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公文范文 > 主题教育 > 【党课讲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上)(全文完整)

【党课讲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上)(全文完整)

时间:2022-06-01 19:10:07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课讲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上)(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党课讲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上)(全文完整)

 

 【党课讲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 上 )

 大家好,今天我们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问题跟大家做一个交流。

 我们知道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党和国家的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和城乡发展关系的变化,特征而做出的这样的一个战略部署。

 在 2020 年 12 月 28 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又进一步提出要再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的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来推进这项工作,目标就是促进农业的高质高效,乡村的宜居宜业,农民的富裕富足。

 在今年的新年贺词上,这个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胜利性成就。在这个前提下,我们还是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的加油干,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

 今天有三部分内容要跟大家交流,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和这一战略的基本内涵。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乡村振兴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最后谈一下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选择。

 首先看一下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按照 2020 年 12 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精神。我们知道要分析三农问题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我们一定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才能更好的理解我们党我们国家和中华民族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这样的这个伟大时代的。

 首先说到三农问题,要看一下中国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形成的中国农业的基本特征。

 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本书,黄仁宇写的和煦和盼,谈中国历史。他在这本书的第二篇就讲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就是说中华文化发源于黄河流域,黄河是通过了黄土地带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文明,就是黄土高原以及一直沿着黄河流域积淀下来的黄土地带呢,它是富有营养,富含植物生长的所有要素,它是覆盖华北籍省广大地区。通常有100~300 尺的深度,但是黄河夹大夹带着大量泥沙,一点点淤积,狭窄的泥沙,就全球放眼来看,主要河流它的夹带泥沙量都是远远的高于其他河流。他以重量计 1940 年的时候在闪现观察发现可以达到46%,夏季含沙量携带量就更大,所以冲击出来广大的黄河平原。

 另外就是受季后风和降雨量的影响,从东南方向吹过来的,从海上吹过来菲律宾海寻着西北方向吹,然后遇到西北向南吹的这种冷湿气流,这就使得东南沿海含水量比较大的气流的上升。这种冷热气流相交,到了地区哪个地区就形成雨,要停留的时间长就形成水灾,但是气流如果途经的地方很小的时候,那个地区就形成旱灾。我们这些年有印象有记录的重大的水旱灾害,大家还都历历在目,那就是给农业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这是中国特有的。放眼全球这些大国,尤其是农业生产占比,比较大的这些国家,比如说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印度、巴西等等,都不具备中国这样的条件。我们再从胡焕庸线来更清晰的看出这个问题,就是我们整个中国版图,西北高,东南低,西北是以黄土高原和高山为主,那是不利于农业生产的。西南地区东南地区才有利于人口的居住和发展,农业生产以及后来的这一系列的工业化等等。

 胡焕庸线我们大家都知道是从黑龙江的瑷珲到云南的腾冲,这条线把整个中国的国土切分成两个部分,东南半壁是更占所有的面积是43.8%,人口占比是 94.1%,而西北部面积是占到 56.2%,但人口只占 5.9%。

 那我们再看建国以来,工农城乡关系的演进,经历了 4 个阶段。

 首先是建国到改革开放,这也是属于农业合作化阶段,是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我们知道

 就是剪刀差,无论是土地关系,还是工农产品的价格,还是城乡的公共服务,资金的投入,都是二元剪刀差的关系。

 到了第二个阶段,就是改革开放到 2003 年阶段,我们改革开放是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出,拉开了 40 多年改革开放的大幕,这个阶段主要是巩固工农联盟,处理好城乡的矛盾。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乡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到 2003 年就是进入了第三个阶段是农村税费改革,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和城市支持农村。在 2006 年的 1 月 1 日,取消了农业税,就实行了几千年的皇粮国税制度,彻底的取消了。农民在这个阶段开始再也不用交费了,也不用交税了,极大的激发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到了第 4 个阶段,就是 2017 年十九大召开之后,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个阶段我们就要要实行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和共同繁荣,就是城乡融合发展阶段。

 具体概括来说,这几个阶段首先是农村支持城市快速的形成了我们工业化的基础,尤其是重化工业的基础,支持抗美援朝,支持整个国家的军事工业实力的提升。到了第二个阶段,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改革,我们提倡的是城市反哺农村和城乡统筹。到了农村税费改革,阶段呢,就是在城乡统筹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提出要实现城乡

