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公文范文 > 主题教育 > 清廉乡村建设实施方案范文三篇

清廉乡村建设实施方案范文三篇

时间:2022-03-15 08:54:57 浏览次数:

清廉乡村建设实施方案范文三篇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方案”,即在案前得出的方法,将方法呈于案前,即为“方案”,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清廉乡村建设实施方案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清廉乡村建设实施方案3篇

第一篇: 清廉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乡村舞台建设实施方案



  篇一: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幸福大埔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根据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县委“建设幸福村居,打造美丽乡村”的工作部署,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生态文明和提升群众幸福感。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探索建设幸福和谐大埔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四大工程建设,致力建设客家香格里拉,打造国际慢城,抓好百侯镇侯南村、侯北村、湖寮镇葵坑村、大麻镇小留村等县级示范村庄建设,做到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建成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特色乡村。到20XX年底全县完成100个行政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全县打造成为“宜居、宜游”村居、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
  1、农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果园变公园,精致高效农业更加突出。
  2、农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处处是公园,居住环境明显优化。
  3、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农村人口集聚、子女就读、医疗卫生、交通条件、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农民增收渠道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4、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三、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文化特色产业相衔接,有序推进,要做到开发与保护结合,凸现可持续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
  3、坚持保护为重。结合各村实际,突出重点,注重挖掘传统农耕、人居等文化丰富的生态
  理念,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建设,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特色,彰显美丽乡村,高标准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
  4、坚持生态优先。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展示农村农业生态特色,围绕农村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特色农业,打造大埔大公园。
  5、坚持整合力量。建设美丽乡村与幸福村居工程、发展乡村旅游、农民住房改造、生态村庄建设等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带动、整合资源、合力推进。
  6、坚持整体推进。认真分析,结合各村的特点,各镇抓好2个以上示范点建设,合理确定各村建设目标,分步实施,以点带面,提升景观。
  四、建设内容
  (一)推进“生态人居”工程。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的要求,一是改造旧村。对村庄的危旧房要连片拆除,对空城村和居住分布星散的人群要动员搬迁,尽量撤并自然村,安排集中居住,做到统一规划,建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新农村。二是改造危旧房。结合扶贫工作,加强农户建房规划引导,提高农户建房的标准,做到安全、实用、美观,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墙体立面整治,改善视觉效果。三是改造林相。根据各村特色,采取新造、补植、封育等措施,优化美化森林景观,特别是公路沿线沿河两侧的绿化景观带改造,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中心村村民居住区绿化覆盖率要达到30%以上。四是改造设施。完善通村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达到给水、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合理,饮用自来水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入户率达100%。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到95%以上。对美丽乡村建设的交通干道以及村镇主要出入口,开展既鲜明又朴素自然、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的整体风貌设计塑造,突出客家风貌和地域特色。
  (二)推进“生态环境”工程。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突出重点、连线成片、健全机制,切实抓好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广告清理等项目整治。
  1、整治乡村生活垃圾。全面推进“户集、村收、镇运”垃圾集中处理的模式,合理设置垃圾中转站、收集点,做到户有垃圾桶,自然村有垃圾收集池,行政村负责垃圾收集,镇有垃圾填埋场,确保乡村清洁。
