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心得体会 > 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第十季第十期心得观后感14篇

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第十季第十期心得观后感14篇

时间:2023-07-26 18:45:04 浏览次数:

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第十季第十期心得观后感14篇

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第十季第十期心得观后感篇1

我作为一名普通的乡镇干部,既是建档立卡户的帮扶干部,也是新村一组的包组干部,在整个脱贫攻坚工作中认真负责的完成每一次统计、每一次入户,争取把每一项工作做到最好。下面我想从三个角色来谈谈脱贫攻坚中我个人的感受。

一、普通的基层干部的角色

作为一名普通的乡镇干部,参加工作3年多将近4年的时间里,我一直在乡社会事务办工作,主要从事民政、残联、科技、食药品四个部门的工作,也是为民服务窗口的一名工作人员。每天面对繁杂的本职工作和形形色色的群众,有时甚感有心无力、疲惫不堪。特别是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低保每月的动态调整,有进有出,低保中建档立卡户、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每月比对,每一项数据都要求精准再精准,及时再及时。在这反反复复的折腾中学习到了一项项新技能,不断提高了工作效率,也磨炼了为人处世的心性。

二、帮扶干部的角色

我的挂钩户是小水井新村三组2016年建档立卡户明雄兵,家庭人口4人,父母均为体弱多病的老年人,儿子年幼。刚挂钩该户的时候家庭比较贫困,房屋级别为C级危房,明雄兵作为一家之主常年在外务工,薪水微薄,再加上爱玩的本性,日子自顾不暇,根本无暇顾及家中的老人和孩子。家中仅靠父母采点茶叶、种点包谷、喂几头猪维持,生活一贫如洗。

自挂钩以来,多次入户,从一开始调查了解家庭人员基本情况、收入来源、家庭财产状况等详细信息,到后来动员该户改造房屋,带工程队伍实地到户量地基、做建房规划,再到后来动员在外务工的明雄兵回家创业,无数次的沟通交流让我们从普通的干群关系变成了亲戚朋友,也让“不太完整”的家庭变得完整,即可享受一家人在一起的天伦之乐,更让家庭生活有了巨大的改观。作为一名帮扶干部,感到十分欣慰。

三、包组干部的角色

我所包的组是小水井村委会新村一组村民小组,新村一组是2006年从赛岗村委会、木城坡村委会因地质灾害搬迁重组的村民小组。新村一组现有常住人口72户321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8户75人,2014年脱贫5户19人,2015年脱贫5户21人,2016年脱贫7户31人,2017年脱贫1户4人,现已实现全部脱贫。

包组工作是三年来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18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之前小水井村委会挂钩单位不具备履职条件,每一次入户、填表、调查、做工作都是一个人完成,填表、算收入到心力交瘁,档案反反复复修来改去,一遍又一遍改到怀疑人生。所幸,所有努力没有白费,前期的辛苦和努力使我对村情更为熟悉,对每户建档立卡户人员基本信息、收入来源、财产状况掌握的更为详细,为后期工作的开展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让后期的工作开展更为得心应手。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我们绝大部分的群众是纯朴的,是用心配合支持工作的,但一部分群众的思想有待转变,感恩意识极差,牢牢抓住某一项享受不到的政策,而对享受的诸多政策却只字未提。我认为对这一部分群众应该对加强感恩教育,让他们知道“等、靠、要”思想不可有,所有的好日子都是靠自己双手奋斗得来。

以上是我三年脱贫攻坚工作的心得体会,虽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字字皆是从点点滴滴工作中总结得出。脱贫攻坚之战告一段落,但未来还有更多的攻坚战需要我们参与,不努力的青春不完美,告诉自己: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撸起袖子加油干!

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第十季第十期心得观后感篇2

“脱贫攻坚”为当前我国基层工作中的常见词汇,目基层工作亦常围绕其展开。就实际展开分析,2018年我国脱贫、扶贫工作效果显著,2019年仍应进一步针对工作进行创新,保障现有成果稳定发展,并进一步加强相关工作。

作为基层干部,尤其为贫困地区的基层干部,应切实将实际情况作为工作中的重要照标准,就实际情况展开分析。基层干部应充分结合先进思想,以为贴近群众生活的手段引导群众,通过先进技术实现发展,有效解決贫困问题,并于问題解決后进行密切的观察与扶持,确保对应地区、对应民众走出贫困问题,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首先,基层干部应加强带头作用,加虽“新鲜血液”与新式技术的加入,结合当地科研人员切实针对贫困地区状况进行分析,选择最为适合的脱贫手段,并明确相关技术中的重点,带头引导民众脱贫致富,实现技为有效的发展。英困户经基层干部领导,不仅能够感受到觉和攻府对其具有较高重视,亦能切实利用各项先进扶持手段切实实现发展。