 一体化发展。现在的十九大之后,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我们强调的是城乡融合发展,而不是以城市以工业为主,以农业农村为辅,然后来反哺农业,工业和城市支持农业和农村,而是双向的交流,资源的双向流动,二者城市和农村工业和农业是平等的地位,而且农业农村要优先发展。

 从农业农村制度演进,我们来看伴随着改革开放,实际上我们一直强调的一个根本,就是坚持农业的基本经营制度。从集体经营到家庭经营,土地所有权集体所有,这个是一个根本。以家庭承包经营的方式来推动这个农业农村的改革,从不断延长承包期到土地承包关系的长久不变,是进一步巩固了农业的基本经营制度,从超小规模经营到适度规模经营,土地的适度集中规模化经营,提高集约化水平,机械化水平和现代化程度。从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到多层次现代农业经营体制,这是改革开放 40 年来的农业农村制度演进。

 从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数量,我们也看普通农户还有 2 亿多户,规模经营户是 398 万户,专业合作社达到了 193 万家。这是根据2016 年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结果,我们看到的情况。

 伴随着体制经营体制的改革,很突出的一个方面就是农产品购销体制的改革。我们看从 78 年粮食总产量是 3 亿吨,到 2018、19 年乃至 2020 年,粮食产量稳定的达到了 6.5 亿吨,这是粮食产量虽然有波动,但是总产量是稳步提升的。

 从播种面积和产值比重来看,谷物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粮食是包括什么水稻、小麦,这叫口粮。再加上玉米、大豆、杂粮这些整体意义上的谷物,也就是粮食的概念。这个谷物的播种面积仍然是在整个种植业当中占的比重是最大的。但是它的产值占的比重并不大。

 其他方面我们看蔬菜、水果、木业、渔业,还有一些其他的经济作物,它的产值占比我们大致要有一个了解。

 同时推进农业要素市场化改革。我们知道城镇化率在不断的提升,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部门大规模转移,大数是 3 亿,3 亿农民工进城,当然还带了一些家属,大数我们说 3 亿农民的大规模迁徙和转移到城市镇到县城以上啊,所以我们说的是城镇化率,而不是城市化率,是城镇化率。这个城市城镇化率的提高,它背后的机理或者说原理是这样,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整个工艺商业也就是城市的这种工商业的发达,它需要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城市的劳动力的增长是有限度的,所以它对农村富裕的劳动力有一个拉动的作用。毕竟在城市打工的收入是远远的高于在农村搞农业经营的收入。对农村而言,因为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所以,农业对它的剩余劳动力有一个推的作用,向城镇推的作用。在这种收入水平差距的客观现实下,在这种推拉之力之下,就大量的农民进城了,所以我们的城镇化率不断的提升。

 另外就是农村金融市场改革在探索中不断的向前推进。我们知道资金是从农业农村不断的向城市向工业去转移,这个城市的资金下乡

 比较难,也就是农业农村一直面临的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这当然跟我们整个中国的农业农村的特征是有关系的。我们是以小农经营为主,虽然刚才我们说到家庭农场,合作社,甚至是大的农业企业,现在越来越多,但是总的来说我们仍然有 3 亿多农户,对吧?3 亿多农户,大量的还是小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在他们贷款过程当中征信难,对吧?追偿难,然后贷款操作的成本高,这些都成为了,另外关键是没有抵押物,没有什么资产可以进行抵押,所以就造成了这种贷款难贷款贵。但是伴随着这个城乡金融体制的改革,尤其是农村,以政府以银行以保险机构的一系列托管是抵押担保政策性基金,贷款基金的介入啊等等,这一系列的改革的向前推进。农村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有所缓解,而且这个问题日益会得到解决。

 另外就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相关政策法规持续出台,就是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是至关重要的。就像我们杜润生老先生,他是研究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大专家的,他就说中国的根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的根本问题是土地问题。土地的改革,土地制度的调整是牵一发动全身的。我们知道 78 年家庭联产承包制,它背后就是土地制度的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种地的种粮的积极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也促进了农业的快速发展。现在我们又面临着农村土地制度的新一轮的改革,在这个过程当中实际上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下一步问问题,还有还会有大的改革的举措出台。

