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公文范文 > 主题教育 > 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4篇

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4篇

时间:2023-05-01 15:20:27 浏览次数:

篇一: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

  

  听力筛查未通过婴儿的中耳功能与ABR、ASSR及DPOAE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周怡;赵雅雯;刘海红;龙越;姜苏敏;张莉;金欣;李靖;李颖;郑之芃

  【摘

  要】目的分析听力筛查未通过婴儿的听力学诊断结果,探讨其中耳功能对听性脑干反应(ABR)、听性稳态反应(ASSR)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38例(406耳)听力筛查未通过婴儿的ABR、ASSR、DPOAE、1000Hz鼓室声导抗检测结果,以1000Hz鼓室导抗图有正峰为中耳功能正常,无峰为中耳功能异常,分析中耳功能与ABR、ASSR及DPOAE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238例406耳中,1000Hz鼓室导抗图正常236耳,异常170耳;ABR反应阈正常215耳,异常191耳;行ASSR检查的340耳中,ASSR反应阈正常184耳,异常156耳;ABR反应阈异常的191耳DPOAE均未引出,正常的215耳中,DPOAE通过116耳,未通过99耳.中耳功能正常组与异常组之间ABR反应阈正常或异常耳数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听力正常组在500HzASSR反应阈中耳功能异常组高于正常组(P<0.05),中度听力损失组2000Hz和4000Hz处ASSR反应阈中耳功能异常组低于中耳功能正常组(P<0.01),重度听力损失组仅4000HzASSR反应阈中耳功能异常组低于正常组(P<0.05);中耳功能正常组DPOAE通过率高于中耳功能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本组听力筛查未通过婴儿的中耳功能正常与否对ABR反应阈无明显影响,对不同频率ASSR反应阈有影响,且对不同阈值者影响频率不同;中耳功能正常者DPOAE通过率高.

  【期刊名称】《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年(卷),期】2019(027)002【总页数】4页(P144-147)

  【关键词】新生儿听力筛查;鼓室声导抗;听性脑干反应;听性稳态反应;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作

  者】周怡;赵雅雯;刘海红;龙越;姜苏敏;张莉;金欣;李靖;李颖;郑之芃

  【作者单位】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儿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45;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儿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45;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儿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45;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儿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45;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儿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45;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儿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45;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儿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45;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儿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45;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儿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45;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儿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45【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R764.04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病率高达1‰~3‰,远高于其他先天性疾病,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1]。中耳功能异常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其原因可能与新生儿出生时中耳腔中残留的羊水和间叶细胞有关,可持续到出生后5个月[2];其次,新生儿食管括约肌压力较低,胃底发育差,呈水平位,幽门括约肌较发达,饮奶后易出现溢奶现象[3],这也是影响其中耳功能的原因之一。鼓室声导抗是评估中耳功能的主要指标,其中1000Hz鼓室声导抗测试对于婴儿的中耳功能诊断意义更为明显[4,5]。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听力筛查未通过婴儿的听力学诊断结果,探讨其中耳功能对听性脑干反应(ABR)、听性稳态反应(ASSR)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检测结果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2014年10月至2017年2月北京市经新生儿听力筛查(听力筛查方法为TEOAE)初筛和/或复筛未通过的238例(406耳)婴儿为研究对象,男136例,女102例,男女比为1.3∶1;单侧70例,双侧168例;0~3月龄180例,4~6月龄54例,7~8月龄4例。

  1.2听力测试方法

  听力检测前均经耳鼻喉科医师检查耳部情况,排除外耳道耵聍等影响因素。婴幼儿均服用10%水合氯醛镇静后行听力学诊断测试。

  1.2.1ABR检测

  使用InteracousticsEclipse客观听觉测试平台系统,用95%酒精及磨砂膏进行皮肤清洁、脱脂后,将电极片分别固定于前额近发际处、眉心及两侧乳突位置,测量极间电阻≤3kΩ,耳机类型为3A插入式耳机,刺激声为交替短声,刺激速率为19.9次/秒,带通滤波为100~3000Hz,叠加次数为2000次,刺激声强从80dBnHL开始依次递减或递增至100dBnHL,以可以引出波Ⅴ的最小刺激声强作为ABR反应阈。以ABR反应阈作为听力损失程度的分级依据(听

  力损失分级参照WHO1997年标准[6]),ABR反应阈≤30dBnHL为听力正常、31~40dBnHL为轻度听力损失、41~60dBnHL为中度听力损失、61~80dBnHL为重度听力损失、≥81dBnHL为极重度听力损失。

  1.2.2ASSR检测

  使用InteracousticsEclipse客观听觉测试平台系统,刺激声为CE-Chirp声,电极放置位置同ABR测试,耳机类型为3A插入式耳机,调制频率为90Hz,载波频率为500、1000、2000和4000Hz,排斥水平为80μV。以500、1000、2000和4000Hz四个频率的平均反应阈作为听力损失程度的分级依据,分级标准同ABR反应阈。

  1.2.3DPOAE检测

  使用InteracousticsEclipse客观听觉测试平台系统,两初始音频比f2/f1=1.22,刺激声强度L1=65dBSPL,L2=55dBSPL,排斥声级为20dBSPL,以大于本底噪声6dBSPL为DPOAE引出的标准。500、1000、2000、3000、4000、6000和8000Hz7个频率中4个以上频率引出DPOAE为通过标准。