其次,基层干部应加大注意力,切实做好管理工作,杜绝脱贫工作中的工作与实际脱节、工作流于表面现象发生。脱贫即为保障贫困人口由国家扶持下的各项手段与措施实现脱贫,还需以实际为主,以水平提升为辅。

最后,基层干在工作过程中应严于律己,気以待人。严于律己,即指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切实解決问题,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即指干部工作中应和蔼、稳定地开展工作,有效与他人沟通,无论职权大小均不“摆官架子”“耍官威风”,结合群众展开工作。

总而言之,为保障2020年消除贫困人ロ,切实展开工作,基层干部还需进一步发挥自身价值,切实利用先进思想与先进技术投入到工作中,在基层岗位上“发光发热”,实现基层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第十季第十期心得观后感篇3

坚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又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在科学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地指出,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把我们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让人民生活在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之中。”这样,就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指明了方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优势从根本上来说就是经济发展优势,不能因为在经济发展上遇到一点困难,就动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不管经济发展得再好,失去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个经济好的现状也只是镜花水月。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程中,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是需要跨越的一道重要关口。回顾2018年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同比下降9.3%,全国地表水优良(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上升3.1个百分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下降,固体废物进口总量同比减少46.5%……一个个具体的数据展现了我们一年来奋斗的成果,也坚定了我们的防污治理的决心。我们必须要紧牙关,翻过这高耸的山峰,趟过这湍急的河流,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定力,不动摇,不松口,不开口子。

保护青山绿水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面临的任务与挑战将更加艰巨,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找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向导的高品质道路。生态系统保护是一项复杂浩大的工程,我们必须按照其本来的机理,合理地辅助地开展工作,要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的战略方针。我们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就要巩固并扩大三大保卫战的成果,对大气污染严重区域展开重点攻坚工作,对工业、燃煤、机动车三大污染源加强治理并加大对新能源的研究力度,对重点流域和近岸海域进行综合整治,强化对水、土壤污染的防治,制定更完善的制度对各个企业依法依规监管,加快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我们要贯彻盯重点、抓落实、高标准、严要求的理念,加大工作力度,抓准工作重点,抓好工作细节,解决好这些人民群众强烈反应的突出环境问题,既是改善环境民生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防污治理,保护环境的任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坚持不懈,坚持打好这场硬仗,一定会迎来中国人民真正的金山银山。

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第十季第十期心得观后感篇4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 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 不要金山银山, 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习近平总书记用 “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 的比喻,生动诠释了我们党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不仅深刻阐明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 而且形象表达了党和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既要绿水青山, 也要金山银山。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 是继原始文明、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之后崭新的文明形态。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要实现这样的变革, 就必须克服把保护生态与发展生产力对立起来的传统思维, 下大决心、花大气力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资源利用方式、 能源结构、 空间布局、 生活方式, 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宁要绿水青山, 不要金山银山。生态是人类社会的根基所在和命脉所系, 生态文明则是政治文明、 经济文明、社会文明等发展的基础。始终尊重自然生态发展规律, 牢固树立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 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始终坚持 “宁要绿水青山, 不要金山银山” , 始终坚持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坚持不走 “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坚持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幸福为代价换取当代人的所谓 “富足” , 坚持错位竞争、 差异发展, 倾力打造 “山水城市、 生态产业、 美丽乡村” ,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就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始终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自觉把保护生态环境当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当作关系永续发展的长远利益, 当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发达国家的经验也证明, 当经济发展度过粗放型的起飞阶段, 步入集约发展的高级阶段之后, 生态环境越好, 发展机遇越多、 潜力越大,良好的生态环境对高科技人才的吸引力、 对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产业支撑能力越来越强, 好的生态环境本身越来越成为重要的 “天然资本” ,绿水青山会源源不断带来金山银山。

守住生态红线, 激发经济红利。绿水青山必将日益转化为金山银山。在发展的方向上,努力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发展理念, 坚持 “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 ,不仅能够保障良好的生态环境, 还能够实现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和生态优美的良性循环,不断增进人民福祉。

