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公文范文 > 主题教育 > 如何认识和理解中国画与西方绘画论文(9篇)

如何认识和理解中国画与西方绘画论文(9篇)

时间:2023-05-04 13:25:03 浏览次数:

篇一:如何认识和理解中国画与西方绘画论文

  

  绘画学习: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的差别

  随着世界文化的持续发展,油画成为西方人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在中国,绘画表现着文人雅士对主观世界精神家园的向往,西方绘画则更重视客观物象形貌逼真的再现,可称为自然的文化,而中国绘画重视物象内在精神和作者主观情感的表现,内心精神世界流于意境之美,是一种人格化的自然。

  中西方绘画艺术如同两座形貌各异的山峰,虽然同样具有令人回味无穷的艺术感染力,但却各成一体。在世界一体化的这个特定历史时期,中国绘画艺术与西方绘画艺术之间的交流也日渐密切。交流之中,我们也看到了这两座山峰的不同特点。

  中国画和西方绘画的不一样体现在很多方面。西方绘画是表象的,具体的,非常的写实,讲究的是对自然的真实表现。西方画家认为理解和把握自然必须是纯客观的,西方的画家观察研究自然的方法也主要是对景写生。中国绘画不同于西方绘画表现在西方画重在写意,这个写意可不是大概其意,写的是意象、理想,写的是画境、意境,更是一种境界。所以有那么一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所以中国画光靠技术是不行的,你画得好还得有文化。涉及到诗、书、画、印各方面的修养,这也是中国画总是有着深刻的内涵!

  从概念角度分析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

  中国绘画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画在绢、纸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简称“国画”。它是用中国所独,更强调神似。它以毛笔、水墨、宣纸为特殊材料,建构了独特的透视理论,大胆有的毛笔、水墨和颜料,依照长期形成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法则而创作出的绘画。(参考百度百科)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它不单纯拘泥于外表形似而自由地打破时空限制,具有高度的概括力与想象力,这种出色的技巧与手段,不但使中国传统绘画独具艺术魄力,而且日益为世界现代艺术所借鉴吸收,这种技巧在中国画家齐白石的众多作品上得以体现。

  西方绘画对色彩的使用很强调,典型的有拉斐尔的“雅典学院”。这也是西方绘画与中国绘画最本质的区别。在致力于追求纯艺术的现代派画家看来,传统绘画搀杂太多的“非艺术的杂质”。(参考百度百科)实际上,西方传统绘画并不是不讲艺术,只不过是在讲究艺术性的同时,兼顾着很多非艺术性的方面。西方传统绘画的另一个特点,是强调描述,长期以来画家们一直是把有效地表现故事和传说、描绘具体的情节,以表达某种寓意或象征,当作自己的任务。这种描述性在扬凡艾克的《阿尔诺芬尼夫妇像》上得到了充分反映。

篇二:如何认识和理解中国画与西方绘画论文

  

  浅谈西洋画与中国画现代化的联系

  西洋画和中国画都是各自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形式,近几百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两种艺术形式之间开始产生联系和影响。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西洋画和中国画都经历了一定的变革和创新,这两种形式之间的影响和交流也愈加频繁。以下是对西洋画与中国画现代化关系的浅谈。

  首先,西洋画的现代化与中国画的现代化之间存在着一些相似的趋势和问题。在两种形式的表现手法中,表现主观情感和借助于新的媒介使用中等等方面有着相似的创新和变革。例如,19世纪时,西方绘画中兴起了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运动,这种艺术形式强调对自然的直接描绘和表达画家情感的表现,而这种表现手法对于中国画的现代化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在中国画的发展过程中,艺术家通过借鉴外来的艺术形式,尤其是西洋画表现手法的创新进行了中国画的现代化转型。

  其次,中国画的现代化还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息息相关。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画所面临的现代化问题不仅在于涂鸦、模仿等方面的问题,也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和保护其传统文化价值的问题。在现代社会中,中国画家通过创新和创作探索了保留传统文化的同时,提高中国画的表现能力与艺术水平。

  最后,西洋画与中国画的现代化在互相交流中也相对应着国际文化的交流与合作的深入。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之间的文化交往和交流日益频繁,中国画与西洋画各自的现代化转型也得到了更好的发挥与展示。各种艺术展览交流、学术研讨和艺术创作的合作,也为中国画和西洋画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篇三:如何认识和理解中国画与西方绘画论文

  

  崇尚中国绘画

  ——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比较研究

  一.中西绘画史概况

  1.

  中国绘画简介:

  中国画:简称“国画”,在本世界美术领域内自称都是独特体系。它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上或绢上作画。在题材上有人物画或山水画,花鸟画(卉)画动物画之分。在技法上又可引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两种,互有特色。在人物画方面,从晚周至汉,魏,六朝逐渐成熟。山水,花鸟等至隋唐之际,使独立形成画料。到五代,两宋,流派繁多,为高度发展阶段。元代水墨画盛行。明清近代,大体录袭前规。在世界美术领域中中国画具有鲜明的民族形式和独特风格。

  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仅从已知独幅的战国帛画算起,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如果从内蒙古、甘肃、山东、新疆以及东北各地的原始岩画及1986年发现于甘肃秦安大地湾原始地画来看,它的历史已不下5000年。以汉族为主包括各少数民族在内的画家和匠师,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丰富多采的形式手法,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绘画。明清以来,特别是辛亥革命以后,随着封建社会的崩溃,外来绘画艺术不断传入,丰富了中国绘画的体裁。中外艺术交流日益频繁,使画家从中得到吸收和借鉴,中国绘画创作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油画、水彩画、漫画、宣传画等相继发展起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各个画种都展示出新的面貌。

