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公文范文 > 主题教育 > 2021乡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情况汇报

2021乡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情况汇报

时间:2022-03-24 14:12:48 浏览次数:

XX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我镇按照县委《XX县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及早准备,提前安排,积极探索社会管理新办法、新措施、新思路,不断提升社会管理和建设水平,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社会不和谐因素。

一、严格管理,夯实责任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将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和加强社会建设作为政法综治及平安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是成立组织。镇里成立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各村、各单位也成立了相应组织,对社会管理创新和社会建设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协调、检查、督导,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深入开展。二是明确目标。我们把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纳入全镇平安建设总体规划之中,下发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对社会管理创新和社会建设工作提出总体要求,先后召开了党政班子会、综治委会、全镇工作动员会等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会议,分析形势,研究对策,安排部署。各村、单位也都结合各自实际,出台了具体贯彻落实方案。三是强化宣传。坚持宣传引导,采取召开会议、悬挂横幅、刷写标语、印发明白纸、利用平安大喇叭、出动宣传车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止目前,共出动宣传车20余台次,悬挂宣传横幅10多条,散发宣传材料1000余份。在全镇上下营造人人参与、支持和共享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浓厚氛围。四是严格责任。镇党政主要领导履行第一责任,亲自动手,全面部署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分管政法和综治工作的领导作为直接责任人,积极协调各有关方面,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二、突出重点,增强实效 我镇按照县委的总体部署,结合我镇实际,探索建立“七大社会服务管理体系”。

(一)探索建立“多员合一”的社会服务管理基层基础体系。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工作思路,有效整合现有社会服务管理资源,着力构建综治工作、计划生育、公共卫生、消防安全、矛盾调解、信访接待等各项工作为一体的“多员合一”的社会管理基层基础体系。

1、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探索“一岗多能、一专多用”的运行模式,健全基层一线治保员、调解员、综治宣传员、流动人口协管员、禁毒协管员、消防协管员、帮教工作专管员、维稳和反邪教工作信息员、计划生育服务员、农村消费维权及食品安全监督联络员的管理体系,按照“政府协调、分线指导、定绩考核”的原则开展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工作。镇加强对“多员合一”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各“大员”处理各项社会服务管理工作,强化对各“大员”的业务指导和使用管理,切实发挥各“大员”的作用。

2、深化综治工作中心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整合政法、综治、信访等有关部门及妇联、共青团组织的资源和力量,健全完善“协作配合、精干高效、便民利民”为特色的“一站式”、“一条龙”的综治工作中心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其在维护基层和谐稳定中的基础作用。着力提升村居和规模企业综治工作室的社会管理能力,使其在统筹推进综合治理、平安建设、维护稳定、矛盾化解中发挥更大作用。

3、大力推行综治网格化社会管理。按照“管理层级划分到位、综治责任明确到位、服务措施落实到位、群众诉求解决到位”的工作思路,合理划分网格、全面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安全生产、特殊群体管理和信访维稳等四大社会管理网格化体系。

4、进一步建立健全信息报送、录入制度,构建基层综治工作信息采集系统,合理设置内容项目,加强对人、地、物、事、组织等基础信息的采集,实行分级管理,逐步实现电子台帐和信息共享,不断提升基层综治工作的效能。

(二)探索建立“双轨并行”的虚拟社会管理体系。按照公开管理、依法管理、主动管理的原则,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教育、技术等手段,加强对网络虚拟社会的建设与管理,探索建立宣传部门主抓舆情引导和公安部门主抓网络综合防控的“双轨并行”的管理体系。

1、完善网络宣传机制。建立网络互动机制,健全“网上发言人”制度,着力构建网上舆情导控应急处置和协调工作机制。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网民自律意识,让网民自觉承担社会责任,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健全“网络评论员”制度,及时在线交流、收集和回复网民意见,与网民实现网上互动,正确引导网络舆论,使舆论和不稳定苗头得到及时疏导和解决。

2、建立网上综合防控体系。加快构建“网上警务室”,加强网上舆情监测,严厉打击网上违法行为以及利用网络实施诈骗、盗窃和黄赌毒等犯罪活动,切实防止网上非法活动演变为现实社会危害,以维护网上秩序,净化网络环境,促进网络虚拟社会的健康发展,更好地保护人民权益。

