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公文范文 > 主题教育 > 中国传统礼仪教育的价值(4篇)

中国传统礼仪教育的价值(4篇)

时间:2023-05-02 12:55:03 浏览次数:

篇一:中国传统礼仪教育的价值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中国传统礼仪的蕴意及现代价值

  作者:管丽莉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年第12期

  [提要]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深刻认识传统礼仪的意蕴,充分发挥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意义。以礼为核心的中国传统礼仪蕴含着特殊的意义,涉及政治、道德和社会等方面。

  关键词:传统礼仪;价值评判;现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G12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3月15日

  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礼仪的“礼”字指的是尊重,即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尊重自己,也要尊重别人。古人讲“礼仪者敬人也”,实际上是一种待人接物的基本要求。礼仪的“仪”字顾名思义,仪者仪式也,即尊重自己、尊重别人的表现形式。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我国礼仪教育的开山鼻祖孔子认为:礼仪是一个人修身养性、持家立业、治国平天下的基础。礼仪其实就是行为规范、就是交往艺术、就是待人接物之道。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法国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指出,中国人“把宗教、法律、道德、礼仪都混在一起,这一切都是行善,都是美德。有关这四方面的箴规就是礼教”。“文人之用于育人,官吏之用于说教,生活中的一切细小的举动都包罗在这些礼教里边”。中国传统礼仪的意蕴非常丰富,且具有多重功能。深刻认识传统礼仪的意蕴,充分发挥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意义。

  中国的礼仪不同于西方的礼仪。在西方人眼里,礼仪通常是指一种风俗,是依据民族或地域差异来区别的风俗。而中国的礼仪是传统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核心是礼。在中国人眼里,礼是可以凝聚不同民族和地域的一种精神,是社会生活中一切行为的准则。因此,以礼为核心的中国传统礼仪蕴含着特殊的意义,涉及政治、道德和社会等各个方面。

  一、礼仪的政治意蕴

  中国的礼仪源起于政治。古人认为,礼是“国之干也”、“政之舆也”,是为政者“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的依据,是保持政令通畅的重要手段。倘若没有礼,再好的政令也不可能通

篇二:中国传统礼仪教育的价值

  

  中国礼仪文明的重要性

  导读:文明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国礼仪文明的重要性范文,欢迎阅读!

  一、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是传承文明的需要。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老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享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在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形成了古老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博大精深的伦理文化遗产中,很多优良的、传统的礼仪规范,直至今天仍然有很强大的生命力,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知道:童稚时的孔融让梨,尊敬长辈传为美谈;岳飞问路,颇知礼节,才得以校场比武,骑马跨天下;“程门立雪”更是为尊敬师长的典范。老子在《道德经》中告诉我们“做一天人就要讲一天道德”。这些,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中国人的礼仪道德所在。作为中华民族的传承人——青少年儿童,他们有责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使中国“礼仪之邦”的美称名副其实,“礼仪之邦”的美名响誉中外。

  其次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如今,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类社会是以文明、和平、发展为主流的信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日渐频繁、密切。在交往与合作过程中,人们的礼仪是否周全,不仅显示其修养、素质的形象,而且直接影响到事业、业务的成功。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精神要求日益发展,人人都在寻求一种充满友爱、真诚、理解、互助的温馨和谐的生存环境,寻求充满文明与友善,真诚与安宁的空间。前进的社会呼唤文明,科学的未来呼唤文明。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两个文明建设,正努力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文明礼仪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教育程度的标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

  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因此,学校必须抓好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这是时代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再次是孩子成长的需要。一个注重自身修养,重礼仪的人才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有用的人、品行兼优的人。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孟子也说过:“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也说:“礼貌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这些都充分说明“礼”是何等重要。青少年儿童一代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加强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至关重要。今天的孩子从小就不是“一张白纸”,五颜六色印入脑中,环境影响或多或少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了污染。虽然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依然传承,就整体情况看,确实存在弱化的趋势,特别是对青少年儿童的约束力越来越少。有些人在学校里,不会尊重他人,不礼让,不礼貌;在社会上不懂得称呼他人,甚至满口粗言,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同时,与人为善,礼尚往来等等美德在相当数量的孩子们身上正在淡化。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加强他们的文明礼仪教育。虽然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将孩子培养成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将有可能影响孩子未来的各种致命的弱点事先予以纠正。

  二、切实开展文明礼仪教育

  学校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基地之一,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学校必须切实加强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引导学生从小掌握校园、家庭和公共场所的礼仪基本知识,逐步养成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成为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个好孩子,在社会上是个好公民。

