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事迹材料 > 关于革命先烈主要事迹10篇

关于革命先烈主要事迹10篇

时间:2022-02-18 03:10:23 浏览次数:

关于革命先烈主要事迹10篇

关于革命先烈主要事迹篇1

1936年8月,郑代巩考入北平大学法商系,很快就加入共青团,不到年底即转为北平中共秘密党员,实现了由一个热血青年向无产阶级先锋队战士的重大转变。之后,郑代巩彻底背叛了家庭,并且通过坚持不懈的思想工作使他的父亲逐步倾向共产党,为人民办好事——修建学校。

1937年7月7日,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爆发,针对国民党政府的消极抵抗,共产党组织流亡学生组成平津流亡同学会,由北平经上海抵达南京宣传抗日,向南京政府请愿。郑代巩作为该组织的党团负责人之一,在同当局的多次交涉中,由于拒不接受当局解散流亡同学会的“三条件”,遂被视为“主要分子”而被南京宪兵司令部逮捕入狱。

郑代巩被捕入狱后不久,其留学日本早稻田的堂兄郑代恩回国暂居南京,得知他被捕后,立即请时任南京宪兵司令部秘书的留日同学孙佑安等大力营救出狱(郑代恩的功劳就在于此)。郑代巩获释出狱之后,按照党组织安排,与北平大学流亡学生一起转入西安临时大学继续学习,并担任该校抗敌后援会的主要负责人继续进行革命斗争。

1938年春,郑代巩奉党组织命令调到武汉,在中共长江局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召开全国学联第二次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由于国民党当局始终企图由三青团来统一领导全国的青年工作,所以指派C.C派分子千方百计阻扰学联大会的召开,并通令各省市国民党党部不准各地派代表到武汉参会。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经过郑代巩等人的努力,由中共领导的全国学联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按时在武汉成功召开,全国73所大中学校的123名代表参加会议,彻底粉碎了国民党的政治阴谋。大会以后,郑代巩继续留在武汉,负责全国学联的日常工作。在他的领导下,全国学联的影响日益扩大,成为我党领导下的四大青年团体之一,并得到世界学联组织的高度肯定和大力支持。

1938年秋,日寇西进,武汉危急,郑代巩奉命辗转湘、粤、桂、黔、川等地活动,加强了这些地方的学联与全国学联的联系,其间最值得一提的是在广西开展活动时,争取到李宗仁的支持,动员广西学生军集体加入了全国学联。1939年,全国学联暂停活动,郑代巩奉派先在成都后在重庆从事地下工作,任中共南方局青委委员,为《战时青年》的公开发行人。此期间,他与沈钧儒、邹韬奋等著名爱国人士建立了密切联系。11月,在重庆的25位国民参政会委员发起组织宪政促进会,郑代巩与沈钧儒、邹韬奋、章乃器等同被推为筹备委员。

郑代巩在重庆的活动和影响,引起了国民党特务的注意。1941年“皖南事变”不久,因叛徒告密,他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关押于中统特务所辖的川东示范秘密监狱。后经其亲属多方营救,转到复兴关马家祠“劳动服务营”,编入第五中队“受训”。同年5月的一天,他被带出劳动时,寻机摆脱敌人的监视,逃到八路军驻渝办事处,不久就在组织的安排下去了延安,在中央青委工作。1942年,在康生主持的“抢救”运动中,郑代巩在遭到康生一伙“无情打击”的摧残之下自杀而死,年仅27岁。大城村茶园塘组68岁的郑德旭如是对记者说。

正安县-资料这样写道:郑代巩(1915-1943),男,贵州省正安县人。1936年8月,在北平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共党员,为北平学联组织部长、华北学联主席、全国学联常委。抗战时,任全国学联主席。郑代巩的同学和战友——彭友今、苏农观,在题为“一个屈死的革命家──忆郑代巩同志”写道:为了介绍郑代巩的革命事迹,1989年《中华英烈》第4期曾刊登了许立群、李庚和我们二人所写的《怀念郑代巩同志》一文。此后,陆续收到老战友们来信,提供了不少该文尚未写到的珍贵资料,因将代巩在重庆前后的情况收集整理,以飨读者,并用以纪念他的逝世50周年。武汉失守后,重庆成为国民政府的“陪都”,也是中共南方局所在地。1938年11月,全国学联迁重庆,作为全国学联主席的郑代巩,亦随之来渝。1939年2月,国民党反动派秘密颁布了《共产党问题处置办法》,随即对我党加紧了政治压迫和军事进攻,形成一次又一次-高潮。为避免国统区的进步团体被敌人一网打尽,党组织决定将郑代巩派往到安全区。

