研发中心投入新公司。TCL-汤姆逊公司成立后,其全球彩电销量将达1800万台,而去年全球彩电冠军三星的业绩是1300万台。

TCL策略解析

突破专利与研发实力薄弱的技术天花板

目前我国彩电企业在核心技术方面,基本上没有专利权。在以往,核心零部件虽然需向外资企业采购,但国内企业依靠整机成本优势,在市场上还是有一定的话语权。但2002年年底,汤姆逊公司向我国彩电企业提出索要专利费的通牒,提出的专利共达20项,范围从小于20英寸的小彩电到25英寸的大彩电,平均每台要价1美元。作为老牌彩电企业,汤姆逊在传统彩电领域拥有3万4千多项专利,中国彩电产品只要出口,就很可能落入专利的陷阱。而联姻汤姆逊,TCL就轻易化解了专利危机。

从全球范围来看,电视技术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电视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中国企业从零开始搞研发,能否在短期内取得突破,是一个很大的疑问。

TCL通过与汤姆逊的合资,很好地解决了研发环节薄弱的问题。根据协议,汤姆逊全球所有的电视和DVD研发中心都归合资公司所有。汤姆逊拥有传统电视机的所有主要专利和大部分数字电视与DVD专利。合资公司成立以后,TCL虽然仍会按照市场规则支付专利费用,但李东生表示,合资公司有能力产生新专利。很快,TCL就以实质行动证明了李东生的话。2003年年底,TCL与汤姆逊研制生产的85HZ背投电视,通过国家广播电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验证。85HZ背投电视是“第五代背投”,TCL此举,使得它在背投领域,超越了长期领先的长

虹。而且,这一突破也将为TCL带来丰厚的利润,据悉,已有多家国外背投品牌向TCL购买此项专利技术。

绕开贸易壁垒

从1988年开始,欧洲市场就对我国和韩国彩电实施反倾销调查,并于1991年对我国彩电征收15.3%的最终反倾销税;中国彩电被阻隔在欧盟市场之外长达10年之久。2003年5月,美国也开始对我国彩电实施反倾销调查。2003年11月24日,美国商务部初步裁定我国出口到美国的彩色电视机存在倾销行为。

如果裁决结果依然是肯定的,那么今后五年内,美国进口我国彩电的税率将提高30%以上。这对我国彩电生产企业来说,将是毁灭性的打击。据统计,目前我国彩电出口到美国市场已经超过400万台,如果征收高额关税,我国彩电将只剩下本土、东南亚、中东、南美等局部市场,我国彩电超过1500万台的生产能力将被闲置。

如果不想坐以待毙,国内彩电企业必须想办法突破越来越严重的贸易壁垒。

2002年9月,TCL成功收购了德国老牌电视生产企业施耐德,通过建立欧洲生产基地,绕开了欧盟的贸易壁垒。但施耐德存在其局限性,它的市场主要集中在德国、英国和西班牙三国;生产所在地的劳动力成本高昂;原有重要客户在破产前已流失不少。

而汤姆逊则不同,在欧洲和北美均拥有当地的强势品牌,而且在欧美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营销网络;其生产基地也在劳动力相对低廉的墨西哥、波兰等国,虽然这些国家劳动力成本

相对中国要高,但与日、韩等地相比,依然有较强的优势。而且,TCL-汤姆逊如果采用的是主要零部件在国内生产,墨西哥、波兰等地整机装配的办法,将可以继续发挥国内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2004年,TCL-汤姆逊将通过其原先设在墨西哥的彩电制造厂出口北美地区,从而重新迈进美国市场的大门。

节约品牌推广成本

在进入国际市场时,由于品牌推广成本的高昂,国内企业除了海尔等少数企业外,大多采用的都是与外资品牌合作,为其贴牌生产的方式。这样使得国内企业仅能获得微薄的加工利润。

海尔早在1998年就开始实施国际化战略,但直到2003年,其冰箱才在美国市场取得一定成绩。为此,在进入日本市场时,海尔调整了策略,虽然还继续坚持采用自有品牌,但销售网络借助当时家电生产商——三洋的帮忙。

海尔能够在海外市场取得成绩,一定程度上还与其生产的产品没有面临更新换代的问题。而电视则不同,据已公布的信息显示,美国计划在2006年关闭模拟电视;欧洲各国计划在2010年关闭模拟电视。与之相对应的是这几年,美国、欧洲市场数字彩电的销量大增。而另一方面,数字电视领域蕴藏的巨大商机,已经引起各大企业的重视,连惠普、摩托罗拉等IT

企业都先后宣布将生产数字彩电。

如果TCL采用在欧美推广自有品牌的方式,就算扣除反倾销的影响,它也需时间建设销售网络,让当地消费者接受TCL品牌。但风云变幻的市场能给TCL留出时间吗?

与汤姆逊的合作,使TCL面临的难题迎刃而解。百年品牌——汤姆逊目前为全球四大消费电子类生产商之一,是全球第一台互动电视专利技术的拥有者,在数字电视、解码器、调制解调器、DVD机、MP3播放器、电子图书和家用数字网络等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是欧美消费者认可的数字巨人。旗下的THOMSON品牌和RCA品牌分别在欧洲与北美市场上拥有良好的品牌形象。经过多年经营,在欧美已有庞大的销售网络。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可以大大节约TCL进入欧洲数字彩电的品牌推广成本。

合作营销英特尔借道“迅驰”强渡“无线”

文/本刊记者彭强

案例主体:英特尔公司

市场地位:市场霸主

市场意义:迅驰的推出表明英特尔由单一优势产品市场竞争策略转向产品多样化市场策略,正在实行前所未有的复合品牌战略。英特尔目前的业务已经超越了微处理器的核心业务,延展到网络、通讯甚至服务。从英特尔一系列的举措来看,英特尔正试图进行从计算行业向无线通讯的战略调整。

市场效果: 2003年底,专家根据市场预测,由于英特尔迅驰处理器正日益占据主流地位,奔4移动CPU将在2004年一季度基本淡出笔记本电脑市场。

必须承认,英特尔亿万美元的广告费砸出了效果,竞争焦点已从处理器的主频拉力赛扯到了无线和移动的概念上。如今,稍有点档次的笔记本电脑已经言必称迅驰了。

这无疑让英特尔的对手AMD等厂商感到空前的郁闷,因为这意味着英特尔再次用概念与标准形成垄断,在英特尔霸权面前,AMD们必须另谋出路。

案例背景:英特尔(中国)公司负责人介绍,“迅驰”综合兼顾了未来笔记本电脑的“高性能、长电池寿命、无缝的无线连接以及时尚创新的外形”四大要求,并称“迅驰”的推出将极大改变人们使用计算机的地点和方式。“无论何时何地,办公室、家里、机场还是咖啡馆,人们都可以通过笔记本电脑或PDA与互联网宽带连接”。

“迅驰移动计算技术”新品牌拥有一个包含有著名的Intel Inside标志在内的新标志。这一标志有着醒目色彩和全新图案,寓示着飞翔、移动和勇往直前。

2003年3月12日,业界观望已久的英特尔移动科技新品牌“迅驰”,在全球同步亮相。

业界评论,迅驰的成功推广标志着一个计算与通信双重融合的新时代的开始。

英特尔“迅驰”2003年营销事件回放

“迅驰”的前身Banias于2002年9月9日在美国圣何塞召开的英特尔秋季信息技术峰会上甫一亮相,即引起广泛关注。

2003年1月9日,英特尔在北京、上海、深圳等13个城市同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英特尔将推出“第一个全新移动计算技术品牌———英特尔迅驰移动计算技术”(Centrino)。