  1.2.4声导抗检测

  使用MAICORaceCarTympanometer声导抗仪,进行1000Hz探测音声导抗测试。测试结果以连接图形+200daPa起点和-400daPa终点,以此为基线,根据该基线上方峰的数量对其图形进行分类。从峰点作横坐标的垂线,从峰到垂线与基线的交点测量峰声导纳值,依此判断其图形为单峰、双峰和平坦型,以正峰作为中耳功能正常的标准[4],无峰视为中耳功能异常。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中耳功能与ABR、ASSR反应阈结果的相关性,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中耳功能与DPOAE通过率的相关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1000Hz鼓室声导抗与ABR反应阈比较406耳听力筛查未通过婴儿的鼓室声导抗结果及不同ABR反应阈耳数分布见表1,可见,中耳功能正常组与异常组间

  的不同ABR反应阈耳数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耳功能正常与否对ABR反应阈无明显影响。

  2.21000Hz鼓室声导抗与ASSR反应阈比较238例中340耳接受了ASSR检测,1000Hz鼓室导抗图正常与异常耳的不同ASSR反应阈耳数分布见表2。1000Hz鼓室导抗图正常与异常耳各频率ASSR平均反应阈见表3,可见,在听力正常组中,ASSR反应阈仅在500Hz处中耳功能异常组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轻度听力损失组中,两组间各频率ASSR反应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度听力损失组中,在2000Hz及4000Hz处ASSR反应阈中耳功能异常组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重度听力损失组中,仅在4000Hz处ASSR反应阈中耳功能异常组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极重度听力损失组中,各频率ASSR反应阈中耳功能正常组与异常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中耳功能正常与否对轻度和极重度听力损失组各频率ASSR反应阈均无明显影响,对听力正常组低频ASSR反应阈、中度和重度听力损失组高频ASSR反应阈有影响(表3)。

  表1406耳1000Hz鼓室导抗图正常与异常者不同ABR反应阈耳数分布(耳,%)1000Hz鼓室导抗图耳数ABR反应阈(dBnHL)≤3031~4041~6061~80≥81正常236141(59.75)12(5.08)33(13.98)15(6.36)35(14.83)异常17074(43.53)35(20.59)29(17.06)19(11.18)13(7.65)合计406215(52.95)47(11.58)62(15.27)34(8.37)48(11.82)表2340耳1000Hz鼓室导抗图正常与异常耳不同ASSR反应阈耳数分布(耳,%)1000Hz鼓室导抗图耳数ASSR反应阈(dBnHL)≤3031~4041~6061~80≥81正常206115(55.83)20(9.71)23(11.17)20(9.71)28(3.59)异常13456(41.79)29(21.64)24(17.91)15(11.19)10(7.46)合计340171(50.29)49(14.41)47(13.82)35(10.29)38(11.18)

  表3340耳1000Hz鼓室导抗图正常与异常耳500~4000Hz各频率平均ASSR反应阈频率(Hz)1000Hz鼓室导抗图正常轻度听力损失中度听力损失重度听力损失极重度听力损失500Hz正常30.22±7.56?43.00±8.0155.00±10.2273.25±8.9394.64±11.38异常34.46±8.1346.38±9.6356.36±9.2875.00±10.2595.00±10.351000Hz正常24.35±4.2734.75±7.6952.83±8.0971.75±6.7492.14±8.33异常25.63±4.6837.07±6.2052.95±9.4777.27±9.0595.00±8.862000Hz正常20.30±2.9829.50±5.6047.17±6.88?69.50±8.5790.71±9.79异常20.00±3.3028.79±6.5041.14±7.7063.18±8.4588.75±10.944000Hz正常19.65±4.5330.75±8.1647.83±9.02?69.75±11.41?91.25±10.94异常19.82±4.4729.14±6.6938.86±11.4459.09±7.3590.00±10.0注:*与相同频率鼓室导抗图异常组比较,P<0.052.31000Hz鼓室声导抗与DPOAE结果比较ABR反应阈异常的191耳DPOAE均未引出,ABR反应阈正常的215耳DPOAE均可引出,1000Hz鼓室声导抗与DPOAE结果见表4,可见,中耳功能正常者DPOAE通过率高于中耳功能异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耳功能正常与否对DPOAE通过率的影响显著。

  表4215耳1000Hz鼓室导抗图正常与异常耳DPOAE通过与未通过耳数分布(耳)1000Hz鼓室导抗图DPOAE通过未通过合计正常9645151异常205474合计116992153讨论

  新生儿的外耳道塌陷呈扁缝状,中耳腔从鼓膜到镫骨底板的距离短,故中耳腔的容积较小;出生时中耳腔残存的羊水和间叶细胞消失较缓慢,使得部分婴儿的中耳功能表现为异常。本研究发现,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的406耳中中耳功能异常170耳,占41.87%(170/406),其中听力正常和轻度听力损失109耳,占

  64.11%(109/170),考虑这部分婴儿听力筛查不通过主要与中耳功能异常有关。黄丽辉等[7]指出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结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耳道内耵聍及中耳病变,因此,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婴儿要关注其中耳功能,尤其是有不同程度听力损失时要注意复查和监测听力。

  从文中结果看,本组受试婴儿中听力异常者191耳,占47.04%,而中耳功能的异常对click-ABR反应阈的影响并不显著,其原因可能是ABR主要反映听神经到脑干水平听觉通路的反应,且主要反映高频(2~4kHz)听力状况,与中低频的听力相关性较差,由此提示中耳功能异常与否对高频听力无明显影响。但婴儿的听敏度取决于外周及中枢各级听觉系统的发育程度,新生儿听神经和脑干的髓鞘形成在6月龄时完成,突触连接的发育及形成要在6月龄至1岁甚至更晚时才完成,ABR波Ⅴ到1岁时才达到成人水平[8],说明婴儿的听觉系统尚有待发育,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轻中度听力损失的婴儿听力有改善和正常化的现象[9]。因此,听力异常并伴中耳功能异常的婴儿应密切随访,最终确诊听力损失的程度及性质,为早期干预提供可靠依据。