  2、整治乡村生活污水。清除农村露天粪坑、简易茅厕、废杂间,整治和规范生活污水排放,全面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每村至少要建造一座以上卫生公厕,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利用沼气池、生物氧化池、人工湿地等方式,通过开展农村污水处理,提高水体自我净化能力。
  3、整治农村畜禽污染。根据村庄特点,合理规划,整治农村死畜禽乱丢到溪河现象,动员群众填埋。拆除污染猪舍、牛栏等,村庄内畜禽养殖户实行人居与畜禽饲养分开、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畜禽养殖场全面配套建立沼气工程,达到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
  4、整治广告、路牌。按照“规范、安全、美观”的要求,对公路、河道及村庄公共视野范围内的广告牌、路牌进行清理,坚决拆除有碍景观、未经审批或手续不完备的广告牌。制定
  广告布点控制性规划,规范各种交通警示标志、旅游标识标志、宣传牌等。
  5、整治违章搭建。按照“谁建造、谁所有、谁清理”的原则,坚决拆除违章、乱搭乱建的建筑物,对废弃场所进行整治、复绿,建设村野公园,整治农村供电、网络、电视电话线路乱拉乱接问题,规范网络、线路的布局,促进村庄规范、整洁、美观。
  (三)推进“生态经济”工程。按照“创业增收生活美”要求,编制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农业特色产业生态化、精致高效化工程。发展乡村旅游业、生态乡村工业,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构建高效的农村生态产业体系。
  1、发展乡村生态农业。深入推进现代农业,推广种养结合等新型农作制度,大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森林食品生产。突出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新”产品,推进“一村一品”的生态农业,致力打造一批蜜柚、茶叶、烤烟、仙人草等生态农业专业村,增强特色产业、主导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2、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利用农村森林景观、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和乡村文化,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努力做到“镇镇有特色,村村有美景”。加快形成以重点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支撑、“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为基础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格局,打造世界旅游休闲目的地。拥有光荣历史的  
革命老区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要发展红色旅游,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特色;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山水景观的乡村,要增强自然休闲特色发展生态旅游,将传统的农耕逐步引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特色农庄、农情民舍等附加值高的乡村旅游发展,按照大埔大公园理念,利用现有果园、茶园等建设水果公园、茶叶公园等特色生态公园,建设客家香格里拉,打造国际旅游慢城。
  3、发展乡村低耗、低排放工业。按照生态功能区规划的要求,严格产业准入门槛,严格保护水源保护区、江河源头地区及水库库区。推动陶瓷企业到县陶瓷工业园区集聚,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集中治理污染。推动“技术创新推进工程”和“落后产能淘汰推进工程”在农村的实施,推行“循环、减降、再利用”等绿色技术,调整乡村工业产业结构,不断壮大村域经济实力。
  (四)推进“生态文化”工程。按照“乡风文明身心美”的要求,以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为目标,增强村民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构建和谐的农村生态文化体系。
  1、培育特色文化村。编制农村特色文化村落保护规划,制定保护政策。在充分发掘和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的基础上,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培育成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特色文化村。特别要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山水文化、人居文化中丰富的生态思想,把特色文化村打造成为弘扬农村生态文化的重要基地。
  2、开展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把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作为重要创建内容。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工具和形式,利用一切文化阵地,大张旗鼓地开展形式多样生态文明、生育文化知识宣传,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
  3、转变生活方式。结合农村乡风文明评议,开展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追求科学、健康、文明、低碳的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倡导生态殡葬文化,对公路沿线100米视野范围内和村庄第一重山的坟墓采取就地深填或绿化覆盖等措施进行整治改造,恢复公路和村庄周围自然生态景观。
  4、促进乡村社会和谐。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制度,积极推行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和民主选举法制化、民主决策程序化、民主管理规范化、民主监督制度化为内容的农村“四化一核心”工作机制,合理调节农村利益关系,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诉求,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组织领导,县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委和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和各镇(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负责日常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各镇村相应成立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工作机构,负责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落实。