  2.西方绘画简介:

  史前时代

  西方人最早的美术作品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即距今3万到1万多年之间。最杰出的原始绘画作品,发现于法国南部和西班牙北部地区的几十处洞窟中,其中最著名的是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所绘形象皆为动物,手法写实,形象生动。迄今为止发现的原始雕刻大多为小型动物雕刻,少数人像雕刻中,裸体女性雕像占主要地位,这些女性雕像夸张女性的生理特点,突出表现女性的乳房、臀部、腹部、大腿等,体现出原始人对于母性和生殖的崇拜意识。在维也纳附近的威伦道夫出土的女性雕像被称为“威伦道夫的维纳斯”,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

  油画的产生:15世纪以前欧洲绘画中的蛋彩画是油画的前身。在运用蛋彩画法的同时,许多画家继续寻找更为理想的调和剂。一般认为,15世纪初期的尼德兰画家凡·爱克兄弟是油画技法的奠基人他们在前人尝试用油溶剂额颜料的基础上,用亚麻油和核桃油作为调和剂作画,致使绘画时运笔流畅,颜料在画面上干燥的时间适中,易于作画过程中多次覆盖与修改,形成丰富的色彩层次和光泽度,干透后颜料附着力强,不易剥落和褪色。他们运用新的油画材料创作,在当时的画坛很有影响。油画技巧很快在西欧其他国家传开,尤其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得以迅速发展,一直流传于世界各个国家至今。

  二.中西绘画特点:

  1.中国绘画的特点

  我国的绘画和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中国书法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国的绘画也以其迴异于西方的表现技法和审美意蕴在世界艺苑中独树一帜。从古至今,在历代的传承当中,中国绘画在审美上形成了讲笔墨、求气韵、重表现等独特的绘画特征,而这些特征的形成,在客观上与中国国土的山川地貌、气候水土等自然景观极为吻合;在主观上又与中国人几千年形成的社会历史、文化心理及哲学思想密切相关,并涵盖在中国美学的基本特征之下。例如,中国书法起源有三:一是汉字起源于象形,二是书写工具为毛笔,三是中国文化思想的渗入。由此,中国书法是线的艺术,这和中国绘画同出一辙,“书画同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绘画我们称之为中国画,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多表现为宫廷绘画和文人绘画。另外一支为民间绘画,包括寺庙洞窟壁画、民间年画、画像砖、画像石等。

  一、笔墨苍润随心而动

  “笔墨”即用笔用墨。西洋画主要用透视、体积和色彩来塑造形象,其画面效果是空间感、体积感极强。而中国画却是以线和墨作为造型的手段,画面效果呈现散点透视、平面轮廓感极强,色彩注重装饰性。“骨法用笔,气韵生动”是也。

  二、应物传神

  写物之真

  中国画较之西画,更注重主观情感的表现,而西画追求的是客观物象的再现。对于客观世界,中国画给人的感觉是既象又不象,正所谓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似与不似之间”追求的恰恰是“意象的神韵”,而不是形象的再现。因此,“传神”和“写意”是中国画最明显的特征。

  三、意境灵动

  象外有韵

  中国画强调意境,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詩书画一体是中国画的特点,特别是历代山水画。

  中国画的意境追求含蓄、虚实相间,画面中实处有形,虚处也是形,山水画尤为如此。所谓虚处,就是笔和颜料没有画到的地方。“计白当黑”、“以虚代实”的艺术手法是西方绘画不可能比拟的。中国历代古建筑也是如此,在空间的分割和处理上,“虚”与“实”的理论传承始终。这主要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艺术的直接影响。

  例如:五代后梁画家关仝的代表作《山谿待渡图》:

  此图带有鲜明的北方特色。巍峰耸立,瀑布高悬;坂垅、冈阜、峦岭,自近及远盘礴而上;楼阁掩映,远山迷朦;气势堂堂,景意幽深。图中强调的是山和溪,山作正面主峰突危,两峰环抱之。山势直立,占构图中轴线,相当稳定。全图用勾染和皴法的技巧来表现,笔力坚挺,用墨厚重,染晕次甚多。整体效果与北宋范宽作品相似,具有北方中原地区高山巨壑宏传劲拔的共同特色。

  2.西方绘画的特点

  西方绘画对色彩的运用很强调,这也是西方绘画与中国绘画最本质的区别。在致力于追求纯艺术的现代派画家看来,传统绘画搀杂太多的“非艺术的杂质”。实际上,西方传统绘画并不是不讲艺术,只不过是在讲究艺术性的同时,兼顾着诸多非艺术性的方面。这大概就是传统绘画区别于现代派绘画的重要标志。传统绘画在艺术上的这种不纯粹性,主要表现在功利性和描述性等方面。西方传统绘画的另一个特点,是强调描述。长期以来画家们一直是把有效地表现故事和传说、描绘具体的情节,以表达某种寓意或象征,当作自己的任务。

  西方传统画与现代绘画差异,还反映在对于所谓再现的不同态度上。对于传统绘画来说,再现是其根本所在,也可以说是西方传统绘画的基本目标。虽然相对于现代绘画而言,西方传统绘画以“再现性”为其主要特征,但是这种再现绝非对自然一成不变的描摹,这种写实带有浓厚的风格特色:时代的、民族的,以及艺术家个人的风格特色。

  古典与反古典,是西方传统能够绘画艺术的两大主流。古典的趣味偏重理性,在形式上的特点尤其表现在重视素描而轻视色彩之上;反古典则热衷与情感,它不详古典主义那样追求庄严、静穆、单纯、和谐的古典意蕴,而是强调自由、放纵的精神和富丽、壮观的气势,动荡激越的精神,在巴洛克和浪漫主义艺术中充分表现出来,前者表现了对于文艺复兴古典趣味的反动,后者则体现出与新古典主义的格格不入。如拉菲尔的《雅典学院》:

  此图是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建的雅典学

  院为题,以古代七种自由艺术——即语法、修辞、逻辑、数学、几何、音乐、天文为

  基础,以表彰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艺术家企图以回忆历史上黄金时代的形式,寄托他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它的主题思想,就是崇拜希腊精神,追求最高的生活理想,这正是人文主义艺术家自己的宿愿。

  全画以纵深展开的高大建筑拱门为背景,大厅上汇集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和不

  同学派的著名学者,有以往的思想家,也有当世的名人。

  三.中西绘画的区别

  1.中西方的绘画工具材料不同

  中国画用线造型,用色为墨,而西方画用块面造型,用色为色彩。其次中西方思维方式不同,所以中国画注重表现与写意,采用散点透视法,而西方画注重再现与写实,采用焦点透视法。正因为上述特点,中西方绘画给人的感觉不同

  中国绘画所用的工具和材料是经过几千年的不断改进而定型的笔、墨、纸(绫、绢)、砚,俗称文房四宝。笔是指经过精心制作的尖头毛笔,毛是从毛皮好的小动物身上,经过精心挑选而来的,一般有狼毫、羊毫、兼毫等;纸是指中国特有萱纸(有生熟两种,其中红五星净皮为最好),质地柔软晕化效果好;墨是指高级的油烟墨,不是一般墨水或任何颜料可以代替的,它通过水可以分若干层次,有墨分五色之说,即枯、湿、浓、淡、焦;砚是指是用一种特有的石头制作而成的(其中以鸡血石最为名贵),专用来为磨墨的。西方绘画的工具和材料有笔、纸(布)、色、刀等。笔是用鬃毛制成的平头的,象刷子,纸(布)都比较粗糙而且厚,有水彩纸、水粉纸、油画纸和油画布等,还有在经过处理过的麻袋布上作画;色是西方各种绘画的主要材料之一,它是通过色相和明度来分层,来表现事物形象的,一般有水粉、水彩、油画等色彩(指不同的画种使用不同的颜色,画油画就用油画颜色);刀是画油画时专用来刮出特殊效果和处理脏颜色的工具。

  中国绘画由于所用的笔是尖头,这就决定了是用线来造型。不过中国绘画中的线是很有要求的,讲究曲直、粗细、浓淡、疏密等形态变化和组织得统一,以及笔法刚柔、轻重、疾徐等所形成的运动感和节奏感,体现出线条造型的艺术美。如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等古代人物画,特别是梁楷的《李白行吟图》通过潦潦几根线条就把诗仙李白那豪放的性格和才思横益的风度跃然纸上;而西方绘画由于用的是平头笔,一笔下来是一片,这就决定了是用块面来造型,它是利用色彩

  的色相、明度以及光的明暗表现客观形象,注重立体空间的真实效果,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2.中国绘画的用色讲究的是以浓墨淡彩为特点,它所用的颜色是特制的中国画颜色(分水色和石色两大类),以水稀湿济,因而所产生的效果是薄而透明,如五代时期南唐著名画家顾宏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中对歌妓舞女的描绘就足以说明这一点,就是后期的工笔重彩画也讲究滋润、自然的效果;西方绘画用的颜色(包括油画色、水粉色、水彩色等),讲究的是色块厚重,前期笔法细腻,后期笔触奔放,注重对客观对象的色彩的真实再现的描绘,以色彩的丰富变化为特点,强调光色效果,如乔尔乔涅的《暴风雨》等。

  韩熙载夜宴图

  暴风雨

  3.中西方思维方式不同。

  中国人的感性主义传统和一元论的世界观与西方人的理性主义传统和二元论的世界观是相对立的。中国人的一元论世界观认为人与自然是统一的、和谐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与此相关,它造就了中国人的独特的感性思维方式。而西方的二元论将天人分开,把人和自然对立起来,注重人和人的潜能,认为人可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所以西方人崇尚理性精神。

  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中西艺术内在本质的差异。中国绘画注重表现与写意,即强调感性;而西方绘画注重再现与写实,即强调理性。这就决定了中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不同。中国画不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而是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的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即运用了散点透视法。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和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等,它们虽不能准确地再现现实景象,但却气韵生动,能带给人

  一种意境之美。西方画家则是理智地进行构图,采用科学的透视学和色彩学来表现近大远小焦点透视和色彩的空间变化,形象的立体感很强,逼真肖似,具有典型性。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拉斐尔的《雅典学院》和西班牙的著名画家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像》等。

  富春山居图

  雅典学院

  所以中西方传统绘画让人感觉是两个不同的体系,给人的感觉不同。中国的山水画充分表现了自然之美,表现的是人格化的自然,能让人融入山水之中,怡情自然。如展子虔的《游春图》是一幅描绘自然景色为主的青绿山水画卷,表现人们春天出游的情景。画家在不大的绢幅上以妥善的经营、细劲的笔法和绚丽的色彩,画出了青山叠翠,花木葱茏,波光粼粼的春光佳境,图中山青水秀,水天弥漫,在波光潋滟的湖面上,一艘华丽的高篷游艇随波荡漾。船中三位女子纵目四望