  从文中对中耳功能与ASSR反应阈的相关分析中发现,中耳功能异常组内ASSR反应阈在500Hz处高于中耳功能正常组;在中度听力损失组中耳功能异常组的2000、4000Hz处ASSR反应阈低于中耳功能正常组(P<0.05);在重度听力损失组4000Hz处ASSR反应阈显示与中度听力损失组同样的规律。由此,可提示中耳功能异常对低频听力影响显著,而对高频听力无明显影响,表现为以传导性听力损失为代表的渐升型听力曲线,而渐升型的听力曲线常见于中耳疾病患者[10],但仅凭气导听阈诊断听力损失病变性质是不够的,只有骨气导差才可反映出外耳、中耳传音结构的问题;因本研究对象为小月龄儿,并未做骨导测试,不能明确患儿的听力损失性质,因此需要继续追踪和随访中耳功能和听力变化。

  耳声发射是一种产生于耳蜗、经听骨链及鼓膜传导释放入外耳道的音频能量。耳声

  发射的产生和记录依赖于耳蜗外毛细胞和中耳传导结构的功能完整,因此,传导性耳聋者一般难以记录到,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产生于耳蜗的耳声发射能量较低,难以克服外、中耳传导机制障碍所带来的阻力[10]。文中结果显示,中耳功能异常对ABR反应阈正常耳的DPOAE通过率有显著影响,听力正常组中DPOAE通过但中耳功能异常的有20耳(9.3%),DPOAE未通过但中耳功能正常的有45耳(20.9%)。黄孟捷[11]、郝文洋[12]等研究指出宽频声导抗测试对于中耳功能的辨别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要高于传统的单频声导抗测试,考虑这部分婴儿可能是对传统单频声导抗测试不敏感,因此可以适时加做宽频声导抗测试来鉴别。

  综上所述,婴儿的中耳功能对其听力状况有着显著影响。中耳功能异常时中低频听阈可提高,其听阈曲线呈渐升型,且DPOAE不易通过,提示,在听力异常婴儿中,尤其是伴有低频听力下降的婴幼儿,在行听力干预前应做好听力学随访,对于中耳功能改善后仍呈现听力异常的婴幼儿应给予早期干预。

  4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LaucksR.Universalhearingscreeningforcongenitalhearingloss[J].NortheastFlorideaMedicine,2006,57:1310.2倪道凤.婴幼儿分泌性中耳炎[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07,22:11.3江载芳,申昆玲,沈颖,等.褚福堂实用儿科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426~427.4商莹莹,倪道凤,刘世琳.低频和高频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在婴儿中耳功能诊断中的作用[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47:326.5MinaP,Kyu-HeeH,HyunseoJ,etal.Usefulnessof1000-HzprobetoneintympanometryaccordingtoageinKoreaninfants[J].Otorhinolaryngology,2015,79:42.6孙喜斌,刘志敏.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听力残疾标准》解读[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5,23:105.7黄丽辉,刘莎,莫玲燕,等.新生儿听力筛查及婴幼儿听力损失确诊影响因素[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

  志,2008,16:376.8李兴启,王秋菊.听觉诱发反应及应用(第2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89~91.9黄丽辉,韩德民,刘莎,等.未通过听力筛查的婴幼儿听力追踪分析[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0:643.10顾瑞,韩东一,翟所强,等.临床听力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139~268.11黄孟捷,郑芸,王恺.宽频声导抗测试[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24:620.12郝文洋,商莹莹,倪道凤,等.正常新生儿宽频声导抗能量吸收率及其可重复性研究[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6,24:10.

篇二: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

  

  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的结果分析和解决措施(不用太担心)

  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可以说,父母都会心急如焚。问医生,医生只会按照流程说,该怎么办怎么办,不会跟你说许多专业知识。问别人,别人通常也只会安慰性的说,大多数都没事的,会好的。可是,毕竟没有专业知识甚至连普通的知识都没有,正因为心里没有个底,连一根救命稻草都抓不住,所以才愈发的心里恐慌。不知道多少父母为此提心吊胆过,担惊受怕过。有的父母整日泪流满面,有的甚至连死的心都有了,那一刻心情只有当事人自己才最明白。我曾经也是其中的一员,我家宝宝三个月时三次听力筛查均未通过。同是天涯沦落人,共同悲伤痛苦过,那种焦虑急迫,无以言表。当时几乎翻遍了整个网络,竟然连一份像样的材料都找不到,无以依凭,真是急迫又无奈。回想当初,多少的煎熬,时至今日,我把有关的事项逐一说明,能为大家打个底气,增个希望,愿大家能作以参考。一、第一次筛查未通过(出生第三天)宝宝出生的第一天晚上,我放置躺椅(那种椅子可以放下来做床)的时候,不小心撞出一声巨响,隔壁邻床的宝宝都被吓哭了,她也是同一天出生的,可是我家的宝宝连一点反应都没有,我心里惊疑,莫非耳朵听不见,这么大的声音,就在