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第十季第十期心得观后感篇5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按照绿色发展理念,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保护优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把爱护环境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用辩证法的观点阐述了保护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三十多年时间,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喜人成就,极大地促进了强国战略和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是,还应当看到,我们在全力以赴抓经济建设地同时,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资源过度开采,环境姿意污染,造成了今天我们难以治理的硬伤。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凡不尊重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的行为,必然要受到客观规律的无情惩罚。我们生活在当下的人,已经深有感触:全球变暖,厄尔尼诺现象日渐增多,极端气候天气造成的巨大自然灾害每每侵袭人类;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空气污染、河水污染、农田污染,甚至连树上结的果子都被污染。如果不采取强硬有效的手段治理,被污染的环境下人们将何去何存,不敢设想。

作为国有大型建筑企业,我们从事的国家基础建设工程与生态环境保护系系相关。对于中标的每一个工程项目,我们从一开始上场初期,就要把认真做好施工生产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上,积极主动地与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取得联系,在其指导下完善各种环境保护措施,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办法。从临时征地、驻地建设和便道、预制场、拌合站修建等都尽最大努力节约用地,想方设法保护好周边的环境植被。同时,在用水用电和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各方面都必须严格按照环保要求进行。各种车辆机械运行禁止扬尘,及时对道路路面和土方施工现场进行清扫和洒水处理,保证周围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不受影响。

保护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和污染,功在当代,利在干秋,惠及子孙万代。现在我们生存的环境,已经被我们这一代人在无意识地破坏和污染,如果我们不加紧采取有效地措施尽快治理,任其继续遭受更严重地破坏和污染,那么,无需太长的时间,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命将会逐渐消失,最终灭绝,这是必然。所以,每一个人需要保护的自然生态环境,其实就是在保护着我们生存的家园,保护我们自身及子孙后代。当人人都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全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就会大大增强,未来更加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河水和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将不再遥远,必将为全人类营造出自然优美和谐舒适的幸福生活空间。

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第十季第十期心得观后感篇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的战略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习近平同志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从人类社会的演进历程来看,当前正处在向生态文明过渡的关键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绿色革命”,是对传统工业文明的超越,它的核心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生态文明新时代,就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谐共生的时代。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指向,描绘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观,实现了发展理念的新提升。我们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社会和谐,就是要“两座山”,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中,对“两座山”关系的认知,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为了追求经济发展,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一味索取资源。我们已经遭到大自然的惩罚:1、大气正在恶化,气候增多、加剧,全球变暖、冰川消融、海平面增高、二氧化碳增加、酸雨普降;2、水圈污染严重,工业污水的排放,农业化肥、农药以及生活中大量的化学制品的使用致使水体污染严重,多种生物处于灭亡或濒临消亡的边缘。3、由于乱砍烂伐,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人类深受其害。事实已证明: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短期的经济发展不可取。

于是,我国转入第二个经济发展阶段--既要金山银山阶段,但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这时候经济发展和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人们意识到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只有“留得青山在”,才能“不怕没柴烧”。

第三个阶段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财富,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是长远发展的最大本钱,生态优势可以变成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这是一种更高的境界。

这三个阶段,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是发展观念不断进步的过程,也是人和自然关系不断调整、趋向和谐的过程。

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第十季第十期心得观后感篇7

《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内容非常丰富,思想深刻,分量也很厚重。刚才主持人说了这本摘编收录了总书记242段论述,大概有9万字的篇幅。它的时间跨度也比较长。最早一条是2012年11月15日,也就是习近平同志当选总书记后跟中外记者见面时候的讲话内容,大家都非常熟悉,这就是“人民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不仅是我们党执政的一个宣示,也是扶贫工作的一个基调。最后一条是今年6月11日召开的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电视电话会议上传达的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指示。这个时间内总书记提出的关于扶贫方面的重要思想、重要论断、重要举措,都收录到这本论述摘编。有许多论述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从全书的框架来说,这本摘编有8个专题,为了便于广大读者理解,我们也可以分成三个大的板块。其中第一个专题是“决胜脱贫攻坚、共享全面小康”,这是第一个板块。这个板块的主要内容是论述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就是要回答我们今天全党全社会为什么要下那么大的气力来进行脱贫攻坚,来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从第二个专题到第七个专题,是第二个板块,是“六个坚持”,分别论述“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实效”,“坚持加大投入,强化资金支持”,“坚持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坚持从严要求,促进真抓实干”,“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这“六个坚持”,是十八大以来形成的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十八大以来在扶贫开发方面形成的宝贵经验。这个板块是这本论述摘编的主体部分,思想性、指导性都非常强,需要我们好好学习、好好领会。

