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公文范文 > 主题教育 > 我国最大的水稻产区6篇

我国最大的水稻产区6篇

时间:2023-04-29 17:50:32 浏览次数:

篇一:我国最大的水稻产区

  

  中国水稻种植区划

  水稻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2000年,水稻播种面积29962千公顷,占粮食播种面积的27.6%,稻谷产量18791万吨,占粮食产量的40.7%。中国是世界上种植水稻最古老的国家,稻作历史约有七千年,是世界栽培稻起源地之一。

  一、水稻的分区

  水稻属喜温好湿的短日照作物。影响水稻分布和分区的主要生态因子:①热量资源一般,10C枳温2000—4500C的地方适于种一季稻,4500—7000C的地方适于种两季稻,53OOC是双季稻的安全界限,7000C以上的地方可以种三季稻;②水分影响水稻布局,体现在“以

  水定稻”的原则:③日照时数影响水稻品种分布和生产能力;④海拔高度的变化,通过气温

  变化影响水稻的分布:⑤良好的水稻土壤应具有较高的保水、保肥能力,又应具有一定的渗透性,酸碱度接近中性。

  全国稻区可划分为6个稻作区和16个亚区。

  I.华南双季稻稻作区位于南岭以南,我国最南部。包括闽、粤、桂、滇的南部以及省、省和南海诸岛全部。包括194个县(市)(暂不包括省)。水稻而积占全国的17.6%。

  I1.闽粤桂台平原丘陵双季稻亚区东起的长乐县和省,西迄的广南县,南至的吴川县,包

  括131个县(市,年210℃积温6500—8000℃,大部分地方无明显的冬季特征。水稻生

  长期日照时数1200-1500小时,降水量1000—2000亳米。构稻安全生育期(日平均气温

  稳定通过10C始现期至,22c终现期的间隔天数,下同)212—253天:粉稻(日平均气温

  稳定通过210℃始现期至220c终现期的间隔天数,下同)235—273天。稻田主要分布在

  江河平原和丘陵谷地,适合双季稻生长。常年双季稻占水稻面积的94%左右。稻田实行以

  双季稻为主的一年多熟制,品种以构稻为主。主要病虫害是稻瘟病和三化螟。今后,应充

  分发挥安全生育期长的优势,防避台风、秋雨危害;选用抗逆、优质、高产品种:提倡稻草

  过腹还田、增施钾肥;发展冬季豆类、蔬菜作物和双季稻轮作制。

  12.滇南河谷盆地单季稻亚区北界东起麻栗坡县,经马关、开远至盈江县,包括滇南41个县(市)。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最南部的低热河谷接近热带气候特征。年,10℃积温

  5800-70003生长季日照时数1000—1300小时,降水量700—1600亳米。安全生育期:釉稻180天以上,粳稻235天以上。稻田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种植高度上限为海拔1800一

  2400米。多数地方一年只种一季稻。白叶枯病、二化螟等为主要病虫害。今后,要改善港

  溉条件,增加复种,改良土壤,改变轮歇粗耕习惯。

  I3.琼雷令地平原双季稻多熟亚区包括省和雷州半岛,共22个县(市)。年积温

  8000—93009,水稻生长季达300天,其南部可达365天,一年能种三季稻。生长季日照

  1400-1800小时,降水800—1600亳米。釉稻安全生育期253天以上,粳稻273天以上。

  台风影响最大,土地生产力较低。双季稻占稻用面积的68%,多为三熟制,以釉稻为主。

  主要病虫害有稻瘟病、三化螟等。今后,要改善水肥条件,增加复种,扩大冬作、发挥增产

  潜力。

  H.华中双季稻稻作区东起东海之滨,西至平原西缘,南接南岭,北毗岭、淮河。包括、沪、浙、皖、赣、湘、鄂、川8省(巾)的全部或大部和陕、豫两省南部,是我国最大的稻作区,占全国水稻面积的67%oH1.长江中下游平原双单季稻亚区位于年25300℃等值线以北,淮河以南,鄂西山地以

  东至东海之滨。包括、浙、皖、沪、湘、鄂、豫的235个县(市)。年210℃积温4500—5500℃,大部分地区种稻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粳稻安全生育期159—170天,粳稻170—185天。生

  长季降水700—1300亳米,日照1300—1500小时。春季低温多雨,早稻易烂秧死苗,但秋

  季温、光条件好,生产水平高。双季稻仍占2/5—

  2/3,长江以南部分平原高达80%以上。

  一般实行“早釉晚粳”复种。稻瘟病、稻蓟马等是主要病虫害。今后,要种好双季稻,扩

  大杂交稻,并对超高产品种下功夫,合理复种轮作,多途径培肥土壤H2.川陕盆地单季稻两熟亚区以盆地和陕南川道平原为主体,包括川、陕、豫、鄂、甘5省的194个县(市1年210℃积温4500—6000℃,釉稻安全生育期156—198天,粳稻166一203天,生长季降水800—1600亳米,日照7000—1000小时。盆地春温回升早于东部两

  亚区,秋温下降快。春旱阻碍双季稻扩展,目前已下降到3%以下,是全国冬水田最多地区,占稻田的41%。以釉稻为主,少量粳稻分布在山区。病虫害主要有稻瘟病和稻飞虱。今后,要创造条件扩种双季稻,丘陵地区增加蓄水能力,改造冬水田,扩种绿肥。

  H3.江南丘陵平原双季稻亚区年积温5300℃线以南,南岭以北,湘鄂西山地东坡

  至东海之滨,共294个县(市工年210℃积温5300—6500C,釉稻安全生育期176—212天,粳稻206—220天。双季稻占稻田的66%。生长季降水900—1500毫米,日照1200—1400小时,春夏温暖有利于水稻生长,但“梅雨”后接伏旱,造成早稻高温逼熟,晚稻栽

  插困难。稻田主要在滨湖平原和丘陵谷地。平原多为冬作物一一双季稻三熟,丘陵多为冬闲

  用一一双季稻两熟,均以釉稻为主,扩种了双季杂交稻。稻瘟病、三化螟等为主要病虫害。

  水稻单产比其它两亚区低15%。今后,有条件的地区可发展“迟配迟”形式的双季稻,开

  发低丘红黄壤、改造中低产田。

  III.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地处云贵和青藏高原,共391个县(巾)。水稻面积占全国

  的8%。

  ini.黔东湘西高原山地单双季稻亚区包括黔中、东、湘西,鄂西南,川东南的94个县(市,气候四季不甚分明。年》10℃积温35OO-55OO℃o粕稻安全生育期158—178天,粳稻178一

  184天。生长季日照800—1100小时,降水800—1400亳米。北部常有春旱接伏旱,影响

  插秧、抽穗、灌浆。大部分为一熟中稻或晚稻,多以油菜一一稻两熟为主。水稻垂直分布,海拔高地种粳稻,海拔低地种釉稻。稻瘟病、二化螟等为主要病虫害。粮食自给率低,30一50%县缺粮靠外调。今后,仍需强调增产稻谷,它是脱贫的基础。低热川道谷地应积极发

