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公文范文 > 主题教育 > 2023届新高考语文备考复习:两会,共建美好家园(完整文档)

2023届新高考语文备考复习:两会,共建美好家园(完整文档)

时间:2022-05-27 10:00:04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届新高考语文备考复习:两会,共建美好家园(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3届新高考语文备考复习:两会,共建美好家园(完整文档)

 

 2023 届新高考语文备考复习 两会,共建美好家园!

 人民至上,答好“民生答卷” ....................................................................................................... 1 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 1 统一法律适用 校准正义刻度 ......................................................................................................... 3 五个维度理解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 3 练好“功夫”在“清风朗日”扬帆远航 ....................................................................................... 4 成为一名优秀的新时代人才 ........................................................................................................... 5 十指抱拳力千斤 ............................................................................................................................... 6 让“诗和远方”赋能乡村振兴 ....................................................................................................... 7 这个“群”有何不一般? ............................................................................................................... 7 用“她贡献”标注新时代的“半边天” ....................................................................................... 8 让铿锵玫瑰竞展芳华 ....................................................................................................................... 9 你是我的眼,致敬“幕后英雄” ................................................................................................. 10 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 ............................................................................................................. 10

  人民至上,答好“民生答卷”

 宜霖 2022 年 03 月 08 日 10:48 |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达到 113 元、27 个城区中小学增学位 25520 个、资助4956 名困难学子圆了大学梦、新增城镇就业 33.25 万人……刚刚过去的一年,甘肃省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交出了一份获得感、幸福感满满的“民生答卷”。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人民至上”始终是党执政兴国的价值追求,“人民幸福”是永恒的价值坐标。能否以人民为中心,答好“民生答卷”至关重要,考验着政府执政能力和治理能力。

 情系人民冷暖,答好“民生答卷”。群众利益无小事。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以百姓心为心,用情、用心、用力为人民谋幸福,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作一张又一张脸庞上的笑靥如花。兰州新区的舟曲县避险搬迁群众是这张“答卷”的见证者之一。从滑坡、泥石流、塌方等地质灾害高发的舟曲,到安居乐业交通便利、百姓稳定增收、孩子就近入学的兰州新区,他们走出摆脱连年受灾的苦恼,走出高山在新家园开启了幸福新生活。

 出实招求实效,答好“民生答卷”。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人民不是口号,必须通过实实在在的政策和行动落地见效,把实事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让群众真正得实惠。从养老、教育、就业,到出行、住房、医疗等,过去的一年甘肃省统筹财力,圆满完成 10 件为民实事,今年甘肃省将继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办好 10 件民生实事。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在新时代赶考之路上,不管“考题”怎样变,答题的核心要点始终是“人民至上”。秉承初心使命、以一以贯之的决心和信心,意气奋发朝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奋斗目标阔步前进。

 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2022-03-07 18:04 作者:王石川

  3 月 5 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民族团结,多次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比如去年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就强调,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把工作做细做实,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团结和谐,则国家兴旺、社会安定、人民幸福。各民族同胞生于斯长于斯,没有理由不爱脚下的热土,没有理由不爱家乡和国家。搞好团结,团结如一家人,才能实现国家兴旺,人人得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民族团结一家亲,越团结,各民族同胞的生活就会越幸福。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既然同在中华民族大家庭,我们就有一千个理由搞好团结,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维护各民族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键是提升各民族的文化认同。为此,从认真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到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特别是要从青少年教育抓起,再到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全面理解党的民族政策,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每一项制度安排都不可或缺,与之相关的每项措施都需贴地而行。文化认同问题解决了,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才能巩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各项工作都往实里抓、往细里做,做到有形、有感、有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深入人心。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做民族团结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工作越用心,民族团结的效果就越显著。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曾专门讲到内蒙古创造过“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等历史佳话。今天,重温这两则佳话,我们愈发理解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从历史佳话中汲取力量,在民族团结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有这个信心和决心,更有足够的能力做得到、做得好。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就能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王石川)

 统一法律适用

 校准正义刻度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2022-03-08 13:58 作者:沈锐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实施的重要内容在于裁判尺度的统一。看似冰冷的法律条文,正是在生动的社会实践中,在千千万万位法官的裁量之下,一次次校准“刻度”,逐步促进形成全社会的法律共识,深刻影响着民众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