  他边上,他都没反应,而邻床的都有强烈的反应。但是我想,也许小孩反应迟缓,刚好又睡的香喷喷的,所以没反应的。到了出生第三天,进行第一次听力筛查的时候,我在边上很担心的看着仪器变动。除了右耳一刹那间的出现三个格子外,两耳几乎连一个格子都没有,仪器几乎没反应。医生说四个格子才过关;宝宝右耳可能要比左耳好;大部分宝宝第一次听力筛查都能通过,未通过的少,我翻看了一下医生的记录本,的确,未通过的少;医生又说像这样几乎连一个格子都没有的很少,人家宝宝未通过的也都能出现三个格子。医生说不要急,大多数在出生42天第二次筛查会通过的。当然这些话都是我问医生,医生才说的。当时我犹如五雷轰顶,大脑一片茫然。怎么会连一个格子也没有呢?如果是耳聋,还有可能是重度耳聋,连助听器都不行。当时事情多,因为忙碌,减轻了一点忧虑,而且心里还存有希望,毕竟希望并没有完全破灭,我在心里说,42天后再说吧。心里没底,翻看了很多资料,相信大家此刻也会在网上寻找相关信息,但是网上的信息乱七八糟,甚至相互违背。比如有的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的又说说是隐性遗传,各种说法,而且还各种自信。我看了多种专业相关知识,总结如下:其实只要一个因素发生变化,都有可

  能导致听力损伤。而且这种因素是无限多个的,到现在都不能完全摸清。网上各种说法,之所以还各种自信,其实

  并不是他们故意说错的,反而他们认为是对的,这完全受制于他们自身的知识水平。就像一个小学生只知道地球是圆的,到了初中生就知道地球是球体,高中生就明白地球并不是球体而是椭球体,到了大学就明白地球其实也不是椭球体,而是不规则的椭球体,到了研究生,就要求更高了,地球的形状需要用数据来说明了。同样,高中生物课本只会说先天性聋哑遗传基因只和两条染色体有关,甚至只会说和隐性遗传有关(因为主要和隐性遗传有关),不会说其他的,更不会说什么杂合子、等位基因等知识了。导致听力损伤的因素有无限个,有不少还没有弄清楚,甚至还没有发现研究的案例,属于“未知”领域,即使在“已知”里面也有“未知”。一个医学泰斗,并不是他精通所有,而是他懂得比一般人多而已,“未知”仍然在等着他。这就说明了,为什么大家在网上查阅资料,越查越乱越没底。下面就具体谈谈致病原因。聋哑症就是听觉与语言障碍兼有的病症。凡出生后或处于幼儿时期便有严重耳聋,不能听到说话的声音,以致无法学说话,或者初步学会说话,又因耳聋重新丧失说话能力者,都叫聋哑症。聋哑人不会说话,并不是语言系统的中枢部分或末梢部分有什么病变,而是由于听力障碍使之失去模仿学习的可能;丧失听到和辨别语言的能力;也就无法自我校正。聋是因,哑则是结果。我国的俗语“十聋九哑”,揭示了“哑”的实质是“聋”。引起聋哑症的原因主要可以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一)先天性聋哑是指出生以后即已有的听力障碍,即在胚胎期就已经形成的。先天性聋哑又有两种情况:1、先天性遗传聋哑儿童在母体胚胎期听觉器官发育不全或没有发育。这常同时伴有头面部或其它部位的发育畸形,与遗传有关。患儿出生后常被发现有耳部畸形,如小耳、耳廓缺失、外耳道闭锁。(当时我家宝宝两个耳垂很大,真的很担心,但是想想,应该不是畸形,但是心里仍然有所顾虑,就怕耳朵里面出了问题,耳垂大只是外部表现)。下面重点说一下先天性遗传耳聋。先天性遗传耳聋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由父母遗传而来的耳聋。既然如此,为什么有些先天性聋的父母所生的孩子并无听力障碍,而有些听力正常的父母却生下了耳聋的孩子?有的家族中可以有几个先天性聋的孩子,而有的家族中只有一个聋人呢?这种现象除了有的先天性聋的人并不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遗传性聋的遗传方式比较复杂,只

  从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分析往往不能看出其遗传规律。人类遗传的物质基础是染色体,它存在于细胞核内,共有23对,其中22对称常染色体,1对与性别有关,称性染色体。这些染色体,一半来自父亲,一半

  来自母亲。也就是说,父母在向子女传递遗传信息时,首先把自己的染色体分成相等的两组,然后再两两随机组合传给下一代,这样,父母的一些特征就传给了子女。当然,这些特征有些是对下一代有利的,也有些是对下一代有害的。耳聋这种特征就是对子女有害的。遗传规律有以下几种,需要自行判断自己属于哪一种,只要理解了以下规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就能够判断出。(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在两组染色体中,只要有一组有聋的成分,就会表现出耳聋。

  1.若父母一方患病,其患病方为杂合子(由两个基因型不同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杂合体的同源染色体,在其对应的一对或几对基因座位上,存在着不同的等位基因),子女有1/2的机率获病;患病方为纯合子(由两个基因型相同的配子所结合而成的合子,纯合体的同源染色体,在其对应的一对或几对基因座位上,存在着完全相同的等位基因),子女百分百获病;若父母均为聋哑人,且均为杂合子,则子女有3/4机率患病,1/4为正常人。通俗的说:父母双方有一方是

  聋人,他(她)们的子女出现耳聋的可能性为1/2;如果父母均是聋人,则子女出现耳聋的可能性为3/4。

  2.耳聋子女的下一代仍可能是聋人。但若子女未获病,则子女的后代也不会再获病,因此时其子女体内,已无获病基因。(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如果只有一组染色体有问题,并不出现耳聋,而成为携带者。本病的一对致病基因中,一个是父方传给的,另一个是母方传给的。