(三)探索建立“三防联动”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按照“打防并举、预防为主”的防控思路,以建立健全社会治安动态管控机制、强化基层综治信息平台建设为核心,探索建立“专业巡防、群防群治、技防引领”“三防联动”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1、加强群防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群防群治队伍规范化建设,发动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广泛积极参与治安防控工作。

2、加强技防设施建设。进一步拓展视频监控系统应用领域和范围,推进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建设,调整整合现有区域的监控体系,构建视频信息共享平台,不断推进视频监控系统运行管理水平,及时提高应对能力。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保长效机制建设,努力构建校园监控与公安分局视频监控系统联网为核心的联动、高效的治安管理模式。

(四)探索建立“四位一体”的社会矛盾调处体系。坚持以综治工作中心为平台,充分发挥司法所、派出所、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在社会矛盾调处中的基础作用,着重构建综治部门协调,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信访化解“四位一体”的社会矛盾调处体系。

1、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切实加强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进一步健全基层人民调解员队伍,建立健全人民调解“以奖代补”的工作奖励机制,充分调动村居基层矛盾纠纷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

2、进一步健全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机制。切实贯彻调解优先原则,强化各部门职责范围内行政调解的主体意识,探索建立系统化的行政调解机制和运作程序。强化政府法制机构建设,使政府法制机构成为行政调解的综合协调和指导机构,加强机制建设中的原则把握和运作协调。政法部门要深化调解优先意识,创新建立全覆盖、立体化的调解工作体系,使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3、进一步强化信访案件预防、化解工作。继续深化“抓化解、破难题、促和谐”专项活动,不断完善“以块为主,条块结合”、“领导分片包干”的信访积案化解机制,做到“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采取定期接访、领导约访、下乡回访等形式,进一步加大对信访案件的预防、化解力度,努力把各类信访案件化解在基层,稳控在一线。进一步加强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进一步完善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机制。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加强执法人员的教育培训,强化公正廉洁执法意识,从源头上杜绝信访案件的发生。

4、创新行政调解和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人民调解相融对接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警调衔接”机制,加强力量配备,完善考核机制,创新建立集各行业专业人才为一体的“调解人才库”,进一步推进行业性专业调解组织建设。

(五)探索建立“五扶一促”的特殊人群帮教管理体系。加强社区矫正工作和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加大对闲散青少年的教育帮助力度,强化对精神疾患人员、吸毒人员的管控工作,建立健全以“扶心、扶困、扶技、扶业、扶学、促转变”为内容的“五扶一促”帮教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维护社会稳定。

1、完善乡镇矫正有效管理工作机制。以“扶心”为主,其他“四扶”为辅,按照日常管理与重点监督相结合、思想教育与劳动改造相结合、行为矫正与心理矫正相结合、日常考核与适时奖惩相结合的要求,探索和创新社区矫正工作的具体内容、方式方法、工作流程、工作制度和工作措施,加强心理矫治专业队伍建设,充分利用社会的信息资源和人才资源,主动协调社会各个方面共同做好XX镇矫正工作。

2、健全安置帮教机制。强化就业指导,引导归正人员转变就业观念,自谋职业,自主创业,通过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工作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实现就业。落实优惠政策,按照中央八部委(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为归正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等提供便利条件,重点在技能培训上给予优惠和指导。拓宽安置渠道,支持过渡性安置实体或基地建设,重点解决就业困难的“三无”归正人员的过渡性安置,协调各种就业服务组织为归正人员就业提供指导和服务。

3、加大对社会闲散青少年的教育帮助力度。加强对闲散青少年的基础管理,做好辖区范围内的排查摸底工作,建立健全社会闲散青少年“一人一档”、专人负责、分类管理制度,准确掌握辖区内闲散青少年的动向,严防发生漏管失控等现象。深化活动载体建设,积极开展“专业技能培训”等各类活动,加强对失学、失业、失管问题学生等社会闲散青少年的管理和教育。