2003年3月3日,英特尔开始正式进行最大规模的“迅驰”广告宣传活动,推广其即将推出的笔记本电脑迅驰(Centrino)芯片。这次推广活动在电视和平面广告上的支出超过3亿美元,活动范围遍及美国、英国、法国、德国、韩国和澳大利亚等11个国家。

2003年3月10日,英特尔有限公司与中国移动和中国网通牵起了手。两家运营商将为两天后发布的英特尔迅驰移动计算技术“推波助澜”,在国内的机场、宾馆、会议中心等公共“热点”部署和应用无线局域网。

2003年3月11日,英特尔宣布,将和全球最大餐饮业连锁店麦当劳将一起通过一些麦当劳餐厅推广无线上网。他们首先将从曼哈顿的十家麦当劳开始,这是英特尔3亿美元推出Centrino系列产品宣传活动的一部分。作为该计划的一部分,麦当劳在未来三个月将使客户购买一种套餐后能够在餐厅里无线上网一个小时,然后,客户可以选择每小时付费3美元或者再购买一份套餐。

2003年3月12日,英特尔在北京钓鱼台宾馆召开了千人规模的中国市场推介会。

2003年6月3日,英特尔宣布降低现有迅驰芯片的价格,降幅最高达34%。尽管英特尔每3个月左右会有一次降价行动,但此番降价行动在大力促销迅驰笔记本之外更直接的目的就是打击AMD。

2003年6月6日,英特尔公司联合新浪,与国内部分电信运营商合作共同推出了针对中国移动计算用户和市场的平台网站“无线热点通”( http://www.wendangku.net/doc/dc73141666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69.html )。

2003年9月中旬英特尔推出了下一代迅驰,并展开了新一轮广告攻势,其中包括在9月25日开始推出“一日无线”(One Unwired Day)大型系列宣传活动、分别在纽约、旧金山和芝加哥

举办的音乐会和庆典活动。

2003年10月30日,2003年秋季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IDF)在深圳召开。在此峰会上,英特尔公司还与TCL公司共同成立了“英特尔——TCL 3C联合实验室”,联合开发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电子领域应用于3C融合方面的技术。

2003年秋,Intel与联想、新蓝等合作伙伴再次联手发力低价迅驰笔记本。10月21日,联想更是发动“旭日”计划,将联想昭阳主流配置的迅驰笔记本价格从11588元大幅降到9999元。英特尔“迅驰”策略解析:

英特尔作为CPU制造领域的老大,它在技术方面的行业领先者地位毋庸置疑,但英特尔并没有依仗技术优势而忽略了市场营销能力。

1.强势推广“合作广告”吸引下游厂商

英特尔宣布自己准备花在迅驰品牌推广上的费用是3亿美元,这个费用甚至超过了微软推广Windows XP的全球市场费用。

英特尔1991年发动的“内含英特尔”(Intel Inside)广告攻势,被公认为是建立起英特尔现有品牌地位的成功策略。英特尔藉补助PC制造商的广告经费,换得计算机厂商同意在他们的电视、平面媒体和在线广告中,秀出英特尔的商标图案,也开创了“合作广告” 运作模式的经典。

迅驰在市场推广上更将这种“合作广告”模式发挥到了极致。在英特尔官方提供的一份“中国迅驰移动计算技术行业发布会支持厂商名录”上,除中国移动、中国网通等在内的3家电信运营商,以及以微软、金碟为代表的11家软件厂商之外,IBM、联想、TCL、方正、同方、戴尔、惠普、三星、宏基、华硕、明基、京东方、紫光、东芝等25家知名硬件厂商全部赫然在列。

有媒体报道,英特尔在全球推广迅驰时,从总额为3亿美元的宣传费中掏出了5000万美元赞助IBM和三星两家公司,以鼓励它们跟进迅驰的积极性。在国内市场,方正和英特尔达成的是一项涉及金额2000万人民币的迅驰推广计划。按照方正科技透露的相关细节,2000万推广费一部分来自于方正科技原计划的市场经费,另一部分则来自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的资助。

2.捆绑销售拓展无线通信领域

英特尔在迅驰推广方面不遗余力,整合营销活动的规模超过了台式机用奔腾芯片的规模,不仅开出了大手笔营销费用,为迅驰设计了新的产品标识(可插入产品标志图),还采取了新

的捆绑销售策略。为了获得Centrino品牌的使用权和低廉的价格,制造商必须一并接纳Centrino的三种配套产品,包括处理器、芯片组和无线技术。这种营销策略将给英特尔带来更

多销售额。

虽然这种捆绑销售的策略引来了众多“垄断”的非议之声,但是在市场反映出来的效果不错。据悉,迅驰已经获得了包括IBM、惠普、戴尔等美国公司以及包括联想、宏和广达在内的16家亚太公司的支持,这些电脑制造商表示将在他们生产的电脑中配备这种新的芯片。

在回答记者迅驰是否有“捆绑销售”嫌疑时,英特尔公司移动产品事业部市场总监Don McDonald说:“客户仍然可以用分别采购的方式。我们不会遇见像微软那样的麻烦,迅驰的移动计算技术只是广阔的无线市场很小的一部分。无线市场有充分的竞争空间。”

分析人士认为:“英特尔正在积极拓展无线通信领域,迅驰用处理器搭着LAN芯片一起销售,藉母鸡带小鸡的意图十分明显。”

3.多方联盟打造无线上网“生态链”

“迅驰”普及的最大障碍在于目前还没有一个适合的网络环境,因此英特尔2003年的目标是年底前在中国建设1000个公共热点地区,这样才能说服更多的笔记本电脑厂商和消费者采用“迅驰”技术。为此,英特尔结盟中移动和中国网通等电信运营商,在酒店、机场、商务写字楼建立所谓的“热点”无线上网区域,通过推行“无线认证计划”和“无线标识计划”,试图将洋红色的Centrino和天蓝色的Intel inside组成的移动计算标识与无线局域网划上等号。英特尔公司还同

星巴克、麦当劳和希尔顿酒店集团签署营销协议,联手打造迅驰无线上网的品牌形象。星巴克和麦当劳在其店内大规模布设Wi-Fi系统,希尔顿也计划在旗下的50家酒店中推出这种无线上网服务。

英特尔公司在中国还联合新浪,与国内部分电信运营商合作共同推出了针对中国移动计算用户和市场的平台网站“无线热点通”( http://www.wendangku.net/doc/dc73141666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69.html )。该网站旨在促进中国无线市场和应用的发展,向最终用户介绍无线技术和移动计算的知识及体验,并帮助他们方便快捷地寻找无线“热点”。

4.本地化营销模式贴近中国市场

在2003年的暑期里,非典改变了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也因为非典,网络比任何时间都突显出它的优越性。Intel抓住商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这个暑期有点不一样”大型推广活动。针对暑假中的大中小学生、高考完的高三学生、大学入校新生及其他年级学生3个目标群体,推出超线程(HT)组合、盒装正品组合、迅驰?组合3个组合包以供选择。以“放飞你的心情”、“不和爸爸抢电脑”、“安心学习的假期”、“你的宿舍有迅驰吗”四大部分构成整个活动,富有针对性的活动内容使处在不同阶段的学生均能感受到非同寻常的惊喜,实现了迅驰产品的旺销。

有分析认为,Intel之所以拿学生做文章,是因为 Intel很了解中国的国情。中国现在十分

重视教育,现在许多家庭又只有一个孩子,“望子成龙”的父母宁愿自己生活累一点苦一点也要满足孩子的需要,更何况电脑有利于孩子学习呢?

