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公文范文 > 主题教育 > 2016年厅党组民主生活会上发言提纲【优秀范文】

2016年厅党组民主生活会上发言提纲【优秀范文】

时间:2022-05-26 16:25:02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6年厅党组民主生活会上发言提纲【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2016年厅党组民主生活会上发言提纲【优秀范文】

 

  渝口岸物流发〔2021〕23 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口岸和物流办公室 关于印发重庆市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2021—2035 年)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现将《重庆市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重庆市人民政府口岸和物流办公室 2021 年 12 月 27 日

 ― 2 ― (此件公开发布)

 物流业是畅通现代流通体系、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在统筹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提升国民经济循环效能中发挥着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为加快构建高质量的现代物流体系,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 2021—2035 年。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构建高质量的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织就立足西部、辐射全国、畅联全球的现代物流网络,提升经济要素聚集能力、产业辐射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有力支撑内陆开放高地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有力支撑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有力支撑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

 新发展格局。

 (二)基本原则 战略牵引、统筹布局。突出多项战略叠加优势,以服务国家战略为主方向,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依托,强化国际物流组织、区域物流辐射、产业链供应链服务能力,形成战略牵引下的物流发展新局面。坚持全市一盘棋、物流一张网,统筹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平台搭建、服务体系构建,实现“一区两群”物流协调发展、供应链一体化建设、产业链协同互补。

 市场运作、政府引导。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物流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畅通物流要素自由流动,实现要素配置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健全物流市场运行机制,做到放活与管好有机结合,提升监管和服务能力,创造良好营商环境。

 超前谋划、一体组织。顺应国际产业分工和经贸格局调整趋势,充分发挥现代物流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城市能级提升、区域要素聚集辐射的基础支撑和战略引领作用,适度超前布局建设和整体提升物流设施,优化创新一体化物流服务组织模式和营造良好物流运行条件,全面加速物流服务品质、效率提升步伐。

 网络融合、产业协同。统筹国际国内市场,以国家物流枢纽为主要载体,整合各领域物流信息平台,全面实现信息网络融合。构建分类化、专业化、联动化、平台化、特色化物流服务网络,加强枢纽分工协作,优化拓展对外物流通道,打造“通道+枢纽+网

 ― 4 ― 络”的物流运行体系。围绕现代产业规模化聚集化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加强物流与制造、商贸、农业等产业深度融合,探索通道经济、枢纽经济新范式,培育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品质提升、绿色智能。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求,积极推广使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5G 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为牵引,推动现代物流高端化、高效化发展。加强绿色低碳技术与标准化装备应用,统筹存量与增量需求培育、硬件设施与软环境建设,打造常态与应急统筹发展的绿色智慧物流体系,提升物流产业智能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三)发展目标 到 2025 年,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基本建成,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内畅外联、多极辐射、多圈网联、结构合理、智慧高效、绿色安全的现代物流体系,国际物流组织能力大幅提升,供应链智慧化水平大幅提高,物流集散能力持续增强,社会物流成本进一步降低,物流带动产业发展作用极大提升,内陆开放高地功能逐步完善,初步形成“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发展的战略性枢纽,对现代化经济体系和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能力显著增强。

 到 2035 年,全面建成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联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功能全面彰显,为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开放格局作出新贡献。全域开放通道体系更

 加完善,形成辐射带动能力强、现代化运作水平高、互联衔接紧密的物流枢纽网络体系,物流规模化、组织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资源要素聚集辐射能力显著增强,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枢纽经济增长极,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物流枢纽城市和供应链资源配置中心,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奠定坚实基础。社会物流总额达 4.5 万亿元以上,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不高于 10%。

 二、空间布局 以重庆引领西部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核心使命为导向,围绕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国民经济循环,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结合全市生产力布局和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构建形成“6+2+1”对外物流大通道,“一核一环一带两片区”市域物流总体格局,“五枢纽多节点”物流设施空间布局,培育 18 个物流枢纽经济区。

