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公文范文 > 主题教育 > 浅谈学生语言逻辑培养

浅谈学生语言逻辑培养

时间:2022-03-03 14:18:22 浏览次数:

浅谈学生语言逻辑思维的培养 重庆市合川区清平镇中心完小 唐代千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是孩子们学习语言文字,获取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要载体。然而,语用又是孩子们从语文课本中学习语言表达,尤其是训练孩子语言逻辑思维的主阵地。就如何借助语文课本,在语文课堂上训练、培养孩子们的语言逻辑思维问题,本文就此谈一点个人肤浅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文 故事情节 逻辑思维 语言 小学语文教材是孩子们学习语言文字,获取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要载体。然而,语用又是孩子们从语文课本中学习语言表达,尤其是训练孩子语言逻辑思维的主阵地。就如何借助语文课本,在语文课堂上训练、培养孩子们的语言逻辑思维问题,本文就此谈一点个人肤浅的看法。

语文是工具,是一种交流思想和相互交际的工具。在日常生活中、在学习实践中、在工作实际中,人们要交流思想,都离不开语文。《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是一种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句话内涵丰富,人们对其理解也有差异。我认为这里讲的人文性绝不是指脱离语言交际性的孤立存在,相反,它是渗透在语言文字中的深层次的内蕴。从这个意义上说纯粹工具意义上的语言文字是不存在的。或者说,语文天生就有一种人文的因素。扎扎实实抓好语言交际(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说到本质上就是培养孩子语言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人文熏陶的过程。

一、课文的魅力需要缜密的逻辑性。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是孩子们接触最频繁,对孩子们是最具影响魅力的。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的课文是深受孩子们欢迎的。这同时也是孩子们习得语言文字,训练语言逻辑及表达方法,从中获得情感体验,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能为小学生的发展开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的广阔空间。在小学阶段就应特别重视学生语言逻辑思维的训练,以促进学生语言素养的提升和全面发展。课文语言缜密的逻辑表达更是孩子们学习语言文字及训练语用的典范。

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课本中采编的名人作品对孩子们的影响是颇具魅力的。像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的《七颗钻石》,丹麦著名的世界童话大师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罗贯中的《草船借箭》等等作品不仅从语言艺术上感染熏陶着孩子们稚嫩的语言表达基础,更从情感、精神上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

二、借助文中“瑕疵”启发孩子逻辑思维。

近两年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就在课文中偶尔发现一些有“瑕疵”的表述语言。如:西师大版语文教材第七册第六单元,第22课,俄国著名作家,思想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七颗钻石》[1]。这篇短小的童话故事和托尔斯泰的其他宏篇巨著比起来,可能很渺小,但它的教化意义却并不逊色。作者所颂扬的人性的善良正如恒星,耀眼而永恒。而自我修养完善的道德,更如历经岁月益发夺目的钻石,璀璨而弥足珍贵。也是深受孩子们喜爱的作品之一。可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就故意在第三自然段第二句话“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做了停顿。孩子们读到这里,马上质疑:“老师,这岂不是和前文‘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自相矛盾了吗?”也有学生读到这儿疑惑不解地问我:“老师,您不是说前面的描写要为后文作铺垫吗?怎么‘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这儿还有‘草地’呢?这不是在骗人吗?”更有学生理直气壮地问我:“老师,以前我读过的一个版本可是说的‘倒在沙地上睡着了’,这儿说‘倒在草地上睡着了’说明草木丛林并没有‘都’干枯。您不是说阅读不能添字错字或漏字,要尊重作者吗?课文怎么和我以前读过的不一样,究竟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呢?”我见时机成熟,立即启发孩子们探究:究竟是用“沙地”好,还是用“草地”好?大家通过激烈的争论,都觉得还是用“沙地”贴切一些。因为“沙地”更能突出“大干旱”,“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的特点,前后连贯,逻辑严密,更真实可信。也为后文描写水罐因这“一罐水”的三次处理方式而发生变化的过程描写,突出小姑娘的美好品德做了更具说服力的铺垫。

三、利用故事细节启发孩子的逻辑思维。

我在教西师大版语文第十册第六单元第22课丹麦19世纪著名的世界童话大师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2]一文时发现:前面部分的环境描写与人物形象描写,乃至故事情节发展的描写与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课文《卖火材的小女孩》相比有较大差别。教学中我就抓住这一区别,启发学生思考:“她终于抽出了一根火柴”让你想到了什么? 孩子们几经讨论,认为“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他们头上只有个房顶,虽然最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家里的贫穷,为后文写她不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
不敢回家的复杂心理和身体极度寒冷之间的尖锐的思想斗争做了很好的铺垫。然而西师版的课文中却没有这些。在对小姑娘最终抽出一根火柴的情景描述中,有同学借助别的读本中的内容这样说道:“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3]形象、具体、生动地向读者刻画了小姑娘家里贫穷,要卖火柴赚钱维生的客观现实,与她在严寒中身体极度难以承受的境况产生“共振”。顺利引发读者联想到她所进行的一段复杂而尖锐的思想斗争,最后“勇敢”地抽出一根火柴擦燃。体现她的追求,启人深思。对激发读者的同情之感亦有着微妙而深刻的内化作用。然而西师版课文中仅是“她终于抽出了一根火柴”缺少了细微情景的描写,人物内心矛盾也难以启人深思。至于“她经过了怎样的思想斗争才‘终于’下定决心”了。成年人阅读还可能想象得到,可是这篇课文的阅读对象是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都有待培养训练的孩子们。课文里没有形象、生动的细节描写,难免一头雾水。

四、课文改编还需关注孩子们的逻辑训练。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文化流传至今并发扬光大的只有中国。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孩子们的语文素养的培养就得牢牢抓住语文课本这块主阵地,让孩子们在阅读体验中习得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在阅读欣赏中激发情感,领悟大语文思想,在阅读领悟中明白事理。是故冒昧建议编委老师们在采编课文,尤其是改编课文时关注一下孩子们语言逻辑训练的需要,考虑考虑孩子们语言表述的逻辑性训练目的。《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4]那么避免课文细节描写中的逻辑性失误,增强课文中故事情节描写的严密性,是将孩子语文启蒙教育引入严密的逻辑思维训练过程的关键环节。首先建议教材编写时注意考究文中故事情节描写遣词用句的严密的逻辑性。二是建议老师们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是基于故事情节灵活处理,真正让学生通过故事获得语文知识和语言表达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笔者以上赘言仅是在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个人体会感受,尚有不当之处,恳请老师们斧正!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小学《 语文 》[J]. 第七册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6月第2版,2014年6月第9次印刷。120-124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小学《 语文 》[J]. 第十册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2014年春:96-99 [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小学《语文》[J] 第十二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年10月第一版 2013年11月重庆第7次印刷 67-71 [4]中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 201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第一部分 前言” 2014年10月24日

推荐访问:浅谈智障学生劳动意识的培养 浅谈学生地理阅读自学能力的培养 浅谈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浅谈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论文 浅谈学生仔细审题习惯的培养 浅谈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 浅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浅谈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浅谈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及其培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