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公文范文 > 主题教育 > 德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研究结论与改进措施7篇

德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研究结论与改进措施7篇

时间:2022-11-15 10:25:02 浏览次数:

德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研究结论与改进措施7篇德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研究结论与改进措施  《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课题研究总结  临城四小邓国权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使其全面发展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德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研究结论与改进措施7篇,供大家参考。

德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研究结论与改进措施7篇

篇一:德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研究结论与改进措施

  《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课题研究总结

  临城四小邓国权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使其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知识与道德有着特殊关系。先有正确的世界观,然后才有正确的人生观,有了正确的人生观,才有真正的道德,而知识又是建立正确世界观的重要材料。没有德育因素的知识,就不是真知识,道德以一定的认识为基础,没有知识,就不可能有深刻的认识,道德水平也受到限制。所以,道德绝对不能建立在愚昧无知的基础上。虽然知识不等于道德,但有道德一定要有知识,知识中又蕴含着深厚丰富的德育因素,在传授知识、全面提高的教学过程中有可能做到智力和道德的同步发展。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道德渗透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

  任何把德育和教学质量对立起来的做法,都是行不通的。二者统一于新的质量观。一方面,教育质量问题首先是

  德育,离开德育的教学质量不是真正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教学进行到知识和德育水乳交融的境界,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因为德育渗透并非从外面把德育因素强加到知识中去,而是知识本身就蕴含着德育的养料,而且它是知识的精髓,有待技艺高超的技师把它炮制出来,让受教育者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德育的营养。因此,我校开展了《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的课题研究,我有幸参加了这个课题研究,在参与研究的过程中,我学到了不少知识,较好地懂得了在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现将研究的成果总结如下:

  一、语言熏陶法

  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有声及无声语言的作用,透过教材内容的外壳,进行情的迁移,情的默化,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熏陶。现行教材中具有丰富的德育因素,广阔的德育天地,如语文、科学教材中展示的西湖的明艳、泰岱的雄浑、天山的绮丽,三峡的雄壮,以及简练、齐整、和谐、对称的科学与形式美,所有这些,如

  果我们运用绘声绘色、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可以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爱科学、建设祖国的豪情壮志。

  二、讲授分析法

  讲授,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手法。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德育目标的需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人情人理的分析,来渗透思想品行教育。如对《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教师可通过对邱少云烈火烧身时的行为和内心活动的分析,对学生进行严守纪律,勇于献身方面的教育。

  三、解疑答难法

  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他们愿意思考,脑子里有不少问号。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摸准他们的“疑点、难点、热点”,用数字,用事实,给他们答疑解难,就能帮他们解开思想疙瘩,提高思想认识。使他们的思想认识

  得到升华。

  四、兴趣教学法

  根据学生爱好,在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渗透思想教育。如《草原》一课,运用扫热情,朴实的语言,描绘了大草原雄浑,绮丽的自然景色。教学时,如果运用语言自先介绍一下大草原的旖旎景色,或运用幻灯、录像、图画,直观地展示大草原的绮丽风光,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渗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五、榜样启迪法

  依据教材内容的特点,选择革命领袖英雄模范的事迹以及现实生活中好人好事为榜样,分析他们高尚的具体表现,引导学生向英雄模范学习。如数理化教学中,每讲到一个公式定理的概念时,可以简单介绍这些公式,定理的发明人的事迹,启迪学生热爱科学,为科学而献身。

  六、推荐读物法

  根据教育目标的需要,依据教材内容推荐一定的优秀政治思想读物,让学生阅读,从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如学习历史课,可以推荐《上下五千年》《昨天、今天、明天》等国情教育读本,让学生在阅读中接受教育。

  七、开展活动法

  配合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一些必要的活动,如大、中、小队活动和各种周会、班会等,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在热烈的活动气氛中受到教育。

  八、审美教育法

  现行中小学教材很注意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论是自然、地理展示的自然美,音乐、美术、语文展示的自然美,还有数学展示的理性美,都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

  九、参观教育法

  根据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工矿企业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去参观,通过回忆革命历程、缅怀革命烈士的事迹,到田野饱览大自然的美景,参观工矿企业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使学生从思想认识到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培养他们珍惜,热爱新生活的思想感情。

  总之,教学中传授知识、发展智能,是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而学科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又为完成学科知识、智能教育提供了内在的动力和思想合格证。学生的共产主义世界观的形成,同他们学识、智能、意志、情感、品质的培养,必须得到同步发展,我们应再下一番苦功夫,探索出学科渗透德育的新路,开创出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经过几个月来的研究,以及围绕课题研究开展的一系

  列活动,我们沿着“整体、科学、现代、主体、优化、深层、实效”的目标,推进学科的德育渗透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还有许多同题需要探讨,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要争取有一个新的进步。

  

篇二:德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研究结论与改进措施

  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总结1为了贯彻落实德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方面做了些努力,下面就如何实施切实可行的课程引领策略,使得“德育在学科中”得到很好的体现,谈谈我们的思考与实践体会。一、挖掘内容,优化教学课堂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种全员性策略,教师要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诸方面渗透德育教育来优化课堂教学的全过程。1.认真研究教材,期初制定工作方案。每学期初我们分别召开各年级任课教师会议和学科教研组长会议,探讨各学科的德育教育点。语文、社会、思想品德、英语等学科要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优势,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数学、自然等学科,要通过中国和世界科技发明与发展的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教育,爱国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音、体、美、劳等学科也要结合学科特点,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心理素质,激发爱国主义情感,磨练意志品质,培养团结协作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明确了各科的德育教育点,各教师制定学期工作计划,由教务处统一检查。2.注重教学细节,落实每个环节。

  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德育渗透也同样如此。德育渗透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从课前准备到课上有规矩地回答问题,到作业本的使用等方方面面,我们要求教师要在细上下功夫,要高处着眼渗透德育教育。比如为了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细化德育工作,我们要求教师要写好每本学生作业本的批语,使作业批语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教师要注意规范用语,尽量多使用鼓励语言。我们还专门对教师的作业布置与批改作检查,有的老师确实批语写得很好,学生的作业本不但有等级标志,还有“你做得好极了!”、“你的答案真精彩,老师也没有想到”等批语。这样的批语确实暖人心。对于作业批改不认真,作业量过多的教师我们通过教研组长反映给教师,希望及时改正。为了更好地落实德育教育,我们还组织了七、八年级“绿色作业班”评比。我们还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比如09年12月举行了以“教研活动课题化”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号召全校教师说课、上课、听课,使学科的德育教育真正细化,落到实处。

  二、学习交流,真情奉献。在新课程的背景下,现代教育越来越需要教师拥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它将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的生命,这也是学科教学德育渗透向深度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在今年3月还邀请了上海市特级教师张人利校长来我校就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搞好学科德育教育,培养同学们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等方面作了探讨,使老师们获得较大的收获。三、专题研究,深化渗透。在各学科教学渗透思想教育取得初步进展的情况下,考虑到语文

  学科德育教育有一定的基础,故我们决定在语文学科方面搞专题研究,从而把学科渗透思想教育工作引向深入。我们全体语文组老师在学科德育教育方面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1.学生在交流随笔中默默成长。我们语文组老师每周布置学生一至两篇随笔。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造成相互学习的氛围,老师们在课堂上让学生交流,自挑文章相互批改。学生对随笔交流非常感兴趣,主要原因是这些随笔都是学生的真实生活写照,随笔的交流成了他们思想的一种交流,甚至成了一种独特的班级文化交流。有的同学在交流中看到了自己的坏习惯没有赢得同学的喜欢,相反是令人讨厌,决定改正;有的学生因为看到同学在家中的良好表现,开始意识到自己平时对父母的不敬是多么不应该;也有的学生因为看到同学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做好一件事,开始意识到自己逃避困难是不正确的;还有许多学生写到的美文美德,不用老师多说,在学生自己的交流中,学生早已是暗中受了影响。2.课前演讲是我们教育学生的又一方法。我们语文组老师善于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活动。比如开展课前的一分钟演讲。记得江英老师班有一次课前演讲,一女学生建议讲讲同学上网吧、看电视的问题,原因是班中有一些同学进了网吧。但学生有顾虑,怕讲了真话后,她点到名的上网吧学生会被老师批评。江老师同意学生只要讲的是真话就不批评,结果那次演讲,那位女生出奇地成功。因为她了解了同学们真实的想法。不过老师也发现上网吧和看电视对学生有很大的诱惑力,如果不让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肯定是不

  行的。于是,在以后的语文课上,江老师就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网吧、电视对中学生利弊谈》,逐渐形成一致的看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以为改变人的行为必须首先改变人的思想,有了正确的思想才会有良好的行为。