  展双季稻。

  HI2.滇川高原岭谷单季稻两熟亚区包抱滇中北、川西南、桂西北和黔中西部的162个县

  (市工区大小“坝子”星罗棋布,垂直差异明显。年210℃积温35OO-8OOOC,釉稻安

  全生育期158—189天,粳稻178—187天:生长季日照1100—1500小时,降水530—1000亳米,冬春旱季长,限制了水稻复种。以蚕豆(小麦)一一水稻两熟为主,冬水田占稻田1/3以上。稻田最高高度为海拔2710米,也是世界稻田最高限。多为抗寒的中粳或早中粳

  类型。稻瘟病、三化螟等为害较重。今后,在海拔1500米以下河谷地带积极发展双季稻,在1200-2000米的谷地发展杂交稻为主的中釉稻并开发优质稻。

  HI3.青藏高寒河谷单季稻.亚区适种水稻区域极小,稻田分布在有限的海拔低的河谷地带,其中的中旬、德钦和东部的芒康、墨脱等7县,有水稻。由于生产条件差,水稻单产低而不

  稳,但有增产潜力。

  我国北方稻区稻作而积常年只有3千万亩,约占全国水稻播种面积的6%,以下仅作概括性

  的介绍。

  N.华北单季稻稻作区位于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关中平原以东,包括京、津、冀、鲁、豫和晋、陕、、皖的部分地区,共457个县(市工水稻而积仅占全国3%。

  本区有两个亚区:IV1.华北

  北部平原中早熟亚区。N2.黄淮平原丘陵中晚熟亚区。210C积温3500—4500C。水稻安全生育期约130—140天。生长期间日照1200—1600小时,降

  水400-800亳米。冬春干旱、夏秋雨多而集中。北部海河、京津稻区多为一季中熟粳稻,黄

  淮区多为麦稻两熟,多为釉稻。稻瘟病、二化螟等为害较重。今后,要发展节水种稻技术,对稻田实行综合治理。

  V

  .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位于辽东半岛和长城以北,大兴安岭以东,包括黑、吉全部和

  大部及东北部,共184个县(旅、市)。水稻面积仅占全国的3%。

  本区有两个亚区:VI.黑吉平原河谷特早熟亚区:V2.辽河沿海平原早熟亚区。210C积温少于35OOC,北部地区常出现低温冷害。水稻安全生育期约100—120天。生长期间日

  照1000-1300小时,降水300—600亳米。近几年来,水稻扩展很快。品种为特早熟或中、迟熟早粳。稻瘟病和稻潜叶蝇等危害较多。

  今后,要加快三江平原建设,继续扩大水田,完善寒地稻作新技术体系,推广节水种稻技术。

  VI

  .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祁连山与青藏高原以北。平原、河套平原、天山南北盆地的边缘地带是主要稻区。水稻面积仅占全国的0.5%。

  本区有三个亚区:VII.北疆盆地早熟亚区:VI2.南疆盆地中熟亚区:VI3.甘宁晋蒙高原

  早中熟亚区。210℃积温2000—5400℃。水稻安全生育期100—120天。生长期间日照1400一

  1600小时,降水30-350亳米。种稻完全依靠灌溉。基本为一年一熟的早、中熟耐旱粳

  稻,产量较高。稻瘟病和水蝇蛆为害较重。旱、沙、碱是三大障碍。要推行节水种稻技术,增施农家肥料,改造中低产田。

  二、水稻生产布局结构的调整和商基地的选建

  .随着耕作制度的演变,水稻布局和结构的变化,大幅度地增加了

  夏种面积和粮食产量。今后一段时期的调整建议:①从全局稳定双季稻而积,在局部地区

  进行适当调整。要稳步发展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稻生产:逐步创造条件扩大和西南河谷平原

  地带双季稻面积;②积极发展北方水稻旱种,重点在东北和华北地区扩种早稻。③建立集中

  稻区水稻一一饲料作物一一经济作物的合理结构。扩种豆类作物和利用绿肥作为饲草:积极

  发展玉米和豆类间作,发展饲料稻生产。

  .有步骤地选建商品稻谷基地,是保证国家稳定地得到必要的商品

  大米的重大措施。基本要,能够不断地向省外调出必要的商品稻谷。一般说,要求商品基

  地人均占有稻谷能超过500公斤,商品率在20%以上。为此建议:①重点建设中产稻区商

  品基地。主要是赣中丘陵、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江淮平原。②巩固提高高产稻区商品基

  地。主要是洞庭湖平原、湘中丘陵、太湖平原。③逐步改造低产的稻谷生产基地。主要是赣

  南、湘西南、桂东北、桂南。只要坚持多种途径治理,也可能逐步增加商品稻谷的调出。

  全国稻区可划分为6个稻件:区和16个亚区

  I.华南双季稻稻作区位于南岭以南,我国最南部.包括闽,骋,桂,滇的南部以及省,省和南海

  诸岛全部.包括194个县(市)(暂不包括省).水稻面积占全国的17.6%.【1.闽粤桂台平原丘

  陵双季稻亚区东起的长乐县和省,西迄的广南县,南至的吴川县,包括131个县(市).年80℃积温6500-8000。大部分地方无明显的冬季特征.水稻生长期日照时数1200-1500小时,降

  水量1000-2000亳米.釉稻安全生育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始现期至工22℃终现期的间隔天数,下同)212-253天;粳稻(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始现期至工20℃终现期的间隔

  天数,下同)235-273天.稻田主要分布在江河平原和丘陵谷地,适合双季稻生长.常年双季稻

  占水稻面积的94%左右.稻田实行以双季稻为主的一年多熟制,品种以釉稻为主.主要病虫害

  是稻瘟病和三化螟.今后,应充分发挥安全生育期长的优势,防避台风,秋雨危害;选用抗逆,优

  质,高产品种;提倡稻草过腹还乱增施钾肥;发展冬季豆类,蔬菜作物和双季稻轮作制.【2.滇南河谷盆地单季稻亚区北界东起麻栗坡县,经马关,开远至盈江县,包括滇南41个县(市).地

  形复杂,气候多样.最南部的低热河谷接近热带气候特征?年力0℃积温5800-7000℃.生长

  季日照时数1000-1300小时,降水量700-1600亳米.安全生育期:釉稻180天以上,粳稻235天

  以上.稻田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种植高度上限为海拔1800-2400米.多数地方一年只种一季