借力“神五”蒙牛诠释公关四大精髓

案例主体: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市场地位:已由行业第四一举上升至榜眼之位,而液态奶部分更是攀升为行业霸主。

市场意义:紧扣产品的核心优势和品牌的核心价值,对转瞬即逝市场机会的把握,感性路线和理性路线的完美结合,超强的执行力,蒙牛“神五飞天”事件营销,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公关活动范本。

市场效果:蒙牛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升,并由此树立起一个具有民族内涵的大品牌形象,同时使产品销量一路奋进。

案例背景: 2003年可谓是拥有上千家企业的中国乳品业的多事之秋,几家被曝光、几家被收购;几家欢喜几家忧。在这纷纷扰扰中却始终有一个品牌独树一帜、高歌猛进,它就是来自内蒙古草原的蒙牛。

蒙牛2003年营销大事回放

2003年3月伊拉克战争期间,蒙牛集团率先进行事件营销,此后,他们与央视协商建立了一个应对突发新闻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以确保蒙牛广告能在第一时间赢得商机;

“非典”期间,蒙牛集团加大广告投放,并增加了公益广告的力度;

10月份,蒙牛利用获得“航天员专用牛奶”称号这一机会,进行大规模“举起你的右手,为中国喝彩”的公关活动;

11月,蒙牛夺得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标王,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蒙牛策略解析

分析蒙牛的每一次公关活动,尤其是借助神舟5号成功飞天的“航天员专用牛奶”公关活动,其成功的原因在于蒙牛的营销人抓住了公关策划的四大精髓。

精髓一——永远不忘产品的核心优势和品牌的核心价值

公关=沟通+销售,即所谓“既沟通又销售”。其中沟通侧重于我们常说的树立产品或品牌形象等;而销售则侧重于实现真正销售量的增加。两者一累加就是公关营销。所以公关活动不仅仅瞄准顾客,还瞄准广大的社会公众。如果说单纯的销售就像马鞭子抽在马背上能使马儿跑

得快的话,公共活动就是清除跑道上的沙石障碍,铺平跑道上的坑坑洼洼,给马儿创造跑得更快、更好的条件和环境,当之无愧于“品牌建设”的有力工具。

因此,企业的一切公关活动应该服务于品牌建设和适应于品牌规划。简单点说,就是企业的一切公关活动一定要紧扣自己产品的核心优势和这个优势可给予消费者的核心价值,即品牌的核心价值。

那么,蒙牛2003年的产品优势是什么?对一般消费者而言,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奶源的优势,蒙牛出自茫茫蒙古草原,远离污染、贴近自然,其液态奶尤其鲜奶自然让人放心。但实际上,蒙牛的优势不仅仅这点,它在让消费者放心的基础上还有着更科学的工艺配方,既保证口味、卫生,更保证了人们喝奶时最希望获得的营养和健康。国内目前推广学生奶并提倡全民喝奶,其动机雷同于日本昭和年间的“天皇劝奶令”,首当其冲为民众的健康。所以,从蒙牛此次宣传的各种类型新版广告的主题诉求来看,其“健康是强国之路”的品牌主张,在以“举起你的手,为中国航天喝彩”的情感诉求中不但没有削弱,反而通过老、青、童三代不同的形象表现,更加直接地、全面地进入民众的日常生活,建立起一个鲜明的“健康奶”的品牌印象,无形中拉大自己与其它竞品可给予消费者的价值感的距离。

精髓二——始终警惕转瞬即逝的市场机会

在蒙牛的神舟5号公关活动后,突然冒出了许多以神舟5号或航天员为素材的广告,有FIYTA表、有喜之郎果冻布丁、有波司登羽绒衣等,但人们永远都对“第一”印象最深。因此,

蒙牛的营销人是优秀的,他们深切懂得机会是公关活动的基础,没有好的机会就无法承载较高的营销目标或品牌期望。

他们知道机会既来自于市场,又来自于创新。有人说,市场上每天都有抛给我们的“绣球”,只是我们没有觉察、没有去接,便给了先于我们去接的人更多的机会。那么,绣球都是什么模样?通常有以下几种:

1、社会重大事件,包括政治的、体育的、文卫的、社会的、经济的等等,都是企业可以利用的机会。比如海尔的小康列车巡展活动就是抓住“十六大”提出“建设小康社会”这一重大事件而实施的公关活动;甚至一家国外公司借一群鸽子意外借宿其办公楼,而成功进行企业“爱护动物”的形象宣传;

2、技术的创新成果。比如IBM的有名的“人机对抗”,就是其成功研发出每秒可分析200万棋位、技术领先于同行时策划实施的;

3、同行的某种公众行为。1999年3月初,当比尔.盖茨在深圳会同国内信息、家电巨头联想、海尔、步步高和四通四个公司推出“维纳斯计划”,却迟迟未有产品上市的情况下,海信首先推出网络机顶盒产品,成为“维纳斯”雷声中的第一滴雨,迅速成为媒体追捧的对象,形成了一股“海信热”。

所谓来自于创新的机会,就是要靠企业自己去发掘、创造,比如现在市场上多有“××节”、“××秀”等,就是企业创新的一种表现。蒙牛在这方面的表现则显得老谋深算。

为了神舟5号飞天这样一个在别人眼里“很突然”的机会,蒙牛早在2002年上半年,就与中国航天基金会进行接触。由于中国航天基金会对合作伙伴的挑选要求十分严格,如必须是民族企业,必须是中国驰名商标,必须是行业领导性企业、必须同航天精神相关联等,通过数次严格的对公司的奶源、生产设备、市场流通等环节的考察、调研,并进行多次物理、化学、微生物学的分析,蒙牛于2003年初成为中国航天首家合作伙伴,这个时候距离神舟5号飞天还有半年时间,最主要的是飞天能否成功尚无人完全知晓。所以说,蒙牛成功的第二理由是它始终在寻找可供自己利用的市场机会。

精髓三——坚持感性路线和理性路线的完美结合

公关在营销中的真正含义应该是“既沟通又销售”,其中沟通重在感性认知,偏于品牌的树立,而销售则注重市场结果,偏于销量的实现,所以说公关始终要感性与理性相结合,两者缺一不可的。而这一点在蒙牛神舟5号的公关策划中同样是表现得恰如其分。

首先是关注感性认知。蒙牛注意到,因为是我们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所以其带给国人的巨大民族荣耀感和自信心空前高涨,这时候说什么都不如喝一声彩来得过瘾、顺应

潮流,又能显出声音,所以,蒙牛以感性诉求的手法喊出“举起你的右手,为中国喝彩”,迅速引发共鸣,拉近了与消费者的感情,使品牌在第一时间得到大家的认同,达到了最初树立品牌形象的目的。