  3.上好每一堂综合实践活动课。新课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生动活泼,学生参与面广,结合综合活动可以很好的融入德育教育。比如七年级上册有一个“我爱我家”的综合活动。我们语文组老师觉得这是一次孝敬父母教育的好机会。老师们让学生回家找老照片;让学生以采访的形式访问自己的父母,了解自己的成长经历,把家里的故事整理出来。采访结束后,全班同学在课堂上交流。记得那次交流很成功,有的讲自己家庭的辛酸事,有的讲自己家庭的快乐事等。有了这样的情感积淀,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写作,在活动中让他们体会到要爱自己的家,要爱自己的父母,要爱曾为自己付出的所有亲人,使德育教育在无形中得以实现。4.把德育教育融入试题。比如针对学生中喜欢用手机、穿名牌,无法感知幸福,相互攀比的不良现象,有次中段检测时,九年级备课组出了这样一个作文题目:有两只老虎,一只在笼子里,一只在野地里。笼子里的老虎三餐无忧,野地里的老虎自由自在。他们互相羡慕对方的自由或安逸,最后互换位置,但不久两只老虎都死了。一只因饥饿而死,一只因忧郁而死。从笼子里走出的老虎获得了自由却没有获得捕食的本领,走进笼子的老虎获得了安逸却没有获得在狭小空间生活的心境。

  许多时候我们学生往往对自己的幸福看不到,看到别人有手机自己也想拥有;看到别人穿名牌衣服自己也想如此,总是感觉别人的幸福很耀眼。想不到别人的幸福也许对自己不合适,更想不到别人的幸福也许正是自己的坟墓。请以“其实我很幸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体验、见闻、认识。不少于600字。

  教师以评价作文为由,趁热打铁地进行了班级演讲比赛“其实我很幸福”,让学生感知幸福,珍惜拥有的幸福。

  学科德育工作在我们学校还只是属于起步阶段,所做的工作还没有形成系列,还有在学科德育的评价方面我们还没有真正启动,如何在学科德育教育方面形成了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精细化的制度体系是我们要积极探索的,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我们要努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保证我校课程引领策略的实施,促进学校校风建设,促进学校各种特殊色工作的发展,真正使我校成为精品学校。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总结2

  为了贯彻落实德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方面做了些努力,下面就如何实施切实可行的课程引领策略,使得“德育在学科中”得到很好的体现,谈谈我们的思考与实践体会。

  一、挖掘内容,优化教学课堂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种全员性策略,教师要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诸方面渗透德育教育来优化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1.认真研究教材,期初制定工作方案。每学期初我们分别召开各年级任课教师会议和学科教研组长会议,探讨各学科的德育教育点。语文、社会、思想品德、英语等学科要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优势,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数学、自然等学科,要通过中国和世界科技发明与发展的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教育,爱国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音、体、美、劳等学科也要结合学科特点,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心理素质,激发爱国主义情感,磨练意志品质,培养团结协作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明确了各科的德育教育点,各教师制定学期工作计划,由教务处统一检查。2.注重教学细节,落实每个环节。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德育渗透也同样如此。德育渗透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从课前准备到课上有规矩地回答问题,到作业本的使用等方方面面,我们要求教师要在细上下功夫,要高处着眼渗透德育教育。比如为了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细化德育工作,我们要求教师要写好每本学生作业本的批语,使作业批语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教师要注意规范用语,尽量多使用鼓励语言。我们还专门对教师的作业布置与批改作检查,有的老师确实批语写得很好,学生的作业本不但有等级标志,还有“你做得好极了!”、“你的答案真精彩,老师也没有想到”等批语。这样的批语确实暖人心。对于作业批改不认真,作业量过多的教师我们通过教研组长反映给教师,

  希望及时改正。为了更好地落实德育教育,我们还组织了七、八年级“绿色作业班”评比。我们还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比如09年12月举行了以“教研活动课题化”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号召全校教师说课、上课、听课,使学科的德育教育真正细化,落到实处。

  二、学习交流,真情奉献。在新课程的背景下,现代教育越来越需要教师拥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它将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的生命,这也是学科教学德育渗透向深度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在今年3月还邀请了上海市特级教师张人利校长来我校就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搞好学科德育教育,培养同学们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等方面作了探讨,使老师们获得较大的收获。三、专题研究,深化渗透。在各学科教学渗透思想教育取得初步进展的情况下,考虑到语文学科德育教育有一定的基础,故我们决定在语文学科方面搞专题研究,从而把学科渗透思想教育工作引向深入。我们全体语文组老师在学科德育教育方面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1.学生在交流随笔中默默成长。我们语文组老师每周布置学生一至两篇随笔。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造成相互学习的氛围,老师们在课堂上让学生交流,自挑文章相互批改。学生对随笔交流非常感兴趣,主要原因是这些随笔都是学生的真实生活写照,随笔的交流成了他们思想的一种交流,甚至成了一种独特的班级文化交流。有的同学在交流中看到了自己的坏习惯没有赢得同学的喜欢,相反是令人讨厌,决定改正;有的学生因为看

  到同学在家中的良好表现,开始意识到自己平时对父母的不敬是多么不应该;也有的学生因为看到同学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做好一件事,开始意识到自己逃避困难是不正确的;还有许多学生写到的美文美德,不用老师多说,在学生自己的交流中,学生早已是暗中受了影响。

  2.课前演讲是我们教育学生的又一方法。我们语文组老师善于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活动。比如开展课前的一分钟演讲。记得江英老师班有一次课前演讲,一女学生建议讲讲同学上网吧、看电视的问题,原因是班中有一些同学进了网吧。但学生有顾虑,怕讲了真话后,她点到名的上网吧学生会被老师批评。江老师同意学生只要讲的是真话就不批评,结果那次演讲,那位女生出奇地成功。因为她了解了同学们真实的想法。不过老师也发现上网吧和看电视对学生有很大的诱惑力,如果不让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肯定是不行的。于是,在以后的语文课上,江老师就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网吧、电视对中学生利弊谈》,逐渐形成一致的看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以为改变人的行为必须首先改变人的思想,有了正确的思想才会有良好的行为。3.上好每一堂综合实践活动课。新课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生动活泼,学生参与面广,结合综合活动可以很好的融入德育教育。比如七年级上册有一个“我爱我家”的综合活动。我们语文组老师觉得这是一次孝敬父母教育的好机会。老师们让学生回家找老照片;让学生以采访的形式访问自己的父母,了解自己的成长经历,把家里的故事整理出来。采访结束后,全班同

  学在课堂上交流。记得那次交流很成功,有的讲自己家庭的辛酸事,有的讲自己家庭的快乐事等。有了这样的情感积淀,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写作,在活动中让他们体会到要爱自己的家,要爱自己的父母,要爱曾为自己付出的所有亲人,使德育教育在无形中得以实现。

  4.把德育教育融入试题。比如针对学生中喜欢用手机、穿名牌,无法感知幸福,相互攀比的不良现象,有次中段检测时,九年级备课组出了这样一个作文题目:有两只老虎,一只在笼子里,一只在野地里。笼子里的老虎三餐无忧,野地里的老虎自由自在。他们互相羡慕对方的自由或安逸,最后互换位置,但不久两只老虎都死了。一只因饥饿而死,一只因忧郁而死。从笼子里走出的老虎获得了自由却没有获得捕食的本领,走进笼子的老虎获得了安逸却没有获得在狭小空间生活的心境。许多时候我们学生往往对自己的幸福看不到,看到别人有手机自己也想拥有;看到别人穿名牌衣服自己也想如此,总是感觉别人的幸福很耀眼。想不到别人的幸福也许对自己不合适,更想不到别人的幸福也许正是自己的坟墓。请以“其实我很幸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体验、见闻、认识。不少于600字。教师以评价作文为由,趁热打铁地进行了班级演讲比赛“其实我很幸福”,让学生感知幸福,珍惜拥有的幸福。学科德育工作在我们学校还只是属于起步阶段,所做的工作还没有形成系列,还有在学科德育的评价方面我们还没有真正启动,如何在学科德育教育方面形成了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精细化的制度

  体系是我们要积极探索的,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我们要努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保证我校课程引领策略的实施,促进学校校风建设,促进学校各种特殊色工作的发展,真正使我校成为精品学校。

  

篇三:德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研究结论与改进措施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对培养青少年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法纪观念和文明习惯,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起着主导作用。在各个学科中都蕴含着德育材料,尤其是语文学科,德育材料更是丰富而生动,在语文教材中,很多篇章,或真实生动地展现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或热情沤歌我们民族的精神,或精彩地描绘美丽多娇的祖国山河,或深刻阐述生命意义……,因此,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进行德育渗透,让德育与智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促使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一、在语文教学中,坚持文道结合的原则,让学生获得思想品德教育能更具体、形象。各个学科的知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点,思想形成了学科知识的内在属性,它们互相融合,互相渗透,脱离了教材,谈品德,德育是空洞的说教;反之,没有德育的教学,智育也是苍白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落实教学目标,德育结合,文道结合是要的,对于具有丰富而生动德育教材学科的语文学科而言,这一点更是关键,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写作背景,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欣赏,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写作技巧的同时,能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教育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逐渐

