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公文范文 > 主题教育 > 技能基因,在革命老城传承——长治以技能提升助推人人成才

技能基因,在革命老城传承——长治以技能提升助推人人成才

时间:2022-02-14 01:42:27 浏览次数:

太行山下,山西长治曾在百年党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抗日战争期间,一场特殊的“战斗”在距离长治市区不到100公里的黄崖洞兵工厂打响:一批兵工匠人利用磨盘打造枪管空洞,用纺车式土镟床拉出合格膛线,改进淬火工艺解决枪机撞针和工具生产问题,克服重重困难,研发出“中国第一枪”八一式马步枪,让八路军战士如虎添翼,协助中国共产党创下历史伟绩。

时光荏苒,匠心永续。70多年来,克难攻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生根、发芽、壮大,融入革命老城的文化血脉,濡染着每一位老区人民。

截至目前,长治市拥有技能劳动者41.8万人,占从业人员22.91%,其中高技能人才11.61万人,占技能劳动者27.77%。流淌不息的技能基因,蔚然成林的技能人才,成为这座城市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坚实根基。

一颗匠心,代代传承

清晨,太行山麓深处,鸟鸣清幽。一堂生动的课正在黄崖洞兵工厂旧址上演。

“当时的条件极端恶劣,兵工前辈们不断摸索,没有条件自己创造,没有技术自己探索,没有设备自己制造,干出了‘中国第一枪’!”身着挺拔工装,周建民字字铿锵。

周建民是中国兵器淮海集团量具钳工,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多年来,每一位徒弟跟他上的第一课,都是前往淮海集团的前身“黄崖洞兵工厂”,学习老一辈兵工人的工匠精神。

“老兵工人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我们有了条件更要做精做细。”秉持这个信念,几十年来,周建民创造了全省同行业多个“第一”,经手的15000余件微米级专用量规没有出现一起质量事故。他主持的“降低专用量规制造成本,提高专用量规耐用度”技术获得国家专利,每年为企业节约制造费用300多万元。

受到兵工前辈制造“中国第一枪”的精神鼓舞,“黄崖洞兵工厂”成立80周年前夕,周建民组织团队创新研发出“中国现代第一枪”电磁枪武器,向厂庆献上了作为技能人才最好的礼物。

获得11项专利、128项创新成果,攻克100余项科研生产难点、30余项关键重点项目难题,累计创造价值4200余万元……在周建民的带领下,工作室成绩斐然,但在他看来,匠心传承有赖于技术革新,更有赖于人才培养。凭借一脉相传的责任感,周建民培养出包括全国技术能手、三晋技术能手、高级技师等在内的20余名徒弟,通过“大师讲坛”“技能带头人培训课”等方式指导上万余人。如今,他的徒弟也开始带徒弟,让工匠精神薪火相传。

一花独放不是春。目前全市共建设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3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0个。2020年6月,长治市成立“太行高技能人才发展工作联盟”,变单兵作战为联合作战,以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精湛技艺、高超技能和较强创新能力的高技能领军人才,助力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

人人持证,致富有门

一技在手,就业不愁。在长治,这一朴素的理念深入人心。通过“人人持证 技能社会”建设,无数劳动者开启了致富之门。

“太行红嫂”韩凤琴感到日子有奔头了。自从2018年丈夫患胃癌,一家人因病返贫,她常常感觉压力大得喘不过气来。听说武乡县人社局免费开展“太行红嫂”培训,她马上报名学习育婴护理。如今,当保姆月入6000多块,家里生活有了很大改善,她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了。

“武乡以前是贫困县,技能培训政策的落实、落地,对推进全县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促进贫困群众就业增收,助力脱贫攻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武乡县委书记贺思宇对记者说。

一路通,路路通。按照“太行红嫂”劳务品牌培育思路,武乡县人社局展开标准化培训,培育发展了诸如“堆锦工”非遗培训等90多个地方特色劳务品牌,积极融入就业市场。

韩凤琴再一次报了名。这次她选择了堆锦手艺,趁着当保姆的空档来学习。在“太行好手艺”堆锦手艺培训室,她告诉记者:“现在有机会我就学,技术不嫌多。农闲时候在家做做手工,一样能赚钱。”培训室的学员中,已经有325人通过“公司订单+居家制作”实现了增收。

武乡县人社局长张王盛介绍起百姓们的变化:“以前不少人只能干点体力活,大家掌握了技能以后,收入有了明显提升,老百姓也更认可学技能了。现在技术工人在大城市工作一般月薪1万元左右。”

随着劳务品牌行情走俏,“出门找工作”变成了“雇主抢着要”。长治市对接京津冀、环渤海、长三角地区20个省市,建立就业联盟为劳动力提供输出平台,实现“长治电子技工”赴江苏、“空港蓝领”进上海、“太行家政”上北京、“长治海员”入山东,高质量就业之路不断拓宽。

技能成才,人生出彩

青年有力量,国家有希望。在长治,越来越多的青年学习技能、钻研技能,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拥有了更加出彩的人生。

走进长治技师学院,“工学一体化”的教学实践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

实训场上人头攒动,一张张青春的脸庞神情专注,或操作或记录。精密仪器、各式工具琳琅满目,焊接声、煅打声不绝于耳。“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政府办学、学费全免,40余个实习实训场和近4000台生产实习设备,学生在实践中“百炼成钢”。

“我们有很多学生来自山里、村里,就业一个,造福一家。”数控加工专业老师王洪亮说道。据统计,长治技师学院累计培养的4万多名学生中,90%以上来自农村或城市困难家庭。

对于在外打工五年又重返技校的崔浩来讲,技术带给他一场人生转折。曾经“买不起房、不敢娶媳妇,感觉自己一无所有”,看着技能提升的惠民政策不断出台,崔浩决定抓住机遇,重返校园。静心学习三年,凭借熟稔的实操本领和理论水平,他进入长治清华机械厂工作。谈及现状,他十分满足:“现在买了房娶了媳妇,父母也不用再打工,搬来长治和我们一起生活。”

办学以来,长治技师学院就业率年均达到97%以上,有1000多名师生在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涌现出全国技术能手和国家级、省级技能大师、三晋技术能手近百名。

蔓蔓日茂,芝成灵华。技能,孕育出人生的无限可能。从太行精神承袭而来,精益求精、百折不挠的追求已融入长治人民的血液,铺就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更大天地。(记者 王沁芳)

推荐访问:长治 技能 成才 助推 传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