  1.假设父母表型均正常,但都带有聋哑致病基因且都传给了下一代,就会生一个聋哑儿,机率为1/4;但若只有一方将聋哑基因传给了下一代,则后代将成为聋哑基因携带者并不致病,机率为1/2;若都未将致病基因传下,则后代无致病基因为健康人,机率也为1/4。如果一方是聋人,另一方为正常人,则其子女均不出现耳聋,但均是携带者。若父母一方为聋哑基因携带者,则子女也均不患病,只是其中有1/2机率可能成为聋哑基因携带者,另1/2机率成为无聋哑基因的正常者。若父母均为先天遗传性聋哑,且系等位基因,则所生的孩子均聋哑,不分男女性别。这种情况是不允许生育的。2.耳聋的子女如果同正常人结婚,其下一代不会出现耳聋,但均是携带者。不聋的子女的下一代是否会出现耳聋,则要看他(她)本人是否为携带者,同时还要看他(她)的配偶的情

  况,也就是说,不聋的子女的下一代,也可能会有聋儿产生。

  3.这种耳聋没有性别差异。

  4.实际情况中子女患病的较之理论值更少。因为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又有Ⅰ型和Ⅱ型。Ⅰ型估计有35个基因座,Ⅱ型有6个基因座位。比如:因为聋哑患者由于难觅对象经常与聋哑人结婚,如果大部分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来估计,他们的子女应全部为聋哑患者,但实际调查结果约70%子女不发病,这是由于大多数父母携带者的是非等位隐性基因,即父母的聋哑基因不在同一个基因座位所致,因而出现双重杂合子而不发病的现象。由此可见,先天性聋哑具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3)伴性遗传前面曾提到过,在人的23对染色体中,有一对决定性别的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如果致聋因素位于这一对染色体上,当然也会向下传递,这种遗传性聋称伴性遗传性聋,也叫性染色体连锁,还可以叫X连锁,是指位于性染色体(特指x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伴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这种耳聋的特点是,在一个家族中,耳聋的发生有明显的性别差异。通常都是女性遗传不发病(除非为纯合子),男性发病。女性纯合子更为罕见,而且其子必然获病。(4)多基因遗传至于多基因遗传是不能简单的分析的。许多相对常见的先天性异常和家族性疾病并不遵循单基因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它们更接近于多基因遗传。多基因遗传是受多对非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性状。多基因遗传性聋与环境因素造成的聋不易区分。链霉素中毒性聋具有明显的家族易感性。有人认为,这种家族易感性就属于多基因遗传。还有许多特殊基因正被发现。通常来说,只要双方均为正常人,后代一般来说也应该为正常者。(5)染色体异常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简称“染色体病”),指染色体的数目异常和形态结构畸变,可以发于每一条染色体上。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在自发性流产、死胎、早夭中占50%以上,新生儿中发病率约点1%,是性发育异常及男女不孕症、不育症的重要原因,也是先天性心脏病、智能发育不全等的重要原因之一。不过在出生前,90%以上已有自然流产或死产。染色体异常性聋多伴有智力和其他方面的发育障碍,在临床上易于发现。比如先天愚型就是最主要的染色体疾病。另外,这种耳聋可以通过化验检查发现。以上五种情况,前三种占遗传性聋的绝大部分。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X连锁遗传性感音神经性聋,文献报告这三种类型分别占遗传性聋的10%—24%,66%—90%,1%—10%。在整个遗传性聋中,X连锁遗传罕见,大约为1%左右。通

  过上述分析,我们也可以了解近亲结婚出现耳聋子女的可能性较大的原因,那就是由于男女双方有较近的血缘关系,出现相同特征染色体的可能性比

  非近亲结婚者大得多,有害染色体相组合的机率也高得多。据理论分析,表兄妹结婚生出先天性聋子女的可能性比非近亲结婚的人多7.8倍。因此,应严格禁止近亲结婚,以确保优生优育。另外,在分析遗传性聋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遗传性聋并不一定都是先天性聋,有不少遗传性聋是后天发生的,有的甚至到中年才发病。2.由于外显不全或基因修正,实际的遗传性聋患者可能会少于理论计算值。3.并非所有的遗传性聋都能通过染色体检查而诊断,单基因遗传性聋和多基因遗传性聋的绝大部分,目前还不能通过染色体检查查出。4.只要因缘聚合,聋哑有隔代遗传的可能。5.目前,遗传性耳聋约占所有先天性耳聋病人的30%以上,并且其中绝大部分为难以治疗的感觉神经性聋。如果大家不放心,有条件的现在可以在怀孕之前做个遗传基因测定,就可以检查到是否有遗传几率。如果没有,就可以放心的要个宝宝了。另外,听说,怀疑宝宝是否会有先天性耳聋,在怀孕五个月的时候就能查出来,这主要针对高危人群的,如父母一方家族中有聋病遗传史的人、或双方都为聋人的家庭、或

  已经生过一个患有聋病的小孩,想要第二胎的家庭。当然,这话对于一部分看到此文的人来说,可能已经没有必要了。不过遗传的很少,大家应该是可以放心的。2、先天性非遗传聋哑孕妇在怀孕早期,胚胎各系统还未分化完全,若遭遇有害物质的侵袭,诸如母体感染病毒、使用如“庆大霉素”等抗生素、接受X线照射、接触或服用一些致畸物质或药物如耳毒性药物等环境因素造成的,会造成第八对听觉神经的损坏,严重的就会造成产婴“先天性”聋哑。这种聋哑是不遗传的(除非其另有隐性的聋哑基因)。能借母体影响到胎儿听觉的病毒有流行性感冒病毒(孕妇尽量不要感冒,感冒了一定要遵循医嘱)、腮腺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风疹病毒等。除此之外,即使胎儿在母体发育正常,母亲妊娠期健康情况良好,既没有伤风感冒,也没有用过什么药物,新生儿仍有发生先天性聋的可能。那就是在生产期前后发生的病变、如难产、早产、缺氧、妊娠高血压、孕妇并发症等情况,它们可能影响到了耳蜗发生听力障碍。另外,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及从母体感染梅毒螺旋体都可造成先天性耳聋。这里还得提出另外一些情况,没有被注意但目前已经逐渐被注意的环境因素,那就是噪音、撞击等因素。我爱人在怀孕之前,曾经体检,直接受到过X线照

