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公文范文 > 脱贫攻坚 > 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10篇

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10篇

时间:2022-03-08 14:48:20 浏览次数:

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10篇

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篇1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眨眼间,中国共产党已成立了100周年。在这100年里,中国共产党经历了风风雨雨,在中国成长的道路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踪迹。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空中,红色的布条上留下了党的身影,凝望着那高升的红旗,我似乎看到了当年的战场:血迹斑斑,烟花纷飞,枪林雨弹……如今的祖国已经不受压迫,黄河水滔滔不绝,我们的祖国发展到现在,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无私奉献。

  记得我看到过一篇文章主要讲述黄继光,所在的部队受命拿下597。9高地,最终,黄继光身亡在敌人的枪口下……。1952年10月,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打响,黄继光所在的部队前往597。9高地,但部队连攻3个阵地后受阻,3次爆破均未奏效,时间已经快来不及了,如果再不爆破就会误了整个战机,这时身为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就这样,黄继光带领两名战士,准备爆破黄继光在距离敌人不到50米的地方被敌人发现了,探照灯使整个山坡变成了白天。接下来,一阵枪林弹雨扫过,黄继光与两名小战士,三人相继倒了下去。没过几秒钟,黄搬光继续匍匐前进,但速度确明显慢的多。原来,黄继光的左臂被子弹穿透了,只能靠右臂继续前进。

  距离敌人不到10米了!黄继光用右臂支撑住身体,扔出手雷。他的排长见状便全力吸引敌人的火力,黄继光则趁机爬到调堡,那里是敌人的死角,他一点一点地费力爬到碉堡楼,大声地喊了一句话,那句话被枪声淹没了,没人听清他喊的是什么。

  按着,令人震惊的一幕出现了——黄继光猛地起身,奋力朝敌人的枪口扑去,他用胸膛堵住了敌人冒着火花的枪口!敌人的机抢哑了,战士们高呼黄继光的名字“为黄继光报仇!”一举将高也拿下。

  战斗结束后,战友们看见黄继光胸膛被烧的黝黑,像蜂巢般的弹孔数之不尽……最终,黄继光被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这和平的年代,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好好学习,多了解党史,长大后为祖国供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篇2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021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这既是我们党对全国人民的郑重承诺,也是向全世界的庄严宣示。尽管“新冠肺炎”突袭,疫情防控也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带来了冲击影响,但在打赢疫情阻击战的同时,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中国有底气。

  “底气”一词是指人体的呼吸量,通常也泛指气力或劲头。俗话说:人无底不壮,事无底难成。人的底气主要来自于自信。只要心中有底,不论你表现得多么谦卑,别人都能感受到你的自信,这种表现就是一种底气。那么,新时期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自信的“底气”来自哪里?在决胜脱贫攻坚战中,每位党员干部又该如何涵养“底气”呢?

  不忘初心得始终,在决胜脱贫攻坚战中涵养对党忠诚的“信仰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也是一以贯之的崇高理想。党的初心和使命为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磅礴的精神力量。心中有信仰,脚下才有力量。人有了信仰和力量,即使泰山压顶,亦会气定神闲、安之若素。每位党员干部都是党的好儿女,不忘初心跟党走,义无反顾向前冲,在决胜脱贫攻坚战中对党和人民绝对忠诚是不可磨灭的信仰之气。“天下之德,莫过于忠”。对党忠诚是党员干部首要的政治原则和政治品质,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天降大任于斯人也,时不我待,各级党员干部当务之急就是紧紧依偎在党的怀抱,努力克服疫情的影响,攻坚克难完成扶贫任务,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在决胜脱贫攻坚战中涵养对党忠诚的“信仰红”,书写更多“大爱无疆,小爱温暖”的动人故事,为实现党和国家提出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不辱使命向前冲,在决胜脱贫攻坚战中涵养担当作为的“作风红”。“我是党员我先上”“党员不扛重担谁来扛”“哪里危险就往哪里冲”……这是疫情来袭时医护人员在抗疫一线立下的铮铮誓言。他们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敢于担当是党员干部的时代责任,无论是抗疫阻击战,还是脱贫攻坚战,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都必须将誓言写在最前线。“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疫情面前,很多人经受住了考验,尤其是战疫一线各行各业涌现出了一批批入党积极分子,成为了党的新鲜血液。脱贫攻坚战和疫情阻击战一样,再难也难不倒共产党人的意志和品质。但我们必须明白,迎接脱贫攻坚挑战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是需要从心底出发,有勇于担当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常言道:“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实实在在地干。”因此,决胜脱贫攻坚贵在“笃行”,涵养担当作为的“作风红”。唯有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才能做到“知行合一”;唯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用滴水穿石之功才能“穿”透贫困的堡垒,打赢脱贫攻坚战。