  稻.白叶枯病,二化螟等为主要病虫害.今后,要改善灌溉条件,增加复种,改良土壤,改变轮歇粗

  耕习惯.I3.琼雷台地平原双季稻多熟业区包括省和雷州半岛,共22个县(市).年0C积

  温8000-9300C,水稻生长季达300天,其南部可达365天,一年能种三季稻.生长季日照

  1400-1800小时,降水800-1600亳米川稻安全生育期253天以上阳稻273天以上.台风影响

  最大,上地生产力较低.双季稻占稻田面积的68%,多为三熟制,以粒稻为主.主要病虫害有稻

  瘟病,三化螟等.今后,要改善水肥条件,增加复种,扩大冬作,发挥增产潜力.II.华中双季稻

  稻作区东起东海之滨,西至平原西缘,南接南岭,北毗岭,淮河.包括,沪,浙,皖,赣,湘,鄂,川8省

  (市)的全部或大部和陕,豫两省南部,是我国最大的稻

  作区,占全国水稻而积的67%.111.长江中下游平原双单季稻亚区位于年步300℃等值线以北,淮河以南,鄂西山地以东至东海

  之滨.包括,浙,皖,沪,湘,鄂,豫的235个县(市).年N10C积温4500-5500C大部分地区种稻一

  季有余,两季不足.粳稻安全生育期159-170天,粳稻170-185天.生长季降水700-1300亳米,日

  照1300-1500小时.春季低温多雨,早稻易烂秧死苗,但秋季温,光条件好,生产水平高.双季稻

  仍占2/5-2/3,长江以南部分平原高达80%以上.一般实行“早知晚粳”复种.稻瘟病,稻蓟马等

  是主要病虫害.今后,要种好双季稻,扩大杂交稻,并对超高产品种下功夫,合理复种轮作,多途

  径培肥上壤.H2.川陕盆地单季稻两熟亚区以盆地和陕南川道平原为主体,包括川,陕,豫,鄂,甘5省的194个县(市).年工10℃积温4500-6000C,釉稻安全生育期156-198天,粳稻

  166-203天性长季降水800-1600毫米,日照7000-1000小时.盆地春温回升早于东部两亚区,秋温下降快.春旱阻碍双季稻扩展,目前已下降到3%以下,是全国冬水田最多地区,占稻田的41%.以釉稻为主,少量粳稻分布在山区.病虫害主要有稻瘟病和稻飞虱.今后,要创造条件扩

  种双季稻,丘陵地区增加蓄水能力,改造冬水田,扩种绿肥.II3.江南丘陵平原双季稻亚区

  年a0C积温5300C线以南,南岭以北,湘鄂西山地东坡至东海之滨,共294个县(市).年N10℃积温5300-6500℃制稻安全生育期176-212天,粳稻206-220天.双季稻占稻田的66%.生长季降水900-1500毫米,日照1200-1400小时,春熨温暖有利于水稻生长,但“梅雨”后接伏

  旱,造成早稻高温逼熟,晚稻栽插困难.稻田主要在滨湖平原和丘陵谷地.平原多为冬作物-双

  季稻三熟,丘陵多为冬闲田--双季稻两熟,均以轴稻为主,扩种了双季杂交稻.稻瘟病,三化螟

  等为主要病虫害.水稻单产比其它两亚区低15%.今后,有条件的地区可发展"迟配迟"形式的双季稻,开发低丘红黄壤,改造中低产田.HI.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地处云贵和青藏

  高原,共391个县(市).水稻面积占全国的8%.HI1.黔东湘西高原山地单双季稻亚区包括

  黔中,东,湘西,鄂西南,川东南的94个县(市).气候四季不甚分明.年工10C积温3500-5500C.粕稻安全生育期158-178天,粳稻178-184天.生长季日照800-1100小时,降水800-1400亳米.北部常有春旱接伏旱,影响插秧,抽穗,港浆.大部分为一熟中稻或晚稻,多以油菜-稻两熟为主.水稻垂直分布,海拔高地种粳稻,海拔低地种釉稻.稻瘟病,二化螟等为主要病虫害.粮食自给

  率低,30-50%县缺粮靠外调.今后,仍需强调增产稻谷,它是脱贫的基础.低热川道谷地应积极

  发展双季稻.n12.滇川高原岭谷单季稻两熟.亚区包抱滇中北,川西南,桂西北和黔中西部

  的162个县(市)区大小"坝子"星罗棋布,垂直差异明显.年N10C积温3500-8000C,构稻安全

  生育期158-189天,粳稻178-187天性长季日照1100-1500小时,降水530-1000亳米,冬春旱

  季长,限制了水稻复种.以蚕豆(小麦)--水稻两熟为主,冬水田占稻田1/3以上.稻田最高高度为

  海拔2710米,也是世界稻田最高限.多为抗寒的中粳或早中粉类型.稻瘟病,三化螟等为害较

  重.今后,在海拔1500米以下河谷地带积极发展双季稻,在1200-2000米的谷地发展杂交稻

  为主的中相稻并开发优质稻.IH3.青藏高寒河谷单季稻亚区适种水稻区域极小,稻田分

  布在有限的海拔低的河谷地带,其中的中旬,德钦和东部的芒康,墨脱等7县,有水稻.由于生产

  条件差,水稻单产低而不稳,但有增产潜力.我国北方稻区稻作面积常年只有3千万亩,约

  占全国水稻播种而积的6%,以下仅作概括性的介绍.N.华北单季稻稻作区位于岭,淮河

  以北,长城以南,关中平原以东,包括京,津,冀,鲁,豫和晋,陕,,皖的部分地区,共457个县(市).水

  稻而积仅占全国3%.本区有两个亚区:N1.华北

  北部平原中早熟亚区.IV2.黄淮平原丘陵

  中晚熟亚区.>10C积温3500-4500C.水稻安全生育期约4130-140天.生长期间日照

  1200-1600小时,降水400-800亳米.冬春干旱,夏秋雨多而集中.北部海河,京津稻区多为一季

  中熟粳稻,黄淮区多为麦稻两熟,多为釉稻.稻瘟病,二化螟等为害较重.今后,要发展在水种稻

  技术,对稻田实行综合治理.V.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位于辽东半岛和长城以北,大兴

  安岭以东,包括黑,吉全部和大部及东北部,共184个县(旗,市).水稻面积仅占全国的3%.本

  区有两个亚区:V1.黑吉平原河谷特早熟亚区;V2.辽河沿海平原早熟亚区NIOC积温少于

  3500C,北部地区常出现低温冷害.水稻安全生育期约100-120天.生长期间日照1000-1300小时,降水300-600亳米.近几年来,水稻扩展很快.品种为特早熟或中,迟熟早粳.稻瘟病和稻

  潜叶蝇等危害较多.今后,要加快三江平原建设,继续扩大水田,完善寒地稻作新技术体系,推

  广节水种稻技术.VI.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祁连山与青藏

  高原以北.平原,河套平原,天山南北盆地的边缘地带是主要稻区.水稻面枳仅占全国的0.5%.本区有三个亚区:VI1.北疆盆地早熟亚区;VI2.南疆盆地中熟亚区;VI3.甘

