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公文范文 > 主题教育 > 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典型材料4篇

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典型材料4篇

时间:2023-05-01 16:30:27 浏览次数:

篇一: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典型材料

  

  人民法院法庭庭长先进事迹

  扎根基层

  敬业奉献担道义

  ——记县人民法院张秀林的先进事迹张秀林,男,39岁,法理学硕士,**县人民法院坝头法庭庭长,十五年来他一直工作在基层,吃住在法庭,扎扎实实,勤勤恳恳,为民排忧解难。

  多年来,他一直把人性情感和法律理念同时注入审判工作中,通过明法析理,引导当事人在法律的框架内、在尊重乡土社会现实和传统道德观念的基础上,培养起追求双赢互利的诉讼理念,从而做到化解矛盾、案结事了。

  十年来他办案超千件,当事人都说张庭长是我们信得过的法官。

  正是由于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他才多次被市委授予市十佳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和市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他还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多次被评为市优秀法官;他还被省高院表彰为全省法院调解年活动先进个人。

  一、品质与实力,是敬业奉献的基础他为自己提出了“越是在乡村,越是要高度;越是在基层,越是要深度的更高追求,他深知政治品质与业务实力是敬业奉献的基础,而高尚的品质与深厚的实力又必须通过刻苦的学习、勤奋的研究和丰富的实践才能获得。

  他深入基层、全力以赴,不断加强知识积累和经验积累,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为他能办案、办好案、快办案奠定了基础。

  二、能力与方法,是敬业奉献的条件他在法庭工作已十五年了,法庭远离县城,群众文化素质不高,面对现实他勇挑重担,大胆工作。

  在交通条件愈来愈便利的今天,他却固执地认为法庭是为了方便群众诉讼而设立的,法庭就是自己的工作岗位,自己就应当以法庭为家,坚守岗位、安心工作。

  有老百姓到法庭咨询,他便细致地讲解法律规定,有当事人到法庭诉说,他便耐心地认真倾听。

  对当事人的充分尊重,赢得了老百姓的普遍信任,也化解了当事人内心的冲突,使当事人感受到他是在一心一意地为当事人解决问题。

  三、廉洁与公正,是敬业奉献的保证去年秋天,他处理了一起婚约财产案件,原告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给他送了五百元钱,他拒绝并批评了原告。

  原告说:官司我也不打了,被告有钱有势,我也打不赢,明天我就去外地打工。

  他说:你再等两天吧。

  第二天该案顺利调解,原告当庭领取被告返还的彩礼款时不好意思地笑了。

  四、宣传与报道,是敬业奉献的窗口

  几年来,他在《法制日报》、《农民日报》、《**法制报》等报刊上发表宣传稿件50余篇。

  他撰写的《试论公开审判》等学术论文在《中州学刊》核心期刊上发表。

  他创作的30余篇文学作品在《百花园》、《当代作家文集》、《莽原》

  等杂志上发表,有10多篇作品在全国和省级征文比赛中获奖,其中《法官老张的一天》在**省政法干警诗词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篇二: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典型材料

  

  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个人先进事迹材料—个人事迹

  润物无声解心结

  在2004年的**省**县人民法院总结大会上,立案庭庭长**的述职述廉报告被全票通过,并以最高票当选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公务员。掌声肯定的是**的先进业绩,荣誉见证的是**的无私奉献。他用辛勤的的汗水和聪明的智慧描绘出信访工作的鲜丽画卷,为维护司法形象,保障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2003年初,院党组将**同志调到立案庭庭长岗位,担负起立案信访工作重任。两年来,他付出的是辛劳,收获的是成功,信访工作取得喜人业绩。2003年底,他代表**法院在省高院召开的信访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介绍。

  创新,开僻一片新天地

  上任伊始,**便进行精心的调查研究工作,努力探求搞好信访工作的方法和措施。面对调查取得的大量信息,**认为,群众信访不信法,具有多方面原因,但主要是是裁判的公开性不强,透明度不高,当事人的知情权保护不足,事后反映情况的途径不畅,表达思想的机会很少,以致误解审判工作,怀疑审判公正。