 这些年农业土地生产率从 78 年开始到现在,和劳动农业劳动生产率,就是以土地产出为核算单位的和以,人均劳动产出为单位核算的两种劳动生产率,都是快速提升的。

 农村税费改革和社会主义农新农村建设,我们知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 2006 年提出的,农村税费改革也是 2006 年 1 月 1 号彻底取消了农业税,拉开了税费改革的大幕。

 国家农业农村政策首次实现了由曲到语的历史性转变,建立了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我们知道十九大之前,也就是截止到 2017 年底,各级财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均补贴标准已经达到了 450 元,新农合人均缴费标准全国平均也达到了 180 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达到了每年 4211 元,农村低保对象达到了 4000 多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制下,农村每人每月基础养老标准已经达到了 70 元,每月可以领取 70 元。

 中央财政三农支出,支持农业生产,农业的 4 项补贴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中央财政三农支出水平是大幅度提高,也就是说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跟农村税费改革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出是密不可分的。

 十九大之后我们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选择,从中国城镇化率和农村人口数量这个现状和预测值,我们都能看到这一点。

 2030 年预计中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 70%,2050 年城镇化率要达到 80%。这是根据去年第 7 次人口普查结果来推算,我们现在 2020年底城镇化率是 63.89%,就将近 64%,这是什么意思呢?常住城镇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什么叫常住人口呢?就是稳定的居住在城镇 6 个月以上的,包括生活、生产、工作、居住都在城镇 6 个月以上的,我们就定义为它是常住人口,常住人口占全国人口已经达到了64%,但实际上即使到 2050 年,还要有 2.6 亿多人生活在农村。按照我们设想,假设到 2050 年城镇化率能达到 80%的话,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 2.6 亿人按现在全球各国地区人口来估算的话,差不多跟第四或者第五人口大国的人口总数差不太多。现在我们中国人口是第一大国,第二是印度,第三是美国,2050 年我们仍有 2.6 亿多人生活在农村的话,我们的耕地面积是有限的,我们的人均耕地水平还是比较低的,到时候我们会形成一个什么样的生产生活条件,在农村我们来选择什么样未来的现代化的农业农村发展道路,这是我们必须现在就要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是立足于中国乡村千年未有之变局,原来我们是乡土中国,概括中国的特征,首先我们是人口大国,第二我

 们是农民大国,那我们是乡土中国,未来我们是城乡,中国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我们是实现工业化的,是实现了这个城镇化的是城乡融合发展,共同富裕了。

 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要立足于这样一个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前提下,从近代工业化到国家工业化,再到乡村工业化,再到沿海工业化,再到内地工业化,而实现的整个国家的工业现代化。那我们未来的目标到 2035 年要建成现代化国家,当然是工业现代化,同时必须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否则,就不叫现代化国家。到 2050 年我们要建成现代化强国,一定是工农协调融合发展的。

 我们再从农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来看,我这里头选取了中国、日本、韩国、荷兰、美国,我们中国和另外 4 个国家进行对比来看,为什么选这 4 个国家?首先日本和韩国我们都是处在这个东亚地区,我们的整个农业的模式是有很大的相似之处的,农业发展的特征和模式是有相似之处的。美国和荷兰为什么选这两个国家?美国是世界上农业产出输出量最大,输出的价值最高的国家,荷兰是仅次于美国,我们知道荷兰的国土面积是很小,但是它的农业机器发达,它是在全球农产品贸易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我们从它的 GDP 农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来看,2017 年我们农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是7.46%,2019 年降到 7.11%。美国 2017 年农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是在 1%以下,但是它是农产品出口值是最高的。这说明什么问题?

 说明我们的农业产量非常大,但是我们的质量,我们的附加值还不够大,我们的农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大家看 60 从 60 年代占到百分之 40 以上,40%,一直到现在降为 7%多一点。7.11 2019 年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不是农业为主的农业大国,为什么这么说?按照联合国的标准,世界有一个一般性的判断标准,就是农业的...

推荐访问:党课 讲稿 全面推进 【党课讲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上) 乡村振兴战略专题党课讲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