  1、规范校园教育阵地

  (1)加大宣传力度。发挥红领巾广播站、校园电视直播、黑板报、宣传橱窗等文化宣传阵地,大力宣传现代公民教育内容。坚持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内容以“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教育为主线,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每周讲话内容有明确的主题,内容充实,能真正起到引起师生的共识,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引导学生树立

  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2)狠抓养成教育。坚持举行校周会,总结各班开展活动情况,表彰在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人物,用榜样的力量鼓舞和激励孩子们。利用周会课、整谈课及品德与生活课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教育,结合《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层次有针对性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指导和文明养成教育,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入手,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逐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行为习惯。

  (3)抓好校园建设。学校围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实行全员育人,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风气育人。通过名人名言,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通过学习校风和校训,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审美,教育学生应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通过美化、净化、绿化校园,让学生置身于整洁、清新、优美又有文化氛围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2、普及文明礼仪知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备的文明礼仪知识是人们形成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基础。人的知书达礼并不是先天而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实践获得的。目前,小学生对该知识的认识较薄弱,要改变这种现象,要从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入手。时过境迁,物换星移,礼仪规范也随着不断发生变化。归纳起来,无外乎有这样几个方面:在家庭生活中,表现为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团结;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谦恭礼让、谅解宽容、与人为善,特别是在对外交往中,重形象、讲礼仪;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遵守规则、维护公德,同情弱者、扶贫济困,爱护环境、善待自然。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较差,抽象思维还未充分发展。因此,对他们提出的要求应明确、具体、详细,提高可执行性。如:在与人交往中所表现的礼仪。和别人见面时要说声“你好”、“您好”;跟别人道别时说声“再见”;请求别人帮助

  时,要说“请”;得到别人关心、帮助、支持时要说“谢谢”;打扰了别人或有愧于人时说声“对不起”、“请原谅”。别人向自己道歉时应该回话“没关系”、“别客气”等。这些要求非常明确、具体,有助于学生的遵循。

  此外,还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所以然”。说声“对不起”也是最常用的礼仪用语之一,它似乎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使人与人之间紧张的矛盾关系松弛下来,有助于我们与他人相处融洽,能让他人相信你,接受你,更能让自己亲近别人。

篇三:中国传统礼仪教育的价值

  

  深究中国传统礼仪的当代价值

  中华民族在历史的进程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就是礼仪文化。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先生在会见美国学者邓尔麟时说:“中国文化的特质是‘礼’。西方语言中没有‘礼’的同义词;它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中国的礼仪不同于西方的礼仪。在西方人眼里,礼仪通常是指一种风俗,是依据民族或地域差异来区别的风俗。而中国的礼仪是传统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核心是礼。在中国人眼里,礼是可以凝聚不同民族和地域的一种精神,是社会生活中一切行为的准则。传统礼仪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历史上对礼仪的批判和对礼仪的推崇总是交错而生,近代以来,礼教更是成为声讨封建文化传统的首当其冲的目标。但不容置疑的是,中国传统礼仪教育,对国家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对造就一个相对和谐的社会秩序,对形成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曾经起过积极的,无可替代的作用。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礼仪教育的精华,对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社会的和谐以及个体的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传统礼仪

  礼仪起源于原始先民的祭神敬鬼活动。当人类社会跨入“文明”的门槛以后,伴随着阶级和国家的产生,原始礼仪也就逐渐演变成为社会的行为规范体系。西周的周公“制礼作乐”,十分注重以礼教推动礼制,一生呕心沥血,兢兢业业,留下“周公吐哺”的美谈,堪称遵礼的典范。特别是到春秋时期,孔子积极提倡礼仪及其教育,儒家十三经中,讲述礼仪的精神实质与行为规范的就占了三部,即《周礼》、《仪礼》和《礼记》,通称“三礼”,成为历代读书人必读之书。在孔子看来,礼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不学礼,无以立”,而孔子所设定的具有道德理想人格的“士君子”,更是应“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另一儒家代表人物荀子也非常重视礼仪教育,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南宋儒学大师朱熹,在其讲学的白鹿洞书院制定的《白鹿洞学规》中开宗明义地对学子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礼仪要求。凡此种种,中国传统礼仪教育有效地实现了礼仪在全社会的推行,使礼仪文化深入人心,同时也保证了礼仪在历史上的连续传衍,“礼仪之邦”的美称也正是由此产生。