  2、落实工作责任。各镇(场)和相关单位要切实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责任分工,各司其责,加强联动,整合项目,合力推进。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村委会要切实履行好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的决议,做好美丽乡村建设的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和管理服务等工作。
  3、科学编制建设规划。对美丽乡村建设,要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行性,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要求,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细化区域内生产、生活、服务的生态功能定位,明确垃圾、污水、改厕、绿化等各类项目建设的时间与要求。
  4、加大资金投入。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合理运用好财政政策,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加大投入力度,特别是动员社会资金投入,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5、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总结宣传先进典型,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监督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通过规划公示、专家听证、项目共建等途径,广泛动员和引导工商企业、民营企业家、海外侨胞、爱心人士等参与支持美丽乡村建设。
  6、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根据农村人口居住情况,以农村社区为节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与权利不变以及社区居民属地化管理的原则,探索中心村组织机构设置新模式。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不断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7、考核与奖惩。从20XX年起,县将每年对各镇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工作进行绩效考核,考核办法另行制定。考核为达标的镇级示范村,每个村奖给xx万元,考核为不达标的示范村
  篇二:乡村舞台舞台管理办法
  古城乡xxx“乡村舞台”管理办法
  一、总则
  (一)村“乡村舞台”,是乡政府在本设立的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是集图书阅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艺术培训、文化交流等于一体,面向社区群众提供无偿服务的综合性公共文化活动阵地。
  (二)村“乡村舞台”工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努力推进基层精神文明、和谐文化建设,提高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二、工作职能
  (一)组织开展时事政治、政策法规、大众科普宣传活动;
  (二)组织、指导本辖区文艺协会、业余文艺团队和文艺骨干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三)组织开展室内和广场群众文化活动、电影放映等活动;
  (四)举办各类文化艺术培训班,辅导和培养文艺骨干;
  (五)充分利用图书阅览室,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读书活动;
  (六)充分利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
  (七)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搜集、整理、保护、传承本辖区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八)协助上级文物管理部门做好文物宣传保护工作;
  (九)协助上级文化部门管理本区域的文化市场。
  三、场地设施建设
  1.本村文化室建筑面积175平方米以上,结构合理,环境优美整洁,有较浓厚的文化氛围。
  2.村文化中心应设有多功能厅、村图书室(藏书2000册以上)、活动展览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电子阅览室、工作室、室外宣传栏(内容以各类文化信息为主,至少每月更换一次)等,能够组织开展阅读、上网、歌舞排练、器乐排练、展览、公益讲座、电影放映等多种活动。
  3.村文化中心应配备投影仪、投影幕、电脑、电视、DVD、音响、舞蹈排练配套装置等设施设备及必要的乐器、服装、道具等。
  四、人员及经费
  (一)人员安排
  1.村文化中心实行岗位管理,做到“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争上岗、择优聘用、严格考核”。
  2.本村配备文化中心专干1名3.各社区文化室确定1名以上的专(兼)职工作人员,并将工作人员相关情况报所属村和区文体旅游局备案。
  (二)经费安排
  经费使用范围
  (1)工作人员工资、补贴,日常办公经费;
  (2)日常文化活动经费;
  (3)基层文化活动阵地必要的维修维护基金;
  (4)添置、购买开展文化服务的相关设施设备;
  (5)组织开展培训、讲座等费用支出;
  (6)开展、参与重大文化交流活动费用;
  (7)特色文化工作(活动)项目以及承办重要文化交流活动经费;
  (8)整体打造特色村文化中心、社区文化室相关建设经费;
  (9)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经费;
  (10)文化工作成绩突出单位的适当补贴,优秀工作人员的适当补贴。
  五、考核工作
  乡政府目督办将此项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体系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将作为表彰依据。
  篇三:“乡村舞台”建设管理考核细则(甘乡办发20XX2号)(1)