其次是关注市场结果。营销人都知道消费者与你感情好不消费等于白搭的道理,所以蒙牛在此公关影响力迅速遍及全国的同时,在自己的产品广告和卖场促销活动中及时补充“神舟5号”、“宇航员”等要素,并推出有诱惑力的买赠活动,使得公关形成的品牌势能转化为销售动能,保证了公关对销量促进的深层次目标的实现。

精髓四——清醒认识执行是保证公关成功的关键

公关的营销力就是公关的策划力与执行力的综合匹配,即公关营销力=公关策划力×执行力。

应该说,蒙牛的此次公关的两力都很强,策划力前文已讲,执行力从以下三点可以反映:

1、执行的及时性:

10月16日6时23分,神州5号飞船在内蒙古大草原安全着陆,宣告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就在举国同庆之时,蒙牛关于此次飞行事件的户外广告上午10点即在各大城市实现“成功对接”。

2、执行的不走形且整齐划一性:

在军队中之所以强调步调的一致,在于其最能形成一种前进的势或对敌人的震慑,所以我们也常常以执行是否走形、是否整齐划一来判断执行力的强弱。笔者单纯通过自己所经历的三个城市在相差不过一周的宣传情况来看,蒙牛的营销末梢不仅正确理解了总部的部属,而且执行的

不折不扣——户外广告最早挂、广告位置要抢眼、幅面大、质量好等。

3、执行的层次性:蒙牛在此次公关的执行中,还注意了从不同媒体的沟通主题到广告与促销的完美结合,使平面广告、影像广告和人员口碑等形成一个传播梯度,更好地实现感性路线和理性路线的结合。

那么,什么使蒙牛的执行力如此强呢?首先是蒙牛“先谋后动”的战略思想起了作用,它使自己有较充分的准备,以致不“仓促上阵、乱了阵脚”。其次是长期以来严格、科学的营销管理使然,因为执行关键在人,人的关键在于明白“责权利”和“给其权利、监其使用”的管理氛围,而这两点就是营销管理的核心内容。

营销为王央视广告从坐商到行商

文/本刊记者兰茂勋

案例主体:中央电视台

市场地位:市场垄断者

市场效果:在12个小时的白热化角逐中,央视黄金段位的广告招标总额达44.1157亿元,创下10年招标历史的新高,比2003年的33.1465亿元增长10.9692亿元,增长幅度达到33.3%。

案例背景: 1994年,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广告开始实行招标。2000年的广告招标总额达19.2亿元,2001年为21.6亿元、2002年为26.26亿元、2003年为33.1465亿元,一路攀升。但由于秦池、爱多等一批央视“标王”的大起大落和过早凋零,使企业对央视黄金段位的招标又爱又恨,而跨国品牌对黄金时段的观望和冷漠,又使业界对央视“标王”的含金量存有疑虑之心。但央视在2003年大刀阔斧般的内容改革和细致周到的客户服务,则成为央视成功营销的两把利器。

而2004年1月1日正式执行的广电总局17号令,对于卫视的价格战产生遏制作用,也使电视媒体黄金时段的广告价格总体上大幅上涨。在这一形势下,央视对广告客户吸引力更大了。

2003年11月18日,近千人把能容纳700多人的梅地亚宾馆二楼会议厅挤得水泄不通。在央视黄金段位广告招标大会抛出的标的物共有224个,报名参与招标的企业有156家,比往年增长了25%,其中新客户增长了50%以上。

央视2003年营销事件回放

央视节目大调整,收视率最高的一套汇集了全国40个名牌栏目的29个;其他几套节目则走专业频道的路线。

采取栏目末位淘汰制,将众多曾经的名牌栏目的节目淘汰。这一制度推行后,央视的频道、栏目的整体收视率普遍上升。

开播新闻频道,2004年还将开播青少频道,届时央视的频道数量将达到14个。

提高新闻联播内容的含金量,使新闻数量和质量明显增加,收视率出现明显上扬。

打造名牌主持人,加快精品栏目的建设,通过重奖“十佳”主持人来促成主持人的品牌化。

2003年9月,宝洁公司全球媒介总经理拜会了央视,表示将与中央电视台进一步加强战略合作关系。

央视的营销策略解析

长期以来,央视作为我国的媒介之王,因其资源的独占性而无人可以匹敌。但面对日益泛滥的资讯和多样化的传播途径,央视开始了锐意的改革来应对挑战。在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下,节目资源的优化促进了广告资源的优化。

一、内容和服务增值:央视手中的两张新牌

2003年,央视加快了塑造精品栏目和名牌主持人的步伐,促进了节目质量的提高和收视率的上扬。数据表明,央视改版效果明显,《新闻联播》的收视份额在近几个月提升了2个百分点,同时在每晚20:00点档和22:00点档形成了两个新的收视高峰,黄金时段大大延长,观众忠诚度得到了提升。

同时,央视的广告经营部门开始更加注重客户服务。中标A特段的企业,不仅能够在这个收视率极高的段位做15秒广告,还享有套播的种种优惠,在包括新闻频道和二、三、四套等收视良好频道及时段中都可以安排免费播出。A特段的黄金含量大大增加。

经过调整,2004年CCTV1的重要时段如《焦点访谈》、《晚间新闻报道》,CCTV2的一些主要的栏目和CCTV3、CCTV4的广告价位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

二、淡化标王概念,黄金时段经营细分化

"黄金时段按季度甚至月份来招标,就没有了标王的称呼,每个企业根据自己的产品销售

情况和产品的特点,来确定广告投放的情况。不存在谁是王的问题。"央视广告部主任郭振玺指出。

央视广告招标的进一步细化,使过去一年一次的局部时段招标发展到了现在的季度标和单元标。业内人士指出,今后出不排除现单月标、旬标的可能性。在天气预报中的两条7.5秒广告也被调整为天气预报提示收看组合广告和两条10秒的广告。

央视招标中的这种变化,使更多的企业增加了在《天气预报》与《焦点访谈》之间的A特段露面的可能性。

三、开发新的标的物,增加招标段位的附加值

与过去不同的是,央视对已有10年历史的广告招标政策进行了一些调整,增设了上午下午档电视剧的剧场冠名,这两个标的物按上下半年为单元招标。

同时,增设"21点档电视剧中插广告",在21点档电视剧中只开设1分钟的广告时间进行招标,这远远低于广电总局规定的可以插播2分30秒的额度,起到了"限量增值"的效果。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种种作法进一步提升了央视广告资源的独占性,其招标段位的附加价值将会大幅提高。

四、开发"腰部"品牌,顺利启动大客户市场

业内人士指出,央视广告部当家人郭振玺的"腰部启动战略"是央视营销策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3年,统一润滑油一举成名,销售额同比增长了300%,短短一年,就从一个不为人知的品牌成为在人们心目中的"润滑油第一品牌"。业内人士分析,选择统一润滑油这种在业界处于"腰部"地位的品牌正是郭振玺的杀手锏。当"央视支持统一"的说法在坊间盛行之时,业界的领先者坐不住了。中石油旗下的昆仑润滑油不仅在央视的黄金时段大举投放广告,还在“标王”之争中投下血本。