  二、传统礼仪的当代价值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传统礼仪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存在着一些封建性、宗法性、专制性和保守性的因素,但我们仍不能忽视传统礼仪发挥的不可磨灭的作用。它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代表着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在塑造完美人格、协调社会矛盾、安定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一,有助于综合国力的提升。礼仪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我们在评价一个国家时,通常是从这个国家国民的言行举止、文明习惯所体现的公民素质与精神面貌人手。一个国家真正的强大在于其国民素质的提高,我国要跻身世界之强,一定要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讲,礼仪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文化特色和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我国清末思想家龚自珍在《古史钩沉论二》中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龚自珍的这一思想被后人引申为: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同时,传统礼仪文化是传统文化的核心。改革开放虽然使我们在经济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相比之下我们的人文素质教育却在下降。国民在公共生活及私人生活领域的礼仪教养的缺乏,已严重造成国民形象的危机。因此,学习传统礼仪,弘扬传统文化,已成为当务之急。

  第二,促进社会更加和谐。孔子指出,礼之用,和为贵。孔子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制之。这点出了“礼”的社会历史价值,即社会和谐之本。“礼”

  是人际交往的行为准则,在古代,它作为一种法度,严格维护着社会的秩序。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礼仪文化的教育,一个具有良好秩序及人际和谐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具有良好礼仪修养的社会。目前社会中,我们的国民礼仪修养不够,不知礼、不守礼和不文明的行为普遍存在,比如公共场所随地吐痰,大声喧哗,乱扔垃圾,乱穿马路,横行逆行,不按顺序排队上车,乱抢座,不让座,出口脏话,社交场合不会用敬语雅语等等行为,这与我们构建和谐的人文社会极不协调,其原因就在于中华传统礼仪文明的失落以及礼仪教育的缺失。

  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汲取传统礼仪中合理的、有益的因素,并且与时俱进地赋予其新的内涵,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可以使传统礼仪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第三,可以塑造完美人格,激励个体成长。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对个体具有教导、规范、约束、平衡的作用,影响和造化了一代代的中国人,促使社会协调、稳定、有序的向前发展,起着准法律的作用。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在个体人格修养方面,传统礼仪文化提倡人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诚实忠厚、慷慨仗义、乐于助人以及服从大局等等;在个体价值观定位方面,中华传统礼仪文化强调仁者爱人、遵守礼规、止恶扬善。这样的价值取向教导,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一代代的中国人。成为人们心目中不成文的评判标准,教导着人们应该提倡什么、禁止什么、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从而促进个体之间和谐关系的形成。

  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往往是具体的,一个人的言行举止,见微知著地体现着中国经济发展后的文化价值观,由此表明一个民族的精神取舍,判断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文化传承的主体,正是无数中国人的言行,塑造了中国的整体形象。

  三、礼仪教育的实施途径

  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聪明睿智的先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遗产和宝贵财富,讲“礼”重“仪”,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秀传统。时至今日,现代礼仪与古代礼仪已有很大差别,我们应当取其精华,摒弃和剔除其糟粕,努力塑造讲求文明礼仪的社会风气,形成人人都讲究文明礼仪、遵守礼仪规则、处处礼让三分、谦逊有礼、祥和融洽的美好社会。

  (一)加强理论研究,建立礼仪学科体系

  目前我国礼仪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研究存在着严重的滞后,传统礼仪更没有在理论上形成一整套的学科体系,无法较好的指导我国的礼仪教育。以礼仪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而论,礼仪学理当成为最热门的学科之一。然而“在那些缤彩纷呈的中国社会科学的各门学科中竟难以找到‘礼仪学’的一席之地。不仅全国性的‘礼仪学会’尚未闻名,《礼仪学》之类的刊物也没发现,而且专门从事礼仪研究的机构也极为罕见。”因此,应尽快构建礼仪学学科体系,深人系统地研究当代中国社会礼仪建设,不仅有学理的研究,更有对礼仪实践的总结和探研,特别是要对建立科学的礼仪教育的体系,包括对礼仪教育的适用范围、内容、模式、途径等进行探讨研究,为现代礼仪教育提供理论支撑和有效指导。

  (二)完善学校礼仪教育体系

  学校作为教育青少年的重要基地,对青少年的礼仪教育也不容忽视。学校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贯穿小学(幼儿园)、中学、大学全过程,根据不同阶段对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形成一个循序渐进、有机衔接的完整的学校礼仪教育体系。目前,我国的小学、中学、大学一般是将礼仪教育纳入德育范畴,但都没有专门的礼仪教育内容,地位不突出,内容不明确,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往往出现礼仪教育的缺位。而作为我国高校德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中也没有涉及中国礼仪文化及教育的内容。