  甘肃省“乡村舞台”建设管理细则(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动“乡村舞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根据省委宣传部、省委组织部、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体育局、省科协等6部门联合下发的《全省“乡村舞台”建设方案》,特制订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称“乡村舞台”,是指在整合农村现有的宣传文化、党员教育、图书出版、电影放映、体育健身、科学普及等方面的资金、项目、场所、设施、人才等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乡镇文化站、村社文化室、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人口)文化大院、乡村体育健身工程等阵地,组建村级民间自办文化社团,搭建群众自娱自乐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第三条全省所辖行政村综合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管理、考核,适用于本细则。
  第二章职责与分工
  第四条各级“乡村舞台”建设领导小组是“乡村舞台”
  建设的协调组织机构,统筹协调推进各项建设任务。
  “乡村舞台”建设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建立信息反馈联络机制,负责日常事务。
  “乡村舞台”建设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1次协调会,根据工作需要,也可以临时召开会议,研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第五条省“乡村舞台”建设领导小组主要规划建设方案,部署重大任务,研究重大事项,解决重大问题,协调推进全省“乡村舞台”建设任务。
  第六条市(州)、县(市区)“乡村舞台”建设领导小组,按照上级总体目标和任务指标,研究规划本辖区建设方案,制定落实办法、措施,协调推进阶段性建设任务。
  第七条各级党委宣传部门是“乡村舞台”建设的牵头部门,负责召集日常会议和有关重大会议,集中研究和解决有关问题。
  第八条各级文化部门是“乡村舞台”建设的主管部门。省文化部门协调省“乡村舞台”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研究制定和完善设施、队伍、保障、服务标准,部署阶段性工作任务,提出解决突出问题和重大困难的措施建议,负责省“乡村舞台”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
  市(州)和县(市、区)文化部门协调本级“乡村舞台”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照“乡村舞台”建设设施、队伍、保障、服务标准及阶段性工作任务,制定实施步骤、落实措
  施,负责本级“乡村舞台”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
  第九条各级组织、财政、新闻出版广电、体育、科协、文明办、教育、科技、司法、农牧、卫计卫生、团委、妇联、文联是“乡村舞台”建设的协调联动部门。按照“乡村舞台”建设的基本要求和阶段性工作任务,对口做好设施、队伍、保障、服务等工作。具体分工为:
  1.各级党委宣传部门要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宣传教育工作。
  2.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重点做好农村党员队伍教育,同时要加强群众教育,提高农村群众国家意识、集体意识、法律意识。
  3.各级文化部门要统筹做好文化室、(人口)文化大院、信息资源共享等建设工作,指导抓好群众文化工作,牵头做好“乡村舞台”设施、队伍、管理、服务等标准建设。
  4.各级财政部门要落实好国家和省上财政有关文化经费,做好文化经费使用管理的监管工作。
  5.各级新闻出版广电部门在指导做好“农家书屋”建设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国家和省上重点文化惠民项目在农村的实施、落实。
  6.各级体育部门继续推进国家和省上公共体育惠民项目在农村的落实和实施,指导推进农村群众健身服务活动。
  7.各级科协要按照“乡村舞台”建设要求指导,做好农
  村实用科学技术的培训辅导等工作。
  8.各级教育部门要指导农村中、小学做好文化设施场所和“乡村舞台”的共建共享工作。
  9.各级科技部门在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基础上,要推动科技产品通过“乡村舞台”为农村群众提供服务。
  10.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要指导“乡村舞台”人口文化大院建设,做好农村群众卫生保健等培训服务工作。
  11.各级司法部门要指导“乡村舞台”做好群众依法维权的培训、辅导、咨询等工作。
  12.各级农牧部门要指导“乡村舞台”做好农林、畜牧技术的辅导培训工作。
  13.各级文明办要把“乡村舞台”建设纳入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并指导文化志愿服务参与“乡村舞台”建设。
  14.各级文联部门要指导“乡村舞台”做好农村文学、美术、书法等爱好者的培训服务工作。
  15.各级团委、妇联要指导“乡村舞台”为未成年人、留守妇女儿童等群体提供文化服务。
  第十条各市(州)党委、政府要将“乡村舞台”建设纳入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年度工作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加快“乡村舞台”建设步伐。
  第十一条县(市、区)委、政府是“乡村舞台”建设的责任主体,要把“乡村舞台”建设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制
  定具体的措施办法,靠实责任,有力推进。
  第十二条乡(镇)党委、政府是“乡村舞台”建设的实施主体,要按照建设标准,精心组织,具体实施。
  第十三条村支(党)委、村民委员会是“乡村舞台”建设的直接主体,要积极配合,有效落实。
  第三章建设与管理
  第十四条“乡村舞台”建设坚持“整合资源、综合利用、统一管理、服务群众”原则,加强设施建设,整合文化资源、规范组织活动,形成“有组织、有队伍、有场地、有设施、有活动”的综合文化服务平台。
  第十五条宣传文化、党员教育、图书出版、电影放映、体育健身、科学普及等项目,是“乡村舞台”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整合利用,共建共享。
  文化、组织、广电新闻出版、体育、科技、科协等部门,要按照《全省“乡村舞台”建设方案》的计划步骤,采取集中投入建设的方法,统筹规划项目、配发设备、投放资金。
  第十六条民间自办文化社团是“乡村舞台”的重要力量,要发挥组织者、带动者、引领者作用,不断加大对其的扶持培育力度。
  各级文化、体育、科协等部门要加强对民间自办文化社
  