业内人士透露,乳业中的完达山、酒中的宁夏红和奥康皮鞋都是央视“腰部启动战略”的一部分,他们扮演黑马刺激了同行业的领导品牌,也为新的黑马树立榜样。

同时,央视广告部还组成多个专门沟通小组,与重点客户和常年投放客户一对一深度沟通。从2003年9月下旬开始,央视广告部在全国各地中心城市召开了11个说明会,介绍2004年招标情况。这些服务保证了重点客户的投标积极性,促进了目标客户广告投放额的增

大。

贩卖快乐嘉年华从每一个环节获得银子

文/琦华

案例主体:香港汇翔有限公司

市场地位:公司专业经营巡回式游乐场“环球嘉年华”项目,成为与迪斯尼、环球影城并列的世界三大娱乐品牌之一。

市场意义:环球嘉年华就其规模和影响力其实并不能和迪斯尼相提并论,拥有“环球嘉年华”品牌的香港汇翔有限公司在2001年才成立,目前只在巴黎、新加坡等七个城市做过巡回。但其在所有巡回经营中均大幅赢利,这是令迪斯尼极为羡慕并望尘莫及的。而2003上海夏季

版更是在因非典遭受重创的中国旅游业,一片萧条之后唯一的一个亮点。它不仅为中国旅游带来了信心,更带来了启示。

市场效果:上海环球嘉年华夏季版创造了两个记录:一是在最炎热的一个月里创造了130万的人流量,这比上海锦江乐园最鼎盛时期的半年人流量还大;二是平均每天近400万的

营运收入,打破了魔幻大师大卫·科波菲尔创下的上海娱乐票房之最。此次上海行营业收入1.3亿元。

案例背景:目前中国游乐业90%的项目都在亏损,全球亦是如此,就连迪斯尼也难逃此运。而由于非典的影响,上海“环球嘉年华”的活动推迟了两个月,不得不在炎热的6月底才刚刚开张。高温、非典后遗症都在考验着这个泊来的狂欢节。但由于主办方的精心运作,在地点的选择、时机的选择、合作伙伴的选择,以及操作手段上的创新,使得嘉年华2003上海夏季版圆满落幕,各方皆大欢喜。

事件回放

2003年年初香港举办的“环球嘉年华2003 ”, 58 天共吸引游客 190 万人次,总收入达到 1.2 亿港元。于是主办方趁热打铁,立刻跨越珠江,希望下一站落户广州。但此举并未成功。于是日本索尼亚公司中国区经理杨浚宇将香港汇翔引到了上海。

香港汇翔与上海浦东新区一拍既合,在最短的时间内办好了全部手续。

6月27日狂欢节开幕,盛况空前,平时每天进场人数保持在 3 万,节假日 4~5 万。日均结算额接近 330 万元,这一数字几乎两倍于嘉年华在香港时的记录。现场情况更是疯狂:由于道路条件有限,入口处长队被挤压成若干个 S 型,每个 S 的横边长约 200 米,且 4~5 人站成一排,高峰时从队尾到队首的时间约两小时;下午五六点时,大喇叭经常这样喊:“今天入场人数已满,请大家不要排队”。而关门时间是晚上 11 点;周边两个街区的道路两侧全部停满车,停车费更是高达 20 元/小时。一个月的营业收入达到了1.3亿元。

上海环球嘉年华案例解析

赢利模式:移动+联合,不为淡季付费

对于固定游乐场来说,旅游的淡旺季投资回报相差很大,淡季里设施空置,维护成本很高,投入大产出少,造成资源浪费。上个世纪90年代,国内曾掀起建造主题游乐场的风潮,但多数经营不善,被动等待、设备老化和项目缺乏新鲜感是它们的致命伤。

嘉年华被称为世界上最大型的巡回移动式游乐场,与嘉年华的规模不相称的是,公司只有二十多个正式员工,几乎所有设备和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是临时雇用的。此次上海一站的活动,700多人(包括外籍员工)一个月的人员成本竟然还不到170万。香港汇翔公司所做的仅仅是携带“环球嘉年华”这个品牌环游世界,联系可以提供游乐场所的大城市。待一切活动细节策划好后,再联合德国、瑞典、英国、意大利等地的游乐设施生产商以及本地商家,由他们提供各种游乐设施和各种服务,在活动结束后双方从盈利中提成。

此次嘉年华带到上海的极速大风车,在全世界仅有 3 台,被称为世界上最昂贵的游艺机械,每台造价就达 150 万美元。此外,移动游乐场的土地、设备通常都是暂时租用的,灵活的业态大大减少了场地和设施维护的费用,有效压缩了成本,也能更快地更换设备,或是根据不同受众搭配不同的游戏组合,使每一次“嘉年华”都是独一无二的。

况且,有种说法——“借来的书会很快看完,而买来的会一放很久不去碰。”这个原理套用在嘉年华身上也适用,因为不是天天有,因为有一种期待,一种终于等到、可以尽兴的狂欢气氛,所以能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巨大的消费能量。

选址:目标客户最为集中地区

本次嘉年华原定投资7000万元,因SARS而推迟的两个月在设备维护和广告维护方面又追加了2000万元的投入,要保本还要盈利,首先需要一个消费力强劲的市场作为平台,这个

市场必须有大量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消费群体,这个群体必须能够接受嘉年华的游乐方式,上海就是这样一个市场。人口基数、经济水平、消费能力、地理位置……都牵连着嘉年华的盈利

神经,在这些方面,上海—浦东—陆家嘴在国内几乎无人能出其右。

2002年,到浦东旅游的人次是 1400 万,旅游收入 85 亿元,“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每天都有百万人次到小陆家嘴地区观光,方寸之地内聚集了诸如东方明珠、金茂大厦、滨江大道、海洋水族馆等众多吸引游客的驻足点,人气足够,商机自然凸显。而说到消费能力,上海市民目前的文化消费水平已接近甚至超过香港。登一次东方明珠就需花 50~100 元,而嘉年华里最贵的一个项目不过 70 元。

合作者:最大地利用资源

得到政府支持也是嘉年华成功的重要原因。浦东开发13年,成绩举世瞩目,但与所有的新兴开发区一样,浦东缺少文化底蕴和氛围。浦东政府为了聚集人气,增加文化氛围,十分支持开展各种文化交流和活动。政府提供的帮助包括: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国家文化部请示并通过了市文广局的审批;税收优惠;在游艺设备入关时实施现场监管简化手续、保证金优惠;协调

有关部门提供地理位置较为优越、交通便利的空地;在人员组织、安全保障、卫生检疫等各方面统筹协调。政府得到的包括:没有一分钱投入,在塑造浦东形象、推广浦东品牌和创造税收、就业岗位上得到很大收益。

操作:从每一个环节获得银子

1、代币与障眼法

在嘉年华游乐场里,除了那个上面写着 freedom (自由)的金色 Toker (代币),其他任何货币在这里都没有价值。 30 元的门票可以兑换 6 枚代币。但任何游客进门后都发现:6 枚代币实在不够用。刺激类项目如弹射椅和惊呼狂叫价格分别为 70 和 60 元,一般项目如诡异迷城和摩天轮价格为 35 元和 25 元。就连马路边随处可见的套圈,场内的价格都高出许多。既然价格与国内一般行情有如此巨大差距,人们为什么还趋之若骛呢?奥妙就在代币。