  射,后来在怀孕期间,因为一些事情,也多次经过X线照射的门外,可能间接受到过X线的影响,这个因素曾经一度让我困扰,当然后来证明是我多心了,但是大家要引以为戒。不过现在说了,有点迟了,因为大家看到我这篇文章的时候,估计绝大部分都是新

  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的人,该发生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我爱人在怀孕期间,还曾经感冒过一次,但是是低烧,而且没有吃药就好了,后来在排查因素的时候,应该能否定这个因素。在怀孕宝宝四个月左右的时候,我爱人有次摔倒了,摔得还挺厉害,但是没有出血,一切似乎正常,当时我上网搜索了一下,发现宝宝在胚胎四个月的时候,正在发育神经系统,就怕神经系统受到了影响,不过我仍然安慰爱人,既然没有出事,应该没有问题,羊水应该能起到一定作用的。摔得当天真的很紧张,后来在考虑到这个因素时,还是非常紧张,那时候只要考虑到一个可能因素,就容易胡思乱想,都要紧张好一阵子。另外,我爱人工作的地方噪音很大。当时我搜索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因素时,查看到了国外的一些资料,有专家专门研究噪音对听力的影响。(国内竟然没看到,百度百科等权威的文献里面竟然也没有提到,真是一种缺失),宝宝在肚子里的时候,有羊水保护,但是羊水隔音效果并

  不好,尤其是对低音调的声音,如同人在水底下,对水上面的声音是能够听到的。一般以环境噪音80分贝为界限,80分贝以上就是破坏性的噪音,会破坏宝宝的听力。有个孕妇在酒吧工作,环境噪音已经达到80分贝,而且还唱卡拉OK,里面的环境噪音已经达到90分贝以上了,后来宝宝出生,经检查是全聋。80分贝以下,60分贝以上,会对宝宝的听力神经系统产生抑制生长。我估计很有可能就是噪音抑制了生长,后来造成发育迟缓,幸好没事。(二)后天性聋哑是指出生时听觉器官没有毛病,后来因为各种原因使听力损害,从而听不到别人说话或者虽初步学会了一些语言,但因耳聋后长期不用而逐渐遗忘,最终形成的聋哑。造成后天性聋的原因包括耳毒性药物的损害、创伤、传染病聋等。这里要说明一下,有人认为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应该跟先天性的有关,何必关注后天性的呢?这是因为,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很有可能更容易受到后天性的伤害。有不少宝宝听力本来听力很正常的,后来发高烧,家人延误诊治,后来就烧坏了耳朵,甚至烧坏了脑袋的都有。何况听力本来就没有通过的,所以更要注意后期的呵护了。还要说明一下,耳毒性药物是指那些有可能造成内耳结构性损伤的药物,主要是损害第八对脑神经

  (位听神经),这种损伤将会导致临时或者永久的听力缺失,也会对已存的感音性听觉缺失造成更大伤害。如果新生儿已有感音性的听觉损失,不管这损失是什么造成的,一旦服用了耳毒性药物,那么就更容易遭到听力损失的加重。已知的耳毒性药物有近百种,常用者有:氨基甙类抗生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等),抗癌药(长春新碱、2-硝基咪唑、顺氯氨铂),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等),抗

  疟药(奎宁、氯奎等),袢利尿剂(速尿、利尿酸),抗肝素化制剂(保兰勃林),铊化物制剂(反应停)等,其中氨基甙类抗生素的耳毒性在临床上最为常见。在这里特别强调,在聋哑患者当中,后天性聋哑占大多数。其中多数与应用耳毒性抗生素、急性传染病及中耳疾病有关,故应加强卫生宣传,预防急性传染病,加强妇幼保健,慎用耳毒性药物。一旦发现耳聋,应积极及早治疗。现在听力残疾的危险因素也在变化,感染和药物的危险在明显下降,因为有很多医生也知道慎用耳毒性药物之类的了,人们的卫生水平也提高了,感染也少了,但新的因素正在出现,并且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比如环境噪音等。所以,以前医学界关注的是耳毒性药物与感染,但现在,生活噪

  音是个更重要的因素,噪音造成的损害在直线上升。曾有位家长让孩子学习小提琴,但过完年后,他发现孩子的琴艺突然下降。本以为是过年疏忽了练习,最后却发现,竟然是听力下降的关系。这背后的祸首就是鞭炮。在10米的距离内放鞭炮,对于听力的损伤是肯定的,而且主要集中在高频和超高频段,在日常对话中这种损伤通常难以察觉。但如果是学习乐器、从事需精细耳力工作的人,损伤立竿见影。因为鞭炮或其他噪音而造成耳聋的患者也越来越多。要知道,鞭炮只是其中之一,还有很多其他不为人们关注的噪音,如家庭音响、MP3播放器、甚至儿童玩具过于尖锐的响声,都是问题源头。二、第二次筛查仍未通过(出生第42天)怀着一颗会好的心情,一直祈祷第42天的复筛查会通过。第42天的时候,我因为有事出差在外,宝宝的外公外婆带着宝宝去检查的。后来,告诉我,仍然未通过。我细问,说当时只看见左右耳都跳到了第三个格子。我说,第一次筛查时,几乎一个格子都没有,现在能跳到三个格子,与四个格子只差一格了。但是,医生说,此时六个格子才能算过。我查看了许多相关资料,总结了一下,新生儿出生3天后的听力筛查,有将近1/5的孩子无法通过,此时家长不用恐慌,因为不少孩子并非听力有问