  宁晋蒙高原早中熟亚

  区之10℃枳温2000-5400C.水稻安全生育期100-120天.生长期间日照1400-1600小时,降水

  30-350亳米.种稻完全依靠灌溉.基本为一年一熟的早,中熟耐旱粳稻,产量较高.稻瘟病和水

  蝇蛆为害较重.旱,沙,碱是三大障碍.要推行节水种稻技术,增施农家肥料,改造中低产田.我国水稻集中产区主要在北方,即岭一淮河以北的广区,这里主要属于单季粳稻分散区。

  我国北方水稻分散产区的播种而积占全国稻谷总播种面积的5%左右。具有大分散、小集中

  的特点。

  具体地说,主要分布在以下三个水源较充足的地区:

  1、东北地区水稻主要集中在的、松花江和辽河沿岸;

  2、华北主要集中于、、三省及北部的河流两岸及低洼地区:

  3、西北主要分布在汾渭平原、河套平原、平原和河西走廊、新疆的一些绿洲地区。

  北方分散产区的水稻以一季粳稻为主,稻米质量较好。

  南方是我国的水稻集中产区,分布于岭一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区,水稻面积占全国

  的95%左右。

  按地区差异,又可分为三个区:

  ①华南双季袖稻区。包括南岭以南的、广西、、和等五省区。该区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湿润区,水、热资源丰富,生长期长,复种指数大,是我国以釉稻为主的双季稻产区。等低纬度地区

  有三季稻的栽培。

  ②长江流域单、双季稻区。包括南岭以北、岭一淮河以南的..............

  等省市和豫南、陕南

  等地区。该区地处亚热带,热量比较丰富,土壤肥沃,降水丰沛,河网湖泊密布,港溉方便,历年来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2/3左右,是我国最大的水稻产区。该区以长江三角

  洲、里下河平原、皖中平原、鄱阳湖平原、赣中丘陵、洞庭湖平原、湘中丘陵、江汉平原以

  及平原等最为集中。长江以南地区大多种植双季稻,长江以北地区大多实行单季稻与其他农

  作物轮作。粒稻和粳稻均有分布。

  ③云贵高原水稻区。本区地形复杂,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水稻品种也有垂直分布的特点,海

  拔2000米左右地区多种植釉稻,1500米左右地区是粳、釉稻交错区,1200米以下种植釉稻。

  本区以单季为主。

  水稻在全国种植普遍,可结合各地的种植制度可确定K种植和收获季廿.如东北地区,一年

  一熟,则是春种秋收;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年两熟,有的田地是种双季稻(即一块地中一年种

  两次水稻),双季稻中,早稻是春种夏收(一般是5.1前插完秧苗,8.1前抢收早稻,抢插

  晚稻,故将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这段时间称为双抢),晚稻是夏种秋收(11月初收完)。还有

  一种是稻麦连种,即当地的冬小麦收获后再种水稻,则这种水稻是夏种秋收(它收获不久再

  种小麦或油菜)。一般考试只考双季稻。在南方有些地区(如)可种三季水稻。

  东北为一年一季水稻

  播种时间约为每年的7,8月份

  东北的亚寒带气候是主要原因

  华北等地区一年两季

  南方部分地区一年三季

  东北水稻生长时间长,腐殖质土壤营养丰富,所以东北可产出优质大米,是我国稻米中质量

  最好的

篇二:我国最大的水稻产区

  

  中国水稻的主要产地

  水稻原产亚洲热带,在中国广为栽种后,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按照不同的方法,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中国水稻的主要产地。

  中国水稻的主要产地:

  一.华南双季稻稻作区

  位于南岭以南,我国最南部。包括闽、粤、桂、滇的南部以及台湾省、海南省和南海诸岛全部。

  二.华中双季稻稻作区

  东起东海之滨,西至成都平原西缘,南接南岭,北毗秦岭、淮河,是我国最大的稻作区。

  三.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

  地处云贵和青藏高原,黔东湘西高原。

  四.华北单季稻稻作区

  位于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关中平原以东,包括京、津、冀、鲁和晋、陕、苏、皖的部分地区。

  五.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

  位于辽东半岛和长城以北,大兴安岭以东,包括黑、吉全部和辽宁大部及内蒙古东北部。

  六.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区

  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祁连山与青藏高原以北。银川平原、河套平原、天山南北盆地的边缘地带是主要稻区。水稻面积仅占全国的0.5%。

篇三:我国最大的水稻产区

  

  (完整版)中国农业地理之我国农作物分布(3)

  中国农业地理之我国农作物分布

  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

  水稻

  (1)南方稻谷集中产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水稻面积占全国的95%左右。按地区差异,又可分为三个区。

  ①华南双季籼稻区。包括南岭以南的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和台湾等五省区。该区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湿润区,水、热资源丰富,生长期长,复种指数大,是我国以籼稻为主的双季稻产区。海南等低纬度地区有三季稻的栽培。

  ②长江流域单、双季稻区。包括南岭以北、秦岭—淮河以南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上海等省市和豫南、陕南等地区。该区地处亚热带,热量比较丰富,土壤肥沃,降水丰沛,河网湖泊密布,灌溉方便,历年来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2/3左右,是我国最大的水稻产区。该区以长江三角洲、里下河平原、皖中平原、鄱阳湖平原、赣中丘陵、洞庭湖平原、湘中丘陵、江汉平原以及成都平原等最为集中。长江以南地区大多种植双季稻,长江以北地区大多实行单季稻与其他农作物轮作。籼稻和粳稻均有分布。

  ③云贵高原水稻区。本区地形复杂,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水稻品种也有垂直分布的特点,海拔2000米左右地区多种植籼稻,1500米左右地区是粳、籼稻交错区,1200米以下种植籼稻。本区以单季为主。

  (2)北方稻谷分散区秦岭—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是属单季粳稻分散区。稻谷播种面积占全国稻谷总播种面积的5%左右。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主要分布在以下三个水源较充足的地区:东北地区水稻主要集中在吉林的延吉、松花江和辽河沿岸;华北主要集中于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及安徽北部的河流两岸及低洼地区;西北主要分布在汾渭平原、河套平原、银川平原和河西走廊、新疆的一些绿洲地区。北方分散产区的水稻以一季粳稻为主,稻米质量较好。

  小麦

  (1)春小麦区我国春小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10%以上,主要分布于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气候寒冷、无霜期短的地区,小麦只能在春天播种,当年收割,是一年一熟制作物。其中黑龙江、内蒙古、甘肃和新疆为主要产区。

  (2)北方冬麦区分布在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秦岭—淮河以北的各省区,包括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省。是我国最大的小麦生产区和消费区,该区小麦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2/3以上,有我国的“麦仓”之称。

  (3)南方冬麦区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横断山以东地区。安徽、江苏、四川和湖北等省为集中产区,大部分为棉麦和稻麦两熟制。本区居民以稻米为主食,故小麦商品率较高。