  陶醉于明丽的湖光山色,流连忘返。湖边数人或骑马或漫步于山间小道,或袖手仁立岸边,兴致盎然。画家通过对各种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成功地体现了《游春》这一主题。中国花鸟画既形似又神似,不仅表现了花鸟之美,而且花鸟都被赋予了画家的思想感情,形象生动。《鸡雏待饲图》描绘的是两只卧立各一、茸茸可爱的雏鸡,通过它们张开的小嘴以及向同一方向张望企盼的情态,我们似乎可以听到它们对画外母鸡迫不及待地“叽叽”呼唤,这呼唤可能是它们表达见到母鸡的喜悦之情,也可能是诉说它饥饿难耐之苦。画中两只雏鸡虽然向同一方向张望,但它们的动态却完全不同,一只是欲立前瞻,一只为侧身回顾,给人以静中寓动之感。这幅画没有任何配景,显得非常单纯,但却笔墨无多意更浓。中国的人物画虽不能明确表现出人的相貌,但人物的动作神情却非常真实。《洛神赋图》是以曹植的文学作品《洛神赋》为脚本加以描绘的,它描绘了诗人曹植

  在洛水上,遇见了已成为洛神的旧日恋人的情景。在这幅画中,画家巧妙地再现了文学作品的精神实质,他把那位似来似去、飘忽不定,在水面上凌波微步的洛神描绘得非常娴雅而传情;而处于惊疑、恍惚中的曹植,在洛水之滨与洛神遥遥相对,留恋徘徊可望而不可及的样子,也十分传神,透出无限的惆怅和哀伤。而对于西方传统绘画,文艺复兴时期由于解剖学、透视学的发展,西方传统绘画的再现性特点达到顶峰,如达芬奇的《岩间圣母》以圣母居图中央,她右手扶婴孩圣约翰,左手下坐婴孩耶酥,一天使在耶酥身后,构成三角形构图,并以手势彼此响应,背景则是一片幽深岩窟,花草点缀其间,洞窟通透露光。画中人物,背景的微妙刻画,烟雾状笔法的运用,科学地写实以及透视,缩形等技术法的采用,表明了他在处理逼真写实和艺术加工的辩证关系方面高超的水平。

  4.中国绘画强调表现,但是从不脱离客观现实,如齐白石所画的《虾》就“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西方传统绘画虽然偏重再现,但从各个时期代表画家,特意识倾注其中。不管是中国画还是西方传统绘画,它们都能以此给人们美的熏陶与享受。

  5.中西文化的差异

  中国人的感性主义传统和一元论的世界观与西方人的理性主义传统和二元论的世界观是相对

  立的。中国人的一元论世界观认为人与自然是统一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中国人讲究天人

  合一,道家的天不变,道亦不变就是这种思想的真实体现。中国人的天人合一的观念萌芽于

  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成熟于封建社会先秦时期。庄子曾说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以天为本,将人看作整个自然的一部分铸就了中国人的一元论世界观。与此相关,它造就了

  中国

  人的独特的感性思维方式,对自然的眷恋使中国人将山川视作民族的母亲。天人合一的思想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本质精髓。

  西方的理性主义和二元论世界观起源于古希腊。理性主义和人本主义是古希腊艺术的灵感源泉。而在理性主义和人本主义的背后则是天人两分的二元论宇宙观。

  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中西艺术内在本质的差异。正是中西方对待自然态度的不同使中西绘画产生了如此大的差异。中国画以表达山水为主题,是能让人融入自然中给人

  以心灵的愉悦感。而我们从西方风景画中很少能看到人的存在,他们要表达的是一种独立的自然。

  2、中华民族的盆地文化与西方海岛文化的差异分析

  第一,崇尚“自然”和“自我保护”的中华民族心态。

  由于中华民族在其文化定型的盆地经验和长期的农耕生活,强化了热爱自然,自我保护的心

  态。表现在政治上“先礼后兵”和“后发制人”;反映在军事上崇尚“保存实力”和“避实

  击虚”;表现在建筑风格上:“内敛深沉”、“不事张扬”、“曲径通幽”、“深藏不

  露

  ”。毛泽东在战争年代总结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戏战术;20世纪60-70年代提出的“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和邓小平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韬光养晦”的政

  治策略,都是上述思想的高度发挥。

  第二,强调“主动出击”和“暴露张扬”的西方民族心态。

  欧洲文化定型地域在地中海北侧的希腊与土耳其之间的“爱琴海”岛屿上。长期的海岛

  生态经验,使欧洲民族对付外来入侵者,只能抢先占领制高点,只能“主动出击”“先发制

  人”和“全方位迎敌”。在孤岛环境中,当外来入侵者登陆海岸时,岛内民族决无逃跑退路

  和

  自然庇护场所,抢先登上制高点,主动出击是唯一有效的方法。这些长期的生态环境经验,也以文化的生物的“基因”伴留下来,形成了西方民族在政治上的具有开放性、攻击性和侵

  略性的心态;在建筑形式上的“暴露张扬”性,如偏爱“山顶城堡”。表现在绘画上是直观

  的、张扬的、裸露的艺术。

  3、中西方绘画艺术的象征文化的比较分析

  如果把中国现代绘画中的象征主义内容以及传统山水画象征性意境的作品

  内容同西方

  象征主义艺术作品进行全面对比的话,那么,我们在抛弃掉基本的形式及表达效果、目的上

  的一致性之后,可以发现其中有着明显的差异:在对人的内心世界即人的意识方面的直接把

  握上,西方人较为模糊,于是只好诉诸象征性手段,他们所展示的人物内心世界也就不甚明

  确,西方艺术自古至今往往较为直观、直接、裸露,一旦采用间接、委婉、譬喻的方式,对

  东方人而言就显得晦涩。相对而言,中国艺术家自古重视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把握和刻画,运