  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二、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之成为积极向上的动力,也确保教学中德德育渗透取得更大效果.在德育过程中,动之以情,既是晓之以理的继续,更是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基础,因而使受教育者获得真挚情感,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是提高德育渗透效果的保证。在于文学科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即使一块块的情感天地,教师可以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积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总之,激发学生心底的真挚情感,才会使学生逐渐脱离低级趣味,而产生高尚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追求真、善、美,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而奋斗。三、深挖教材中德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品德熏陶.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别隐蔽的,思想教育是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与学科知识融二为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语文学科的德育,材料虽然丰富,同样需要我们多方面深入挖掘,以提高德育渗透的成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文中字、词、句;理解句中句式的作用及其变换、文中修辞、标点

  符号的运用,使学生能意识到祖国语言无可比拟的表现力,体会到祖国语言质美意深,简练如金的妙处,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姿,包罗万象。四、把德育渗透到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使对于文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的另一途径。监视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股市比赛,收集简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讲演等。这些活动丰富学生德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例如语文活动的比赛,既能激发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协作的重要性.古典诗歌朗诵、讲成语故事,让学生们能掌握朗读、讲演的技巧,又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五、利用课外辅导进行德育渗透课外辅导如开展培优补差,批改作业,指导练笔等,这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深化、巩固,当然也是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另一途径。大家知道,课堂教学实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一种教学活动,对知识分析、理解及德育渗透难免要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而课外辅导,相对限制少,使教师更容易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现状进行少数或个别的辅导,这样教育教学更有针对性、更具体、形象.不仅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连效果也得到增强,例如培优抚差,因为对象使学生群体的两极,人数较少,这就方

  便了教师有针对行的辅导,自然德育渗透也能更具体、实在、形象、直接.作业批改,如日记、作文,教师可以通过评语,知道学生,鼓励学生树立信心,确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增强自身的道德情操.并将它化作学习进步的动力。总而言之,德育渗透的形式、途径多种多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立足于与文学课教学,积极探索,积极参与教改,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认真、积极地进行德育渗透,使之成为青少年学生学习、涉过的动力,将更多的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的,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小公民。

  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把教育放在首位,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亦是我国教育方针的要求。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怎样渗透德育呢?我从以下几方面作了些尝试。

  一、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小学数学教材的例题、习题、注释中,有不少入行德育教育的、形象生动的图画和有说服力的数学材料。因此我们将小学数学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渗透挖掘其中的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因素,促入学生的全面发展.教材中有许多的数学史料或插图,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数学研究的突出贡献,如:“小学数学第一册的课本上就绘有反映科学技术和四化建设成就的运载火箭、电视塔、长城等图画,而这些图画又一般是数学计算题目结合在一起的,既详细又形象,很有说服力.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生动讲解,就能使学生感到祖国的强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入行爱祖国受社会主义教育的熏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使学生熟悉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以激励学生学好数学的积极性.二、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

  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看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入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三、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入行德育教育.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复习简单的数据整理统计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天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家庭一个星期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计算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重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一定能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的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在各学科的教育活动中都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文化知识、态度技能、价值观念和道德人格的全面、和谐、均衡的发展。加强道德教育在新课程各学科中的渗透,有利于“整体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培养中潜移默化、点滴浸润实现的。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课外英语等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子,积极实施德育渗透。下面就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谈几点体会。一、德育渗透的内容1.渗透文化礼仪教育小学英语教材选编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突出“语用教育”。在英语文化意识熏陶学习和交流能力培养中,对学生实施中西文明礼仪教育是一大重点,包括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称谓、问候、告别、重大节日问候的得体运用,能对一般的赞扬、请求作出适当反应等.2.渗透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劳动习惯教育教师要结合不同的话题教学内容,灵活地联系学生实际,对其进行良好的学习、生活、劳动锻炼的教育。

  3.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英语教育属跨文化教育。跨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形成对待外来文化和本国文化的合理的跨文化心态,既不可形成妄自尊大、闭关锁国的心态,也不可形成崇洋媚外、妄自菲薄的心理。教师在介绍英语国家文化的时候,要注重介绍中华文化,以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与热爱,养成合理的跨文化心态,并形成运用英语向外国人介绍中华文化的初步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特别加强国情教育、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例如:3B分册第四模块谈论节日,在学生了解了西方的圣诞节后,更要让他们知道咱们中国的春节是十三亿华夏子孙最浓重的节日,庆祝方式更是多姿多彩,并让学生谈谈自己过春节的情况,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操;3A分册第十一模块谈论动物,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整齐有序地参观动物园,这时可教育学生在参加小组、班集体、学校的各种活动中都要个人服从集体,努力为集体增光添彩;在课堂组织的小组竞赛活动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二、德育渗透的途径1.结合课堂操练应用渗透在语言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能更得体地使用目标语进行应用交流,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学生仅有目标语、道德文化知识是不够的,还要训练其运用目标语的思维方式进行思维,按目标语的社会道德规范行为进行交流的能力。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时,要多创设交流情景,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要求他们按

  特定的环境和人物角色使用相应得体的语言和行为规范.2.结合课外活动渗透组织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可以激发学生英语兴趣,使德育得到有效延伸,更灵活贴切地实施德育。例如:举行生日聚会、圣诞晚会、课本剧表演等,让学生自主地我学我育、学用结合,提高育人质量。总之,德育是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需长期坚持的复杂工程。教师必须先要自己有德,成为“以德育人"、“以美传美”的楷模.教师更要善用慧眼,巧耍“花招",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素材,对学生“细水长流”地实施育德渗透,成为共建德育网络的高手。

  音乐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德育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工作重点,音乐教学与德育教育是紧密联系的。黑格尔曾经说过:“审美感官需要文化修养,借助修养才能了解美,发现美."音乐教师在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上,应该把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让学生从歌词和旋律里,品出乐曲中的歌唱美、曲调美、配器美、立意美、情景美的同时也激起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达到中学音乐教育目标。学校音乐课它不仅有审美功能、认识功能、娱乐功能,更重要还有教育功能,“对学生的政治态度、伦理道德、意识品格等方面对学生都会产生一定影响.从而激起一种迁移默化的力量。寓教寓乐是实现音乐教育的主要形式和途径。”音乐教学是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相结合,是构成良好学习音乐品德的重要因素。因此,创设富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教育情景,使学生在特设的音乐情景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陶冶情操、修养品德,既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品德培养的有效方法。小学生学习和活动所处的主要是在学校和班级中,其道德认识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学校和班级的环境中形成的。音乐课一周只有二节,因此,校风和班风是否在一个学生身上形成,音乐课上最能体现。所以,对于一个音乐教师来说,能否经过努力引导学生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学习音乐气氛,关系到能否为学生品德的培养创造一个健康的道德环境。优秀的作品能充分地发挥情景教育的功效,对学生产生巨大而无形的“渗透性"影响,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它的熏陶、感染和同化,

  引起情感的共鸣,不由自主地接受它,从而达到“修身养性,壮情炼志”的目的,在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的陶冶下,可以使学生具有明确的是非标准,对来自各方面的影响,能明辨是非美丑和善恶荣辱;同时,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中有健康而公正的集体舆论,而对不良现象具有某种威慑作用。在这种健康舆论的陶冶下,可以使学生的道德行为不断扩展与发扬光大,使错误的道德行为受到谴责、抑制甚至消除,这样环境中才能上好音乐课。学生的优良品德不仅要在各种音乐课中形成,在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完善和提高。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积极好学、求知欲和上进心强,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实践活动恰恰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能满足他们的多种需要。音乐课外活动中可以采用各种不同形式锻炼学生,如我校举办的艺术节,百人合唱队等活动,既锻炼他们实践能力,从而陶冶情操、修养品德,既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品德培养的有效方法。美育中的情感教育,是智育和德育所替代不了的。由于美育能激发人对现实美、自然美和艺术美更深层的能动感受,使人产生感情,在得到精神上的享受的同时,人性品格也得到进一步陶冶.这种对具有审美价值的对象能动地产生感受和情感的能力又何以对人追求美好的人生和道德理想产生持久的作用。因此,美育不仅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力手段,也是激发和培养健康的道德情感的重要手段。我们平时常说思想品德教育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就是这个道理。作为一名音乐老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

  要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一方面对学生传授道德规范,另一方面努力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既重言教,又重身传,努力做学生修养品德的表率,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新时代的学生。

  体育德育教育工作总结

  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它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人才定向的作用,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三项基本任务之一”。为此,体育教学同样肩负着德育的重任,它对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材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影响,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往往会被忽视。其表现为:在认识上,重视增强体质和对基本技术、技能的学习,而轻视思想品德的教育;在实施教育上,缺乏启发诱导、耐心说服,有的因操之过急而使用简单粗暴手段,或是姑息迁就,放任自流,这就容易导致教学任务的片面完成,影响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若想更好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小学体育教学中,就要研究小学体育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特点,探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那么,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渗透呢?下面是本人的几点粗浅见解,望与同行们共同探讨。一、紧抓课堂常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马卡连柯认为“制度越明确,就越能形成内部的动力定型,这是形成技巧与行为习惯的基础。"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思想表现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严格的要求与措施,并有步骤、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与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学生的行为准绳。如:按指定地点准时集合上课,不得随意缺席或擅自离队;分组做练习时,必须按规定排好队等。这样就使学生明确了行为是非的界限,逐步形成遵守纪律、团结同学、热爱集体等良好思想.