  玉米

  玉米属高产作物,经济价值较高,是我国最主要的杂粮,在粮食作物中仅次于水稻、小麦,居第三位。产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玉米对自然条件要求不严格,在我国分布很广,各地都有分布,其中以吉林、山东、河北、辽宁、四川产量最多。

  其他作物

  (1)高粱

  高粱具有抗旱、耐涝、耐盐碱、适应性强的特性,所以在我国北方干旱地区、涝洼及盐碱地区多有种植。高粱在我国分布很广,以东北平原最为集中,其次为黄河中下游和淮北平原一带。

  (2)谷子

  谷子是我国传统粮食作物。谷子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需水量少,比小麦低1.5倍左右,对土壤要求不严格,生长期较短。谷子容易储藏,适宜作储备粮,营养价值较高,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北直至黑龙江的克山地区。

  (3)薯类

  我国以甘薯为主,其次是马铃薯。甘薯主要分布在北纬42°以南地区,以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川盆地和珠江流域为主

  要产区,其中以四川和山东产量最大。马铃薯主要集中在东北北部、内蒙古西部、山西和河北北部,以及四川北部地势较高,气候较凉地区,以东北、内蒙古产量最多。

  我国的主要经济作物

  油料作物

  油料作物品种繁多,主要有花生、油菜籽、芝麻、胡麻、大豆、向日葵等。我国油料作物的种植面积在经济作物中居首位,是世界上油料作物种植最多的国家。

  1.花生

  在各种油料作物中,花生的单产高,含油率高,是喜温耐瘠作物,对土壤要求不严,以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为最好。花生生产分布广泛,除西藏、青海外全国各地都有种植,主要集中在山东、广东、河南、河北、江苏、安徽、广西、辽宁、四川、福建等省区,其中山东的产量居全国首位,其次是广东。目前,全国花生要集中在两个地区:一是渤海湾周围的丘陵地及沿河沙土地区,是我国最大的花生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二是华南福建、广东、广西、台湾等地的丘陵及沿海地区。

  2.油菜

  油菜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地区分布最广的油料作物。是世界上生产油菜籽最多的国家。油菜是喜凉作物,对热量要求不高,对土壤要求不严。根据播种期的不同,可分为春、冬油菜,春、冬油菜分布的界限,相当于春、冬小麦的分界线而略偏南。我国以种植冬油菜为主。长江流域是全国冬油菜最大产区,其中四川省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之首。其次为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贵州等省。春油菜主要集中于东北、西北北部地区。

  3.芝麻

  我国是世界上生产芝麻最多的国家之一。芝麻是一种含油率很高的优质油料作物,我国芝麻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河南、湖北、安徽、山东等省,其中河南省产量居全国首位。

  4.大豆

  我国是大豆的故乡,早在5000年前,大豆就扎根于华夏沃土,中世纪以后,大豆经阿拉伯传入西方。美国大面积种植大豆只有70年余的历史,却一跃成为世

  界头号大豆生产国,2000年产量达7500万吨,占全球大豆总产量的50%。而中国却成为世界第一大豆进口国,年进口量达1400万吨。年产量目前在世界排在美国、巴西之后,居第三位。大豆既是粮食作物,又是油料作物,同时也是副食品的重要原料,营养价值高,因而大豆在农业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大豆是喜温作物,生长旺季需要高温,收获季节以干燥为宜,很适宜在我国北方温带地区栽培。我国大豆分布广泛,而以东北松辽平原和华北的黄淮平原最为集中。松辽平原是我国最主要的大豆生产基地,主要集中于松花江、辽河沿岸和哈大线沿线。其中,哈尔滨、辽源、长春被称作我国大豆的“三大仓库”

  糖料作物

  糖料作物主要包括甘蔗和甜菜,其中以甘蔗为主。甘蔗主要分布在南方沿海各省区,甜菜分布在北方各省区,所以有“南蔗北菜”的特点。

  1.甘蔗

  甘蔗是热带和南亚热带经济作物,具有喜高温、喜湿、喜肥的特性,生长期长。我国甘蔗主要分布在北纬24°以南的地区。其中以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海南、云南、四川等省区种植面积最大,广东是大陆上种植甘蔗最多的省份。2.甜菜

  甜菜喜温凉气候,有耐寒、耐旱、耐碱等特性。我国甜菜主要分布在北纬40°以北各省区。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吉林、甘肃、宁夏为主要产地。黑龙江是我国甜菜的最大产区。甜菜生产基地有:黑龙江松嫩平原西部、吉林西部、内蒙古河套地区和新疆玛纳斯地区。

  其他作物

  其他经济作物种类繁多,这里仅介绍烟草和茶叶。

  1.烟草

  烟草原产于南美洲,按初加工的方法不同,分为烤烟和晒烟两种,我国以烤烟为主。烟草具有喜温、喜光、好肥、怕旱、怕涝等特点,生长期间对热量、水分、土壤、肥料等条件要求高。我国烟草分布很广,河南、山东、云南、甘肃、湖南五省是我国重要的烤烟产地。其中河南是我国最大的烤烟产区,其产量占全国的1/3,主要分布在许昌、南阳、周口和驻马店等地。山东烤烟主要分布在潍县到淄博的胶济铁路沿线,以昌潍地区的益都、临朐两地最为集中。云南的烤烟质量最好,分布在曲靖、玉溪、昭通等地。

  2.茶叶

  我国是茶叶原产地,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明清时期,就成为我国重要的出口物资,曾长期独占世界市场。后来生产遭到严重破坏,1949年年产仅4.1万吨。建国后,我国茶叶生产恢复和发展很快,1996年茶叶产量达59万吨,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我国茶区辽阔,广泛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的广大山地和丘陵地带,以浙江、湖南、安徽、四川、福建五省产量最多,是我国著名的五大产茶省,其次是云南、广东、湖北等省。

  棉花是离瓣双子叶植物,喜热、好光、耐旱、忌渍,适宜于在疏松深厚土壤中种植。棉花适宜在较充足的光照条件下生长,生长发育需要水分和养料,主要通过根系从土壤中获得,所需的温度和空气部分取自土壤,同时需要土壤的机械支撑才能生长。棉田土壤的理化、生物属性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土壤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盐碱含量、质地等均对棉花生长有很大的影响。

  3.棉花

  我国棉花种植带大致分布在北纬18°—46°,东经76°—124°之间。目前主要有三大产棉区域:新疆棉区、黄淮流域棉区和长江流域棉区。

  1.新疆棉区:我国近几年新兴的富棉地区。该区日照充足,气候干旱,雨量稀少,属灌溉棉区;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棉田集中,种植规模大,机械化程度较高;单产水平高,原棉色泽好,“三丝”含量低。新疆是我国唯一的海岛棉(长绒棉)产区。