第八个专题,也就是最后一个专题,是论述摘编最后一个板块。这是一个新的视角,是从携手消除贫困、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从国际视野、全球视角来看待今天中国脱贫攻坚的问题。

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既是国际减贫事业积极的倡导者,也是有力的推动者。一方面,中国解决了7亿多人的贫困问题,相当于世界减贫总数的70%,中国扶贫开发工作本身就是对国际减贫事业的巨大贡献。另一方面,中国积极开展南南合作,给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我们力所能及的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援助,支持和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从这个专题和这个视角,可以看得非常清楚,中国扶贫开发的世界意义,为国际减贫事业提出的中国主张,贡献的中国智慧。中国的脱贫攻坚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要推动构建一个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刚才从几个方面对全书编辑出版的背景和主要内容、结构框架,给各个网友作了一个简要介绍。可以看得出来,总书记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形成了一个有内在紧密联系的科学体系。我们在学习《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这本著作的时候,既需要一个专题一个专题、一个条目一个条目地认真研读,同时还要从总体上进行把握,这样可能更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扶贫论述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以及实践要求,更好地用总书记这些重要论述来指导我们的工作。

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第十季第十期心得观后感篇8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要为党中央适时宣布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数据支撑,确保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用唯物史观考察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就会得出中国历史是由中国人民创造的,中国人民是中国历史上的真正英雄的必然结论。

如今,实现近1亿人的脱贫壮举在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中国千百年来的历史进程也未曾有之。不过英雄的中国人民终会创造奇迹,广大贫困群众即将用自己的双手实现整体脱贫,他们的非凡成就将会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脱贫路上仍有许多硬骨头要啃,已脱贫的群众近200万人有返贫风险,需要及时巩固脱贫成效,全国有52个县还未实现脱贫,其中的贫困群众更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老年人、患病者、残疾人的比例达到45.7%,加之受疫情影响,更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增添了难度。

作为贫困群众“知心人”与“领路人”的帮扶干部,自然有义务和责任在脱贫攻坚决胜之时扶上马,送一程,协助他们扫清黎明前的黑暗,让作为历史创造者的贫困群众能够书写好中国脱贫致富的好故事,心无旁骛答好最后的“脱贫考卷”。如此才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经久不衰”的数据支撑。

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在人的观念、能力、干劲。现在,广大帮扶干部无需隐藏实力,要以“两不愁、三保障”为出发点,尽锐出战,展现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观念,发挥脱贫“多面手”的能力,拿出永不言弃的干劲,并以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作风,顶住压力,迎难而上,力克扶贫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协助好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同时,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是识别锻炼干部的最佳试炼场,帮扶干部要沉下去,用实践检验自身能力。要亲自尝一尝贫困群众餐桌上的饭菜,检验群众是否愁吃;瞧一瞧贫困群众的衣柜,检验群众是否有衣穿;看一看贫困群众的房屋,检验群众住房是否跑风漏雨;陪一陪贫困群众到医院看病,检验群众是否看病难……如此检验,就能查出各项脱贫风险,使得帮扶措施更精准、帮扶成效更突出、帮扶信心更充实。

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第十季第十期心得观后感篇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的主题就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发展处于转型期的内在要求和集中体现,由追求高数量到追求高质量转变的必然趋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同样,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也是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内容之一。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保护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民族的根与魂。

生态文明与文化遗产,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一个是现代的生活,一个是遥远的记忆;一个全新的理念,一个是古老的世界。同时,两者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崭新体现。两者相得益彰、共同发展都需要人人参与,发展成果人人共享;两者也是以民为本为先决条件,利民惠民为最终归宿。

作为文物大县的__,多分布于西部偏远山区,经济尚不发达,交通极为不便,给文物保护利用带来了先决的不利条件。在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的道路上又有哪些新的特点和趋势?如何把握生态文明与文化遗产两者之间的规律,协调两者之间的秩序?如何借势生态文明建设的东风更好地打造文化遗产事业新发展和新常态?保护发展文化遗产以便更好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些都是我们每一个文物人所面临亟需思考和着手解决的新难题和新困境,也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个社会人共同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改变传统思维 寻求创新突破近年来,__县文物局在文物工作中对“物”保护的同时,也注重加强对“人”宣传教育。文化遗产进校园,聘请专家讲述__文物背后的故事;文化遗产日开展活动,扩大文化遗产宣传,提升__文物的社会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在何叔衡故居、谢觉哉故居纪念建党95周年;与岳麓书院签订南轩思想保护发展框架协议,携手共创湖湘理学。开创文化遗产事业人人参与,文化遗产成果人人共享新局面;形成人文环境与生态环境互相结合,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利用目前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党员教育学习活动,以党建促发展,以发展强党建。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的模范先锋作用,认真开展学习习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重要讲话精神,并付诸于文物工作实践之中,打造一支有文化担当、文化使命的专业干部队伍。