  心底无私天地宽,在决胜脱贫攻坚战中涵养个人干净的“廉洁红”。个人干净是党员干部的从政底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重温入党誓词,誓词中“拥护、遵守、履行、执行、严守、保守、忠诚、工作、奋斗”等动词表述无不告诉我们的初心就是永不背离党风民意,更需要坚持不懈的“恒心”。在决胜脱贫攻坚战中,党员干部廉洁务实,积极工作,达到这样的要求一天、一月不难,难的是持之以恒地坚持,尤其是严守党的纪律更是如此。近年来,扶贫领域屡屡曝光以权谋私、不作为、乱作为、吃拿卡要、“薅羊毛”等不良现象,让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需要各级党员干部更加履职尽责、不辱使命;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需要各级党员干部用恒心守初心,时刻用党章党规党纪要求自己,做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心底无私天地宽,不断涵养个人干净的“廉洁红”。

  脱贫攻坚虽艰苦卓绝,遭遇疫情冲击更难上加难,但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顽强奋斗,将“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条战线统筹起来,在决胜脱贫攻坚战中涵养对党忠诚的“信仰红”、担当作为的“作风红”和个人干净的“廉洁红”,就能为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贡献力量!

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篇3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为今年脱贫工作再部署、再动员、再落实。各地谨记使命,吹响总攻号角,拉开夺取脱贫胜利的伟大序幕。但是要想赢得脱贫攻坚的最终胜利,作为扶贫领路人的帮扶干部,就必须拥有“三心”,为脱贫攻坚贡献干部力量。

  拥有为民服务的真心。脱贫攻坚现已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基层各地贫困群众都已“摩拳擦掌”,开始春耕播种或是坐上了务工专列,期待能够在今年用自身的双手早日拔起穷根,真正过上安安稳稳、幸幸福福的小康生活。行百里者半九十,贫困群众虽热情高涨,但脱贫道路仍有不少困难与风险,仅靠贫困群众难以彻底翻越所有“障碍”。这时如果有人能上马,再送他们一程,就能真正实现脱贫。而广大帮扶干部就是贫困群众扶上马的“推动者”,真心便是贫困群众上马的“阶梯”。唯有以真心换信心,才能激发贫困群众改变落后现状的内生动力,克服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真正告别“指尖扶贫”“数字脱贫”。同时,还能够深入田间地野,用脚力丈量贫困群众离脱贫终点线的距离,通过帮助他们订购务工车票,又或是帮忙拓宽产品销路等实际行动,为他们扫清生活生产的各项障碍,真心为他们解烦忧,谋划出通往脱贫的康庄大道。

  拥有善察问题的耐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必须高度重视面临的困难挑战。”当下大多数地区已成功实现脱贫摘帽的任务,但或多或少还存在着一些贫困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住房不安全等“硬伤”与“瑕疵”,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新的挑战,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很大。这要求帮扶干部同贫困群众一道,及时发掘问题,解决问题。不过查找问题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闲敲棋子落灯花”的耐心,不光要能够直击各类影响脱贫攻坚成效的问题,还要能够抽丝剥茧,找到一些潜藏深入的“顽疾”。比如随着时间的推移,贫困群众年龄逐渐增大,有效劳动能力逐渐丧失,务农打工将变得越来越艰难。如果在没有其他政策扶持和经济来源的前提下,这些脱贫户将面临贫困窘境。所以,帮扶干部要当好医生,做好扶贫诊疗工作,才能使得贫困群众脱贫脱得实在、脱得舒心、脱得放心。