  2.黄淮流域棉区:包括河北(除长城以北),山东,河南(不包

  括南阳,信阳两地区),山西南部,陕西关中,甘肃的陇南,江苏安徽两省的淮河以北。该区土地平坦,灌溉条件较好,日照充足,光热资源适中;棉田布局集中,耕作制度以两熟套种为主;棉花生产成本较低,单产水平中等,原棉品质主要指标比较协调;棉花在种植业和农民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大;纺织工业较发达,运输成本低。3.长江流域棉区:包括上游的四川盆地的浅山丘陵岗地,中游的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和沿江地区,下游南襄盆地和滨海地区。该区光热资源丰富,耕作制度90%以上实行粮(油)棉一年两熟,以移栽棉为主;棉田布局较集中,单产水平较高,棉纤维比强度高,成熟度好;纺织工业发达,运输成本较低。综上,我国五大商品棉基地:江汉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黄淮平原;南疆绿洲。

  4。柑橘

  我国柑橘分布在北纬16°~37°之间,海拔最高达2600米(四川巴塘),南起海南省的三亚市,北至陕、甘、豫,东起台湾省,西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河谷。但我国柑橘的经济栽培区主要集中在北纬20°~33°之间,海拔700~1000米以下。全国生产柑橘包括台湾省在内有19个省(市、自治区)。其中主产柑橘的有浙江、福建、湖南、四川、广西、湖北、广东、江西、重庆和台湾等10个省(市、区),其次是上海、贵州、云南、江苏等省(市),陕西、河南、海南、安徽和甘肃等省也有种植。全国种植柑橘的县(市、区)有985个。

篇四:我国最大的水稻产区

  

  煮饭神器:电饭甑(向田甑)

  我国水稻产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华南的广东、广西、福建以及东北三省,形成明显的南方籼稻区和北方粳稻区。常年水稻种植面积为2860-3000万公顷,种植面积超过100万公顷的省份有11个,包括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省。中国是世界第一大水稻生产国,2008年水稻产量在1.89亿吨,稻谷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1998年以来,我国稻谷种植面积约2800-3200万公顷,占粮食种植面积的26%-30%;稻谷产量在1.8-2亿吨(折合大米1.26—1.4亿吨,出米率按70%),占粮食产量的36%—40%。其中南方籼稻产量约占55%,南方粳稻30%,北方一季粳稻只占约15%。但近年来南方籼稻产量有下降趋势,北方粳稻呈增长趋势。

  一.华南双季稻稻作区

  位于南岭以南,我国最南部。包括闽、粤、桂、滇的南部以及台湾省、海南省和南海诸岛全部。包括194个县(市)(暂不包括台湾省)。水稻面积占全国的18%。

  1.

  闽粤桂台平原丘陵双季稻亚区

  东起福建的长乐县和台湾省,西迄云南的广南县,南至广东的吴川县,包括131个县(市)。

  2.

  滇南河谷盆地单季稻亚区

  北界东起麻栗坡县,经马关、开远至盈江县,包括滇南41个县(市)。

  3.

  琼

  煮饭神器:电饭甑(向田甑)

  雷台地平原双季稻多熟亚区

  包括海南省和雷州半岛,共22个县(市)。

  二.华中双季稻稻作区

  东起东海之滨,西至成都平原西缘,南接南岭,北毗秦岭、淮河。包括苏、沪、浙、皖、赣、湘、鄂、川8省(市)的全部或大部和陕、豫两省南部,是我国最大的稻作区,占全国水稻面积的68%。

  1.

  长江中下游平原双单季稻亚区

  位于年≥5300℃等值线以北,淮河以南,鄂西山地以东至东海之滨。包括苏、浙、皖、沪、湘、鄂、豫的235个县(市)。

  2.

  川陕盆地单季稻两熟亚区

  以四川盆地和陕南川道平原为主体,包括川、陕、豫、鄂、甘5省的194个县(市)。

  3.

  江南丘陵平原双季稻亚区

  年≥10℃积温5300℃线以南,南岭以北,湘鄂西山地东坡至东海之滨,共294个县(市)。

  三.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

  地处云贵和青藏高原,共391个县(市)。水稻面积占全国的8%。

  1.

  黔东湘西高原山地单双季稻亚区

  包括黔中、东、湘西,鄂西南,川东南的94个县(市)。

  2.

  滇川高原岭谷单季稻两熟亚区

  包抱滇中北、川西南、桂西北和黔中西部的162个县(市)。

  3.

  青藏高寒河谷单季稻亚区

  适种水稻区域极小,稻田分布在有限的海拔低的河谷地带,其中云南的中旬、德钦和西藏东部的芒康、墨脱等7县。

  我国北方稻区稻作面积常年只有3千万亩,约占全国水稻播种面积的6%,以下仅作概括性的介绍。

  四.华北单季稻稻作区

  位于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关中平原以东,包括京、津、冀、鲁、豫和晋、陕、苏、皖的部分地区,共457个县(市)。水稻面积仅占全国3%。

  本区有两个亚区:

  1.

  华北

  北部平原中早熟亚区。

  2.

  黄淮平原丘陵中晚熟亚区。

  年≥10℃积温3500-4500℃。水稻安全生育期约130-140天。生长期间日照1200-1600小时,降水400-800毫米。冬春干旱、夏秋雨多而集中。北部海河、京津稻区多为一季中熟粳稻,黄淮区多为麦稻两熟,多为籼稻。稻瘟病、二化螟等为害较重。今后,要发展节水种稻技术,对稻田实行综合治理。

  五.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

  位于辽东半岛和长城以北,大兴安岭

  煮饭神器:电饭甑(向田甑)

  以东,包括黑、吉全部和辽宁大部及内蒙古东北部,共184个县(旗、市)。水稻面积仅占全国的3%。

  本区有两个亚区:

  1、吉平原河谷特早熟亚区;

  2、辽河沿海平原早熟亚区。

  六.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区

  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祁连山与青藏高原以北。银川平原、河套平原、天山南北盆地的边缘地带是主要稻区。水稻面积仅占全国的0.5%。

  本区有三个亚区:

  1.

  北疆盆地早熟亚区;

  2.

  南疆盆地中熟亚区;

  3.