积极探索乡村文物微展览在尽量不改变文物本体原貌的基本原则之下,遴选一批保存较完整,意义较高的一般性不可移动文物作为展览对象,树立标志说明碑,进一步扩大文物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影响力,提升当地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形成人与环境更为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开展结对共建 打造美丽乡村利用我局与偕乐桥镇将军村结对共建平台,利用文物局特点和优势,资助将军村完成党支部活动室的改造、环境的治理、路面的硬化、路灯的安装、文化底蕴的挖掘,农家书屋的完善等,共同探索美丽乡村建设新思路。

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第十季第十期心得观后感篇10

“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这是对脱贫攻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所处位置的准确判断。越是任务艰巨越要迎难而上,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这是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需要,更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体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一个突出短板。短板必须补齐,否则影响全局。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我们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这块突出短板。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基础和前提。习近平同志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他还指出,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党领导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就是要让广大农民翻身得解放。现在,我们党就是要领导广大农民“脱贫困、奔小康”,就是要让广大农民过上好日子。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不是社会主义。

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第十季第十期心得观后感篇11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环境,要像爱惜生命一样爱护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总书记的话点出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为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

保护好青山和绿水,可助推产业转型升级。过去,我们热衷于搞开发区,老城区无限拆,新城区无限建。有些地方在开发过程十分“积极奋进”,不仅在打城区和周边的主意,还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向远离城区的乡村大力扩张。许多承载着历史、记录了文化的古建筑、古文物民俗的建筑等景观在大开发张中,于推土机轰鸣声中、挖掘机挥舞下灰飞烟灭。许多养育了一代代人的良田好地就这样在大发展中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荒地”,“儿童相见不相识”!这种大开发模式也使地质灾害频频发生。显然,过去传统的搞大开发的模式已不能再继续下去。诚然,过去那种大开发的模式能一定程度上带动当地经济的增长,但是其伤害无疑更大,我们必须重视这个问题,从源头上着力,保护好这一山一水,助力当地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绿色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模式。习近平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好山水,依山接水,根据当地特色文化内生推动力,发展当地特色文化旅游业,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打造属于当地的特色招牌。置身于绿水波中,漫步于青山云雾里,悠然见南山,金山银山就渠成水到。

保护好山和水,可吸引人才栖居落户。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现在各大城市、各地区纷纷出台人才引进制度以助推当地经济发展,进而导致许多中小城市发展受阻,遭遇发展瓶颈。很多中小城市引不进人才、留不住人才。并且许多当地人才也纷纷外流,这不仅仅是中小城市发展空间不大这因素,一个良好的宜居环境也是主因,因此创建一个良好的、宜居的生活环境势在必行。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时代正在历史长河中慢慢消退,一个顶尖的技术人才在这个科技时代正引领潮流。从天宫试验站到FAST天眼望破苍穹,从C919大飞机试飞到蛟龙成功入海,从量子卫星升空到悟空顺利出世,这一系列国之重器背后是人才的支撑,是智力的汇聚。人才是支撑发展、壮大的必备要素。保护好山水,打造宜居场所,吸引高素质人才落地生根,助推当地经济可续发展。人才的汇聚带来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

保护好生态环境,吸引人才汇聚,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直挂云帆济沧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第十季第十期心得观后感篇12

推进精准脱贫攻坚、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在脱贫攻坚战中,大多数贫困群众尝到了勤劳脱贫的甜头,真切感受到了党和国家扶贫政策带来的实惠,他们走上了脱贫奔小康之路,越干越有劲头。但也有一部分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甚至把党的扶贫好政策错误地当成了养懒人的政策,争着当贫困户、低保户。