  针对原因,**开出了三张处方:一是加强文书说理显公正。他建议党组作出规定,硬化裁判文书的说理标准和具体要求,将适用法条的具体内容写进判决书,给当事人一个明白,从源头上控制信访的产生;二是规范信访护法威。他起草了《**法院关于信访工作的若干规定》,完善信访制度,规范信访工作,建立首访负责制、处访责任制,构建处访网络,实现信访有接待,处理有结果,个个有担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把矛盾解决在院内;三是延伸服务解民忧。司法功

  能的有限性决定了法院审执工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一切司法目的,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往往成为信访的起因。三张处方的实施,消除了以往制约信访工作的主要症结,为信访工作良性发展、成功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热情,融化内心坚冰

  长期与人民群众打交道的**知道,老百姓最怕是官僚主义,最恨的也是官僚主义。他常说:“父母是群众,群众是亲人”。**对于进行信访投诉的当事人总是给予极大的热情。和他谈过话的当事人无不赞叹

  “陈庭长没架子,是好人!”这是许多信访群众心理的话。

  2001年5月,**县56岁的农妇张某因犯寻衅滋事罪,被**县人民法院判处拘役5个月。服刑期满后,张某以判决错误为由,多次提出申诉,均因理由不成立而被驳回,但张某就是不能正确对待,不断地上访。

  **把张某送回家,并和村干部一起住进张家,进行面对面地帮教。早上,**为张某的水缸担满水;田里,陈庭长为张某收割麦子;桌前,陈庭长和张某叨起家常,谈起道理。水滴石穿,张某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她向陈庭长说出自己心中的上访目的:自己坐过牢,没法在村里人面前做人,现在年老体弱,经济困难,活着也没大意思。不断上访能使政府关心自己,给点面子,给点救济。

  为了解决张某的生活问题,陈庭长和院长一道商请地方政府按政策给予其救济和帮助。乡村干部现场办公,落实宅基地,下拔救济金,为张某建起了住房。住进新房的张某流着泪,拉着陈庭长的手说“这辈子不上访!”

  真诚,拂去眼前迷雾

  当事人对法律政策的误解往往是不正当信访的重要原因。**在信访工作中坚持真诚待人,努力争取群众的尊重和信任,与他们交朋友、做知已,把误解消化的交流中,把问题解决在服务里。每逢他值班,信访接待室里总是满满一屋子人,有的是真正的信访户,更多的则是息访的老朋友,他们是来向陈庭长咨询法律政策。

  “你的想法不完全错!”这是陈庭长常挂在嘴边的话;

  “我对你的观点有不同看法,不知对不对?”这是**同志否定对方主张时的开场白,他用真诚促使对方自愿做他的听众,接受他的观点,许多怀疑和误解就在这样的真诚交流中消失。真诚是**同志打开信访症结的一把钥匙。

  1985年施某等23名工人因政策按置,由农民转为税务局协税员,平时为农,逢集市协助征税,享受税务局临时工待遇。2003年,税务局根据上级的统一规定,将他们解骋,并给予一定的补偿。施某等不服,以国税局违反劳动法,侵害他们利益为由提起民事诉讼,经两级法院审理败诉。他们认为法院偏袒国税局,开始集体上访。**逐户家访,和他们讲法律,说政策。几天下来,嗓子都说哑了。针对施某等提出的“税务局应该为我们缴足养老保险金,补办工伤保险”等理由,**对县区机关事业单位的临时工劳动保障情况进行调查,以事实比较教育施某等人面对现实,息访止诉。施某等人终于感觉到税务局已经做了能做到的一切,法院的判决并没有错误,挡在他们面前的迷雾随风化去。

  没有惊天动地的创举,只有润物无声的真诚。**同志用忠诚和奉献创造着平安和和谐,描绘出华表与天平的神圣,谱写了司法为民的优美旋律。

篇三: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典型材料

  

  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典型材料

  二000年**担任立案庭庭长。她带领全庭同志锐意进取,大胆创新,强化了立案窗口的文明建设,五年来接待当事人近20000人,收各类案件12000件,收案差错率为零。来院诉讼的当事人对立案窗口的文明服务表示满意,扭转了立案难的局面。为了做好庭前准备工作,她勇于创新,探索审判流程管理新机制,完善庭前准备程序,力争每件案件准备到位,大力推进微机分案,加大审判跟踪和流程管理力度,杜绝超审限现象。完善速裁合议庭的职能,五年来速裁合议庭审结1500件案件,体现了快立、快审,方便当事人诉讼,减少当事人诉累。