  题,诸如耳道羊水尚未吸收干净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检查结果。而在一个月后的复查中,问题发生率就会降低到1/100左右。也就是说,第一次未通过的,大部分会在第二次通过的。第一次未通过的时候,医院的医生就这样对我说的,我也把希望寄托在羊水未吸收上面。但是第二次检查的时候仍未通过。我心里一惊,但是我告诉家人,虽然第二次没有通过,但是宝宝比第一次进步多了,以前一点都没有,现在最起码有三个格子了,这极有可能是发育迟缓的缘故,第三次检查就会通过了。我心里也暗想,最起码能听见一点声音了,比一点都听不到要好得多。

  我心里深知,如果第二次筛查仍未通过检查,就意味着这个孩子的听力的确存在问题。当然最好的可能就是发育迟缓,这时候再把期望放在羊水未完全吸收上面,自己也不太会相信自己的。按照几率来算,第二次未通过的,在三个月后的第三次筛查中,一般只有一半会通过。所以我心里也有点玄。三、第三次筛查还未通过(出生三个月)按照医生的嘱咐,三个月的时候要到省立儿童医院去检查,注意这时候不是筛查了,而是检查诊断了。当宝宝三个月(其实还没到三个月,而是提前了一个星期)的时候,我依然在外出差,哎,竟然不能在宝宝身边。依然是宝宝外公外婆

  带着去检查的。后来得知,还是没有通过。医生诊断说,可能是发育迟缓,开了一些药,回来吃一个疗程,六个月的时候再去检查。问医生,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医生说他也不知道。就这样,医生开了几盒应该是叫做“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溶液”的,现在记得不大清楚了,作用是防止发育不良、促进生长发育的,吃一个半月。我看了一下检查报告单,也即“脑干听力诱发电位报告单”:这就要来仔细研究研究这个报告了。(一)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基础知识听觉脑干诱发电位(Brainstemauditoryevokedpotential,BAEP或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ABR)是指给予声音刺激,在头皮上所记录到由耳蜗至脑干听觉神经通路的电位变化。包括6或7个小波,用罗马数字Ⅰ~Ⅶ表示,出现在声音刺激开始后的10ms内。一般认为:Ⅰ波代表听神经的动作电位,Ⅱ波起源于耳蜗神经核,Ⅲ波起源于下桥脑的上橄榄核,Ⅳ波起源于外侧上丘系核,V波起源于中脑下丘,Ⅵ波起源于丘脑内侧膝状体,Ⅶ波代表听辐射的电位活动。听力正常人在接受短声刺激后,10毫秒可从颅骨皮肤表面描记出7个正相波,称之为ABR,依次用罗马数字来表示即波Ⅰ,Ⅱ,Ⅲ,Ⅳ,Ⅴ,Ⅵ及Ⅶ。这七个波并不是每人每次实验都能出现,主要为Ⅰ~Ⅴ波。

篇三: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

  

  新生儿听力筛查不通过率高的原因及对策发表时间:2013-11-05T13:18:33.750Z来源:医学与法学》2013年第3期供稿

  作者:

  李秀兰

  朱春华

  张丽娟[导读]新生儿听力筛查主要是利用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AuDX),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

  射(DPOAE)技术李秀兰

  朱春华

  张丽娟

  (韶钢医院,广东,韶关,512123)

  【摘

  要】通过对562名新生儿行听力筛查结果表明:新生儿听力筛查能起到早发现可疑婴儿先天性听力损失的作用,所以新生儿听力筛查是十分必要的。在临床上新生

  儿听力初筛不通过通常会引起婴儿父母的焦虑和不安,本文通过对初筛不通过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对策,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减轻婴儿家属

  的焦虑和不安,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新生儿;听力筛查;不通过

  新生儿听力筛查主要是利用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AuDX),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

  射(DPOAE)技术,主要检查内耳耳蜗毛细胞功能,通常于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即可

  进行的客观、快速和无创的检查。新生儿的听力是与生俱来的,在胎儿时期,就已经

  具备了听力,由于遗传及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有可能造成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失,我们做新生儿听力筛查主要用于早期发现可疑的因先天因素所导致的婴儿听力异常。

  国内外报道表明,正常新生儿和高危因素新生儿听力损失发病率的差异较大,正常新

  生儿约为1‰~3‰,高危因素新生儿约为2%~4%。儿童语言发育高峰是出生6个月

  至3岁,错过了这个时期,对孩子的语言发育是很难弥补的,因而早期发现新生儿听

  力损失,对明确诊断听力损失的婴幼儿在出生6个月内进行科学干预和康复训练,是

  非常必要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集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5月31日在我院妇产科行新生儿听力筛查的562名新生儿,包括在我院妇产科出生的及外院出生来我院行听力筛查的新生儿。所有新

  生儿父母都已签署《韶钢医院新生儿听力筛查家长知情同意书》。

  1.2仪器

  使用

  中国总代理

  南京伟韬商贸有限公司经销的Bio-logicAuDX/580耳声发射听

  力筛查仪进行筛查。该设备能准确、快速、客观地提供Pass/Refer结果,不需要严格

  的静音室,可在充电状态下进行操作。

  1.3操作方法

  操作在安静的场所进行(我们一般在新生儿游泳室),要求室内的噪音低于50dB,检查前停止一切能产生声音操作,关闭门窗,婴儿平放在检查床上,头偏一侧,露出

  耳朵,把仪器探头轻轻插入外耳道,按仪器的启动按钮,机器就会自动完成筛查过程,显示:Pass/Refer(通过或未通过),两边耳朵依次筛查。“通过”表示新生儿先天性听力