扶贫解决办法不是捐赠,重要的,是让这个贫困家庭能有持续的收入,为什么扶志太难?部分贫困户一边在穷窝里带着孩子困苦生活,一边又表示力出不得,风险承担不得,辛苦受不得。这些贫困户认为,脱贫是干部的政治任务,是干部的事,需要干部求着他们脱贫。扶志真的很重要,要让贫困户和他们的后代看到并且能为之付出行动—通过政府和企业的帮助,努力工作,努力学习,看似没办法选择的人生是可以改变的。

作为扶贫干部,个人认为,广大帮扶干部和“第一书记”要驻村入户,与贫困群众贴得近些更近些,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一对一融进去,真正走进他们内心,准确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把脉问诊、对症下药。既要把中央和地方的扶贫政策、扶贫物资送到家中,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增加收入,真正实现“一有、两不愁、四保障”,心贴心地服务,为贫困户排忧解难,更要把志气、信心送到农户心坎上,帮助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正确观念,铆足精气神、撸起袖子干、立志拔穷根。为此,我们要在群众中进一步树立“戴穷帽可耻、摘穷帽光荣”的观念。通过树立脱贫标兵、致富能手等形式,激发贫困人口脱贫的主体意识和内生动力,从骨子里挖掉“病根”,摒弃等、靠、要的消极思想,营造“勤劳致富光荣、自主脱贫可贵”的风尚,扶持有能力的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增强自主脱贫能力。同时,还需突出智力扶贫,大力开展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帮助贫困家庭劳动力掌握生存致富技能,真正实现扶志与扶智相结合,实现从“输血”向“造血”的根本转变。

扶贫不仅仅是解决群众的富裕问题,更是解决群众的志向问题。只要“扶起精气神,立起勤勇谋”,就没有跨不过的火焰山、蹚不过的通天河。众志成城打赢扶贫攻坚战,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而奋斗。

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第十季第十期心得观后感篇13

“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6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脱贫攻坚取得的成绩,深刻分析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对加强党的领导、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提出明确要求,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注入强大信心和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党全国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胜利在望。越到这个最后关头,越不能停顿、越不能大意、越不能放松。应当看到,今年是脱贫攻坚最后一年,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难度更大、任务更重、要求更高。中央召开这次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方面最大规模的会议,就是要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坚决克服疫情影响,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克服疫情影响,推进脱贫攻坚,关键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落实好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疫情严重的地区,在重点搞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可以创新工作方式,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没有疫情或疫情较轻的地区,不能有缓一缓、等一等的思想,要绷紧弦、加把劲,集中精力加快推进脱贫攻坚。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贫困群众增加收入、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当前,要把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摆在更加重要位置。据统计,2019年全国有2729万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在外务工,这些家庭三分之二左右的收入来自外出务工。现在因为疫情,一些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受到影响,就会减少收入,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大对贫困人口的就业帮扶力度。要支持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尽快复工,在企业复工复产、重大项目开工、物流体系建设等方面优先吸纳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加强精准对接,帮助贫困劳动力尽快有序返岗,多措并举为贫困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夯实就业底盘。

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要千方百计解决扶贫产业恢复生产面临的困难,为复工复产创造有利条件。既要注重“清淤”,切实解决扶贫农畜牧产品滞销问题,组织好产销对接,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多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又要促进“活血”,用好产业帮扶资金和扶贫小额信贷政策,促进扶贫产业持续发展,不断增强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疫情面前,各级干部更要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做雪中送炭的实事。要切实做好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因疫致贫人口的帮扶,及时落实兜底保障等帮扶措施,不断增强贫困群众克服困难、摆脱贫困的信心,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第十季第十期心得观后感篇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的战略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重要论述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规划了蓝图,也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二〇一三年九月七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并回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在谈到环境保护问题时他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生动形象表达了我们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要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建设生态文明,作为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首先应该从我做起。当看到洗手间的水龙头在滴水时,是不是能够举手关上呢?当电池用完后能否分类收藏处理而不是随手扔掉呢?当购物时能否自觉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呢?一件件小事虽然都很不起眼,但却体现我们究竟具备了多少环保意识。

我认为首要的就是要在全民族树立起环保意识,具体地说就是树立资源意识,生存意识。要让大家都认识到,保护环境与资源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不仅是关乎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而且已经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今天的生存!不能抱着环保多我一人少我一人差别不大的思想,也不能对保护环境有任何松懈和怕麻烦的思想。政府部门环境保护固然负有重要的责任,而每个单位,每个企业,每个人对此更是承担了更为直接、更为具体的责任。只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大家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就一定能为社会、也为自己留下一片碧水蓝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必须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大力度,攻坚克难,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推荐访问:团课 观后感 心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