  用象征手法往往能做到游刃有余。西方象征性艺术充满了神秘色彩与悲剧感;而中国的象征

  性艺术包括山水画多采用理想化的特征手法,借用暗示、比喻手段,题材多是自然景观、自

  然物、花鸟虫鱼、动物怪兽,或是古典诗文、神话典故、历史故事等等。

  在表达目的、旨意上,西方艺术多是直接地表达深层含义,反映时代精神、人类情感,也表达某种共同的哲学理念;而中国象征性的艺术多以个人幻想的、独特的形式手法表达

  自己的人生观、哲学理念以及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同时又以自己的情感方式展现对人生对社

  会现实的理解,以中华传统的艺术语言(仅仅是借用“象征性”的手法)来表现时代的生活准

  则与精神风貌。在艺术作用与意义上,西方象征主义艺术是连接19世纪浪漫主义与20世纪超

  现实主义的桥梁。我国的象征性手法及艺术作品内容,自唐宋古典主义山水艺术的象征性意

  境表达开始,经过以后历代革新、发挥、充实,发展到明至清代中叶,达到全面而深刻的程

  度。具体讲,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使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与兴

  奋剂,所以西方艺术是撩去外在的面纱,来解释其本质,然后由这本质实在加以挥发抛洒,进而尽情表露创作者的情感与意图;而中国的象征性艺术则是物我交融、物我合一的意象,用以展示作者的主观情感、志向及个性。西方象征性艺术实质上是再现艺术,是裸露艺术,“裸文化”,它赤裸裸地表现了人物主体内心的恐怖及污浊的世界。展示的是一种直观的、波涛翻滚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中国的象征性意境山水画及现代绘画则是中庸、简洁、含蓄地

  表达意蕴与精神。相比之下,西方艺术象征偏重简单、直接和裸露特征,中国艺术象征则较

  为委婉、曲折和隐蔽。

  6.中西文化的相似之处

  无论是中国绘画还是外国绘画,都有其共性的东西组成整幅画面。绘画是一种在二维的平面上以手工方式临摹自然的艺术,在中世纪的欧洲,常把绘画称作“猴子的艺术”,因为如同猴子喜欢模仿人类活动一样,绘画也是模仿场景。在20世纪以前,绘画模仿的越真实技术越高超,但进入20世纪,随着摄影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绘画开始转向表现画家主观自我的方向。色彩是绘画的形式因素,是艺术表现的语言之一,且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怎样去认识和掌握色彩,怎样使色彩在绘画中发挥更好的作用,这就需要在色彩写生中,训练直观的视觉能力和表现能力。同时,还要懂得色彩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色彩的使用方法和规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两者才能相得益彰。人们生活在色彩世界之中,所见到的任何景物,都具有自身不同的色彩。色彩通过人们的感官,对人的心理和生理产生作用。在美学领域,色彩已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素描,简而言之就是单色画。却又不尽然,素描过程是同一时间要考虑许多问题的综合思维活动。当今美术院校各专业都把它作为基础课,虽然各专业的侧重点不同,油画重体积、调子,国画重线条,版画、设计重结构等;但素描的共性是差不多的。同时,素描作为独立的艺术种类,自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通过比较,我们能够看到中西方在绘画文化上的差别,中外文化各具特色。我们应该兼容并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学来的中外文化都用来发展中国文化,虽然在文中只是提到了中外绘画,归根究底,最终目标还是中国文化。我们要大量吸收中外绘画文化,崇尚中国文化。

  四.总结

  第一,中国画重视空白的运用,有

  “虚实相生”的效果。

  第二,中国画重视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以形写神”,讲究意境、神韵;散点透视。西

  画则凌驾于自然之上,采用的是焦点透视,重写形。

  第三,中国画与书法有很深的渊源,即“书画同源”、“书画同法”。

  第四,中国画与诗有相通之处,因而推崇“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即“诗情画意”。

  而西画则不然。重形似、重再现、重理性、重时空、重光色效果。

  第五,中国画还经常使用印章,是点缀,也增加韵味和美感。

  第六,中国绘画描写的是心灵的故乡,西方绘画描写的是生命的家园。

  最简单理解,中国画是在“写”、表现精神、偏抽象.;西方绘画是在

  “仿”、描摹、仿造

  事物,偏具象。

  后期毕加索(西班牙画家,立体派创始人)、凡高(荷兰画家,后印象派

  的代表)等人对中国画的意境都是十分崇拜!

  不能说谁比谁高,艺术是全人类共同的东西,是无等级的,只是世界观不同,文化差异之必然!

  中国画的资料

  从美术史的角度讲,民国前的都统称为古画。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汉族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这种画种被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西方画的资料

  西方风景画最早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在以后才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在西方的美术史里,我们可以看到14世纪前半叶的意大利壁画,如锡耶纳市政厅的《善政图》,和15世纪初期尼德兰的抄本装饰画上,已经出现了风景在画面上占很大比重的作品。这些作品中的风景和早期的中国山水画同样的命运,只是作为人物的搭配。

篇四:如何认识和理解中国画与西方绘画论文

  

  中西方绘画艺术特点比较

  中国绘画艺术与西方绘画艺术都有着令人回味无穷的艺术感染力,但却各成一体。两者有着不同特点。

  中西方绘画在色彩运用和对色彩的感受上显然有所不同。中国传统的绘画是以墨调色,与西方绘画以油色烘染出的立体感、明暗透视等有巨大差异,在厚与薄、深与浅、淡与浓等多组矛盾中求得视觉性效果。中国古代画论中认为,墨具有五色:焦浓、重、淡、清等;墨色之中又分为六彩:黑、白、干、湿、浓、淡。中国传统绘画黑白不分,是无阴阳明暗;干湿不备,是无苍翠秀润;浓淡不辨,是无凹凸远近,以直觉的方式来感觉色彩的万千变化。而西方绘画艺术,整体上则是倾向于光学意义上的,更加富于几何精神和理性的思考。