  因此,在学校礼仪教育中,应对其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合理规划和统筹安排;根据学校礼仪教育的不同阶段,采取分阶段重点教育;组织相关人员编写既有传统礼仪文化内涵,又富有

  时代特征,能被广泛认可的系列教材。

  (三)大力开展全社会的礼仪教育,提高公民素质

  礼仪属于社会公德的范畴,是每个公民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都应掌握和遵守的以示尊重的行为规范。通过礼仪教育,提升礼仪素质,涵养温良民风,保证社会稳定。因此,社会各行各业应结合公民道德教育,全方位地开展礼仪教育。如在社区开展各种喜闻乐见的礼仪宣传教育活动;组织专家及相关人员编写普礼读本;利用大众传媒的优势,对全民进行礼仪宣传等等。

  (四)重视家庭在礼仪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青少年的礼仪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必须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为基本途径,彼此密切配合。家庭礼仪教育处于基础地位,起着关键作用。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突出家长表率作用、紧抓日常生活规范、营造家庭文化氛围、强化孩子礼仪意识。总之,家庭礼仪教育立足于家庭的日常生活,从最基本的社会交往方式出发,着眼于从小就培养,从小事、身边、现在做起,培养孩子的礼仪素养。

  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聪明睿智的先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遗产和宝贵财富。虽然历经千年的风霜,中间被批驳亦被推崇,但时至今日,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的贡献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唯有不断将其发扬光大,取其精华,摒弃和剔除其糟粕,努力塑造一个时时讲文明、处处讲礼仪,谦逊有礼、祥和融洽的和谐社会,才会有助于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和智力支柱。

篇四:中国传统礼仪教育的价值

  

  中国传统礼仪的重要性中国传统礼仪的重要性  以礼为核?的中国传统礼仪蕴含着特殊的意义,涉及政治、道德和社会等各个??。下?就随?编?起去阅读中国传统礼仪的重要性,相信能带给?家启发。  ?、礼仪的定义

  “礼”,在世界其他民族?般指礼貌、礼节,?在中国乃是?个独特的概念,有多重含义。?先,礼是最?的?然法则,是?然的总秩序、总规律。形象地说,礼仪就是和谐连接社会各阶层、各团体的?条有效纽带;是训练有素、合作紧密的优秀团队的?张光鲜名?;是塑造个?形象的?项基本功能;是?们叩开成功之门的?个?形法宝。礼仪体现在它的职业道德要求的某些规章制度上,?表现在职?接待?户的?明礼貌之中;

  礼仪是协调?际关系的调节器。?际关系具有互动性。这种互动性表现为思想和?为的互动过程。如当你?路妨碍了对?,你表?歉意后,对?还之你以友好的微笑;当你遭天灾?祸,朋友会伸出友谊之?援助你。?与?之间的互谅、互让、相亲相爱等等,都是这种互动?为产?的效应,?这些互动?为往往以礼仪为?段去完成?为的过程。礼仪?是?际关系的尺度。当今时代,是个全?开放的社会,礼仪在?际关系中的协调作?也就显得更加必要,更加活跃,更加不可缺少了。讲究礼仪,遵从礼仪规范,可以有效地展现?个?的教养、风度与魅?,更好地体现?个?对他?和社会的认知?平和尊重程度,从?使个?的学识,修养和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适度、恰当的礼仪不仅能给公众以可亲可敬、可合作、可交往的信任和欲望,?且会使与公众的合作过程充满和谐与成功。  ?、礼仪是传承?明的需要  我国是世界四??明古国之?,古?的中华民族?古以来就享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在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不但创造了灿烂的?化,?且形成了古?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博?精深的伦理?化遗产中,很多优良的、传统的礼仪规范,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下?是古代的经典四则故事:  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年),鲁国?(今?东曲?),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学家,建安七?之?,他的`?学创作深受魏?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常聪明,?且还是?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个最?的梨?。有?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的?不拿?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应该吃?的,?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千?送鹅?