  拥有接续发展的决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贫困群众迈向新生活、新奋斗的第一步。之后要接续乡村振兴战略,踏出脱贫致富的第二步。可这是一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道路,必定充满各种未知的困难与挑战。然而历史的经验表明,越是面对艰难险阻,越要发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决心。实现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转变过程,没有任何捷径可走,也没有任何经验可循,只有发挥勇往直前的决心,才能闯出一片新天地。帮扶干部经过脱贫攻坚的洗礼,尤其是青年干部,增长不少阅历,学会了吃苦耐劳,做群众工作。这些宝贵的经验将是帮扶干部树立决心的底气。要拿出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决心,把脱贫攻坚中所积累的各类经验转变为乡村振兴的切实可行的办法,真正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序衔接,让发家致富成为农村群众的“代名词”。

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篇4

  “出水才见两腿泥”。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扶真贫、真扶贫,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决不搞花拳绣腿,决不摆花架子。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诠释了真正的扶贫工作应该怎样去开展。

  虽然我们绝大多数扶贫干部都能认识到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能够真抓实干的去执行扶贫工作,但仍有个别地方个别干部对扶贫工作敷衍塞责,开展扶贫工作只重其表,应付了事,甚至对扶贫这项任务存在抵触、抗拒心理,存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扶贫攻坚任务的“领头雁”,扶贫干部应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做好扶贫攻坚的中坚力量。

  首先要摆脱“应付式”的思想。有些干部把扶贫工作完全当成了应付上级领导的差事,做工作流于形式,抓不住重点甚至根本就是搞形式化、表面化,如“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一般。

  其次要摆脱抵触的心态。有的干部不愿吃苦,担心受累,抱有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心态,没有真正把贫困群众当成“一家人”,对待贫困户不伤心,不用心,不尽心,因此对待扶贫工作也就不想干,不愿意干,不去干。

  再次要摒除以权谋私的错误心理。有些扶贫干部觉得自己为了 扶贫工作加班加点,忙里忙外,四处奔走,受苦又受累,应当给一些“辛苦费”,吃一点,喝一点,拿一点没关系。更有甚者将扶贫资金挪为己用,完全当成了“自留地”。腐败的现象也就随之滋生。

  最后要改正急于求成的错误态度。有些地方的扶贫干部急于求成果,出成绩,盲目跟风,没有深入研讨本地资源,贫困情况就乱开方,瞎吃药。不但不能为脱贫增添助力,有时候甚至适得其反,给贫困群众帮倒忙,影响脱贫攻坚的进度。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和政府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正确的思想,端正的态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证。扶贫工作是关系万千民众的大事,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才能打赢脱贫这场硬仗。

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篇5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在认真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问题排查、挂牌督战的基础上,我县全面开展“四查四补”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在打好疫情防控狙击战的同时,我们更要打好脱贫攻坚战,摸清群众的需求,跟进分析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努力实现“战役”“战贫”两不误,让贫困群众不犯难。

  扶贫工作要完全“扶”到需上。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已脱贫摘帽的还存在致贫可能,所以找准、摸清原因至关重要,这就需要我们扶贫干部逐村逐户摸清贫困劳动力返岗计划、就业意愿、技能培训需求等情况,建立需求清单和帮扶台账,做到“一人一方案,一人一措施”,根据贫困群众的需求,解决他们的困难。

  扶贫工作要完全“扶”到根上。要想扶好贫,就必须治好扶贫工作的症结,甩掉贫困帽子的关键,还在于帮助贫困户不让“病根”变“穷根”,破解因病致贫的难题,部分群众对于医疗保险的报销政策仍然不够了解,村支部因加强对医疗保险机制的宣传,让群众了解医疗保险的好处,促进医疗保险的全覆盖。要提高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意识,做到多宣传扶贫政策,让群众主动脱贫。