场内的代币兑换处随处可见,人们在狂欢、惊喜、刺激的狂轰烂炸之中忘了代币原来是人民币。而且这种忘却很容易被感染,代币兑换的便利、每个刺激性项目不少于 40 分钟的队伍、目标看似唾手可得等刺激着狂欢和忘我的氛围弥漫全场。疯狂之后算一算,怀中可爱的小狗大概花了300元,那只造型奇特的大翠鸟差不多是用2000元换来的。

2、玩具的价格

对于普通的玩具销售商来说,环球嘉年华在毛绒玩具贩卖上尤其让他们眼馋。环球嘉年华的近一人高的毛绒玩具,每天以10卡车的速度被游客们中奖抽走。这些毛绒玩具都是环球嘉年华以每年200多万购买迪斯尼的版权后直接找中国的厂商生产的。在环球嘉年华上海站夏季版的一个月里,毛绒玩具所消耗的代币总额为6000万人民币,而其所有的成本加在一起不超过2300万人民币,3700万的毛利非常惊人。苏州乐园的负责人形象地称环球嘉年华是“游乐项目搭台,卖玩具唱戏。”

3、卖冠名、卖摊位

良好的品牌效应,潜在的巨大人流还吸引了众多商家的注意:统一成为本次活动中的惟一茶饮料提供商,而可口可乐也抢在百事可乐之前垄断了活动中的汽水市场,企业前期的花费就

达80万元。上海永达汽车销售集团以450万元赢得活动冠名权。嘉年华营造的热闹气氛吸引了大量美食摊位和免费表演,主办方提供了40个小吃摊位,每个摊位9平方米的租金大约在2.5万元左右,但尽管租金很高,40个摊位还是被一抢而空。

定位鲜明奇瑞QQ诠释“年轻人的第一辆车”

文/沈小雨

案例主体:奇瑞汽车公司

市场地位:微型轿车市场霸主地位

市场意义:凭借其品牌战略和市场细分战略,将中国微型轿车带入了营销竞争时代。

市场效果:6个月销售2.8万多台,创造单一品牌微型轿车销售记录

案例背景:奇瑞汽车公司作为中国地方汽车企业,曾经成功推出奇瑞“旗云”“东方之子”等性价比较高的轿车,并且凭借自主品牌的优势与合理的价格优势向国外出口轿车产品,已经在全国形成相当的知名度。

微型客车曾在上世纪90年代初持续高速增长,但是自90年代中期以来,各大城市纷纷取消“面的”,限制微客,微型客车至今仍然被大城市列在“另册”,受到歧视。同时,由于各大城市在安全环保方面要求不断提高,成本的抬升使微型车的价格优势越来越小,因此主要微客厂家已经把主要精力转向轿车生产,微客产量的增幅迅速下降,从2001年到2003年,微客的产量的年增长幅度分别为20.41%、33.00%、5.84%。

在这种情况下,奇瑞汽车公司经过认真的市场调查,精心选择微型轿车打入市场;它的新产品不同于一般的微型客车,是微型客车的尺寸,轿车的配置。QQ微型轿车在2003年5月推出,6月就获得良好的市场反映,到2003年12月,已经售出二万八千多台,同时获得多个奖项。

奇瑞QQ2003年营销事件回放

2003年4月初,奇瑞公司开始对QQ的上市做预热。在这个阶段,通过软性宣传,传播奇瑞公司的新产品信息,引发媒体对QQ的关注。由于这款车的强烈个性特征和最优的性价比,媒体自发掀起第一轮的炒作,吸引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2003年4月中下旬,蜚声海内外的上海国际车展开幕,也是通过媒体,告知奇瑞QQ将亮相于上海国际车展,与消费者见面,引起消费者的更进一步的关注。就在消费者争相去上海车展关注奇瑞QQ的时候,奇瑞QQ以未作好生产准备的原因没有在车展上亮相,只是以宣传资料的形式与媒体和消费者见面,极大地激发了媒体与公众的好奇心,引发媒体第二轮的颇有想象力的炒作。在这个阶段,厂家提供大量精美的图片资料给媒体供炒作,引导消费者对奇瑞QQ的关注度走向高潮;

2003年5月,上市预热阶段,就在消费者和媒体对奇瑞QQ充满了好奇时,公司适时推出奇瑞QQ的网络价格竞猜,在更进一步引发消费者对产品关注的同时,让消费者给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奇瑞QQ的价格预期。网上的竞猜活动,有20多万人参与。当时普遍认为QQ的价格应该在6-9万元之间。

2003年5月底,上市预热阶段,媒体、奇瑞QQ的价格揭晓了——4.98万元,比消费者期望

的价格更吸引人。这个价格与同等规格的微型客车差不多,但是从外观到内饰都是与国际同步的轿车配置。此时媒体和消费者沸腾了,媒体开始了第三轮自发的奇瑞QQ现象讨论,消费者中也产生了奇瑞QQ热,此时人们的心情就是尽快购买。

这时奇瑞公司宣布:QQ是该公司独立开发的一款微型轿车,因此,消费者在购车时不必多支付技术转让费用。这为QQ树立了很好的技术形象,为消费者吃了一颗定心丸。

2003年6月初,上市阶段,消费者对奇瑞QQ的购买欲望已经具备,媒体对奇瑞QQ的关注已经形成,奇瑞QQ自身的产能也已具备,开始在全国同时供货,消费者势如潮涌。此阶段,一边是大批量供货,一边借助平面媒体,大面积刊出定位诉求广告,将奇瑞QQ年轻时尚的产品诉求植根于消费者的脑海。除了平面广告,同时邀请了专业的汽车杂志进行实车试驾,对奇瑞QQ的品质进行更深入的真实报道,在具备了强知名度后进一步加深消费者的认知度,促进消费者理性购买;

2003年6月中下旬,上市阶段,奇瑞QQ在全国近20个城市同时开展上市期的宣传活动,邀请各地媒体,对奇瑞QQ进行全面深入的报道,保持对奇瑞QQ现象持续不断的传播;

2003年7、8、9月,奇瑞QQ开始了热卖阶段,这阶段重点是持续不断刊登全方位的产品诉求广告,同时针对奇瑞QQ的目标用户年轻时尚的个性特点,结合互联网的特性,连同新浪网,推出“奇瑞QQ”网络flash设计大赛,吸引目标消费者参与;

2003年10月,这时奇瑞QQ已经热卖了3个多月,在全国各地都有相对的市场保有量,这时,厂家针对已经购车的消费者开展了“奇瑞QQ冬季暖心服务大行动”,为已经购车的用户全方位服务,以不断提高消费者对奇瑞QQ产品的认知度,以及奇瑞品牌的忠诚度;

2003年11月下旬,厂家更进一步的针对奇瑞QQ消费者时尚个性的心理特征,组织开展了“QQ秀个性装饰大赛”。由于“奇瑞QQ”始终倡导“具有亲和力的个性”的生活理念,因此在当今社会的年轻一代中深获共鸣。从这次车帖设计大赛中不难看出,“奇瑞QQ”已逐渐成为年轻一代时尚生活理念新的代言者。

奇瑞QQ营销策略解析

轿车已越来越多地进入大众家庭,但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及人们收入水平的差距,对汽车的需求走向了进一步的细分。由于微型车的品牌形象在汽车市场一向是低端的代名词,因此如何把握消费者的心态,突出微型轿车年轻时尚的特征与轿车的高档配置,在众多的消费群体中进行细分,才能更有效地锁住目标客户,以全新的营销方式和优良的性能价格比吸引客户。