  做好信访工作是司法为民的重要体现。五年的信访工作中,她始终以热心、耐心、细心、诚心对待来访者,每天接待来访群众少则几人,多则几十人,最多的一个当事人谈话达21次。无论工作多忙、多累,她都满腔热忱、不厌其烦,对老弱病残者体贴、照顾,主动给他们资助钱、物。接访工作是一项繁重、艰苦的工作,每逢大型的接访任务,她都能给领导参谋和助手,切实贯彻院党组的决定,制定详细方案和应急措施,全程参与,工作在一线。她克服了自身是女同志家庭负担较重的困难,以身作则、吃苦在前。2003年省两会期间,她主动承担了到沈阳驻扎接访的任务,一住就是10天,孩子病了,只能利用晚上回家看望,第二天又起早赶回沈阳。二00四年大年三十下午,市中院通知派人到北京接访,她主动把困难留给自己,和别的部门同志前往北京。当除夕的钟声敲响时,他们刚好走过天安门前到达指定地点。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谈话,终于做通了上访人员的思想工作。等他们连夜返回鞍山时已是大年初一早上九点多了,她的腿、脚都不听使唤,脸上没有一丝血色,在家整整躺了两天。

篇四: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典型材料

  

  立案庭长先进事迹材料

  身患癌症,与病魔搏斗20年创造生命奇迹,身为法官,默默奉献27年,先后荣获二等功、三等功、十佳法官、优秀干部等多项荣誉,用顽强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永不言弃、默默奉献的赞歌——她就是东湖开发区法院立案庭庭长——司丽华。

  “癌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惧怕它的心”。

  司丽华今年51岁,在1987年4月的一次体检中,司丽华被查出肺部有阴影,经同济医院确诊为克拉巴腺癌,专家会诊结果只有3个月的生命期。但司丽华并没有被这惊天霹雳所击倒,在癌症面前,她表现出顽强的意志和与病魔抗争的决心。她积极配合医生做了肿瘤割除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治疗,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巨大病痛,病情稳定后,她积极要求回法院上班。领导和同事们劝她回家休息,她回答说“在病中,领导和同志们给了我极大的关爱和生存下去的勇气与信心,我要把这种爱投入到工作中,要不然我会于心不安的”。多年来,她几进医院,又几次顽强地挺了过来,司丽华在与癌症搏斗的20个春秋中谱写下永不言弃的生命最强音。

  “尊重和善待当事人就是尊重自己,善待自己的亲人”。

  司丽华经常换位思考:假如我是来访群众,我希望的接待法官是什么样?她认为:“司法为民不是一句挂在嘴上的华丽词语,而要落实在行动上,落实到所接待的每位当事人身上”。

  “为百姓做事,是我作为一名普通法官的不懈追求”。

  司丽华认为,做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人生的价值就在于敬业,在于奉献,在于为百姓做实事。

  2005年7月,来自江西、福建、湖南等五省的几十人涌进法院,吵吵嚷嚷地要法院维护他们的权益。司丽华了解到这些人是一群非法传销人员代表。武汉某营销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对某产品进行非法传销,发展传销人员2万余人。由于传销公司未按时向传销人员返利、分红及退还保证金,百余名传销人员多次聚集在一起,声称要维护自身利益,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因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他们来到法院要求立案,否则要上访。司丽华深知如果接访工作处理不好,会严重影响到社会稳定。她用许多活生生的例子宣讲非法传销害人害己的事实,指出非法传销不仅严重扰乱社会正常的经济秩序,而且还严重危害到社会稳定。希望他们自觉摆脱传销的“致富诱惑”。她苦口婆心地劝说,入情入理的话语使得来访者心服口服。最后,司丽华见天气炎热,来访人员又都经过舟车劳顿,十分疲惫,于是主动安排车辆把他们送到了火车站。让他们负气而来,心服而归。

推荐访问: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典型材料 庭长 立案 人民法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