  扶贫工作要完全“扶”到点上。扶贫工作要找对方式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扶贫干部思想意识不高,只注重“纸上扶贫”“形式扶贫”,不注重创新,作为扶贫干部,更要讲究科学、讲究方法,做到精准扶贫。我们要找准方向,从源头着手,要站在群众角度考虑问题,多听群众意见,欢迎群众对扶贫工作进行监督。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稳定脱贫长效机制需要我们去探索。

  扶贫工作要完全“扶”到心上。要提高扶贫工作的实效,这就要求在挑选脱贫攻坚的干部方面,切实要把那些具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年轻干部识别出来,各级组织要高度重视扶贫干部作风建设,对不担当、不作为、推诿扯皮、消极应对等形式主义问题严肃处理,坚决反对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加大督查巡察力度。

  当前,脱贫攻坚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让我们迎难而上、不懈奋斗,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一定能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篇6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对脱贫攻坚要有一种责任感、紧迫感,要带着感情做这项工作,要真正做到内心向往贫困群众住上新房,穿上新衣,向往贫困群众发家致富,奔上小康,让扶贫攻坚成为党员干部的心中事,心中石。习总书记强调抓扶贫切忌喊大口号,也不要定那些好高骛远的目标,要一件事一件事做好。扶贫攻坚,更需要我们党员干部多一些担当,多一些办法,多一些接地气的思路,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来解决群众遇到的实际困难。

  一是走访困难户方面要带着细心去走访,做到有的放矢。走访户前,要认真了解全村的基本情况以及走访的群众类型(五保,低保,扶贫户,劳动力情况等)。群众对政策的知晓了解情况。

  要带着诚心去走访,做到将心比心。在走访过程中,尽可能地到群众家中看一看,听一听,采用拉家常的方式,以请教的语气,重点了解群众家庭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对群众要实话实说。对于有些群众当面不情愿说的话,可留下公示的电话,希望能听到他们的真实声音和期盼。在走访过程中,看到部分群众生活相当艰苦,特别是一些因病残导致家庭贫困的现实(群众年老、身边无人照料、房屋破旧、生活贫苦),要在走访时一一进行了解记录。

  要调整好心态。在走访困难群众时候,要将群众当自己的亲人,朋友,以诚相待。要改变工作作风。在处理困难群众问题时候,要结合有关政策的基础下,要有耐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遍不行,要讲两遍,三遍。一次不在家,就走两次,三次,来调处解决问题。走访群众时,很多群众都积极配合,他们对我们的工作都非常理解和支持,又是倒茶,又是拿凳子让坐。感谢群众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配合,今后应认真将工作做好。也许有时候走访了不一定能解决什么问题,但我们来了。经常走访是拉近群众的距离,打好群众基础,无形中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贡献。

  二是制定帮扶措施方面在工作中要勤于思考,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合理进行调整。

  1.持之以恒开展帮扶。精准扶贫是一长期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努力。应根据实际,制定长期计划,给予扶贫对象长期、持续跟踪的帮助。

  2.结合被帮扶对象的实际特点开展帮扶。在帮扶对象中,因病致贫,因贫返病现象相当普遍。应立足实际,创新帮扶措施,增强其脱贫能力,使之早日脱贫致富。

  3.加强与村、镇、县沟通联系,给予困难群众创造合适的就业机会,致富途径,使其增强造血能力。进一步采取措施,克服困难,切实解决其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力求从根本上改善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

  在走访群众时,家中大部分是与老人交谈,见到年轻人不多,根据了解,大部分年轻人都在外面打工(做杂活),老人一般在家里都以种田为主,而一般留守在家的老人都是年老体弱,无经济来源,很多老人都有认为自己给家庭带来负担。在走访时除了要多体谅他们的心情之外,还要多鼓励他们要树立信心、振奋精神、自力更生、争取早日脱贫。

  我相信,任何困难都是暂时的,虽然现在经济生活条件较差,但大家首先要有脱贫致富的勇气和决心,要认真学习致富技能,拓宽增收渠道,提高家庭收入。要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通过自己的勤劳双手一定会创造出美好幸福生活。