  中国画和西洋画不同的一大特点是:西洋画是表象的,非常的写实,讲究的是对自然的真实表现。西方画家认识和把握自然的方式是纯客观的,始终贯穿着以科学精神为基础,画家观察研究自然的方法主要是对景写生。中国画重在写意,这个写意可不是大概其意,写的是意象、理想,写的是画境、意境。所以有那么一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

  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是以天人合一,自然、朴实、返璞归真为美,这个中国画里表现得非常突出。中国人的禅学思想比较发达,形和意之间的关系不是很实在的。一开始虽然是从写实、描绘人物出发,但是渐渐地融进了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美学观念,和形意之间辨证的这思维方式。所以在中国画中的色彩、构图、黑白、线条各个方面都表达了这种独特的哲学观念和思维观念,乃至人生的伦理观念。而且中国人历来有一种运动的画面感,所以中国画里散点透视。你一看它是运动着的,看着山水是活的。

  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用的就是散点透视法。反映的是北宋都城汴梁内外丰富复杂、气象万千的景象。它以汴河为中心,从远处的郊野画到热闹的“虹桥”;观者既能看到城内,又可看到郊野;既看得到桥上的行人,又看得到桥下的船。既看得到近处的楼台树木,又看得到远处纵深的街道与河港。而且无论站在哪一段看,景物的比例都是相近的,如果按照西洋画焦点透机的方法去画,许多地方是根本无法画出来的。

  西方的画中,写实派要求对象、光源、环境、视点四固定,即创作时对客观景物的位置、视点只能选择,而绝不能在画面上随便移动,以求严格按照物理、光学原理,科学准确地再现三维空间的客观世界,并把运用和体现透视、解剖、光彩原理的准确程度当作衡量艺术质量的重要尺度。所以,画家的功夫都用在眼睛所能看到的物体和光影上,不允许增加任何个人的意念和想象;。而后来的印象派提出应自然而随意地表现生活与客观物象。注重画家对现实情境的自我感受和自觉表现,擅长对现实情景的生命状态和存在形式进行直觉式的客观再现与描绘,将绘画从客观自然再现转向主观精神表现。如莫奈的《日出》,描绘的是在晨雾笼罩中日出时港口景象。这一切,是画家从一个窗口看出去画成的。整个画面笼罩在稀薄的灰色调中,笔触画得非常随意、零乱,展示了一种雾气交融的景象。日出时,海上雾气迷朦,水中反射着天空和太阳的颜色.岸上景色隐隐约约,模模糊糊看不清,给人一种瞬间的感受。

  中国画意象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的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主张眼到心到、意到,意中有象,象中有意,主观情志外象化,客观之象情趣化,可谓物我交融,天人合一。中国画的意象特性有着强烈的表现力和艺术魅力,它的艺术追求也是另辟蹊径,既表现客观,还强调主观。作画时,要意在笔先,胸有成竹,笔简而意工,象约而境奇,不仅求之于象内、境内,更着眼于象外、境外。中国画重神轻形、重意轻象,要求神形兼备、意广象圆、情景交融。西方的画通过素描、解剖、透视和从方到圆那种把握对象的方法,明暗的调子、统一光源的明暗关系来进行制作。讲究焦点透视,三维空间作画,讲块面刻画,是一整套像数字公式一样的模式来进行绘画。

  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中西艺术内在本质的差异。也许正是中西方对待自然态度的不同使中西绘画发生了如此大的差异。

篇五:如何认识和理解中国画与西方绘画论文

  

  中国画色彩与西方绘画色彩比较分析

  摘要:中国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突出的民族风格,与西方绘画共同组成了全球两大绘画体系。两者具有较大差异,也存在一定相同点,通过两者交互融合,可以进一步丰富绘画艺术体系。因此,本文以中国画色彩与西方绘画色彩差異为入手点,阐述了中国画色彩发展及演变,分析了中国画色彩与西方绘画色彩差异。并对中国画色彩与西方绘画色彩融合发展路径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中国画;色彩;西方绘画

  前言

  西方绘画艺术主要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其提倡从人的视角观察世界。传达了人的思想情感,是典型的写实视觉艺术;而中国绘画艺术主要起源于魏晋时期,其提倡立足造物平等高度,进行不同类型姿态的演变,具有感应艺术特色。中西方绘画在绘画思维、绘画理念等方面的差异,也导致其在色彩方法具有较大的差别。据此,本文对中西方绘画色彩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具体如下:

  一、中国画色彩发展与演变

  在长时间发展进程中,中国哲学思想“五行说”、“阴阳说”等学说,对中国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庄子“纯白素朴,不染纤尘”的色彩观,导致黑、白成为中国画色彩固有色。同时在魏晋南北朝向唐代发展进程中,中国画色彩也体现了随类赋彩的特点。即通过绘画者心灵的感悟,促使物我与情境有机交融,最大程度激发主体积极主动性,最终实现生动画面的表达目的。随后中国画色彩经过了重色轻墨的魏晋时期、重色重墨的唐宋时期、重墨轻色的元明清时期,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色彩体系[1]。

  二、中国画色彩与西方绘画色彩差别对比

  1、中国画与西方绘画色彩理念差异

  中国画色彩具有突出的历史性、民族性,根据不同民族的差异,其在随类赋彩、墨分五色等方面,均具有较大的差异。特别是在清末至近现代时期,由于西方宗教文化及哲学思想、绘画理念的融入,导致中国绘画色彩理念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我国画家也由以往过分注重水墨绘画的理念转化为视觉美与形式美色彩语言并重的局面,整体绘画色彩理念逐步丰富。