  发育正常;:“不通过”表示怀疑新生儿先天性听力发育异常,建议近期内再到医院复查。

  无论是否通过,均交代婴儿家属要参照《宝宝保健手册》的内容随着婴儿发育阶段注

  意观察婴儿的听力反应。

  1.4筛查时间

  初筛一般是在新生儿出生后24~72小时进行筛查,如果新生儿听力筛查没有通

  过,出院前可以再做一次,还是没有通过的话要进行复筛,即在宝宝满月后~42天时

  到医院进行复查。仍未通过的婴儿3个月龄时行第三次复筛,三次筛查均未通过则建

  议半岁内到听力中心行听力损失鉴定。

  2.结果

  562名新生儿初筛一次通过的有453人,出院前复查通过的有11人,满月后~42天复筛通过的有62人,未通过的有14人,未返院复查的有15人,3月龄复查通过的有5人,仍未通过的有9人,建议半岁内到听力中心行听力损失鉴定,其中鉴定确诊

  先天听力损失的2人,已经开始行听力干预治疗。未返院复查的15名新生儿家长自诉

  观察婴儿听力正常,拒绝返院复查。(通过与否及比率关系见下表)

  依上表得出:随着日龄的增加,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明显增高,所以,新生儿

  听力筛查不通过时要告知家属:不通过的原因有①婴儿耳道残留有液体如羊水、胎脂、分泌物等异物;②婴儿状态不佳如饥饿、哭闹、不安静;③有可能环境噪音大。一次

  筛查不通过,不能说孩子的听力一定有问题,一般要复筛2次,3个月后都不通过,还必须经过听力中心鉴定才能确诊,减轻家属的心理负担。

  3.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3.1新生儿刚出生,耳道内残留有羊水、胎脂、分泌物等,这些在做筛查时清理

  耳道时多是无效的,随着日龄的增加,耳道内的分泌物被逐渐吸收,所以尽量在新生

  儿出生三天后进行听力筛查,可提高筛查时的通过率。

  3.2.婴儿状态不佳,如不安静、哭闹,饥饿时觅乳反射加强,多动、呼吸音增粗、喉部有异常响声等。可以等婴儿安静入睡后再进行,尽量在婴儿自然熟睡的状态下筛

  查;婴儿饥饿喂奶后或是边哺乳边筛查,呼吸音粗建议先行治疗,等待症状好转后再

  进行复查,以免出现筛查不通过引起家属的焦虑、不安。

  3.3环境不安静(测试环境不符合标准)检查室内外均减少人员走动及说话声,室内能发出声音的设备先关机(如空调、音

  响),水龙头关紧,操作时家属人员不说话。

  3.4筛查人员的技术

  如耳塞未完全插入外耳道;耳塞的插头与导线之间断线;技术操作不规范等,加

  强人员培训,正确放置耳塞,正确选择耳塞。

  3.5复筛时如果婴儿颜面有湿疹,耳道内也会有也渗出物,影响筛查通过率,建议

  治疗好湿疹后再复查,再有就是婴儿父母耳道是油

  性耵聍,婴儿由于遗传,耳道也是

  油性耵聍,也会影响通过率。把这些因素跟家属解释清楚,必要时可以直接到听力中

  心行听力鉴定。

  4.小结

  为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要加强筛查人员技术培训、选择符合测试环境的筛查场所、筛查时要掌握适当的日龄、在婴儿最佳状态下、无呼吸道炎症、颜面部湿

  疹等,但是,听力损失如不能被及时发现,不但影响儿童(言语和认知发育)及家庭(沟

  通障碍、心理、经济负担),还会成为社会沉重的负担,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所以,做

  新生儿听力筛查时不但要力求早发现已经存在的听力损失,还要减少筛查时的不通过

  率,以减少婴儿家属的心理负担。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听力学组.新生儿及婴幼儿早期听力检测及干

  预指南(草案)[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44(11)883-886.[2]金星明,许政敏.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若干技术问题[J].中华医学杂志,2004,84:446-447.

篇四: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听力筛查未通过怎么回事导语: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的事项比较多,这样对自身身体才不会有

  影响,常见就是感冒疾病,这样疾病很容易患有,患有后药物是最佳之选,同时听力不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的事项比较多,这样对自身身体才不会有影响,常见就是感冒疾病,这样疾病很容易患有,患有后药物是最佳之选,同时听力不好也是比较普遍的,很多中老年人都是有这样情况,那听力筛查未通过怎么回事呢,也是很多人不清楚的,下面就详细介绍下。听力筛查未通过怎么回事:

  新生儿听力损伤的发病率约为1~3‰,是新生儿可筛查的几种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是指使用客观的生理学方法对所有活产出生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其最终目的是尽可能地发现听损伤患儿,并且尽可能早地对其实施干预,使其言语和智力发育水平与同龄人相当,从而改善听损伤患儿在社会交往、教育和就业等方面所处的劣势地位。因此,实施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至关重要。目前,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在我国大中城市已广泛开展,2003年北京市卫生局发布《北京市0~6岁儿童听力筛查、诊断管理办法》,要求所有新生儿在出生后住院期间都要进行听力筛查。从2009年6月1日起,北京市对所有本市户籍新生儿实行免费听力筛查。

  目前我国常用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流程中,正常新生儿一般在出生后的3~7天进行初筛,在基层及农村地区,由于产妇产后住院时间较短,也有在产后24小时进行初筛;而高危新生儿在病情稳定后出院前进行初筛。未通过初筛者于产后1个月或42天左右进行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在3个月大时转诊至儿童听力诊断中心进行诊断性检查。

  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常用生理学检测方法有耳声发射(OAE)和自动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推荐访问: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 新生儿 听力 筛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