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公文范文 > 主题教育 > 灵丘县“五种模式”对党员分类管理

灵丘县“五种模式”对党员分类管理

时间:2022-02-14 02:04:18 浏览次数:

近年来,灵丘县根据党员共性和特点对党员进行分类管理,因人定岗、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激发了党员的责任意识和乐于奉献、发挥作用的热情。

对在职党员实施“目标式”管理。以支部为单位与每名党员签订目标责任书,将在职党员的任职承诺、学习目标、活动实践等列入目标考核。充分利用好县党群服务中心,从5月到11月,在全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开展“四个一”集中教育活动(即组织党员参观一次党史文化墙、观看一部党史教学片、开展一次“党史课堂”、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建立在职党员工作情况“季度汇报、半年考核、年终总评”制度,根据目标完成情况予以奖惩,调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健全完善领导干部讲党课、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党支部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切实把学习教育抓在经常,把管理规范抓在日常。大力推行“主题党日”制度,每月固定一天开展集中学习、交纳党费、民主议事等活动,通过在活动日传达文件精神、通报工作情况、开展学习讨论、集中缴纳党费等形式,不断推进党员管理规范化。

对农村党员实施“评定式”管理。在全县创新开展农村(社区)共产党员户星级评定。设置一星到五星共5个评定等级,确定带头爱党爱国、带头坚定信念、带头遵纪守法等十项评定标准,公开评选,表彰授牌,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以及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广泛宣传,扩大影响。目前,该评选活动已在全县深入开展,2020年度共评星定级5438户,掀起党员带头表率的“追星”热潮,切实增强了群众对党组织的认同感。

对流动党员实施“牵线式”管理。以基层党支部为单位,对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进行一次集中摸底排查,全面摸清流动党员数量、流向和分布情况,准确掌握流动党员工作单位、居住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台账和个人基本信息卡,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出县外流动党员542名。流动党员返乡期间,党支部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谈心谈话等活动时,及时通知回乡党员参与建言献策。流动期间,确立双向互动联系,党支部指定一名支部委员,通过电话、微信、钉钉等多种形式,每月主动联系一次,向流动党员反馈支部组织生活开展情况;流动党员每季度至少向党组织汇报一次外出情况。支部借助“灵丘组织工作”公众号、微信群等平台,实时推送学习内容,实现流动党员随时随地学习,真正实现“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支部班子成员每季度至少到流动党员家中走访一次,跟踪了解家属思想、生产、生活等家庭情况,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把管理和服务工作做细做实,解除流动党员的后顾之忧。依托乡镇党群中心设立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站,做好流动党员日常管理服务工作,并为流入本乡镇的党员参加组织生活提供便利,让他们真切感受到组织关怀。

对困难党员实施“帮扶式”管理。建立困难党员爱心档案,对有劳动能力但缺乏生产经营头脑和致富门路的党员,进行技术培训。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党员,积极协调民政部门落实好帮扶政策,解决好生活问题;对因灾因病致贫的党员实行救助,帮助解决急需的生产生活需要。扎实开展慰问活动,县委书记带头,县级领导干部跟进,2021年共慰问生活困难党员300人、建国前老党员46人、因公牺牲(殉职)党员家属4户、因战因公伤残党员9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4人、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2人。其中参加慰问的市领导1人,慰问2人;参加慰问的县级领导干部27人,慰问71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深入联系点171个,开展政策宣讲142次,发现联系点存在问题18个,帮助协调解决问题18个,听取工作意见建议67条。同时创新推行农村基层组织“一对一结对帮带”机制。在先期创建26个农村(社区)党建示范点的基础上建立“一对一结对帮带”机制,让党建示范村结对帮带软弱涣散村,采取组织联建、党员联手、活动联合、产业联兴的“四联”做法,共享管理经验,抱团互赢发展,推动软弱涣散农村党组织全部实现提档升级。

对“两新”党员实施“岗位式”管理。通过从行业主管单位选派38位党建指导员,按照“门当户对”派驻两新组织,把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与经营生产相结合,重点抓政治理想信仰、岗位业务水平、生产工作业绩、服务联系群众教育。加强在生产管理一线重要岗位、关键岗位发展党员,常态化开展“双向培养”,把优秀员工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优秀骨干。针对“两新”组织特点和行业特征,引导两新组织党员结合自身生产经营和工作岗位,广泛开展“三亮三比三争”,“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通过出示“党员先锋岗”桌牌、设立“党员责任区”、制作贡献公开栏等方式激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党建工作和“两新”组织发展互动双赢。

推荐访问:灵丘县 五种 党员 模式 分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