  甘宁晋蒙高原早中熟亚区。主产区有东北的三江平原地区,长江流域,以及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

篇五:我国最大的水稻产区

  

  中国水稻种植面积

  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项目从2000年第一期目标的亩产700公斤、2021年第二期的亩产800公斤、2021年第三期亩产926.6公斤,到2021年的第四期亩产1026.70公斤,杂交水稻育种研究在14年里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四连跳”。目前,袁隆平及其团队正在开展第五期超级稻研究,“我们将向每公顷16吨攻关,一直攻关到20吨”。

  我国现在水稻种植分布区域以南方为主,水稻生产越来越向优势区域集中。近年来,我国水稻生产逐步向长江中下游和黑龙江水稻产区集中。目前南方稻区约占我国水稻播种面积的94%,其中长江流域水稻面积已占全国的65.7%,北方稻作面积约占全国的6%。以2021年为例,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较大的省份有湖南、江西、广西、广东、四川、安徽、江苏、湖北、浙江、福建、云南等12个省

  区,其播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的85%左右。分品种来看,早稻生产共有13个省,全部分布在南方,其中湖南、广西、江西、广东等4省区播种面积占全国的75以上;中稻及一季稻生产分布在除广东、海南和青海以外的全国各地,其中四川、江苏、黑龙江、安徽、湖北、云南、湖南、重庆等8省市播种面积占全国的70%以上;晚稻生产分布在南方15个省,与早稻分布相近。

  我国的稻谷在生产上大体土可划分为南北两大稻区:按秦岭一淮河一线分界,长江流域的主要省市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四川及贵州、云南、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市自治区,以及陕西和河南南部为中国南方稻区,以种植籼稻为主,籼粳并存;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中部和北部、黑龙江、吉林、辽宁、陕西中部和北部、宁夏、甘肃、新疆等省市自治区为中国北方稻区,基本上种植粳稻。南方稻区是中国水稻生产的主要生产地区,2000-2021年,播种面积在全国前8位的湖南、江西、广西、广东、四川、安徽、江苏、湖北均为南方稻区,其播种面积占全国的67.92%.其产量占全国的68.02%。

  1籼稻的种植分布

  目前籼稻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16个省市、区,即海南、广东、广西、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福建、江西、浙江、江苏、安徽、陕西和河南。其中四川、重庆、江西、广西、广东、福建和海南水稻种植基本上全部是籼稻,按面积计,湖北水稻87%以上、安徽70%以上、贵州92%以上、河南75%以上均为籼稻,浙江约65%、云南32%、江苏17%的水稻为籼稻。按照2000-2021年各省区籼米产量进行统计,湖南、四川、江西和湖北四个省份生产出全国50%以上的籼米。

  2粳稻的种植分布

  粳稻主要分布于东北粳稻生产区、华北粳稻生产区、西北粳稻生产区、长江中下游粳稻生产区和西南云贵高纬度粳稻生产区。包含东北三省、内蒙、华北、西北除青海外及湖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和云南等省市。按照2000-2021年各省区籼米产量进行统计,江苏和黑龙江两个省份生产出全国48.8%的粳米。

  我国常年稻谷种植面积为2680-3000万hm2。稻谷是中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播种面积、总产和单产均居粮食作物首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稻总产占粮食总产比例呈下降趋势,由1980年的43.05%下降到2021年的37.31%。

  1980年后,中国水稻总产呈现阶段性的变化特征。1980-1984年为第一个快速发展阶段,水稻产量由1980年的年均增长达到959万吨;

  1985-1994年为缓慢发展阶段,年均增长只有82万吨;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篇六:我国最大的水稻产区

  

  中国农业地理之我国农作物分布

  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

  水稻

  (1)南方稻谷集中产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水稻面积占全国的95%左右。按地区差异,又可分为三个区。

  ①华南双季籼稻区。包括南岭以南的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和台湾等五省区。该区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湿润区,水、热资源丰富,生长期长,复种指数大,是我国以籼稻为主的双季稻产区。海南等低纬度地区有三季稻的栽培。

  ②长江流域单、双季稻区。包括南岭以北、秦岭—淮河以南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上海等省市和豫南、陕南等地区。该区地处亚热带,热量比较丰富,土壤肥沃,降水丰沛,河网湖泊密布,灌溉方便,历年来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2/3左右,是我国最大的水稻产区。该区以长江三角洲、里下河平原、皖中平原、鄱阳湖平原、赣中丘陵、洞庭湖平原、湘中丘陵、江汉平原以及成都平原等最为集中。长江以南地区大多种植双季稻,长江以北地区大多实行单季稻与其他农作物轮作。籼稻和粳稻均有分布。

  ③云贵高原水稻区。本区地形复杂,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水稻品种也有垂直分布的特点,海拔2000米左右地区多种植籼稻,1500米左右地区是粳、籼稻交错区,1200米以下种植籼稻。本区以单季为主。

  (2)北方稻谷分散区秦岭—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是属单季粳稻分散区。稻谷播种面积占全国稻谷总播种面积的5%左右。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主要分布在以下三个水源较充足的地区:东北地区水稻主要集中在吉林的延吉、松花江和辽河沿岸;华北主要集中于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及安徽北部的河流两岸及低洼地区;西北主要分布在汾渭平原、河套平原、银川平原和河西走廊、新疆的一些绿洲地区。北方分散产区的水稻以一季粳稻为主,稻米质量较好。

  小麦

  (1)春小麦区我国春小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10%以上,主要分布于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气候寒冷、无霜期短的地区,小麦只能在春天播种,当年收割,是一年一熟制作物。其中黑龙江、内蒙古、甘肃和新疆为主要产区。

  (2)北方冬麦区分布在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秦岭—淮河以北的各省区,包括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省。是我国最大的小麦生产区和消费区,该区小麦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2/3以上,有我国的“麦仓”之称。

  (3)南方冬麦区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横断山以东地区。安徽、江苏、四川和湖北等省为集中产区,大部分为棉麦和稻麦两熟制。本区居民以稻米为主食,故小麦商品率较高。

  玉米

  玉米属高产作物,经济价值较高,是我国最主要的杂粮,在粮食作物中仅次于水稻、小麦,居第三位。产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玉米对自然条件要求不严格,在我国分布很广,各地都有分布,其中以吉林、山东、河北、辽宁、四川产量最多。

  其他作物

  (1)高粱

  高粱具有抗旱、耐涝、耐盐碱、适应性强的特性,所以在我国北方干旱地区、涝洼及盐碱地区多有种植。高粱在我国分布很广,以东北平原最为集中,其次为黄河中下游和淮北平原一带。

  (2)谷子

  谷子是我国传统粮食作物。谷子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需水量少,比小麦低1.5倍左右,对土壤要求不严格,生长期较短。谷子容易储藏,适宜作储备粮,营养价值较高,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北直至黑龙江的克山地区。

  (3)薯类

  我国以甘薯为主,其次是马铃薯。甘薯主要分布在北纬42°以南地区,以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川盆地和珠江流域为主要产区,其中以四川和山东产量最大。马铃薯主要集中在东北北部、内蒙古西部、山西和河北北部,以及四川北部地势较高,气候较凉地区,以东北、内蒙古产量最多。