关于革命先烈主要事迹篇2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一面南朝鲜首都师“白虎团”团旗见证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事迹,其背后的故事被改编为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和电影《奇袭》,其中主人公“严伟才”的原型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杨育才。

杨育才,1926年生于陕西勉县定军山镇杨家山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49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杨育才很快由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侦察排的副排长,因机智勇敢被战友们亲切地称作“飞毛腿”“大力士”“小诸葛”。

1953年7月金城战役打响,杨育才奉命率小分队执行“虎口拔牙”——突袭南朝鲜军精锐部队首都师第1团“白虎团”团部任务。13日晚,他乔装成“美国顾问”,12名侦察员化装成护送“顾问”的敌军,直插敌纵深。他们冒着敌军密集的炮火,沿着侦察路线插入敌军高地。在行军途中,杨育才抓住一个落单的敌军士兵,巧妙获知了敌军的联络口令,并顺利通过敌人几道岗哨盘查。

进入“白虎团”团部驻地时,小分队被停在公路上的敌军首都师机甲团第2营车队阻隔。杨育才果断指挥袭击,趁敌人慌乱之机,冲过公路,直扑“白虎团”团部二青洞。杨育才指挥小分队三个组分头作战,冲进敌警卫室、会议室,打得敌人措手不及,仅用十几分钟就结束了战斗,毙伤敌机甲团团长以下97人,俘敌军事科长、榴炮营副营长等19人,缴获李承晚亲自授予“白虎团”的“优胜”虎头旗,圆满完成突袭任务,为金城反击战取得最后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1953年10月1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杨育才记特等功,1954年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也授予杨育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回国后,杨育才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连长、营长、副团长、师副参谋长、副师长等职,是中国共产党第九、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四、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离职休养后,杨育才积极承担起培养教育青少年的社会活动,是多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和德育顾问,他作革命传统报告的足迹遍及全国,被山东省评为精神文明先进个人。1999年5月26日在北京病逝。

秦巴山区,养家河畔,虎头山前,在杨育才的家乡,至今依然流传着他的英雄事迹,他的革命精神继续感召着当地干部群众。

关于革命先烈主要事迹篇3

巍巍太行山怀抱中的林州市临淇镇占元村,一座黑玉雕塑平台上,耸立着一尊英雄铜像:他手持冲锋枪,豪气凛然,凝视远方。这位英雄就是著名的-烈士孙占元。

孙占元1925年生,河南林县人。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历任班长、排长。他作战勇敢,机智顽强,先后5次立功。他关心爱护战士,行军中经常帮助别人扛枪、背米袋,宿营时及时为战友们补衣服、钉鞋带,还常常用自己不多的津贴为战士们购买日用品或救济有困难的家庭,深受同志们的喜爱和尊敬。

1952年10月14日,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敌军约6个营的兵力攻占了志愿军防守的597.9和537.7高地。孙占元率领突击排对597.9高地2号阵地实施反击,接近2号阵地时,他的双腿被敌炮弹炸断。战士们劝他撤离阵地,他坚定地说:“我是共产党员,是指挥员,不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决不离开自己的岗位。”他以坚强的意志,来回爬行指挥,用机枪掩护战士易才学爆破,摧毁3个火力点。突击排攻上2号阵地,继续向纵深发展时,敌人突然从阵地侧后反扑过来,数名战友牺牲。他利用已攻占的碉堡,架起缴获的两挺机枪轮番射击,接连打退敌人两次冲击,毙伤敌80余人。敌人再次发起攻击,在战友相继伤亡、弹药告罄的情况下,他忍着巨大伤痛,艰难爬行,从敌人尸体上解下手雷继续战斗。当敌军拥上阵地时,他拉响了最后一颗手雷,与敌同归于尽,年仅27岁。

孙占元牺牲后,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追授他“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每年清明节、‘七一’和‘八一’期间,不少林州市民来到占元村,瞻仰烈士铜像,重温入党誓词,举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占元村支书孙美荣说。

如今,孙占元烈士纪念馆内设置了贫寒童年、踊跃参军、屡建奇功、壮烈牺牲四个版块,展现孙占元烈士一生的光辉历程,有70余件实物,包括图片、组画、模型等,并制作了孙占元烈士在生命最后一刻与敌人殊死同归的壮烈场景。纪念馆歌颂了孙占元为了打开冲锋的道路与敌人同归于尽的英雄壮举,同时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关于革命先烈主要事迹篇4