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篇7

  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的成果,从2012年底的9899万减少到2018年底的1660万,累计减少贫困人口8239万人,贫困率从10.2%下降到1.7%以下,贫困地区以及贫困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农村基层治理能力也不断增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打赢脱贫攻坚的关键一年,国务院明确表示,2019年减贫目标是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实现300个左右贫困县摘帽。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扶贫攻坚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果。但随着城乡二元体制的发展,城乡经济差距拉大,对应的就是农村人口生活水平低。部分边远地区、老革命地区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基础差,甚至有的地方形成区域连片式、整体性贫困,开发成本高,脱贫难度大。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陕北贫困农村插过队,时经七年,深入了解到贫苦人民的困苦与不易,一直心系贫困人民的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浙江等地方任职期间,深入一线进行调研,获得农村基层扶贫攻坚工作的第一手资料,并且经过实践检验,总结出“弱鸟先飞”“扶贫先扶志”等成熟的扶贫思想。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扶贫开发作为工作的重心和核心,不断深入全国各地贫困地区考察,与贫困人民进行深入的交谈,对扶贫的大格局、扶贫的战略等做出创新性思考,进一步提出“精准扶贫”的新思想,并做出基本要求,即六个精准(扶贫对象精准、措施到户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四个切实(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加强组织建设,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在世界减贫与发展高层会议上提出“五个一批”工程的扶贫构想,在中央扶贫开发会议上提出并回答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扶贫基本问题。这一系列工作经历及实践调研,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形成提供了扎实的实证资料。

  目前,学术界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研究比较丰富。有学者从理论渊源上探究形成的缘由,如王辉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是共同富裕,战略起点是弱鸟先飞,灵魂精髓是精神脱贫,实践基础是基层领导。雷鸣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五个基本点,即:一个核心就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下的精准扶贫,五个基本点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也有学者通过梳理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和著作,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进行总结分类,即:消除贫困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发展是摆脱贫困帽子的总办法;扶贫需要切实强化扶贫开发工作管理体制创新;扶贫攻坚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社会合力构建大扶贫格局;打好扶贫攻坚战,民族地区是主战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新“两步走”发展战略,即: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但是,当前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新特征和时代价值研究得相对较少。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新特征及时代价值

  目前通过扶贫建档立卡已经解决“扶持谁”的问题,以第一书记或干部驻村来解决“谁来扶”的问题,以“五个一批”“六个到村到户”“十项行动”等来解决“怎么扶”的问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到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的目标。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为全人类的减贫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一)党领导下的多元化合力打造扶贫大格局

  新时代,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巨大成效,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和制度优势。同时,也离不开群众的内生性努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时就曾指出:“贫困地区的发展靠什么?千条万条,最根本的只有两条:一是党的领导;二是人民群众的力量。”党和国家实行单位定点扶贫,一大批党政机关干部深入到基层群众中去,以科学扶贫、精准扶贫等新理念,为贫困群众做实事,帮助他们摆脱贫困、改变贫困现状。不仅为帮扶对象带来资金、物质等直接性经济支持,更是为贫困群众带来生产新技术、教育力量、创业就业新平台等可持续性发力的脱贫力量。在这个过程中,党政机关干部与基层群众建立紧密联系,特别是贫困群众,让党员干部通过调研工作,获得扶贫的第一手真实资料。多元化扶贫是适应时代需求的新概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泛动员企业等经营性单位、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等积极参与到扶贫帮扶中来,“坚持动员全社会参与,发挥中国制度优势,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形成了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的社会扶贫体系。”促使形成集国家、社会、市场多元化力量为一体的全民参与式扶贫大格局,以多元主体协同推进我国脱贫攻坚工作早日取得全面胜利。