  二、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表扬与批评相结合小学教学中对学生应以进行正面教育为主,这是由儿童爱听表

  扬的心理特点决定的,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表现好的学生并及时表扬,使大家在身边找到具体的学习榜样。对于学生中出现的不良现象,教师应以帮助、爱护为出发点,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及不同性质的问题而采用灵活的批评方式,帮助学生找出原因,提出改进的方法,使学生乐于接受,心服口服。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做到下面几点:

  1.对优生不要偏爱,有缺点便要指出;2。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要指出其缺点,但也不应忽略对其优点的表扬;3.对学生的批评要适当,不侮辱人格、讽刺挖苦,不体罚或变相体罚;4.教育中要“允许”学生反复犯错误,教育要有耐心。三、紧抓教材特点,有目的地进行德育渗透在小学体育中,较多的教材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如:通过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的训练,可以锻炼刻苦耐劳、不畏艰辛的意志;各种跳跃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奋勇高攀、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各种集体配合的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培养其集体主义精神。所以,只要教师能有意识地挖掘体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题材,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协调发展。例如:在讲授跨越式跳高这一教材时,可将其赋上军事色彩:把跳高模

  拟成战场上跨越铁丝网;将复习内容中的掷垒球模拟成“手榴弹”投准,并创设了草地匍匐等军事训练的组合动作及设计接力游戏——《爆破敢死队》等,使整节课贯穿鲜明的爱军、爱国教育意义,这既可培养学生如解放军叔叔般英勇顽强、艰苦拼搏的精神,又可避免大纲内容的单调乏味,使学生身心得到协调发展。四、利用课的组织和教法措施实施德育渗透教师在实施课的组织和教法措施时,如果能有意识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就能既利于提高课的教学质量,又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如:进行课前的动员和课后的总结能提高学生学习目的性的认识,使其及时评定课内各方面情况;进行队列队形调动能训练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的组织纪律性,整齐划一的操练动作更能陶冶学生美感;一些教材在教法上可采用游戏或竞赛形式进行,进而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协作进取的精神;对某些教材在准备、放松活动或练习时要求学生相互保护、帮助,能促进学生之间热心帮助、互相关心的互助精神,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五、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列体育课的全过程体育课是多因素、多层次、多变化的复杂教学过程,要想在有限的40分钟课堂内收到好的德育效果,就必须把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协调发展。1。队列操练和热身操:通过让学生在严格执行口令完成动作的过程中,体会到纪律的严明,培养他们一切行动听指挥的严密组织纪律性。2。主教材如:山羊——分腿腾越的教学:可以通过表扬大胆完成动作的同学,

  来帮助胆怯的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使其更勇敢、更果断,增强学习的进取心和自信心;同时可以通过表扬练习中互相保护、帮助的同学,培养学生的互相关心、团结友爱精神;此外,还可从中渗透安全知识教育。3.分组练习:通过以小组长或值日生轮流负责组织练习,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形成自我锻炼的好习惯。4。教学比赛:通过如“比比哪组完成动作好的人数多"或小组接力比赛等竞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耀感和团结拼搏的竞争意识,并可由此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5。小结:通过教师肯定学生成绩、表扬好人好事、提出本节课的不足和努力方向等,培养学生学习先进和自我评价的习惯。6。收放器材:通过启发学生主动收放器材和讲述器材的保养方法等来对学生进行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教育。六、配合学校德育工作计划,长期进行有阶段性和针对性的思想品德渗透教育首先,要制订全面的德育工作计划,每月确定一个教育重点。如:三月份—-爱护公物、助人为乐;四月份——勇敢顽强;五月份——关心热爱集体;六月份——团结友爱;九月份——课堂纪律常规;十月份——爱党爱国;十一月份—-艰苦奋斗;十二月份--克服困难、刻苦锻炼。其次,要针对各班学生的不同思想状况,确定该班的教育重点。如:针对组织纪律性好,但体育活动积极性低、怕辛苦的班应在培养体育锻炼兴趣、吃苦耐劳精神等专题教育方面有所侧重。七.发挥教师的榜样表率作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方面。由于师生

  间有频密的交往,学生往往会不自觉地模仿教师,所以教师的思想行为随时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课堂上要求学生穿运动服,而教师自己却穿便装;教育学生要讲文明,而教师却满口粗话等,这样的言传身教能给予学生好的教育作用吗?因此,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教师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让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留下好印象,使学生们从中领悟和产生道德意识,自然而然地乐于接受和效法,这样,教师才能有效地从各方面起到为人师表的榜样作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渗透教育就是这样潜移默化地,以其理论说教难以达到的感召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效。因此,只要教师能把握时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就能取得理想的德育效果。

  美术德育渗透总结

  对于思想品德正处于形成和发展初期的小学学生,不论教师在教学工

  作中是否注重德育渗透,这方面的渗透总是或多或少地作用于学生。特别是美术学科,由于它与丰富的直观形象直接关联,因而涵养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方方面面的道德关系、情感关系、认知关系、行为关系而使该学科的德育渗透更为广泛、具体。美术教师本人也必然会有意、无意地从思想品德、情感、行为上对学生产生影响.问题在于,这种教育和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对儿童的思想品德及身心发展、对社会是有益的或是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即使是一个思想品德修养良好的教师,如果没有把握好德育的度,不能正确的运用教育原则和方法,这种教育的结果,往往不仅是无益的,更有可能是有害的。从教学的具体实践出发,我们试图就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体途径和方法进行讨论。

  1、美术教学不是从属于德育的,它有自身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在教学中决不可喧宾夺主。只能是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渗透这种教育,使美术教学与德育有机结合,不能生搬硬套。教师应握准德育切入的位置、内容和时间的长短.

  2、教师应以身作则,言行表率。学生在美术教学中受到的各种品质、言行、意志的培养,都是通过老师来进行的。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离不开教师的教育引导,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儿童而言是学习的一个窗口,必然引发他们十分的关注.教师要特别注重自我教育与提高自己的修养,建树良好的榜样形象.

  3、德育渗透要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儿童的心理状况、生活实践及其对真、善、美的朴素的认识基础,联系身边发生的各种现象,将

  德育渗透巧妙地融合在统一的教学过程中。他们是一个整体,不能将它们割裂对立,并要遵照循序渐进和刺激学习兴趣的原则,以生动、形象的正面引导为主,注重培养儿童的基本道德品质、健康的情趣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坚持发展健康的人格精神为目标。

  信息技术德育渗透总结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灵魂,而信息道德素养则是信

  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信息道德教育应该在潜移默化上做文章,强调在日常教学中的渗透。我们在平时教学时不仅要注意信息技能的形成结果,更要进一步重视在具体的信息行为体验过程中学生良好信息道德素质的形成.这就需要我们信息技术老师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教材中蕴含的丰富的信息道德教育素材,善于发现小“故事”中的大道理,不要让信息道德教育的契机被我们轻而易举地放走.下面来看我们课堂中常见的几个教学情节。情节一:在教学《申请免费的电子信箱》一课时,设置密码是注册电子信箱的重要步骤,学生的练习不可避免地要在教室这个公众场合进行。于是有的学生看着同桌设置密码,有的学生则在一边窃窃私语xxx的密码是……情节二:在教学《收发电子邮件》一课后,彼此间互相发送电子邮件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环节,不断地有学生欣喜地汇报:我收到了×××发给我的邮件。学生你来我往,乐此不疲,但其中间或夹杂着不和谐音:哼,×××发信骂我,我也来……只见有的学生捂嘴偷乐,有的学生露出生气的表情。这是两节信息技术课上的情景。在课上,该掌握的操作技能学生都掌握了,但从学生的某些行为上我意识到这些课忽略了一些重要的环节。在下一个班的课上,我在引导学生观察密码的显示方式为“***”时,我多加一问:你知道为什么把密码都用“***”号显示吗?顺理成章地提出“个人隐私"这个概念,强调一下我们学生应当尊重他人的隐私,不窥视他人的密码输入;而在学生学会发送电子邮件时加

  一问:什么样的信息是服务条款中提到的虚假和无聊信息?从而对学生提出不发送虚假和无聊信息的要求,告诉他们个人应对自己发出的信息承担责任,这无疑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网络的开放性使很多学生将其当成完全自由的世界,对其中庞大的资源向来就是想用就用.执教教师的这一问“这些文字是我们自己写的吗”,无疑抓住了对学生进行尊重网络知识产权教育的有利契机,在该课的教学中渗透了,信息道德素养教育,比起脱离具体信息行为的泛泛说教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鼠标轻轻一击“我接受”,多么简单的操作!但这一击意味着承诺遵守网络活动的规则。如何让学生意识到这一点?执教教师巧妙地一问“你知道你接受了什么吗”,促使学生认真阅读服务条款,了解信息活动的原则和规范。“知”然后才能“行”,学生只有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才能选择符合信息道德要求的行为方式,这对倡导学生道德自律,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素养有很大的作用。常言道,冷水泡茶慢慢浓。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意识、态度和行为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长期的教育过程中,面对信息道德教育的有利契机,我们每一个信息技术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抓住每一次教育机会。