  从历史文化层面进行分析,西方绘画色彩主要源于古埃及时期,其主要以色彩明暗对比的方式,进行形体构造[2]。随后经过欧洲文艺复兴,印象派的出现,促使西方绘画由以往固有色确定色彩关系的形式转化为利用绚丽色彩描绘光影中物象的形式。光色描绘成为西方绘画色彩表现的要点。如印象派画家莫奈绘制的《印象·日出》,就通过颜色彩度、亮度的调整,获得了鲜明的效果。

  2、中国画与西方绘画色彩视觉差异

  从色彩视觉层面进行分析,可得出中国画传统色彩绘制手法主要为统染工艺。即不考虑阴阳相别离的光线变化关系,而是利用凹凸起伏的变化形式,拓展色彩范围,形成丰富的大自然映像。在中国画中颜色数量最多为三种,而墨、线则是画面的主要支撑。通过在大的画面中进行局部点线面的描绘,可以进行不同物象的表达。如画家张凭的作品《屹立》,以珠穆朗玛峰为艺术圆形,通过对每块石头的大小、每一片云运动角度的调整。配合画面黑白对比,摆脱了自然形象色彩的束缚,呈现了微妙的机理效果[3]。

  西方色彩视觉具有突出的“统一”性,即在一个整体画面内,将全部颜色变化及对比、审美感调成相同的趋势。配合色彩的堆积、变化,可保证画面呈现出和谐的美感。从根本上来说,中国画色彩视觉注重整体神韵、局部色彩;而西方绘画则注重画面统一及色彩堆积变化。特别是西方点彩派的出现,将色彩进行了进一步分割。并以小块色彩的形式进行了有序排列,形成了更加完整的画面。

  3、中国画与西方绘画色彩艺术价值观差异

  从色彩艺术价值观层面进行分析,由于中国与西方在文化传统、人文精神、社会价值、地域风情方面的差异,其在绘画色彩选择方面的价值取向也具有较大差别。如中国传统哲学注重天时地利人和般的和谐感,提倡“空”、“玄”、“五彩彰施”等思想。而西方绘画色彩则注重极端色彩观念,即通过具体色彩的变化,体现绘画色彩价值。如高更的《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住哪里去?》中,将形象与色彩进行了协调处理。同时利用物体固有色彩,在相应色彩的基础上,融入了光源色。不仅增强了作品主观表现性,而且促使整体绘画呈现了旺盛的生命力。

  三、中国画色彩与西方绘画色彩融合发展路径

  1、融入西方绘画色彩观

  西方“阳动”艺术、中国“阴静”艺术在色彩方面不仅具有较大优势,而且存在互补关系。在近代西方绘画大师通过了解中国绘画色彩艺术,在自身绘画中融入了中国画色彩绘制模式,如平涂设色、以线勾勒、平面造型等,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基于此,在中国绘画水墨色彩语言弊端逐步凸显的背景下,中国画也应将西方艺术色彩构成引入水墨语言体系中。借鉴西方绘画大师张扬的个性及夸张的色彩,主动思考探究,进一步拓展中国画艺术色彩空间,表达自身观念,进一步丰富中国画色彩语言体系[4]。

  在以往中国画发展过程中,西方绘画色彩已对中国画造成了一定影响。特别是鸦片战争时期,康有为首次提出借鉴西方各国美术家优势,对我国美术手法进行改进。随后受五四运动的影响,我国绘画色彩也有以往单一水墨画风格融入了新型写实语言。清淡色彩语言逐步转化为浓艳色彩语言,程式造型逐步转化为具体造型,蕴藉气格也转化为热烈气格。如海派绘画大师任伯年利用红映绿、花簇簇的思想,通过将不同花色搭配层次细腻的绿色,体现了高度的艺术性及雅俗共赏的特点。同时其将中国画中水墨趣味与民间绘画装饰性手

  法、西方水彩画冷暖调节手法进行了有机交融。结合撞水、撞粉等技法的应用,促使墨、色、水在画纸上呈现了丰富细腻的机理。同期我国著名画家徐悲鸿从西方写实视角出发,与中国半工半写色彩形式进行有机整合,对中国传统绘画水墨色调进行了变革。他的代表作品《愚公移山》,通过西方绘画写实、中国绘画色彩技法的结合,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

  借鉴任伯年、徐悲鸿借鉴西方绘画色彩观经验,当代绘画大师应依托中国画水墨语言体系,对融合中西方绘画色彩艺术进行进一步探究。如将西方绘画中水分燃料应用到中国画宣纸上,将水粉、水墨画有机融合,进一步提升色彩鲜艳特质。在保持中国画空灵感觉的同时,也可以体现西方绘画现实感,切实实现中国画抒情写意风格与西方绘画现代写实风格的有效融合。

  2、构建多元化中国画色彩体系

  在大文化背景下,具有中国特色的绘画新格局已初步形成。据此,当代绘画艺术工作者可从自身内心感受入手。以宽容的态度、博大的胸怀,汲取古今中外西方艺术色彩艺术价值养分,逐步更新绘画色彩表现方法及色彩语言,为工笔重彩、写意重彩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形成提供依据。在这一过程中,当代绘画艺术工作者应逐步弱化中国画色彩、西方绘画色彩界限,充分利用当代中国绘画工作者具备的广泛审美能力,突破云雾山中、笔墨效应等色彩程式,促使心灵深处情感在绘画色彩中自由呈现,最大程度焕发自身绘画作品中的色彩魅力。