 (一)“6+2+1”物流大通道布局 面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构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通道,建设形成“6+2+1”物流大通道,有效支撑国家战略,引领内陆开发开放。

 6 大国际陆海物流大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亚欧国际物流大通道、沿江综合立体国际物流大通道、中蒙俄国际物流大通道、孟中印缅国际物流大通道和中尼印国际物流大通道,全面对接国家“六大经济走廊”,联动国家主要城市群,拓展完善出海出境对外开放通道体系,有力支撑重庆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

 ― 6 ― 结点的战略定位。

 2 大国内陆空物流大通道:加强与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紧密联动,布局建设经济便捷的跨区域物流网络体系,高效对接两大区域的陆空物流大通道,强化在全国现代流通枢纽功能的战略地位,有力支撑重庆作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定位。

 1 张全球航空物流大通道网:以江北国际机场和重庆新机场为核心,建设全方位开放的国际航空骨干网络,强化航线网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通达性,建成连通世界、辐射全球的航空物流大通道网络。

 (二)“一核一环一带两片区”市域物流空间格局 依托重庆独特区位条件,按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要求,构建“一核一环一带两片区”市域物流空间新格局。

 一核:中心城区物流发展核。推动港口、铁路、航空等资源深度融合、联动发展,建设物流运营组织平台和数据汇聚流转枢纽平台,增强国际物流要素集聚运筹功能,大规模承载面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国际物流组织、区域物流分拨配送组织和高端制造业供应链物流组织,打造国际物流运营中心和现代物流运营组织中枢。

 一环:主城新区物流发展环。长寿、江津、涪陵、合川、永川、南川、綦江—万盛、璧山以承接中心城区产业和物流功能转移为重点,优先布局重大物流功能设施,加强区域物流联动,发

 展以制造物流、商贸物流、冷链物流、港口物流、区域分拨配送物流为核心,打造制造和商贸物流中心,形成主城都市区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中心城区功能向外扩散的重要传接点。大足、铜梁、潼南、荣昌突出门户区位和产业特色,快速增强物流综合实力,协同川渝毗邻地区推动物流一体化发展。

 一带:沿江港航物流发展带。整合长江沿线港口资源,推动智慧长江物流工程,实现港口物流与后方产业联动,引领临港产业转型发展,形成通江达海、首尾联动的港航物流发展带,打造长江上游航运中心。

 两片区:渝东北生产制造与港航物流区、渝东南农产品冷链和商贸物流区。渝东北生产制造与港航物流区以万州为核心,带动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发展面向四川、陕西、甘肃、湖北等省的大宗原材料辐射和多式联运组织。渝东南农产品冷链和商贸物流区以黔江、秀山为核心,带动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发展,兼顾面向贵州、湖南等省进行电商快递和商贸物流辐射,打造以优势农产品物流为特色的生态物流中心。

 ― 8 ―

 图 1

 重庆市现代物流空间格局示意图 (三)“五枢纽多节点”物流设施布局 依据城市空间布局、存量基础设施等,统筹考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以及对外物流大通道建设基本格局,构建形成以国家物流枢纽为引领、物流园区为支撑、配送中心为补充的“五枢纽多节点”物流设施网络格局,奠定融入全国、全球物流体系的强大物流设施网络基础。

 五枢纽:承接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在两江新区、万州、涪陵、

 沙坪坝、北碚、渝北、巴南、长寿、江津、璧山、秀山等区县(自治县)布局港口型、陆港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五种类型国家物流枢纽。

 图 2

 重庆国家物流枢纽布局示意图 多节点:主要结合各区县(自治县)产业发展和生活物流需求,支持黔江、永川、南川、綦江—万盛、合川、大足、铜梁、潼南、荣昌、武隆、丰都、垫江、云阳、忠县、巫山等区县(自治县)布局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物流园区以综合服务功能为主,依托重要交通枢纽,整合相关物流资源,重点服务全市主要产业