第二篇: 清廉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义乌市佛堂小学文件

义佛小[2015]01号

关于打造“清廉校园”的实施意见

各科室、年级组: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义乌市委关于打造“清廉商城”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市委〔2014〕30号)和教育局关于打造“清廉校园”的活动要求,进一步加强我校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统一思想,凝心聚力,从严管理,真抓实干,加快发展,现就我校打造“清廉校园”明确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打造党政廉洁、干部清廉、社会崇廉、风清气正的“清廉商城”任务目标,以讲正气、严纪律、提效能、促发展、强素质、树形象为主题,充分发挥广大师生的主体作用,有重点、全方位、多层次地积极推进“清廉校园”创建工作。通过大力弘扬廉政文化,促进全体教职工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廉洁奉公、诚信守法的意识。

二、工作目标:

(一)学校领导班子层面

开展“率先垂范、清正廉洁”主题教育活动。学校领导班子要不断提高理论素养,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做到严守党纪,廉洁从政,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利。通过教育活动提高学校班子的廉洁意识和拒腐防变的自觉性,学校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奋发有为,勤俭办学,按照习总书记关于“好干部五条标准”,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师生的楷模。

(二)全体教职工层面

开展“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教育活动与行风建设、师德群体创优活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相结合,把廉洁从教、爱岗敬业、诚信服务作为主要内容,引导激励每位教师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

(三)学生层面。

开展“敬廉崇洁,诚信守法”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落实,在全体学生中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法制意识教育、监督意识教育。重视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实践体悟,在活动中体验、阅读中领悟、生活中体味,接受廉政文化的熏陶,使清廉之风吹遍校园、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三、组织机构:

(一)领导小组

组 长:季慎钢 副组长:冯增立

成 员:成文斌 陈跃荣 杨春燕 毛基兴 何丽娜 郑旭英 王晓

(二)工作小组

组 长:成文斌 副组长:何丽娜 王 晓

成 员:全体教师

四、工作内容:

(一)加强宣传舆论氛围。

营造有利于开展戒奢节俭、敬廉崇洁教育的外部环境。让社会、家庭都了解关注这项活动,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将廉洁教育内容融入家庭、社区教育之中,进一步提高教育效果。例如校报校刊、校园广播、校园小报、宣传橱窗、学校网站等,寓廉洁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激发学生的廉洁意识,增强廉洁教育效果。积极宣传“廉洁清风进校园”教育活动中先进个人的事迹、先进做法和经验等。

(二)开展廉洁教育类活动。

在学校党员教师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廉洁教育,促使广大党员教师以身作则,廉洁从教,树立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形象,带领全体教师为人师表,廉洁从教,做学生爱戴、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教师。其次,在学校领导中开展“率先垂范、廉洁从政”主题教育活动,领会精神实质,不断提高理论素养,进一步落实学校的党风廉政责任制,做到严守党纪,廉政从政、正确行使人们赋予的权力。

五、具体安排:

(一)成立活动领导小组,落实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制订“廉洁清风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二)开展“廉洁清风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

(三)设立“廉洁从政,勤俭办学”投诉箱。

(四)布置“敬廉崇洁、诚信守法”橱窗

(五)组织学习有关教育政策、法律法规知识方面的内容,学校同教师签订“廉洁从教”责任书。

(六)在学生中开展以下几项活动:

1. 组织一次以清廉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2. 召开一次敬廉崇洁为主题的班会;

3. 组织一次以清廉为主题的书画展;

4. 开展一次“小手拉大手”为主题的学习活动。

(七)在教师中开展以下几项活动:

1. 组织学习《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等。

2. 开设“师德与学校发展”、“师德与教师成长”论坛。

3. 开展以廉洁为主题的书画展。

4. 开展“学生最喜欢的老师”调查与反思评议活动,开展“家长评议教师”活动。

(八)做好清廉工程建设

1. 清廉政务。积极构建“阳光校园”,进一步推进校务公开规范化建设,建立校务监督委员会,将涉及教师、学生、家长利益的重大事项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公开,接受监督。

2 .清廉招生。全面贯彻执行省纠风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物价局联合下发的《关于治理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择校乱收费的通知》(浙教监〔2011〕196号),实行“阳光招生”,自觉接受广大学生家长、社会各界对招生录取工作的监督。针对群众关注度高的非学区生招生工作,制定非学区生招生公示制度,实时发布报名动态信息,及时公布拟录取名单和后续还可招生数,切实做到程序和结果的公开与透明。

3. 清廉基建。严格执行《学校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规范基本建设工程各环节中的工作行为;严格执行《义乌市学校零星工程项目管理办法》,杜绝工程拆分;认真组织工程人员学习《工程建设领域廉政风险指引手册》,定期对重点人员进行风险教育、排查、防范、预警,规范建设管理流程。