  

篇四:德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研究结论与改进措施

  精品文档

  【初中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新墩镇中心学校【初中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社会对国民素质的要求,突出了“以人的开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力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根底知识与根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通过学习,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兴趣与动机、自信与意志、态度与习惯等方面有所开展。因此,我们的中学学科教学在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理解的同时,更要注重德育的渗透,使学生的学科学习成为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和一定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有效载体,同时也使之成为加强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支撑平台。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1.长期以来,我国的根底教育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中学学科中往往只注重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无视了利用教学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品德教育。在今天实施新学科课程标准,从事学科教学时,不可防止地受到应试教育某种程度的影响,制约着学科教学中德育的渗透。2.在中学教学中,或因不明确中学学科教材中包含的德育因素、内容,使一局部学科教师有心去渗透德育,却感到力不从心或无所事事。3.随着新学科课程标准的实施,在中学学科教学中适时适度地进行德育的渗透,已成为中学学科教学的目标之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能否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已是考核一个学科教师是否具有以人的开展为本教育理念的内容之一。4.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率在近几年来呈现上升的开展态势。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反映了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环节的薄弱。不失时机地利用中学学科教材内容,在中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使学生从中受到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熏陶,改良和加强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一环,有利于构筑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平台。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为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德育成了学校教育的重

  1欢送。下载

  精品文档

  中之重。学校德育教学是一个广泛的课题。它渗透到各个方面、各个层面、各个环节之中,具体来说可以渗透到每一个学科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再者德育教学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熏陶过程,只有把德育渗透到每个学科的每一堂课之中,才能从不同层面、不同方面进行德育教学。因此,我们特提出“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研究〞这一课题,力求通过研究,完善和开展德育工程,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效劳。

  本课题研究立足于学科教学,主要从中学学科教学的角度,探讨和研究中学学科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研究摸索渗透的切入点,方法、原那么、明确渗透的德育内容。力争使中学学科教师在从事中学教学时,恰到好处地、适时适度地渗透德育,不仅能使中学生受到学科知识、思想、技能的启迪和训练,而且受到深刻的德育熏陶,真正使中学学科的教学符合学科课程标准,表达素质教育的要求,为中学学科教学的改革和开展,探索出集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和谐渗透的新机制。

  三、本课题研究现状目前,在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提法大家已经相当熟悉,针对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研究也很多,但目前关于在学科中渗透德育的研究都停留在宏观方面,如其意义、其必要性、其主要方面等,而没说究竟“怎么〞在学科中进行德育,在教学的哪些内容“落实〞哪些德育目标,这种理论和实践的脱节根本就没有落实新一轮课改所倡导的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目标。尽管教师的备课笔记上都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或类似的德育目标一栏,但往往教师也不是很清楚他的那节课蕴含着哪些德育契机,这使得在学科中进行德育只是流于形式;由于学科的德育价值属于学科的隐性价值,所以现在往往出现教师在课堂上指明本节课的德育目标很生硬,甚至空洞,但如果不指明又感觉德育目标不明显或感觉不到的为难局面。因此,我们的课题研究要解决的就是在“如何在学科中落实德育,在什么教学内容怎样进行德育〞的问题。希望今后的教学中,在此方面能给一线教师提供一些细致的、可操作的、有指导意义的建议和教学资料。四、研究目标1.确定中学学科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明确在中学学科教学中的德育

  2欢送。下载

  精品文档

  内容;摸索出一条在中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2.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公民道德意识,激发学生的爱

  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自觉的劳动态度和纪律性,以及良好的意志和性格,以促进全面开展的教育任务的实现。

  3.使学生具有学习学科的兴趣,树立学好学科的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建立起自信心。

  4.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生活,领悟生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五、研究内容1.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使教师对在教学的哪些内容“落实〞哪些德育目标做到“心中有数〞。2.研究如何在学科中落实德育,依据教学内容怎样进行德育。3.探索德育渗透的契机、切入点和范围;渗透的方法。4.探究学科中的德育渗透问题的设计。包括学科中德育渗透问题的设计原那么、设计规律;各学科中德育渗透问题的设计类型、设计模式。即学科的德育渗透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从而提供学科中的德育渗透问题的实践参考。六、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教育学中的知、情、意、行协调开展性原理和著名的学科特级教师马明的“学科教学是一个学科的父化过程,是一个育人的过程〞的观点,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2.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的有关说明进一步明确了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3.我校是一所拥有800余名学生的的镇级九年一贯制中心学校,学校领导历来重视学生思想品德的潜移默化教育活动,尤其重视学生行为标准的养成教育,并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还有大批热衷于德育研究的教师,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有能力、有信心做好此项工作。七、课题研究的方法1.理论学习法。

  3欢送。下载

  精品文档

  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和道德素养。②组织教师全员参加学习培训,从队伍建设、师德修养、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法研讨等多方面入手,提高教师的研修能力。2.分析研究法。全面分析各学科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寻求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的最正确“融合点〞——“渗透点〞,最大限度地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修养。3.实验法。全面实验,在实验中充分了解不同学科中的“育人因素〞,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充分开放教学过程,实施开放民主教学、愉快教学、成功教学,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上进心,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教育学生从小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心集体,热爱祖国和人民,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集中设计本课题的模式与类型。4.总结归纳法。认真总结,提倡写反思、教学叙事,及时归纳总结各阶段的实验结果,并在教学中进行修正、补充。八、研究步骤1.准备阶段〔2021年7月---2021年8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实验设想,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制订研究方案,开题实施阶段。2.调查研究与实验阶段〔2021年9月---20213年4月〕,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分析教材中的德育内容,根据制订的方案组织实验.。3.总结鉴定阶段〔2021.1——2021.3〕总结实验全过程,完成实验结题报告和研究论文,请专家评审。九、预期研究成果与表现形式预计通过两年的实践与研究,探索学科中的德育渗透问题的切入点和方法;构建学科中的德育渗透问题研究的实践模式,从理论上提供依据,从操作上提供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生活,领悟生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表现形式:1.结题报告;2.论文;3.教学案例;4.优质课。十、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及人员

  4欢送。下载

  精品文档

  本课题建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组长:闫治春组员:司玉龙王嘉璐许加平

  宗晓蓉孙翰林

  伊文杰

  吴玉琴李兴存

  甘州区新墩镇中心学校2021年7月5日

  5欢送。下载

  

篇五:德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研究结论与改进措施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对培养青少年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法纪观念和文明习惯,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起着主导作用。在各个学科中都蕴含着德育材料,尤其是语文学科,德育材料更是丰富而生动,在语文教材中,很多篇章,或真实生动地展现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或热情沤歌我们民族的精神,或精彩地描绘美丽多娇的祖国山河,或深刻阐述生命意义……,因此,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进行德育渗透,让德育与智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促使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在语文教学中,坚持文道结合的原则,让学生获得思想品德教育能更具体、形象。

  各个学科的知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点,思想形成了学科知识的内在属性,它们互相融合,互相渗透,脱离了教材,谈品德,德育是空洞的说教;反之,没有德育的教学,智育也是苍白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落实教学目标,德育结合,文道结合是要的,对于具有丰富而生动德育教材学科的语文学科而言,这一点更是关键,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写作背景,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欣赏,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写作技巧的同时,能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教育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逐

  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二、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之成为积

  极向上的动力,也确保教学中德德育渗透取得更大效果。在德育过程中,动之以情,既是晓之以理的继续,更是持之以恒

  导之以行的基础,因而使受教育者获得真挚情感,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是提高德育渗透效果的保证。在于文学科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即使一块块的情感天地,教师可以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积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总之,激发学生心底的真挚情感,才会使学生逐渐脱离低级趣味,而产生高尚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追求真、善、美,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而奋斗.

  三、深挖教材中德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品德熏陶.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别隐蔽的,思想教育是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与学科知识融二为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语文学科的德育,材料虽然丰富,同样需要我们多方面深入挖掘,以提高德育渗透的成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文中字、词、句;理解句中句式的作用及其变换、文中修辞、标

  点符号的运用,使学生能意识到祖国语言无可比拟的表现力,体会到祖国语言质美意深,简练如金的妙处,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姿,包罗万象。

  四、把德育渗透到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使对于文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的另一途径。监视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股市比赛,收集简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讲演等。这些活动丰富学生德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例如语文活动的比赛,既能激发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协作的重要性。古典诗歌朗诵、讲成语故事,让学生们能掌握朗读、讲演的技巧,又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五、利用课外辅导进行德育渗透课外辅导如开展培优补差,批改作业,指导练笔等,这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深化、巩固,当然也是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另一途径.大家知道,课堂教学实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一种教学活动,对知识分析、理解及德育渗透难免要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而课外辅导,相对限制少,使教师更容易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现状进行少数或个别的辅导,这样教育教学更有针对性、更具体、形象。不仅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连效果也得到增强,例如培优抚差,因为对象使学生群体的两极,人数较少,这

  就方便了教师有针对行的辅导,自然德育渗透也能更具体、实在、形象、直接。作业批改,如日记、作文,教师可以通过评语,知道学生,鼓励学生树立信心,确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增强自身的道德情操。并将它化作学习进步的动力。

  总而言之,德育渗透的形式、途径多种多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立足于与文学课教学,积极探索,积极参与教改,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认真、积极地进行德育渗透,使之成为青少年学生学习、涉过的动力,将更多的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的,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小公民.