  我国的主要经济作物

  油料作物

  油料作物品种繁多,主要有花生、油菜籽、芝麻、胡麻、大豆、向日葵等。我国油料作物的种植面积在经济作物中居首位,是世界上油料作物种植最多的国家。

  1.花生

  在各种油料作物中,花生的单产高,含油率高,是喜温耐瘠作物,对土壤要求不严,以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为最好。花生生产分布广泛,除西藏、青海外全国各地都有种植,主要集中在山东、广东、河南、河北、江苏、安徽、广西、辽宁、四川、福建等省区,其中山东的产量居全国首位,其次是广东。目前,全国花生要集中在两个地区:一是渤海湾周围的丘陵地及沿河沙土地区,是我国最大的花生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二是华南福建、广东、广西、台湾等地的丘陵及沿海地区。

  2.油菜

  油菜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地区分布最广的油料作物。是世界上生产油菜籽最多的国家。油菜是喜凉作物,对热量要求不高,对土壤要求不严。根据播种期的不同,可分为春、冬油菜,春、冬油菜分布的界限,相当于春、冬小麦的分界线而略偏南。我国以种植冬油菜为主。长江流域是全国冬油菜最大产区,其中四川省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之首。其次为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贵州等省。春油菜主要集中于东北、西北北部地区。

  3.芝麻

  我国是世界上生产芝麻最多的国家之一。芝麻是一种含油率很高的优质油料作物,我国芝麻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河南、湖北、安徽、山东等省,其中河南省产量居全国首位。

  4.大豆

  我国是大豆的故乡,早在5000年前,大豆就扎根于华夏沃土,中世纪以后,大豆经阿拉伯传入西方。美国大面积种植大豆只有70年余的历史,却一跃成为世

  界头号大豆生产国,2000年产量达7500万吨,占全球大豆总产量的50%。而中国却成为世界第一大豆进口国,年进口量达1400万吨。年产量目前在世界排在美国、巴西之后,居第三位。大豆既是粮食作物,又是油料作物,同时也是副食品的重要原料,营养价值高,因而大豆在农业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大豆是喜温作物,生长旺季需要高温,收获季节以干燥为宜,很适宜在我国北方温带地区栽培。我国大豆分布广泛,而以东北松辽平原和华北的黄淮平原最为集中。松辽平原是我国最主要的大豆生产基地,主要集中于松花江、辽河沿岸和哈大线沿线。其中,哈尔滨、辽源、长春被称作我国大豆的“三大仓库”

  糖料作物

  糖料作物主要包括甘蔗和甜菜,其中以甘蔗为主。甘蔗主要分布在南方沿海各省区,甜菜分布在北方各省区,所以有“南蔗北菜”的特点。

  1.甘蔗

  甘蔗是热带和南亚热带经济作物,具有喜高温、喜湿、喜肥的特性,生长期长。我国甘蔗主要分布在北纬24°以南的地区。其中以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海南、云南、四川等省区种植面积最大,广东是大陆上种植甘蔗最多的省份。

  2.甜菜

  甜菜喜温凉气候,有耐寒、耐旱、耐碱等特性。我国甜菜主要分布在北纬40°以北各省区。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吉林、甘肃、宁夏为主要产地。黑龙江是我国甜菜的最大产区。甜菜生产基地有:黑龙江松嫩平原西部、吉林西部、内蒙古河套地区和新疆玛纳斯地区。

  其他作物

  其他经济作物种类繁多,这里仅介绍烟草和茶叶。

  1.烟草

  烟草原产于南美洲,按初加工的方法不同,分为烤烟和晒烟两种,我国以烤烟为主。烟草具有喜温、喜光、好肥、怕旱、怕涝等特点,生长期间对热量、水分、土壤、肥料等条件要求高。我国烟草分布很广,河南、山东、云南、甘肃、湖南五省是我国重要的烤烟产地。其中河南是我国最大的烤烟产区,其产量占全国的1/3,主要分布在许昌、南阳、周口和驻马店等地。山东烤烟主要分布在潍县到淄博的胶济铁路沿线,以昌潍地区的益都、临朐两地最为集中。云南的烤烟质量最好,分布在曲靖、玉溪、昭通等地。

  2.茶叶

  我国是茶叶原产地,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明清时期,就成为我国重要的出口物资,曾长期独占世界市场。后来生产遭到严重破坏,1949年年产仅4.1万吨。建国后,我国茶叶生产恢复和发展很快,1996年茶叶产量达59万吨,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我国茶区辽阔,广泛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的广大山地和丘陵地带,以浙江、湖南、安徽、四川、福建五省产量最多,是我国著名的五大产茶省,其次是云南、广东、湖北等省。

  棉花是离瓣双子叶植物,喜热、好光、耐旱、忌渍,适宜于在疏松深厚土壤中种植。棉花适宜在较充足的光照条件下生长,生长发育需要水分和养料,主要通过根系从土壤中获得,所需的温度和空气部分取自土壤,同时需要土壤的机械支撑才能生长。棉田土壤的理化、生物属性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土壤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盐碱含量、质地等均对棉花生长有很大的影响。

  3.棉花

  我国棉花种植带大致分布在北纬18°—46°,东经76°—124°之间。目前主要有三大产棉区域:新疆棉区、黄淮流域棉区和长江流域棉区。

  1.新疆棉区:我国近几年新兴的富棉地区。该区日照充足,气候干旱,雨量稀少,属灌溉棉区;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棉田集中,种植规模大,机械化程度较高;单产水平高,原棉色泽好,“三丝”含量低。新疆是我国唯一的海岛棉(长绒棉)产区。

  2.黄淮流域棉区:包括河北(除长城以北),山东,河南(不包括南阳,信阳两地区),山西南部,陕西关中,甘肃的陇南,江苏安徽两省的淮河以北。该区土地平坦,灌溉条件较好,日照充足,光热资源适中;棉田布局集中,耕作制度以两熟套种为主;棉花生产成本较低,单产水平中等,原棉品质主要指标比较协调;棉花在种植业和农民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大;纺织工业较发达,运输成本低。

  3.长江流域棉区:包括上游的四川盆地的浅山丘陵岗地,中游的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和沿江地区,下游南襄盆地和滨海地区。该区光热资源丰富,耕作制度90%以上实行粮(油)棉一年两熟,以移栽棉为主;棉田布局较集中,单产水平较高,棉纤维比强度高,成熟度好;纺织工业发达,运输成本较低。

  综上,我国五大商品棉基地:江汉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黄淮平原;南疆绿洲。

  4。柑橘

  我国柑橘分布在北纬16°~37°之间,海拔最高达2600米(四川巴塘),南起海南省的三亚市,北至陕、甘、豫,东起台湾省,西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河谷。但我国柑橘的经济栽培区主要集中在北纬20°~33°之间,海拔700~1000米以下。全国生产柑橘包括台湾省在内有19个省(市、自治区)。其中主产柑橘的有浙江、福建、湖南、四川、广西、湖北、广东、江西、重庆和台湾等10个省(市、区),其次是上海、贵州、云南、江苏等省(市),陕西、河南、海南、安徽和甘肃等省也有种植。全国种植柑橘的县(市、区)有985个。

推荐访问:我国最大的水稻产区 产区 水稻 我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