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后任某部六班班长。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毅然决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我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关于革命先烈主要事迹篇5

在1935年11月,赵一曼率领的部队被日伪军包围,她要团长带队突围,自己担任掩护,左手手腕中弹负伤。她在村里隐蔽养伤被敌人发现,奋起迎战时左大腿骨被子弹打穿,因流血过多昏迷而被捕。她被押到哈尔滨伪滨江省警务厅受刑后几度昏迷,仍坚贞不屈。

她生命垂危时,日寇担心死去得不到口供,把她送进哈尔滨市立第一医院监视治疗。负责看守她的伪满警察董宪勋和医院女护士韩勇义,都为她的英勇所感动,又听她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于是决心参加抗联队伍。在二人帮忙下,她于1936年6月28日深夜逃出哈尔滨,朝抗日游击区的方向走。

伪骑警队在第三天凌晨追上了她们乘坐的马车,赵一曼再次被捕。敌人反复折磨了她一个月,她只是怒斥敌人:“你们能够让整个村庄变成瓦砾,能够把人剁成烂泥,但是你们消灭不了---员的信仰!”

赵一曼负伤被捕解到哈尔滨后,日寇和伪满的警察头目立即对她进行审讯。此时,她伤口不断流出的鲜血湿透了棉衣,依然滔滔不绝地痛斥日寇侵占中国东北的暴行。负责审讯的日本特务恼羞成怒,竟用竹签从她的指甲缝中钉进去,用鞭子狠戳赵一曼的伤口,使她几次昏死过去。

日寇将她送到医院,伤势刚好一点,日寇又在病床前审问,赵一曼依然坚不吐实,日寇拳打脚踢,她的伤口再度破裂,又昏迷过去。医护人员甚至包括看守的警察都对她产生了敬佩。”

关于革命先烈主要事迹篇6

“他立下赫赫战功,却告诉家人不要将他的事迹告诉别人……”四川省乐山公安史馆英烈展厅崔魁福雕像前的这段话,仿佛将这位烈士的一生呈现在后人眼前。

崔魁福,1917年生于山东范县(今河南范县),1942年参加八路军,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平津、淮海、渡江战役,多次立功。1952年任屏山县委书记、公安局副局长。1954年,调往乐山专区公安处成为首任治安科科长。

20世纪50年代,平叛战斗在全国各地仍零星发生。1956年7月,地处小凉山的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县发生敌情,奴隶主木干携带武器从云南昭通窜回峨边,并纠集起了300余人的反动武装。

情况紧急,乐山专区公安处派正在党校学习的治安科科长崔魁福带领调查组,赶往峨边。7月12日,崔魁福与调查组的同志一道赶往峨边,在听取峨边县委领导同志的情况介绍后,崔魁福立即赶去情况最为复杂的新林乡。

此时,叛匪木干得知了乡武工队要进城开会的消息,夜里带领300余名叛匪从深山中窜出,包围了新林乡。他们在街上抢劫供销社,放火烧民房,寂静的山间小城顿时枪声大作,火光冲天。

崔魁福立即从铺上跃起,准备带人与叛匪展开战斗。但他发现,在场的同志,除自己带有一支短枪外,其他人都没有武器。

叛匪气焰愈发嚣张,开始对乡政府发起攻击。他们试图冲进乡政府大门,不断朝乡政府大门内射击。崔魁福知道,只有与叛匪进行对抗才能为同志们争取支援赢得时间,于是冷静地与匪徒展开了周旋。

凭借在战争年代积累的丰富作战经验,崔魁福用手中的一支短枪,死死地钳制住了叛匪的进攻。但最终,由于敌众我寡,耗尽子弹的崔魁福不幸被叛匪击中,光荣牺牲。

崔魁福出身贫寒,对于他曾经的战功,他从未向任何人炫耀过。他甚至告诉家人,不要将他的事迹告诉别人。崔魁福曾说:“我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的,我要把一生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为了实现人类崇高的理想,要不惜自己的生命!”