4、建立高危人员监管机制。摸清全镇精神病患人员、吸毒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底数,并给予更大的关爱和帮助。注重对心理疏导和治疗,有针对性落实教育管理措施,人性化建立健全吸毒人员戒毒康复机制和重性精神疾患人员的监管机制。

(六)探索建立“新XX人”管理体系。加快整合资源,探索建立“新XX人”服务管理体系,切实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有效解决因大量流动人口带来的一系列社会稳定问题。

1、加强流动人口基础信息管理。以“一次采集、信息共享”为目标,加快构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实行统一信息采集,统一组织管理,统一提供服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机制,准确登记流动人口的各类信息、出租房屋信息、就业就学信息。建立流动人口服务信息网站,合理发布就业、出租房、教育培训等信息,为流动人口做好正确的社会引导工作,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成立流动人口服务专线,畅通申诉渠道,合理引导正确运用法律手段处理各类问题,全力保障外来流动人员的合法权益,不断增强外来流动人员的归属感。

2、完善流动人口服务分类管理模式。搭建“分类式”管理平台,全面落实居住证登记制度。对固定居所的一般外来流动人口实行常规管理,对临时居所的人员实行有效跟踪管理,对无固定住所或无合法证件的人员实行重点管理,切实做到“以证管人”。搭建“旅业式”管理平台,对出租房屋进行分类,以“常规管理”、“一般监控”、“重点监控”、“重点整治”区别对待管理,采取“谁出租谁负责”的原则,强化房屋出租人的责任意识,切实做到“以房管人”。搭建“行业式”管理平台,以强化“谁用工谁负责”的责任意识为前提,采取以行业为主要抓手的流动人口管理方式,实行用工单位负责制,探索建立行业单位流动人口管理员制度,切实做到“以业管人”。

3、认真实施流动人口服务政策。认真实施流动人口及其子女在教育、居住、保险、医疗卫生、计生、就业等方面的服务政策,有效提升流动人口服务质量,强化流动人口对XX镇的社会认同感。以“高积分换高待遇”为切入点,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积分制”服务管理体制,鼓励和吸引优秀人员全身心投入到我街道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中来。

(七)探索建立“互联互促”的两新组织管理体系。以“拓面提质”、“五进非公企业”为总抓手,探索建立两新组织党建和综治工作“互为联动、互为促进”的管理体系。

1、完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牢牢抓住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为根本出发点,按照行业、业务主管单位、属地管理三种模式,以重点行业为突破口,创新“两新组织”领导管理体制,拓宽面上党建组织,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加大在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中组建党组织的力度,探索在流动人口优秀分子中发展党员工作,夯实执政基础,壮大社会管理骨干力量。积极推广完善党员服务中心的平台作用,进一步创新区域化党建的运行模式;
深入开展“活力和谐企业”创建活动,积极引导企业加强自身党组织建设。

2、完善“两新组织”社会综治工作。充分利用综治工作中心这一平台,推动综治网络向企业延伸,对规模以上民营企业,深化推行“五进”非公企业体制,即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进非公企业、社会治安防控进非公企业、法律教育进非公企业、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管理进非公企业、平安创建进非公企业。进一步培育建立重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综治工作站和综治协会、安置帮教协会、和谐促进会等一批服务于综治工作的社会组织,发挥他们行业自律、区域协调、辅助管理等作用。积极探索建立新经济组织间区域性综治组织网络,以解决单一企业难以解决的一些问题。

三、强化保障,筑牢根基 一是强化阵地保障。镇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设立社会管理创新办公室,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进行协调、指导,完善服务职能,实现“群众来访联接、矛盾纠纷联调、突发事件联处、治安防范联管、基层平安联创、混乱地区联治、社会管理联动”。二是强化组织保障。按照上级要求和目前我镇社会管理工作情况实际需要,抽调2名素质高、能力强的人员到社会管理创新办公室工作。三是强化物质保障。镇政府加大了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投入,设立社会管理创新和社会建设工作专项经费并列入财政预算。四是强化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对社会管理创新和社会建设主要工作指标进行量化,乡镇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定期督导。对各村各单位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措施、限期整改。对措施不落实出现问题的单位,视其情况分别给予通报批评、警告或一票否决等处罚,推动了社会管理创新和社会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0一一年四月二十八日

推荐访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