令人惊喜的外观、内饰、配置和价格是奇瑞公司占领微型轿车这个细分市场成功的关键。

明确的市场细分,锁定时尚男女

奇瑞QQ的目标客户是收入并不高但有知识有品位的年轻人,同时也兼顾有一定事业基础,心态年轻、追求时尚的中年人。一般大学毕业两三年的白领都是奇瑞QQ潜在的客户。人均月收入2000元即可轻松拥有这款轿车。

许多时尚男女都因为QQ的靓丽、高配置和优性价比就把这个可爱的小精灵领回家了,从此与QQ成了快乐的伙伴。

奇瑞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为了吸引年轻人,奇瑞QQ除了轿车应有的配置以外,还装载了独有的“I-say”数码听系统,成为了“会说话的QQ ”,堪称目前小型车时尚配置之最。据介绍,“I-say”数码听是奇瑞公司为用户专门开发的一款车载数码装备,集文本朗读、MP3播放、U盘存储多种时尚数码功能于一身,让QQ与电脑和互联网紧密相连,完全迎合了离开网络就像鱼儿离开水的年轻一代的需求。

独特的品牌策略诠释“年轻人的第一辆车”

“QQ”的目标客户群体对新生事物感兴趣,富于想象力、崇尚个性,思维活跃,追求时尚。虽然由于资金的原因他们崇尚实际,对品牌的忠诚度较低,但是对汽车的性价比、外观和配置十分关注,是容易互相影响的消费群落;从整体的需求来看,他们对微型轿车的使用范围要求较多。奇瑞把QQ定位与“年轻人的第一辆车”,从使用性能和价格比上满足他们通过驾驶QQ 所实现的工作、娱乐、休闲、社交的需求。

奇瑞公司根据对QQ的营销理念推出符合目标消费群体特征的品牌策略:

在产品名称方面:QQ在网络语言中有“我找到你”之意,“QQ”突破了传统品牌名称非洋即古的窠臼,充满时代感的张力与亲和力,同时简洁明快,朗朗上口,富有冲击力;

在品牌个性方面:“QQ”被赋予了“时尚、价值、自我”的品牌个性,将消费群体的心理情感注入品牌内涵。

其次是引人注目的品牌语言:富有判断性的广告标语“青年人的第一辆车”,及“秀我本色”!等流行时尚语言配合创意的广告形象,将追求自我、张扬个性的目标消费群体的心理感受描绘得淋漓尽致,与目标消费群体产生情感共鸣。

整合营销传播形成市场互动

“QQ”作为一个崭新的品牌,在进行完市场细分与品牌定位后,投入了立体化的整合传播,以大型互动活动为主线,具体的活动包括QQ价格网络竞猜,QQ秀个性装饰大赛,QQ网络FIASH大赛等等,为“QQ”2003年的营销传播大造声势。

相关信息的立体传播:选择目标群体关注的报刊媒体、电视、网络、户外、杂志、活动等,将QQ的品牌形象、品牌诉求等信息迅速传达给目标消费群体和广大受众;

各种活动“点”“面”结合:从新闻发布会和传媒的评选活动,形成全国市场的互动,并为市场形成了良好的营销氛围。在所有的营销传播活动中,特别是网络大赛、动画和内装饰大赛,都让目标消费群体参与进来,在体验之中将品牌潜移默化的融入消费群体的内心,与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起到了良好的营销效果。

“QQ”作为奇瑞诸多品牌战略中的一环,抓住了微型轿车这个细分市场的目标用户。但关键在于要用更好的产品质量去支撑品牌,在营销推广中注意客户的真实反映,及时反馈并主动解决会更加突出品牌的公信力。

据奇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金弋波介绍说:“因为广大用户的厚爱,QQ现在供不应求。作为独立自主的企业,奇瑞公司什么时候推出什么样的产品完全取决于市场需求。对于一个受到市场热烈欢迎的产品,奇瑞公司的使命就是多生产出质量过硬的产品,让广大用户能早一天开上自己中意的时尚个性小车QQ。”

今后,奇瑞公司会根据自己对市场的判断,选择适当的时机推出带动力转向、ABS、天窗和真皮座椅的豪华型QQ。

浴火重生香港旅游业V型复苏

文/吉米?周

案例主体:香港旅游业

市场地位:国际大都市,是亚洲首选旅游目的地和购物天堂

市场效果: 2003年6月开始,赴港旅客人数开始回升,2003年8、9两个月的旅游业收入已分别同比增长了9.6%和4.9%,酒店入住率由5月份的18%,回升至8月份的88%,香港旅游业成功地实现了“V”字型复苏。(表1、表2)香港旅游业的快速复苏,使得香港经济摆脱了几年的负增长,通缩、高失业率、股市等等都出现了止跌回升的实质增长。

案例背景:根据香港经济日报的统计,香港的国民收入中有85%来自服务业,而旅游业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与香港经济息息相关。2001年的旅游业收益达643亿港元,访港旅客达1375万人次。2003年初“非典”的爆发,对香港旅游业的打击最大,根据香港旅游发展局的资料,2003年5月份,赴港旅客同比下跌68%至谷底,香港旅游收入减少了123亿港元。美国三大投资银行纷纷下调了对香港2003年GDP增长率预期,香港的失业率达到了空前的8%。雪上加霜的是,香港旅游业受损,波及了地区消费,从而打击了香港的零售业和消费服务业。

香港旅游“后非典”营销事件回放

2003年6月23日,世卫组织宣布香港从“非典”疫区名单中除名的当天,香港经济发展及劳工局局长联同旅发局主席,举行记者招待会,正是公布激活“全球旅游推广计划”。

2003年6月23日至9月15日,香港旅发局制作了5段新闻影带,分发到69个国家的368家电视台,并邀请了皇马球队、姚明等篮球巨星、奥运滑冰好手关颖珊等多位知名人士,及586位国际传媒嘉宾访港宣传,接受传媒专访和出席演讲活动达79次。同时,香港旅发局组织了来自17个不同市场的300多家旅游代理商和1930位旅游业务代表赴香港考察。

2003年7月13日起,旅发局推出为期两个月的“好客月”推广活动,联合旅游业界开展合作促销,并刺激旅游者和市民的消费金额。

2003年9月起,为了确保旅游业持续复苏,巩固香港作为亚洲首屈一指旅游目的地的地位,旅发局策划了全球广告宣传活动。活动以“乐在此,爱在此!”为主题,由成龙担任全新电视宣传片的主角,在全球16个重点市场和30多个大城市播出。

旅发局配合郭富城主演的电视剧《动感豪情》开展大型的公关宣传活动,内地、台湾和东南亚地区有3亿户家庭收看了此剧。旅发局与国家地理频道的《亚洲自我挑战赛》节目合作推广香港旅游。

2003年12月,旅发局举办了“香港缤纷冬日节”大型活动,节目融合了西方节庆和中国传统特色,掀起了香港在圣诞和新年前后的旅游高潮。

香港旅游“后非典”营销策略解析

在“非典”时期和危机过后,香港旅游局和香港政府的积极筹划和快速反应,以及香港各行各业的联合行动,不但使整个香港经济损失减少到最小,而且在最短的时间重塑了香港健康、美丽的城市形象。