1983年11月,崔魁福被批准为革命烈士。每年清明节,许多公安干警、群众都会来到乐山公安史馆向崔魁福烈士致敬,继承英烈遗志、传承革命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关于革命先烈主要事迹篇7

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农历1930年11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他自幼家境极为贫寒,六七岁时父亲因受地主欺压,病恨交加而死。黄继光从小就给地主扛长工、割草放牛。1949年冬,家乡解放,村里组织起农会,黄继光不但成为农会第一批会员,用心斗争地主,还当上了村里的民兵。

1950年-战争开始后,国内停止复员并超多征兵。1951年3月,中江县征集志愿军新兵时,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

到朝鲜前线后,黄继光被分配到第十五军第一三五团二营六连任通讯员。1952年4月,部队到五圣山前沿阵地接防,本想杀敌立功的黄继光却被分配到了连队后勤。经过副指导员细致的思想工作,黄继光明白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样样工作都干得很出色。1952年7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经上级批准,他荣立三等功一次。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我所携弹药用光的状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我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黄继光的英雄壮举,获得了-战争中的最高荣誉――他被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另一特级英雄是杨根思);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黄继光最终长眠于沈阳市北陵烈士陵园。

关于革命先烈主要事迹篇8

“磊落光明向秀丽,扶危定倾争毫厘;一身正比泰山重,风格如斯世所师。”这是林伯渠同志为纪念抢救国家财产,保护人民生命安全而光荣牺牲的女共产党员向秀丽的题词。

向秀丽,1933年5月13日出生于广州市一个贫苦家庭。新中国成立后,向秀丽在广州市何济公药厂工作。

1958年12月13日晚,向秀丽和另外两名年轻女工罗秀明、蔡秋梅在药厂4楼化工车间加班制造化学药剂“甲基硫氧嘧啶”。当时,罗秀明正要把一瓶净重25公斤的无水酒精倒入量杯,向秀丽见她提得吃力就去帮忙。但就在向秀丽开始倒第三杯酒精时,越来越倾斜的瓶身突然失去平衡,掉在地上摔得粉碎。

20多公斤的酒精倾泻出来,流向车间内10个火红的煤炉。一接触到煤炉的热气,酒精刹那间燃烧起来,车间内顿时变成了一片火海。更可怕的是,7桶60公斤重、用煤油浸着的金属钠就放在离酒精倾泻处不到4米的地方,金属钠遇水或高温便会立即爆炸。到时,不仅整个工厂将毁于一旦,还会殃及上下九商业区的商铺、居民、学校。

向秀丽来不及为自己考虑什么,她拼命地用帽子、围裙拨酒精,阻止火势蔓延。大火烧毁了她的帽子、围裙,向秀丽想都不想,直接伸出双手阻挡酒精流向金属钠。火流仍在迅速蹿动,金属钠已经冒起了白烟。向秀丽猛地扑在地上,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来势凶猛的火流。

大火最终被闻声赶来的工人扑灭了,但向秀丽的下身却被严重烧伤,双腿僵直无法弯曲,膝盖几乎可以看见骨头。

在医院昏迷了三天三夜后,向秀丽渐渐清醒过来。她睁开眼睛就问:“金属钠有没有爆炸?工厂有没有损失?罗秀明有没有受伤?”

住院治疗期间,向秀丽以超乎想象的意志力忍受着病痛。每次除腐肉、植皮、输血、注射,医护人员都不忍心望向她的脸。每次想呻吟时,向秀丽都会坚强地咬牙忍住。有时实在忍不住,便叫医护人员打开留声机,让歌声淹没自己的呻吟。尽管医院千方百计进行抢救,最终未能挽救向秀丽的生命。火灾33天后,向秀丽去世。

向秀丽虽然光荣牺牲了,但是她给予人们的影响却一天天在扩大。许多工厂、学校举行了向秀丽的追悼会、事迹报告会。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共青团广东省委等单位,号召广州市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学习向秀丽的高贵品质。林伯渠、董必武、郭沫若等同志为纪念向秀丽题词。

关于革命先烈主要事迹篇9

1943年农历三月初五夜间,张森林与县委宣传部朱信等同志在耿庄南场一老乡家组织秘密抗日会议,会后朱信连夜转移李庄。由于汉奸报密,翌日晨,耿庄、义和庄、段庄3个炮楼的敌人将张森林和区委宣传委员黄岳等同志及保定两名爱国青年学生的住所包围。张森林机智果断地指挥保定两名爱国青年学生安全脱险,他与黄岳则留下阻击敌人。经过长时间枪战,子弹几乎用尽,黄岳身负重伤,经请示区委书记张森林后,自饮枪弹牺牲。当张森林突围至李庄时脚部受伤,他将枪支拆毁扔掉,带伤奔走,血染荒郊。被捕后,敌人逼他上汽车,他高喊:“誓死不坐敌人的汽车!”

