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公文范文 > 主题教育 >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等量代换,北京版,(6)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等量代换,北京版,(6)

时间:2022-03-07 14:13:32 浏览次数:

等 量 代 换 一、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互动交流,操作体验,感知“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获得并积累“换”的经验。在触碰“等量代换”的过程里,学生获得直接的体验;
在尝试和互动交流中,获得思考和表达经验。

2.在具体情境的学习过程里,感受等量代换与生活的联系;
在运用等量代换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里,感受等量代换的价值,培养学习兴趣;
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中,学习尊重、倾听和对话,体验分享。

二、教学要点 1.重点:在“换”的典型情境活动中,渗透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感知“数量相等才可以换”;
获得并积累“换”的经验,感知“小猫”“苹果”等“中间量”在“换“的过程里的重要作用,体验交流不同的”换“法。

2.难点:经历活动,获得并积累具体的“换”的经验。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环节意图 活动内容 一、 初步感知 渗透思想 呈现课题 从学生易于参与的换零钱和换小动物的情境活动切入,让学生初步感知“等量代换”,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数量相等才可以换”,感知“换的传递性”,初步意识到“中间量”的作用。

1.换零钱活动 在“换零钱”的情境中交流发现,感知“钱数相等才可以换”。

2.换动物活动 借助“换小动物”的典型情境中观察体验,感知“质量相等才可以换”,初步感受“等量代换”的传递性,感知中间量“小猫”的作用。

3.初步感知“等量代换”,呈现课题。

二、 问题驱动 渗透思想积累经验 以问题驱动的换水果活动,层层深入,在体验、思考、表达、交流中,进一步感知“等量代换”思想,结合情境发现换的规律,着重让学生获得并积累“换的”经验,感受换的过程,进一步感知中间量——“苹果”的重要。

1.互动交流,读懂图意。

2.第一个问题驱动活动:两个菠萝可以换成这里的什么水果?怎么换?找规律,进一步感知相等才可以换,重点互动感知菠萝是怎么变成橘子的,感知“苹果“很重要。

3. 第二个问题驱动活动:三个菠萝可以换多少个桔子?怎么换?通过尝试和交流,体会主要换法,感知不同形式。

4.第三个问题驱动活动:交流“更多的菠萝换桔子,怎么换“,通过解决更多相同问题,获得“换“的经验,熟悉基本的“换”法(先换1个,再换多个;
或者先都换成苹果,再换成桔子)。

5.第四个问题驱动活动:桔子换成菠萝,怎么换?感知“反着换也可以“,交流体会不同换法,感受苹果的作用。

三、 感受应用 丰富经验 回顾曹冲称象历史故事情境,走近现实的换奖活动情境,初步感受等量代换的应用价值,进一步丰富学生换的经验。

1.回顾历史故事情境“曹冲称象”,感受“等量代换”的应用价值。

2. 换奖品活动,尝试解决身边问题,初步感受等量代换的应用价值,丰富学生“换”的具体经验。

四、 变化迁移沟通联系 构建模型 把换奖变成换图形,把具体物与图形对接,感受联系,感知等量代换的图式模型,尝试解决两次传递的图形问题,感知“中间量”的作用,体验不同的“换”法。

1.变化迁移,感知典型情境和图式模型的联系,互动交流沟通联系,具体情境图示模型和直观图形模型对接,丰富表象,构建模型。

2.试一试。在图式情境中进一步感受“等量代换”思想,积累“换”的经验。

五、 课堂延伸 延续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机动)
四、板书设计(示意图)
等量代换 = ! = = ! 3×3×2 = 2×3×3

推荐访问:2018年大象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 2018年度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 2018年部编版一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下 2018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葡萄 2018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第四课水是什 2018湖北八校第二次联考 2018版数学专题复习圆锥曲线 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对中国货币经济的冲 20|8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20世纪50年代-80年代,第一代信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