  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把教育放在首位,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亦是我国教育方针的要求.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怎样渗透德育呢?我从以下几方面作了些尝试。

  一、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小学数学教材的例题、习题、注释中,有不少入行德育教育的、形象生动的图画和有说服力的数学材料。因此我们将小学数学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渗透挖掘其中的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因素,促入学生的全面发展.教材中有许多的数学史料或插图,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数学研究的突出贡献,如:“小学数学第一册的课本上就绘有反映科学技术和四化建设成就的运载火箭、电视塔、长城等图画,而这些图画又一般是数学计算题目结合在一起的,既详细又形象,很有说服力。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生动讲解,就能使学生感到祖国的强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入行爱祖国受社会主义教育的熏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使学生熟悉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以激励学生学好数学的积极性。二、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

  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看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入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三、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入行德育教育。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复习简单的数据整理统计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天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家庭一个星期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计算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重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一定能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的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在各学科的教育活动中都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文化知识、态度技能、价值观念和道德人格的全面、和谐、均衡的发展。加强道德教育在新课程各学科中的渗透,有利于“整体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培养中潜移默化、点滴浸润实现的.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课外英语等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子,积极实施德育渗透。下面就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谈几点体会。

  一、德育渗透的内容1.渗透文化礼仪教育小学英语教材选编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突出“语用教育”。在英语文化意识熏陶学习和交流能力培养中,对学生实施中西文明礼仪教育是一大重点,包括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称谓、问候、告别、重大节日问候的得体运用,能对一般的赞扬、请求作出适当反应等.2.渗透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劳动习惯教育教师要结合不同的话题教学内容,灵活地联系学生实际,对其进行良好的学习、生活、劳动锻炼的教育。

  3.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英语教育属跨文化教育.跨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形成对待外来文化和本国文化的合理的跨文化心态,既不可形成妄自尊大、闭关锁国的心态,也不可形成崇洋媚外、妄自菲薄的心理。教师在介绍英语国家文化的时候,要注重介绍中华文化,以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与热爱,养成合理的跨文化心态,并形成运用英语向外国人介绍中华文化的初步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特别加强国情教育、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例如:3B分册第四模块谈论节日,在学生了解了西方的圣诞节后,更要让他们知道咱们中国的春节是十三亿华夏子孙最浓重的节日,庆祝方式更是多姿多彩,并让学生谈谈自己过春节的情况,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操;3A分册第十一模块谈论动物,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整齐有序地参观动物园,这时可教育学生在参加小组、班集体、学校的各种活动中都要个人服从集体,努力为集体增光添彩;在课堂组织的小组竞赛活动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二、德育渗透的途径1.结合课堂操练应用渗透在语言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能更得体地使用目标语进行应用交流,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学生仅有目标语、道德文化知识是不够的,还要训练其运用目标语的思维方式进行思维,按目标语的社会道德规范行为进行交流的能力。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时,要多创设交流情景,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要求

  他们按特定的环境和人物角色使用相应得体的语言和行为规范.2.结合课外活动渗透组织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可以激发学生英语兴趣,使德育得

  到有效延伸,更灵活贴切地实施德育.例如:举行生日聚会、圣诞晚会、课本剧表演等,让学生自主地我学我育、学用结合,提高育人质量.总之,德育是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需长期坚持的复杂工程。教师必须先要自己有德,成为“以德育人”、“以美传美”的楷模。教师更要善用慧眼,巧耍“花招”,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素材,对学生“细水长流”地实施育德渗透,成为共建德育网络的高手。

  音乐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德育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工作重点,音乐教学与德育教育是紧密联系的。黑格尔曾经说过:“审美感官需要文化修养,借助修养才能了解美,发现美。”音乐教师在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上,应该把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让学生从歌词和旋律里,品出乐曲中的歌唱美、曲调美、配器美、立意美、情景美的同时也激起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达到中学音乐教育目标。

  学校音乐课它不仅有审美功能、认识功能、娱乐功能,更重要还有教育功能,“对学生的政治态度、伦理道德、意识品格等方面对学生都会产生一定影响.从而激起一种迁移默化的力量。寓教寓乐是实现音乐教育的主要形式和途径。”音乐教学是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相结合,是构成良好学习音乐品德的重要因素。因此,创设富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教育情景,使学生在特设的音乐情景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陶冶情操、修养品德,既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品德培养的有效方法。

  小学生学习和活动所处的主要是在学校和班级中,其道德认识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学校和班级的环境中形成的。音乐课一周只有二节,因此,校风和班风是否在一个学生身上形成,音乐课上最能体现。所以,对于一个音乐教师来说,能否经过努力引导学生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学习音乐气氛,关系到能否为学生品德的培养创造一个健康的道德环境.优秀的作品能充分地发挥情景教育的功效,对学生产生巨

  大而无形的“渗透性"影响,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它的熏陶、感染和同化,引起情感的共鸣,不由自主地接受它,从而达到“修身养性,壮情炼志"的目的,在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的陶冶下,可以使学生具有明确的是非标准,对来自各方面的影响,能明辨是非美丑和善恶荣辱;同时,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中有健康而公正的集体舆论,而对不良现象具有某种威慑作用.在这种健康舆论的陶冶下,可以使学生的道德行为不断扩展与发扬光大,使错误的道德行为受到谴责、抑制甚至消除,这样环境中才能上好音乐课。

  学生的优良品德不仅要在各种音乐课中形成,在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完善和提高。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积极好学、求知欲和上进心强,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实践活动恰恰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能满足他们的多种需要。音乐课外活动中可以采用各种不同形式锻炼学生,如我校举办的艺术节,百人合唱队等活动,既锻炼他们实践能力,从而陶冶情操、修养品德,既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品德培养的有效方法.

  美育中的情感教育,是智育和德育所替代不了的。由于美育能激发人对现实美、自然美和艺术美更深层的能动感受,使人产生感情,在得到精神上的享受的同时,人性品格也得到进一步陶冶.这种对具有审美价值的对象能动地产生感受和情感的能力又何以对人追求美好的人生和道德理想产生持久的作用。因此,美育不仅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力手段,也是激发和培养健康的道德情感的重要手段。我们平时常说思想品德教育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持之以恒”就是这个道理。作为一名音乐老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要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一方面对学生传授道德规范,另一方面努力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既重言教,又重身传,努力做学生修养品德的表率,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新时代的学生。

  体育德育教育工作总结

  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它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人才定向的作用,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三项基本任务之一”.为此,体育教学同样肩负着德育的重任,它对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材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影响,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往往会被忽视。其表现为:在认识上,重视增强体质和对基本技术、技能的学习,而轻视思想品德的教育;在实施教育上,缺乏启发诱导、耐心说服,有的因操之过急而使用简单粗暴手段,或是姑息迁就,放任自流,这就容易导致教学任务的片面完成,影响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若想更好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小学体育教学中,就要研究小学体育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特点,探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那么,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渗透呢?下面是本人的几点粗浅见解,望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紧抓课堂常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马卡连柯认为“制度越明确,就越能形成内部的动力定型,这是形成技巧与行为习惯的基础。"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思想表现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严格的要求与措施,并有步骤、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与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学生的行为准绳。如:按指定地点准时集合上课,不得随意缺席或擅自离队;分组做练习时,必须按规定排好队等。这样就使学生明确了行为是非的界限,逐步形成

  遵守纪律、团结同学、热爱集体等良好思想。二、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表扬与批评相结合小学教学中对学生应以进行正面教育为主,这是由儿童爱听表

  扬的心理特点决定的,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表现好的学生并及时表扬,使大家在身边找到具体的学习榜样.对于学生中出现的不良现象,教师应以帮助、爱护为出发点,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及不同性质的问题而采用灵活的批评方式,帮助学生找出原因,提出改进的方法,使学生乐于接受,心服口服。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做到下面几点:

  1。对优生不要偏爱,有缺点便要指出;2。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要指出其缺点,但也不应忽略对其优点的表扬;3.对学生的批评要适当,不侮辱人格、讽刺挖苦,不体罚或变相体罚;4。教育中要“允许”学生反复犯错误,教育要有耐心。三、紧抓教材特点,有目的地进行德育渗透在小学体育中,较多的教材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如:通过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的训练,可以锻炼刻苦耐劳、不畏艰辛的意志;各种跳跃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奋勇高攀、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各种集体配合的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培养其集体主义精神.所以,只要教师能有意识地挖掘体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题材,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协调发展。例

  如:在讲授跨越式跳高这一教材时,可将其赋上军事色彩:把跳高模拟成战场上跨越铁丝网;将复习内容中的掷垒球模拟成“手榴弹”投准,并创设了草地匍匐等军事训练的组合动作及设计接力游戏-—《爆破敢死队》等,使整节课贯穿鲜明的爱军、爱国教育意义,这既可培养学生如解放军叔叔般英勇顽强、艰苦拼搏的精神,又可避免大纲内容的单调乏味,使学生身心得到协调发展.