  “千?送鹅?”的故事发?在唐朝。当时,云南?少数民族的?领为表?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向太宗贡献天鹅。路过沔阳河时,好?的缅伯?把天鹅从笼??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飞向?空。缅伯?忙伸?去捉,只扯得?根鹅?。缅伯?急得顿?捶胸,号啕?哭。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了,哭也没有?,还是想想补救的?法吧。”缅伯??想,也只能如此了。到了长安,缅

  伯?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个精致的绸缎?包,便令?打开,?看是?根鹅?和???诗。诗?:“天鹅贡唐朝,??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复圣天?,可饶缅伯?。礼轻情意重,千?送鹅?。”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送鹅?,礼轻情意重!”  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诚信的可贵美德。今天,?们?“千?送鹅?”?喻送出的礼物单薄,但情意却异常浓厚。  程门?雪

  “程门?雪”这个故事出?《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矣。??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尺矣。”

  “程门?雪”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杨时、游酢??,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岁,?且已考上了进?,然?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相传,??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先?闭?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开始下雪。这两?求师?切,便恭恭敬敬侍??旁,不?不动,如此等了?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前,吃了?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没??”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尺多厚了,?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这个故事,就叫“程门?雪”,在宋代读书?中流传很?。后来?们常?“程门?雪”的成语表?求学者尊敬师长和求学?诚意坚。  ?平?和的刘铭传  清廷派驻台湾的总督刘铭传,是建设台湾的?功?,台湾的第?条铁路便是他督促修的。刘铭传的被任?,有?则发?深省的?故事:当李鸿章将刘铭传推荐给曾国藩时,还?起推荐了另外两个书?。曾国藩为了测验他们三?中谁的品格最好,便故意约他们在某个时间到曾府去?谈。可是到了约定的时刻,曾国藩却故意不出?,让他们在客厅中等候,暗中却仔细观察他们的态度。只见其他两位都  显得很不耐烦似的,不停地抱怨;只有刘铭传?个?安安静静、?平?和地欣赏墙上的字画。后来曾国藩考问他们客厅中的字画,只有刘铭传??答得出来。结果刘铭传被推荐为台湾总督。  按语:没有耐性的?,必定缺乏坚毅持久、克服万难的精神,?然成就不了甚么伟?的事业。我们希望将来能有所作为,?先便须磨炼??的耐?和毅?。

  我们知道:童稚时的孔融让梨,尊敬长辈传为美谈;岳飞问路,颇知礼节,才得以校场?武,骑马跨天下;“程门?雪”更是为尊敬师长的典范。??在《道德经》中告诉我们“做?天?就要讲?天道德”。这些,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中国?的礼仪道德所在。作为中华民族的传承?——青少年?童,他们有责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化精髓,使中国“礼仪之邦”的美称名副其实,“礼仪之邦”的美名响誉中外。  三、礼仪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如今,世界发?了巨?变化,?类社会是以?明、和平、发展为主流的信息社会,?与?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渐频繁、密切。在交往与合作过程中,?们的礼仪是否周全,不仅显?其修养、素质的形象,?且直接影响到事业、业务的成功。随着时代的发展,?们的精神要求?益发展,??都在寻求?种充满友爱、真诚、理解、互助的温馨和谐的?存环境,寻求充满?明与友善,真诚与安宁的空间。前进的社会呼唤?明,科学的未来呼唤?明。当前,我国正在进?两个?明建设,正努?跻?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明礼仪是精神?明的?个重要内容,是?个?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个?教育程度的标尺,?明礼仪养成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明的基础教育。因此,学校必须抓好?学??明礼仪教育,这

  是时代的需要,是提?全民族素质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的需要。  四、礼仪是名族成长的需要  ?个注重??修养,重礼仪的?才可能成为优秀的?、有?的?、品?兼优的?。孔??:“兴于诗,?于礼,成于乐。”孟?也说过:“敬?者,?恒敬之,爱?者,?恒爱之。”古希腊哲?赫拉克利特也说:“礼貌是有教养的?的第?个太阳”。这些都充分说明“礼”是何等重要。青少年?童?代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  加强?学??明礼仪养成教育?关重要。今天的孩?从?就不是“?张?纸”,五颜六?印?脑中,环境影响或多或少对孩?的?灵造成了污染。虽然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依然传承,就整体情况看,确实存在弱化的趋势,特别是对青少年?童的约束?越来越少。有些?在学校?,不会尊重他?,不礼让,不礼貌;在社会上不懂得称呼他?,甚?满?粗?,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同时,与?为善,礼尚往来等等美德在相当数量的孩?们?上正在淡化。为了孩?们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加强他们的?明礼仪教育。虽然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将孩?培养成?个?全?美的?,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将有可能影响孩?未来的各种致命的弱点事先予以纠正。

推荐访问:中国传统礼仪教育的价值 中国传统 礼仪 价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