  (二)共享、绿色理念下扶贫成果惠及贫困人口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解决农村、农民、农业的发展问题,尤其是贫困地区和贫困人民的生活改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人民性、稳定性以及长久性。以人为本,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要更加公平地惠及更多的贫困群众,争取消灭贫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以共享理念引领扶贫开发,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健全社会公平保障体系,通过更有效的制度安排让贫困人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大力发展“互联网+”的扶贫方式,助力扶贫成果实现更大范围的共享。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对于地理位置或其他因素特别恶劣的村庄,可以考虑采用村庄整体搬迁的扶贫方式,但在大多数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中,要以保护地域生态为前提采取适当的帮扶方式,包括道路、水源安全、危房改造等,做好生态防护修复,实现可代际传递的长期脱贫效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不落下任何一个地区、民族及个人,使贫困人口能共享脱贫成果。

  (三)为全球减贫工作贡献重要思想

  消除贫困不是一个人、一个国家的事情。贫困是全人类的公敌,需要全世界人民一起共建一个没有贫困人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国通过长久规模性的实践,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指导下,自上而下形成一套科学的扶贫思想,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道路,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政府为主导,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发挥中国制度优势,因人因地、因村分类、因地制宜,实现精准扶贫、生态扶贫、重点扶贫、多元扶贫的方式。在2015年联合国发展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承诺:中国将与世界各国一道携手合作,共建一个没有贫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目前,中国的减贫思想和经验已经获得国家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联合国秘书长在2017年10月9日北京召开的国际减贫发展高层论坛上专门发来贺信,高度评价我国的精准扶贫思想,指出:精准减贫方略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并达成赞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就是解决全球贫困问题的唯一路径”的共识。脱贫攻坚战略已经不仅是我国的千秋功绩,体现中国特色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为国际反贫困事业作出开创性的重要贡献。

  总的来说,我国的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取得颇大成效。党的十九大已经将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之一。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提出,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全力以赴消除农村贫困,推动乡村生活富裕。要把精细化扶贫与构架大扶贫格局有机结合,以人为本,在共同富裕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做到“真脱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篇8

  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本来就有许多硬骨头要啃,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又增加了难度,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的困难挑战更为艰巨。总书记在全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可言,没有任何条件可谈。时间紧迫,刻不容缓。我们要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克服缓一缓、等一等的思想,始终保持坚定信心、顽强斗志和奋进姿态,分析应对疫情带来新挑战,积极转变工作方式,及时解决突出问题,做到思想不乱、精力不散、工作不断,变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防止因疫致贫、因疫返贫,确保高标准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直接关系攻坚战质量。我们要把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精准、细致掌握贫困户情况,因人因户施策,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细之又细,实之又实把“两不愁三保障”各项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到人,让贫困人口乐有所业、居有所安、耕有所获。

  要抓住收入这个重点,全面推进劳务输转,多渠道发布用工信息,加强对外输转,持续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依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尤其要做好受疫情影响仍未外出务工的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采取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开放公益岗位等措施,切实保障农村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切实稳定贫困人口收入,切实提升自主脱贫能力,夯实“两不愁三保障”根基。要通过信息数据比对、入户走访、有奖举报等多种途径,全面摸清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家庭收入、安全住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安全饮水达标等方面的各类问题,问题发现反馈一个、整改解决一个、跟踪回访一个,不能解决的问题列出问题清单逐级逐层上报解决。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强弩之末,不能入鲁缟。当前向最后贫困堡垒发起总攻之时,我们更需要凝心聚力,以始终饱满的精气神昂然上阵,以不懈冲锋的姿态增强战斗力。

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篇9

  脱贫攻坚是时代赋予每一个扶贫工作者的时代任务和光荣使命。共产党员作为先锋队要识时局,顺时势,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加快脱贫进程。

  党员干部要争做脱贫路上的“带头羊”,要充分认识当前脱贫攻坚的任务,向脱贫攻坚路上的模范学习;要发扬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把脱贫攻坚工作抓好抓实,切实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为脱贫攻坚献计献策、出力出汗。