  四、利用课的组织和教法措施实施德育渗透教师在实施课的组织和教法措施时,如果能有意识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就能既利于提高课的教学质量,又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如:进行课前的动员和课后的总结能提高学生学习目的性的认识,使其及时评定课内各方面情况;进行队列队形调动能训练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的组织纪律性,整齐划一的操练动作更能陶冶学生美感;一些教材在教法上可采用游戏或竞赛形式进行,进而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协作进取的精神;对某些教材在准备、放松活动或练习时要求学生相互保护、帮助,能促进学生之间热心帮助、互相关心的互助精神,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五、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列体育课的全过程体育课是多因素、多层次、多变化的复杂教学过程,要想在有限的40分钟课堂内收到好的德育效果,就必须把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协调发展.1.队列操练和热身操:通过让学生在严格执行口令完成动作的过程中,体会到纪律的严明,培养他们一切行动听指挥的严密组织纪律性.2。主教材如:

  山羊-—分腿腾越的教学:可以通过表扬大胆完成动作的同学,来帮助胆怯的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使其更勇敢、更果断,增强学习的进取心和自信心;同时可以通过表扬练习中互相保护、帮助的同学,培养学生的互相关心、团结友爱精神;此外,还可从中渗透安全知识教育。3.分组练习:通过以小组长或值日生轮流负责组织练习,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形成自我锻炼的好习惯。4.教学比赛:通过如“比比哪组完成动作好的人数多”或小组接力比赛等竞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耀感和团结拼搏的竞争意识,并可由此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5。小结:通过教师肯定学生成绩、表扬好人好事、提出本节课的不足和努力方向等,培养学生学习先进和自我评价的习惯。6.收放器材:通过启发学生主动收放器材和讲述器材的保养方法等来对学生进行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教育。

  六、配合学校德育工作计划,长期进行有阶段性和针对性的思想品德渗透教育

  首先,要制订全面的德育工作计划,每月确定一个教育重点.如:三月份——爱护公物、助人为乐;四月份——勇敢顽强;五月份——关心热爱集体;六月份—-团结友爱;九月份——课堂纪律常规;十月份——爱党爱国;十一月份—-艰苦奋斗;十二月份——克服困难、刻苦锻炼。其次,要针对各班学生的不同思想状况,确定该班的教育重点。如:针对组织纪律性好,但体育活动积极性低、怕辛苦的班应在培养体育锻炼兴趣、吃苦耐劳精神等专题教育方面有所侧重。

  七.发挥教师的榜样表率作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方面.由于师生间有频密的交往,学生往往会不自觉地模仿教师,所以教师的思想行为随时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课堂上要求学生穿运动服,而教师自己却穿便装;教育学生要讲文明,而教师却满口粗话等,这样的言传身教能给予学生好的教育作用吗?因此,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教师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让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留下好印象,使学生们从中领悟和产生道德意识,自然而然地乐于接受和效法,这样,教师才能有效地从各方面起到为人师表的榜样作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渗透教育就是这样潜移默化地,以其理论说教难以达到的感召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效。因此,只要教师能把握时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就能取得理想的德育效果。

  美术德育渗透总结

  对于思想品德正处于形成和发展初期的小学学生,不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是否注重德育渗透,这方面的渗透总是或多或少地作用于学生.特别是美术学科,由于它与丰富的直观形象直接关联,因而涵养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方方面面的道德关系、情感关系、认知关系、行为关系而使该学科的德育渗透更为广泛、具体。美术教师本人也必然会有意、无意地从思想品德、情感、行为上对学生产生影响.问题在于,这种教育和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对儿童的思想品德及身心发展、对社会是有益的或是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即使是一个思想品德修养良好的教师,如果没有把握好德育的度,不能正确的运用教育原则和方法,这种教育的结果,往往不仅是无益的,更有可能是有害的.从教学的具体实践出发,我们试图就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体途径和方法进行讨论。

  1、美术教学不是从属于德育的,它有自身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在教学中决不可喧宾夺主。只能是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渗透这种教育,使美术教学与德育有机结合,不能生搬硬套。教师应握准德育切入的位置、内容和时间的长短。

  2、教师应以身作则,言行表率。学生在美术教学中受到的各种品质、言行、意志的培养,都是通过老师来进行的。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离不开教师的教育引导,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儿童而言是学习的一个窗口,必然引发他们十分的关注.教师要特别注重自我教育与提高自己的修养,建树良好的榜样形象。

  3、德育渗透要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儿童的心理状况、生活实践

  及其对真、善、美的朴素的认识基础,联系身边发生的各种现象,将德育渗透巧妙地融合在统一的教学过程中.他们是一个整体,不能将它们割裂对立,并要遵照循序渐进和刺激学习兴趣的原则,以生动、形象的正面引导为主,注重培养儿童的基本道德品质、健康的情趣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坚持发展健康的人格精神为目标。

  信息技术德育渗透总结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灵魂,而信息道德素养则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信息道德教育应该在潜移默化上做文章,强调在日常教学中的渗透。我们在平时教学时不仅要注意信息技能的形成结果,更要进一步重视在具体的信息行为体验过程中学生良好信息道德素质的形成.这就需要我们信息技术老师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教材中蕴含的丰富的信息道德教育素材,善于发现小“故事”中的大道理,不要让信息道德教育的契机被我们轻而易举地放走。下面来看我们课堂中常见的几个教学情节.

  情节一:在教学《申请免费的电子信箱》一课时,设置密码是注册电子信箱的重要步骤,学生的练习不可避免地要在教室这个公众场合进行。于是有的学生看着同桌设置密码,有的学生则在一边窃窃私语xxx的密码是……

  情节二:在教学《收发电子邮件》一课后,彼此间互相发送电子邮件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环节,不断地有学生欣喜地汇报:我收到了×××发给我的邮件。学生你来我往,乐此不疲,但其中间或夹杂着不和谐音:哼,×××发信骂我,我也来……只见有的学生捂嘴偷乐,有的学生露出生气的表情。

  这是两节信息技术课上的情景。在课上,该掌握的操作技能学生都掌握了,但从学生的某些行为上我意识到这些课忽略了一些重要的环节.在下一个班的课上,我在引导学生观察密码的显示方式为“***”时,我多加一问:你知道为什么把密码都用“***”号显示吗?顺理成章地提出“个人隐私”这个概念,强调一下我们学生应当尊重

  他人的隐私,不窥视他人的密码输入;而在学生学会发送电子邮件时加一问:什么样的信息是服务条款中提到的虚假和无聊信息?从而对学生提出不发送虚假和无聊信息的要求,告诉他们个人应对自己发出的信息承担责任,这无疑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网络的开放性使很多学生将其当成完全自由的世界,对其中庞大的资源向来就是想用就用。执教教师的这一问“这些文字是我们自己写的吗”,无疑抓住了对学生进行尊重网络知识产权教育的有利契机,在该课的教学中渗透了,信息道德素养教育,比起脱离具体信息行为的泛泛说教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鼠标轻轻一击“我接受”,多么简单的操作!但这一击意味着承诺遵守网络活动的规则。如何让学生意识到这一点?执教教师巧妙地一问“你知道你接受了什么吗”,促使学生认真阅读服务条款,了解信息活动的原则和规范。“知”然后才能“行”,学生只有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才能选择符合信息道德要求的行为方式,这对倡导学生道德自律,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素养有很大的作用。

  常言道,冷水泡茶慢慢浓。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意识、态度和行为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长期的教育过程中,面对信息道德教育的有利契机,我们每一个信息技术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抓住每一次教育机会。

  

篇六:德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研究结论与改进措施

  学科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作者:詹丽清来源:《校园英语》2019年第11期

  【摘要】学科德育教育是一种综合实践教学方法,它具有关联性、多样性、适应性等特征。基于此,本文着重从学科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两部分进行探究,以达到弥补学科德育渗透实践中的缺失,促进学生成长的目的。

  【关键词】学科德育渗透;教学实践;对策要点

  【作者简介】詹丽清(1970.03-),女,广东肇庆广宁人,汉族,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教育局教研室,本科,英语一级;研究方向:小学英语教育教学。

  引言

  学科德育渗透,是指在学科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德、智、美等内容融合其中,从而实现增强学生学科素养,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目标。随着学科德育渗透实践范围逐步拓展,传统的实践方法中逐步暴露出方法、理念等方面的不足,由此,关于学科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的分析,就成为深入推进该种教学实践的前提条件。

  一、学科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当前学科德育渗透实践期间所表现出来的问题可归纳为:

  1.学科德育渗透浅层化。部分教师认为,学科德育渗透过程,仅仅是德育教育内容融合于学科教学中的表现,因而,实际开展教学时并不会重视学科德育渗透的内容、方法,致使学科德育渗透效果不佳。同时,也有一部分教师不能从学生发展的整体角度上看待问题,导致学科德育渗透内容局部化转变,学科德育渗透实践效果甚微。