敌人把他押到耿庄炮楼,后连夜转押至段庄炮楼。日伪军对他软硬兼施,逼他投降。酷刑之下,限期让他写下降书,张森林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充分体现出中华儿女不可辱的民族气节。

冉庄村民闻张森林被捕,心急如焚,干部、乡亲们千方计搭救张森林,有人为张森林暗递信息,嘱他对敌假示投降,回村再干!张森林深深懂得对敌表示投降意味着什么!他说:“誓死不说半句投降话!宁死不当亡国奴!”

张森林在段庄敌炮楼中队部,受尽了酷刑摧残,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为祖国的解放事业,洒尽了一腔热血。1943年农历三月初八,张森林去世。

村民高志、高老白等人连夜把张森林尸体自段庄村外偷运回冉庄村,在清洗周身血迹时,从他的内衣袋中发现他用敌人让他写“降书”的纸写下的“就义辞”:“鳞伤遍体做徒囚,山河未复志未酬;敌酋逼书归降字,誓将碧血染春秋;人去留得英魂在,唤起民众报国仇!”这诗词慷慨悲歌,催人泪下。诗稿被国家文物专家组定为全国一级革命文物。

冉庄人民把对森林的无限怀念和对敌人的刻骨深仇,化作抗战到底的坚强决心。一个张森林倒下去,无数“森林”跟上来。冉庄人民不负张森林遗愿,继续着先烈未竟的事业。

关于革命先烈主要事迹篇10

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苏宁纪念馆前,立着一尊苏宁雕像。来此参观的人们,总是在雕像前久久伫立。

苏宁,山西省孝义县(今孝义市)人,1953年出生,1969年2月应征入伍,197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排长、连长、作训参谋、作训股长、营长、炮兵团参谋长等职,中校军衔。先后受嘉奖5次,提前晋级1次,立三等功1次。

苏宁以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无比忠诚,埋头苦干,在所工作过的岗位上,取得了出色成绩。当战士,他是训练尖子;当班长,他带领全班夺得全团训练比武第一名;当干部,被师树为基层干部标兵、优秀指挥员。在走上团的领导岗位后,他严以律己,廉洁奉公,勤奋工作,率先垂范,带领部队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苦练军事技术,掌握过硬本领。他心系祖国安危,着眼于未来战争,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潜心钻研军事理论,先后撰写了70余篇、共30多万字的学术论文。他撰写的《用对策论研究选择炮火反击最优方案》学术论文,被评选为军区优秀论文,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军事运筹学会正式会员。他撰写的《用运筹方法优选野防最佳方案》论文,首次提出和论证采用纵深机动防御的设想,对战术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他提出的《摩步师攻防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共两万余字,几千个数据,上百个计算公式。后在此基础上,与专家合作研制成《陆军师团攻防作战微机模拟系统》,引发了指挥手段的巨大变革。

苏宁不仅钻研理论,还脚踏实地进行部队急需项目的改革。为提高部队野战生存能力,制成了雪地宿营用的“罩式帐篷”;为提高部队雪地机动能力,设计了减轻战士负荷的三种爬犁;还研制成火箭炮简便射击发射架,制作了导弹野战训练模拟器等。从1981年到1991年4月,苏宁自己完成和参与研制的改革有162项,其中1项获全军模拟器材二等奖,6项受到总部、军区机关肯定和推广,1项获军区科研成果四等奖,8项被军区、集团军推广。战友们赞誉他是“炮兵英才”。

苏宁乐于助人,关心群众疾苦,与战士情同手足,曾3次冒着生命危险保护战友,并为群众和战友做了大量的好事。1991年4月21日,他组织部队进行手榴弹实弹投掷,为保护战友身负重伤,4月29日牺牲,年仅37岁。

1993年2月19日,中央军委授予苏宁“献身国防现代化的模范干部”荣誉称号,称他是“新的历史时期我军干部中的一个德才兼备、忠于职守、献身国防的突出典型”,号召全军广大干部战士向他学习。

“苏宁的事迹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他既是强军兴军征程上的先行者,更是督促我们践行强军目标的榜样。”苏宁纪念馆工作人员李秀云说。

推荐访问:先烈 事迹 革命 有关革命先烈的事迹 关于先烈的事迹 革命先烈典型事迹 革命的英雄先烈事迹有哪些 革命先烈英雄人物事迹的故事 描写革命先烈英雄事迹的文章 著名革命烈士们的英雄事迹 革命先烈的事迹简介 介绍一位革命先烈的事迹 先烈的革命事迹有哪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