  党员干部要把握“四个意识”,把脱贫攻坚当成最大的政治考验来抓。脱贫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大的政治任务、发展任务、民生任务,也是重大发展机遇。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我们要认真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用理论武装头脑,提高政治站位。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把“三严三实”作为一种作风、一种精神,作为一个标准、一个境界。始终把党和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担责不误、临难不却、履险不惧、受屈不计,在脱贫攻坚战斗中彰显党性,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脱贫攻坚有利于实现乡村振兴,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完善村级基础设施。一是完善村级基础设施。有句老话说的好,要致富先修路。完善好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才能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打造强有力的村两委。脱贫的关键还是要靠本村稳定有力的班子,只有把“脑洞开、点子多、有原则、有责任、会致富”的党员群众纳入到两委班子,提升班子战斗力、影响力、号召力,才能为脱贫工作提供最直接的帮助。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乡镇干部必须要下乡驻村,不要走马观花看风景,要“沉下身子”实实在在的进村到户开展扶贫工作。不断加强对扶贫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一方面是要加强扶贫工作人员和村两委班子的扶贫业务培训,提升脱贫攻坚能力,研究讨论符合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可行途径,努力帮助贫困户找对致富门路;另一方面要对贫困户的进行思想引导,集中学习和个别座谈结合宣传政策法规,引导贫困户转变思想,激发主观能动性,消除等靠思想,引导群众积极主动发展。

  我们广大工作人员要实实在在接地气,少喊口号,多办实事,才能塑造良好形象,才能取信于民,坚定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增强帮扶脱贫工作的助力。

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篇10

  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同步小康的关键时期,我们更要始终坚持党的宗旨、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要立足人本,关怀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牢固树立“人民政协为人民”理念,以人民群众脱贫致富为根本目标,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了解清楚,放在心上,在思想上与人民群众相通,在感情上与人民群众相融。通过调研、视察、帮扶等方式,沉入基层一线,与群众融为一体,聚焦“四场硬仗”,“五个专项治理”,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高效落实脱贫攻坚任务,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为统领,以脱贫实效为依据,以群众认可为标准,少喊口号,多干实事、少讲故事,多办好事,着力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多渠道、多形式、多领域帮助贫困群众换穷业、拔穷根,真正摆脱贫困,早日实现脱贫梦。

  要做好脱贫攻坚战,需要帮扶干部夯实责任把各项精准措施落到实处,确保真扶贫,扶真贫,全心全意来扶贫。在帮扶工作中,我们应从以下几点牢牢把握。

  激活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要加强思想引导、教育培训、典型感化,组织贫困户现场参观学习成功脱贫典型,特别是身边的成功案例,推动贫困户转变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破除“等靠要”的落后思想观念,积极引导贫困户想方设法脱贫、千方百计致富,形成“思谋脱贫、主动创收、勤劳致富”的社会正能量。

  理清脱贫责任,强化舆论监督宣传。各级党委、政府和帮扶干部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脱贫攻坚各项政策,但政府和干部不应大包大揽,如产业扶贫、农户入户道路等,不能政府全包,要让贫困户参与其中。对于坚持不配合的,建好台账、留足证据。对有好吃懒做、依赖政府等贫困户,要敢于理清责任,建立结对帮扶干部尽职免责机制,敢于较真劝导、敢于宣教惩戒。要多角度影射扶贫对象存在不良思想带来的反面典型,使那些好逸恶劳、不愿脱贫、一味“等靠要”依赖政府的群众觉得脸上无光。

  强化乡村治理,塑造农村文明新风。要充分发挥各级结对帮扶干部的积极作用,完善村规民约,强化乡村自治。对好逸恶劳、不愿脱贫,漫天要价、威逼要挟,依赖政府、得过且过,互相攀比、一味“拼穷”等问题,进行村民自治和道德约束,情节严重的要坚决予以惩戒。要健全完善扶贫对象脱贫攻坚全程参与机制,全面保障扶贫对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强化扶贫对象的主体地位,让“脱贫思进、致富思源”成为扶贫对象的自觉行动。

推荐访问:攻坚战 脱贫 决定性 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 我国脱贫攻坚取得的决定性进展 脱贫取得的决定性进展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