4. 清廉食堂。积极构建“阳光食堂、透明厨房”,进一步推进食堂规范化建设,将涉及教师、学生、家长、供应商利益的重大事项通过学校公示栏、教育网站、学校网站等多种形式进行公开,接受监督。

5. 清廉收费。健全收费管理和公示制度,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各项教育收费政策,实行收费备案(报告)制度。每学期收费前须将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和12358价格举报电话在学校公示栏进行公示,公开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的项目及依据等内容,杜绝乱收费或搭车收费。

义乌市佛堂小学

2015年3月23日

第三篇: 清廉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乡村振兴实施方案-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精选

乡村振兴实施方案|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精选下面是五度学习网分享的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供大家参考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幸福大埔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根据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县委建设幸福村居,打造美丽乡村的工作部署,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生态文明和提升群众幸福感。

二、总体目标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探索建设幸福和谐大埔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四大工程建设,致力建设客家香格里拉,打造国际慢城,抓好百侯镇侯南村、侯北村、湖寮镇葵坑村、大麻镇小留村等县级示范村庄建设,做到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建成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特色乡村。到年底全县完成100个行政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全县打造成为宜居、宜游村居、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

1、农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果园变公园,精致高效农业更加突出。

2、农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处处是公园,居住环境明显优化。

3、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农村人口集聚、子女就读、医疗卫生、交通条件、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农民增收渠道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4、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三、基本原则1、坚持科学规划。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文化特色产业相衔接,有序推进,要做到开发与保护结合,凸现可持续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

3、坚持保护为重。结合各村实际,突出重点,注重挖掘传统农耕、人居等文化丰富的生态理念,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建设,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特色,彰显美丽乡村,高标准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

4、坚持生态优先。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展示农村农业生态特色,围绕农村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特色农业,打造大埔大公园。

5、坚持整合力量。建设美丽乡村与幸福村居工程、发展乡村旅游、农民住房改造、生态村庄建设等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带动、整合资源、合力推进。

6、坚持整体推进。认真分析,结合各村的特点,各镇抓好2个以上示范点建设,合理确定各村建设目标,分步实施,以点带面,提升景观。

四、建设内容一推进生态人居工程。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的要求,一是改造旧村。对村庄的危旧房要连片拆除,对空城村和居住分布星散的人群要动员搬迁,尽量撤并自然村,安排集中居住,做到统一规划,建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新农村。二是改造危旧房。结合扶贫工作,加强农户建房规划引导,提高农户建房的标准,做到安全、实用、美观,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墙体立面整治,改善视觉效果。

三是改造林相。根据各村特色,采取新造、补植、封育等措施,优化美化森林景观,特别是公路沿线沿河两侧的绿化景观带改造,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中心村村民居住区绿化覆盖率要达到30以上。四是改造设施。完善通村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达到给水、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合理,饮用自来水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入户率达100。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到95以上。对美丽乡村建设的交通干道以及村镇主要出入口,开展既鲜明又朴素自然、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的整体风貌设计塑造,突出客家风貌和地域特色。

二推进生态环境工程。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突出重点、连线成片、健全机制,切实抓好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广告清理等项目整治。

1、整治乡村生活垃圾。全面推进户集、村收、镇运垃圾集中处理的模式,合理设置垃圾中转站、收集点,做到户有垃圾桶,自然村有垃圾收集池,行政村负责垃圾收集,镇有垃圾填埋场,确保乡村清洁。

2、整治乡村生活污水。清除农村露天粪坑、简易茅厕、废杂间,整治和规范生活污水排放,全面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每村至少要建造一座以上卫生公厕,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利用沼气池、生物氧化池、人工湿地等方式,通过开展农村污水处理,提高水体自我净化能力。

3、整治农村畜禽污染。根据村庄特点,合理规划,整治农村死畜禽乱丢到溪河现象,动员群众填埋。拆除污染猪舍、牛栏等,村庄内畜禽养殖户实行人居与畜禽饲养分开、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畜禽养殖场全面配套建立沼气工程,达到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

4、整治广告、路牌。按照规范、安全、美观的要求,对公路、河道及村庄公共视野范围内的广告牌、路牌进行清理,坚决拆除有碍景观、未经审批或手续不完备的广告牌。

制定广告布点控制性规划,规范各种交通警示标志、旅游标识标志、宣传牌等。

5、整治违章搭建。按照谁建造、谁所有、谁清理的原则,坚决拆除违章、乱搭乱建的建筑物,对废弃场所进行整治、复绿,建设村野公园,整治农村供电、网络、电视电话线路乱拉乱接问题,规范网络、线路的布局,促进村庄规范、整洁、美观。