 ― 10 ― 集聚区。配送中心结合区县(自治县)特色产业和具体物流需求布局,强化本地服务功能。

 (四)“18 个多产联动物流枢纽经济区”总体布局 按照物流与产业联动发展要求,围绕全市生产制造业集聚区、商品交易市场集聚区、农产品种养殖与生产加工集聚区,布局建设相应物流设施,构建专业化物流系统,实现物流与产业联动融合,在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万州、涪陵、沙坪坝、九龙坡、渝北、巴南、长寿、江津、合川、綦江—万盛、璧山、荣昌、丰都、秀山等区县(自治县)打造 18 个左右具有较强区域乃至国际竞争力的物流枢纽经济区。

 三、畅通辐射国内外综合物流大通道 围绕“6+2+1”国际物流大通道,加快完善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开展规模化、通道化物流运作,提高通道组织服务水平,提升国际物流枢纽地位。

 (一)畅通对外物流辐射通道 西部陆海新通道。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作用,强化通道统筹协调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区域服务功能。拓展国际铁海联运、国际铁路联运、国际公铁联运、跨境公路运输等多元化国际物流组织,加密开行重庆至越南、老挝的国际铁路班列,培育开行至缅甸、泰国等东盟国家的国际公铁和铁铁联运班列。积极融入澜湄合作机制,发挥大湄公河次区域(GMS)行车许可证作用,参与 TIR 国际公路跨境运输。加强与广西北部

 湾港、海南洋浦港、广东湛江港等港口合作,密切与东盟及通道沿线地区经贸和物流联系,促进通道资源联动共享,全面融入中国—中南半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吸引通道沿线物流业务集中化运作,重点扩大电子料件、汽摩及零配件、机械设备及电器、轻工及医药产品、化工原料及制品、有色金属、农副产品、跨境电商等进出口物流运作规模。

 亚欧国际物流大通道。高水平建好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加快形成“干支结合、枢纽集散”的高效集疏运体系。优化布局线路和境内外集散分拨点,构建中亚、西亚、欧洲沿线物流集结和分拨配送中心,形成“通道+境内外物流节点”的网络化班列运作模式。提升国际班列综合竞争力,构建现代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促进内陆地区全面融入新亚欧大陆桥、中巴经济走廊,建成我国与欧洲、中亚、西亚等地区相互促进、相互循环的重要战略通道。加大对电子信息产品、汽摩整车及零配件、高端装备、药品和医疗器械、高端百货等商品的进口规模,实现班列双向均衡和价值增值。加强与西部陆海新通道衔接,推动通道班列与中欧班列线路、班次对接和信息共享,打造东南亚国家开展亚欧陆路多式联运的重要平台。

 中蒙俄国际物流通道。发展壮大渝满俄国际铁路班列,加快建设海外集结点和分拨中心,延伸覆盖网络。推动中俄两国铁路建立基于中欧班列的统一标准,提升运输时效。推广关铁通测试等创新项目,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培育发展俄罗斯、白俄罗斯

 ― 12 ― 往返邮包运输。探索建设中俄商贸物流合作园区,打造境外集采平台和货物集散中心。推动成渝两地运营平台公司同俄罗斯生产制造企业和产业园区运营方合作,搭建物流、贸易、投资一体化服务平台。

 沿江综合立体国际物流大通道。发挥长江黄金水道大运量、低成本优势,提升江海联运、铁水联运水平。加快推动港口岸线整合与重点港口码头集约化运营,联动港口后方产业园区,开展大宗商品和一般进出口商品国际物流组织,培育具有规模增量的物流业务。扩大渝甬等沿江班列开行规模,推动实施长江三峡新通道工程,与西部陆海新通道、亚欧国际物流通道形成优势互补,进一步扩大国际物流运作规模,提升通道综合服务能力。密切与长三角地区物流联系,开展产业链深度合作,牵引形成沿江国内国际双循环高效链接的发展格局。

 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陆空物流大通道。利用重庆笔电等制造业产业基础,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等产业与重庆互补优势,借助粤港澳进出口便利条件,开展制造业供应链合作。通过铁路集装箱班列、航空货运和高铁货运,构建高端零部件...

推荐访问:会上 提纲 党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