一、政府放水养鱼救市

在“非典”期间,香港的零售业和服务业生意下跌九成以上,香港政府推出的一系列补救政策,补贴旅游从业人员,帮助行业和从业人员度过困境,让他们的损失减到了最低。

首先,香港政府针对旅游服务业推出了信贷补贴服务,让有困难的雇主能按时发工资给员工,实行放水养鱼。香港政府推出的8项救市措施,涉及金额约118亿港币,其中大部分为减免税费的措施。

在香港旅发局主席周梁淑仪女士的带领下,香港航空公司代表协会、香港酒店业主联会、香港酒店业协会及香港旅游业议会、香港旅游发展局及香港旅游事务署等,和超过一千家航空

公司、酒店、饮食餐馆、零售店等联合推出《同心为香港 We Love Hong Kong》活动,鼓励

市民消费,把香港的经济搞活。

香港政府的努力在市民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很多香港人在接受访问时表示:“人家不欢迎我们,我们自己救自己。”一位周先生说:“我以前觉得香港太冷漠、人情味不足,经过这次活动,我更加爱香港了。”因为在“非典”期间的出色表现,周梁淑怡在2003年9月22日被任命为香港行政会议非官方议员。

二、行业开展“合作营销”自救

香港旅游业和经济之所以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复苏,主要还得益于香港旅游业界团结一致,为振兴旅游市场通力合作。

国泰航空、港龙航空和其它往来香港的航空公司提供超过了28000张免费机票,赞助旅游业和传媒考察活动,以及支持旅发局在全球各地举办的消费者推广活动。旅发局通过与旅游业界的合作促销,在不同市场共推出了超过100项消费者推广活动。例如,旅发局通过其战略合作伙伴,向消费者发出了400多万个直接邮递,推广香港为理想的旅游目的地;台湾四家航空公司和12家主要旅游批发商联手推出“买一送一”优惠,在台湾取消针对香港的隔离检疫措施后一星期内,共售出21000个旅游行程;旅发局与韩国的Kookmin银行和内地的崇光百货等合

作,向他们的客户提供独特优惠;旅发局还与香港的八达通卡、新城电台和港联航空等业界伙伴合作,利用它们提供的优惠,令旅客的香港行程更加超值。

2003年5月1日开始的“同心为香港”活动,有超过1800家本地公司和商号参加,其中包括1300多家旅行社、80家酒店、8家娱乐集团、118家饮食公司和312家零售商号,另外还有10000多辆的士支持行动。它们共同为顾客提供各式优惠,刺激本地消费。行动的独特之处

是商户会向消费者提供奖励,鼓励他们在其它商户消费,增加在市场流通的现金,令所有参与的商户均能受惠。所有参与的商户及行业必须为顾客提供特别折扣或奖赏。

全港6家移动电话运营商也一起响应行动,向本地的客户发出短讯,呼吁他们向各地的亲友传达香港从疫区除名的好消息,以及邀请亲友来港旅游。

“同心为香港”行动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成为一个振兴消费的全城活动。在三个月的活动期间,陆续加入支持行列的商户超过了2500家,推出了总值近7000万港币的优惠奖励,成功的掀起了香港市民的购物热潮。活动在缓解受“非典”打击的本地经济压力,以及增强市民凝聚力方面,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

三、危机公关为香港造势

2003年6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把香港从疫区名单中去处,香港旅发局马上开展了重塑香港的系列公关活动,专门针对消费者市场、会展市场和专业旅游机构,打消他们对香港安全方面的疑虑,建立香港健康、美丽的形象。

在香港获世卫剔除“非典”疫区后的短短两个星期内,香港旅发局邀请了66位传媒嘉宾访问

香港,让他们亲身感受回复活动的香港。旅发局为本地及驻港的国际传媒机构安排了37次重要访问,进行了26次演讲活动,在短时间内争取到了大量的正面媒体报道。

随后的不到3个月内,旅发局效率极高地制作了5段新闻影带,分发到了69个国家的368家电视台,邀请了586位传媒嘉宾访问香港,接受传媒专访和出席演讲共79次。

在旅发局的调查中发现,韩国、泰国、菲律宾、澳洲等市场对富吸引力的优惠反应快、接受能力强,因此在“非典”疫区解除的第一时间,旅发局专门对他们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促销活动,售出了约10,000个旅游行程。随后于7月13日推出的为期两个月的“好客月”促销活动,不但吸引了大量旅客赴港旅游,还派发了150万份多家商户联合推出的“欢迎礼包”,促进了多个行业3亿港元以上的消费。

与此同时,旅发局和64家酒店合作推出“Rediscover Hong Kong”活动,邀请了10个重点市场的370位国际旅游业界代表访问香港,并推出多个优惠项目,鼓励国际旅游业界的一线员工带亲友来香港访问。在整个活动期间,旅发局共邀请到了来自17个重点市场的1930位旅游业界代表和46个考察团来香港考察。这些旅游经营商考察后在各个市场推出了全新的香港行程,让香港的旅游业得以快速恢复。

在此期间,香港政府和旅发局邀请了多位国际名人访问香港,他们包括利物浦和皇家马德里足球队、姚明和多位篮球明星、奥运滑冰冠军关颖珊,以及日本巨星松仁谷由实,利用他们在不同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世界各地市场推广香港。

为了加速会议和展览业务这块高收益市场的复苏,香港旅发局大力促成了路易·威登区域会议于2003年6月份在香港举行,为香港造势。香港从“非典”疫区除名后,旅发局立刻向3000多家活动筹办机构、世界主要的邮轮经营商寄发信件或电子邮件,强调香港已获世卫安全保证,加强他们对香港的信心。旅发局更通过合作举办2003年8月底的“亚洲展览论坛”,借机推广香港作为会议和展览首选地区的优势。这一系列活动也收到了非常好的成效,2003年底6月至12月期间,已确认在香港举行的会议展览活动共93项,预计吸引20万国际代表出席,与往年相比不跌反升。

四、“爱在此,乐在此!”营造香港新形象

2003年9月起,为了巩固香港旅游业“非典”后的快速复苏,彻底消除“非典”的负面影响,香港旅发局启动了“爱在此,乐在此”的全新的全球广告宣传活动。

一部由香港政府联合业内专家和世界巨星成龙重金打造的新版全球旅游推广广告片 - “香港,爱在此,乐在此!”在全世界30多个大城市同步播出。广告片通过描绘旅客与本地居民之

间的交流,展现香港的好客精神、令人垂涎的美食以及魅力无限的购物乐趣,巩固香港作为亚洲首选旅游目的地的地位。

为了巩固香港作为“亚洲盛事之都”的地位,从2003年9月到2004年3月,香港旅游局陆续推出“香港国际烟花音乐汇演”、“香港缤纷冬日节”、“新春国际汇演之夜”、“渣打马拉松大赛”

等大型活动,在各方各面营造香港的新形象,虽然其中有些具争议性的措施,受到批评,但香港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及形象都大有增长。

据香港旅发局的统计,香港为了消除“非典”负面影响所进行的推广活动共花费约5亿港币。但是通过这一系列推广活动,截至2003年10月10日,在国际上为香港带来了总值10.43

亿港元的宣传效益。不仅如此,旅游带动消费,为香港经济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让香港在最短的时间里得以浴火重生。

推荐访问:营销案例 十大 案例 营销 十大营销经典案例 十七个经典营销案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