三推进生态经济工程。按照创业增收生活美要求,编制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农业特色产业生态化、精致高效化工程。发展乡村旅游业、生态乡村工业,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构建高效的农村生态产业体系。

1、发展乡村生态农业。深入推进现代农业,推广种养结合等新型农作制度,大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森林食品生产。突出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新产品,推进一村一品的生态农业,致力打造一批蜜柚、茶叶、烤烟、仙人草等生态农业专业村,增强特色产业、主导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2、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利用农村森林景观、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和乡村文化,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努力做到镇镇有特色,村村有美景。加快形成以重点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支撑、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为基础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格局,打造世界旅游休闲目的地。拥有光荣历史的革命老区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要发展红色旅游,突出爱国主义特色;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山水景观的乡村,要增强自然休闲特色发展生态旅游,将传统的农耕逐步引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特色农庄、农情民舍等附加值高的乡村旅游发展,按照大埔大公园理念,利用现有果园、茶园等建设水果公园、茶叶公园等特色生态公园,建设客家香格里拉,打造国际旅游慢城。

3、发展乡村低耗、低排放工业。按照生态功能区规划的要求,严格产业准入门槛,严格保护水源保护区、江河源头地区及水库库区。推动陶瓷企业到县陶瓷工业园区集聚,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集中治理污染。推动技术创新推进工程和落后产能淘汰推进工程在农村的实施,推行循环、减降、再利用等绿色技术,调整乡村工业产业结构,不断壮大村域经济实力。

四推进生态文化工程。按照乡风文明身心美的要求,以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为目标,增强村民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构建和谐的农村生态文化体系。

1、培育特色文化村。编制农村特色文化村落保护规划,制定保护政策。在充分发掘和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的基础上,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培育成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特色文化村。特别要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山水文化、人居文化中丰富的生态思想,把特色文化村打造成为弘扬农村生态文化的重要基地。

2、开展宣传。深入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把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作为重要创建内容。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工具和形式,利用一切文化阵地,大张旗鼓地开展形式多样生态文明、生育文化知识宣传,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

3、转变生活方式。结合农村乡风文明评议,开展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追求科学、健康、文明、低碳的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倡导生态殡葬文化,对公路沿线100米视野范围内和村庄第一重山的坟墓采取就地深填或绿化覆盖等措施进行整治改造,恢复公路和村庄周围自然生态景观。

4、促进乡村社会和谐。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制度,积极推行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和民主选举法制化、民主决策程序化、民主管理规范化、民主监督制度化为内容的农村四化一核心工作机制,合理调节农村利益关系,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诉求,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五、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组织领导,县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委和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和各镇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负责日常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各镇村相应成立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工作机构,负责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落实。

2、落实工作责任。各镇场和相关单位要切实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责任分工,各司其责,加强联动,整合项目,合力推进。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村委会要切实履行好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的决议,做好美丽乡村建设的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和管理服务等工作。

3、科学编制建设规划。对美丽乡村建设,要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行性,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要求,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细化区域内生产、生活、服务的生态功能定位,明确垃圾、污水、改厕、绿化等各类项目建设的时间与要求。

4、加大资金投入。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合理运用好财政政策,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加大投入力度,特别是动员社会资金投入,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5、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活动,总结宣传先进典型,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监督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通过规划公示、专家听证、项目共建等途径,广泛动员和引导工商企业、民营企业家、海外侨胞、爱心人士等参与支持美丽乡村建设。

6、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根据农村人口居住情况,以农村社区为节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与权利不变以及社区居民属地化管理的原则,探索中心村组织机构设置新模式。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不断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7、考核与奖惩。从年起,县将每年对各镇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工作进行绩效考核,考核办法另行制定。考核为达标的镇级示范村,每个村奖给xx万元,考核为不达标的示范村县将给予通报批评。

更多相关内容销售绩效考核方案保护母亲河活动方案销售考核方案监控方案范本全民阅读方案推广典型培养方案殡葬改革实施方案三八节活动方案范文3篇

推荐访问:清廉 实施方案 乡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