  2.学科德育渗透形式单一。学科德育渗透也是学生学科文化素养积累的过程。但从学科德育素养渗透实践的具体情况来说,教师往往采取问题引导分析法、直接说教法两种策略进行引导。但过于单一的学科德育渗透实践形式,会造成学科教学课堂模式化,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能力成长。

  3.学科德育渗透主动性较差。国内学科德育渗透的实践过程,多是依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顺向引导。虽然该种学科德育渗透方式也能够起到诱导的效果,但由于学生始终缺乏主动探索能力,学科渗透启发的效果自然较差。

  二、解决学科德育渗透问题的对策

  1.加强学科德育渗透深化引导。

  (1)深化方法。解决当前学科德育渗透浅层化的方法是实行强化引导,辅助教师形成正确的教学实践认知观。其一,结合新课标教学改革相关理论,深化教师对学科德育渗透价值的分析。其二,辅助教师突破学科研究限制,结合《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理论,明确学科德育渗透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

  (2)实践探究。如,某教师开展学科德育渗透实践期间,教师一方面结合学科知识框架图,将德育渗透内容巧妙的融合到学科知识延伸层次中。另一方面,教师也结合《新课标教学改革纲

  要》、《教育心理学》等相关资料,对学科德育渗透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制定以学生成长为基础的教学方案。此外,该教师还在每一次学科德育渗透实践后进行自我反思,对自身教学实践效果进行探索。

  以上教师开展学科德育渗透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不断增强自身职业素养,深入解读新课改教学目标等方法,弥补自身实践认知短浅、学科德育渗透探究不够的问题。同时,以教学后反思、教学视角拓展延伸的方法,纠正实践教学视角错误,实践教学思路偏差的问题。教师该种认知视角的变革将为新一轮学科德育渗透深入开展提供良好的引导。

  2.拓展学科德育渗透实践形式。

  (1)学科拓展。学科德育渗透过程的良性开展,与教师实践教学方法多元化变革有着密切联系。教师实践教学期间,应尽量多元的变革学科德育渗透的开展形式,避免学生审美疲劳。同时,多样的学科德育渗透形式,也可以启发学生以多样视角分析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路。

  (2)实践探究。如,某教师开展学科德育渗透期间,首先让学生观看与本节课相关的德育小视频,并以新知识的导入问题讨论方式对视频进行初步探究。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期间,多次运用“……蕴含着怎样的情感/品德?”的疑问语句与学生共同思考问题。最后,教师对本节课的新知识进行总结,并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关于本节课知识的引申内容,又再次对其中包含的德育内容进行总结。

  以上教师的授课过程中,分别在课程导入部分、新课讲授部分、课堂拓展延伸三部分进行了德育融合,且这三次分别运用了视频展示法、启发诱导法、德育知识思考引导法开展教学。教师在学科授课期间,巧妙的的运用三种方法串联学科知识与德育内容,使课堂教学过程一气呵成,教学实践思路清晰、明了,本节课的授课效果自然也就一目了然了。

  3.创建学生主动参与的学科德育渗透环境。创建学生主动参与的学科德育渗透环境,是学生德育认知从基础感知向着辩证分析趋向转变的体现,教师实践教学期间,应做到诱导过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开展。

  如,某教师开展学科德育渗透期间,首先结合学科内容为学生渗透诚实、善良、创新、保护等品德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取向;其次,教师以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结合刚刚学习到的内容讨论问题,并说一说自己在未来要如何去做?学生回答问题时分别提到了从思想、行为两大方面进行德育提升。

  该教师的学科德育渗透过程,首先实行正确德育趋向的方向引导,其次指导学生自主感悟和理解德育内容。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期间,逐步从被动性德育思想引导,到拥有自己的价值观过渡。

  三、结论

  综上所述,学科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是新课标教学改革方法创新的理论归纳。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加强学科德育渗透深化引导、拓展学科德育渗透实践形式、创建学生主动参与的学科德育渗透环境,解决学科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因此,文章的探究结果将为国内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钟春华.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篇七:德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研究结论与改进措施

  小学各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

  一、课题立项研究的基本情况

  (一)研究背景

  1、社会背景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培养在新时期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人才,是为国家培养栋梁的大事。尤其是在当前新课改实施的情况下,应积极培养学生的道德水准,行为规范及习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校德育研究工作的当务之急。《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在学校中,通过各科课堂教学进行德育工作是最有效、最经常的形式,这是由教学的教育性决定的,也是由学校工作的特点决定的。学校的大量时间是多科课堂教学,任何学科的内容,无论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还是其它诸学科教材中都蕴含着德育因素,只是有显性的和隐性的,这要靠任课教师的挖掘和融会贯通,并把它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取得教学和教育的效果。

  2、学校背景

  是在传统的学科教育德育渗透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探索和改革,过去,有些老师已经在自己的教学中对这一工作进行摸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有的教师认为,语文学科便于进行德育渗透,自然学科不便于进行德育渗透,还有教师认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应该是班主任及德育课教师的工作,学科教师只要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即可。这些都是教师观念上的偏差。如何

  纠正教师观念上的偏差,实现教师教学与学生现状的充分结合,教师教学与学校培养目标的充分结合,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研究目的

  德育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综合工程,需要我们将学生及教师德育领域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进行研究。学科教育的德育渗透不是一个新鲜的课题:希望通过研究积极开发课堂教学所含德育的丰富资源和巨大潜力,强化德育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力,开展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探索,实现对传统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扬弃,探索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新的学科教学德育渗透模式,提高教师的认识,将德育教育自觉的贯穿在学科教育中。充分运用教学中的德育艺术技巧,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传道”于“授业”之中,达到春雨润物,情景交融,文道一体,潜移默化之功效,让学科教学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将教书与育人充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校既学会做事又学会做人。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具体希望达到的目标有:1、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认识教育艺术,提高教育水平,打造学校教师队伍,锻炼教师科研能力,促进学校教师队伍的快速成长。树立素质教育的教学价值观,从而提高学校的德育质量;2、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均衡发展的人才;3、将以往零散的,不成体系的的研究系统化,探索符合小学教育特点的新的学科教学德育渗透模式。

  二、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时间即从2022年9月至2022年10月,历时两年时间。共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和开题阶段:

  2022年9月至2022年12月。

  1、组建课题组,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制定课题研究计划。2、课题研究成员制定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4、开题。(二)研究实施阶段:2022年1月至2022年5月1、结合学校的班主任持证上岗,开展课题组成员系列培训活动。2、利用学校网络平台组织课题组论坛、开展“问题研究”的主题沙龙活动、组织师德演讲活动、开展养成教育方略经验交流活动等等。3、开展系列文明习惯为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活动教育学生具有尊老爱幼、尊敬师长、文明礼貌、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爱护环境等良好的家庭伦理和社会公德,使他们懂得良好品德是做人、交往的基础。4、组织教师结合具体个案,进行案例研究,总结经验。5、鼓励教师撰写论文,开展论文征集评选活动。(三)总结提高阶段:2022年5月至2022年12月阶段总结、经验交流和研讨等活动。(四)总结推广阶段:2022年12月至2022年10月1、进行课题的结题工作。2、对研究内容分专题进行总结,并撰写结题报告。3、撰写结题报告,请总课题组进行鉴定。

  4、编写论文集和案例集。

  三、课题预期成果

  本课题研究促进了德育工作的提升,使教研成果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学生养成了文明习惯,提升了综合素质。

  1、通过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规范了学生的行为,有效制止了由社会、家庭等部分因素影响而产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尤其是试点班级的卫生习惯相比其他班级较优秀。在每次的卫生纪律评比中,试点班级的成绩是最好,这为其他班级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校园环境有的空前的改善。

  2、通过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学生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文明习惯、生活习惯等更趋于健康,试点班级已带动全校基本形成了文明、和谐的校风,进入校园没有一张纸片,没有一个包装,整齐干净,每天如此,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创造了极佳的条件。

  3、通过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校内说脏话,打架事件已明显减少,学生校外违法犯罪事件已经杜绝,我校两年来无一例违法犯罪事件和校外人员打架斗殴事件发生,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充分肯定。

  四、问题对策

  在课题研究中,发现学生德育方面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追求高消费和享受的现象日益严峻,把艰苦朴素和勤俭节约的美德置于脑后。

  二是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一些日常习惯坚持不住,有人前人后两样的现象,不能尊重父母和他人的劳动成果。

  三是不良家庭因素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溺爱,过分放纵迁就,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央,我行我素。还有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父母都外出打工的家庭等,都轻易使学生缺少管理和心理交流,形成不良的品质。针对新时期小学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因素,实验教师提出相应对策:

  1、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现状调查、心理分析,找准原因,增强针对性。

  2、注意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分析,多交流沟通,增强互动性。

  3、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激励自我完善。总坚固验并制定一系列细致、有效的德育管理制度,增强实效性。

  

推荐访问:德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研究结论与改进措施 德育 渗透 各学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