  近年来,人民法院已经建立起了一整套规范法官裁量权行使、统一法律适用的体制机制,在司法解释制定、案例指导、“四类案件”监督、类案检索、院庭长监督、案件质量评查、规范专业法官会议、强化审委会职能作用发挥等工作上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提到,2021 年,全国法院一审服判息诉率 88.7%,二审后达到 98%。据统计,民事、行政案件再审申请驳回率分别稳定在 90%、96%以上水平,这些成绩的取得都与统一法律适用,规范裁量权的行使密不可分。

  2021 年以来,人民法院多措并举,不断推进统一法律适用工作。最高人民法院印发《最高人民法院统一法律适用工作实施办法》《关于完善人民法院专业法官会议工作机制的指导意见》《关于完善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改革试点的实施办法》等文件,进一步规范明确工作机制。截至 2021 年 9 月,最高人民法院共发布 29 批 160 余例指导性案例,针对社会民生、环境资源、知识产权等重点热点领域,还及时发布典型案例、优秀案例、公报案例。各地人民法院针对疫情防控、营商环境等案件,也积极作为。通过充分发挥案例的指导参考和参照作用,着力解决“类案不同判”问题。今年 1 月份,最高人民法院召开了统一法律适用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裁判要旨梳理提炼工作方案》,推动法官智慧结晶与信息化手段深度融合,建立裁判要旨数据库。此外,人民法院不断强化司法公开理念,坚持依法公开原则,不断促进法官裁量权规范行使。

  当前,越来越多的人们已习惯使用相似案例的生效判决为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提供参考,统一法律适用、规范裁判权行使愈发深入人心。人民法院致力于确保严格公正司法,通过统一法律适用,不断校准正义的“刻度”,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

 五个维度理解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2022-03-08 10:16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民为国基,谷为民命。3 月 6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高瞻远瞩的眼光,坚实有力的判断,意味深长、教诲深刻,再一次凸现筑牢粮食安全根基的意义。

  一直以来,“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萦绕在人们心头。从吃饱饭到吃好饭,从牢牢端住自己的饭碗到中国饭碗里装中国粮,有关吃饭问题未曾麻痹大意过。如今,我国以占世界 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 1/5 的人口,从当年 4 亿人吃不饱到今天 14 亿多人吃得好,就是对这一问题的有力回答。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中国要靠自力更生,自己养活自己!”这一成绩来之不易,要继续巩固拓展。唯有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才能确保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观察粮食安全,首要的是战略维度。自古以来,粮食安全都是关系国家经济的大账本,关乎国家安全的大战略。我国之所以能够实现社会稳定、人心安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历史上,多少兴旺衰败的教训,都说明了守住天下粮仓的重要性。究其本质而言,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粮食安全则是战略问题。只有清醒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从粮食安、天下安的战略高度思考问题、谋划发展。

  守护粮食安全,基础的是资源维度。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土地资源富集,粮食生产就能保供。这意味着,农田就是农田,也必须是良田;既要确保18 亿亩耕地实至名归,又要努力建成 10 亿亩高标准农田。对此,决不允许在耕地上东折腾一下、西折腾一下,决不允许任何人在耕地保护上搞变通、做手脚。否则,14 亿多人的饭碗怎么端得牢!耕地红线不能践踏,保护底线不能突破,守住了耕地红线就是守住了安全线。

  确保粮食安全,关键的是科技维度。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生产机械化,农技技术提升,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育种能力建设……凡此种种,都需要向科技要生产力。特别是需要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在基础性前沿性研究、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生物育种产业化等方面下苦功、务实功,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真正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让粮食安全基础更牢靠、更可持续。

  扛起粮食安全,重要的是责任维度。人们常说,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围绕粮食安全,该有的责任必须扛起来。各地各部门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要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这涉及到从种子到土地、从产粮到销售、从自产到进口、从农民到企业、从科技到创新、从水利设施到信息服务等一系列问题,有关部门理应提高政治站位、压实压紧责任,以担当作为保安全无虞。

  践行粮食安全,日常的是生活维度。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一方面应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保护好生态环境前提下,学会向森林、江河湖海等资源环境要食物,要树立大食物观;另一方面应弘扬勤俭节约的好风尚,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加强节约粮食工作,狠刹浪费之风,从餐桌抓起、从每个人做起,树立节约观。既要吃得丰富多样,又要吃得适度适量,是与每个人、每个家庭息息相关的,也是对劳动的尊重、对美德的尊崇。对粮食而言,日常生活中的每一次“开源节流”,都是在加重安全的砝码、安心的保障。

  作为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

推荐访问:备考 共建 两会 2023届新高考语文备考复习:两会 共建美好家园 百家名校2021届高三上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