  其次,在西方色彩逐步融入我国进程中,个人主观臆造的自然山水已无法满足当代人审美需求,因此,当代绘画艺术工作者应突破古人色彩审美局限,主动接受色彩带来的活力,以全新的面貌,提升中国画色彩的内涵。即在青绿等单一色彩符号的基础上,融入更多的色彩技法及色彩语言。如我国著名画家黄宾虹,在继承传统绘画色彩技法的基础上,将画面设色阶段墨、色表现作为重点。促使整体画面中色、墨实现了和谐共存,呈现了不同的色彩体系。

  最后,在创新中国画色彩绘制形式、色彩颜色理念的基础上,当代绘画艺术工作者可以从情感层面出发,将自身情感与绘画情景进行有机交融。如我国著名山水画家卢禹舜在继承传统山水画水墨、丹青、黑白色彩绘制方式的同时,利用娴熟的笔墨技巧。将西方绘画构图、笔墨及颜色设计理念融入了绘画中,促使中西方绘画在内容、形式、情感等层面达到了和谐统一。

  3、中国画色彩体系的守正与发展

  在中国画色彩体系发展过程中,中国绘画大师通过亲身实践,逐步完善了中国画色彩语言,形成了具有现实意义的中国画色彩语言体系。现代中国画色彩语言体系具有突出的时代性、主观性、个性化及可变性,隶属于绘画艺术独特限度内。基于此,在发展笔墨的同时,当代绘画艺术家应在笔墨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色,发掘西方绘画艺术色彩新内涵。以色、墨交织为重点,逐步补充中国画传统水墨画在视觉语言表达方面的缺陷,开创中国画色墨新局面。

  此外,作为当代中国画艺术的探索者,当代中国绘画艺术工作者应认识到中国绘画色彩研究的重要性。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坚守正道,不断审视钻研。将以往碎片化色彩理念进行有机整合,提炼古今中外绘画精华。随后以体现中国画民族性为前提,进行具有自身独特魅力的色彩体系的构建。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画与西方绘画在色彩方面具有较大差异性,因此,面对传统中国画发展存在的困境,中国画家应正确认识中国画与西方绘画在色彩方法的差异,借鉴西方先进科学绘画方法,主动进入大自然亲身观察、实践。将西方绘画光影学理论、色彩学理论融入中国画中,进一步完善中国画色彩语言,为中国画转型及多元化发展提供良好的指导。

  参考文献:

  [1]王欣,刘慧超,王婷.中国画色彩与西方绘画色彩比较研究[J].戏剧之家,2017(3):184-184.

  [2]郑煜川.感应艺术与视觉艺术——以“色彩”为例,谈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的差異[J].艺术评鉴,2017(22):26-27.

  [3]孙志强.中国山水画传统与西方绘画传统之“三观”比较[J].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7(04):117-122.

  [4]孙希娟.中西方绘画的“空间、造型、色彩”对比探析[J].西部皮革,2018,v.40;No.428(11):76-77.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篇六:如何认识和理解中国画与西方绘画论文

  

  浅析中国画与西洋画的构图差异!

  [内容摘要]了解和把握好中国画和西洋画在构图上的差异和产生原因,对鉴赏、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有重要意义,对日后两种不同风格的绘画创作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画

  西洋画

  构图

  差异

  一、中国画与西洋画的构图差异表现

  1.中国画构图历史及发展现状

  “构图”一词实际来自于西洋绘画,我国称为构图也是近代的事情。国画论中的“六法”中提出的“经营位置”其实就是西方构图的概念。#美术学#

  如今的中国画将构图称为布章和章法,构成画面的主要元素,也是画家称为“画之骨骼”的部分。画家需要在有限的纸幅范围内,运用审美的观念安排和处理线条和形象的位置,把不同的元素、符号按照构图的法则组成完整的艺术空间。画家为了更加鲜明地表达思想和

  风格,都会在对客观事物的入画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文化理解和情绪心态,构图是这个过程中的一种具体体现。

  中国最早的构图概念提出,可以追溯到东晋时代,顾恺之在绘画中提出了“置陈布势”的构图原理,其后历代画家不断丰富和发展,并融入自己的东西,建立了具有强烈民族特色和完整体系的中国画构图法则。

  在构图上,中国画讲究的是“经营”,构图往往被认为是绘画的第一关。“经营位置”及“六法学说”在中国画学说中非常重要。

  2.西洋画构图历史及发展现状

  西洋画构图的概念,是从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构图法则”开始,而风景画的构图则受到16世纪中叶荷兰风景画发祥的影响,三角形、“S”形构图相继产生。三角形构图适合于表达当时宗教主题的绘画作品,能给人以庄重、肃穆的视觉效果,具有视觉冲击力。长三角形让人联想到向上、飞跃、腾起、崇高的感觉,哥特式建筑就是利用这种形状的视觉感觉。而“S”形构图的艺术家,代表艺术家有巴洛克、洛可可,他们的构图喜欢采用“S”形构图,给欣赏者以柔和、活泼的感觉,类似女性身材曲线,给人以优美的鉴赏感觉。

  3.中国画与西洋画的构图主要差异

  (1)中国画与西洋画各有独创的构图

  散点透视是我国画家的独创,在画幅形式的变化过程中,西方绘画一般都喜欢采用符合黄金比例的画幅,很少采用狭长的画幅。而我国的画幅完全不受黄金比例的约束,可以是画家喜好的任何形状,我国画家可以根据画幅来构图,根据构图的需要随意安排及经营物象的位置,具有超时空的散点透视性,这样的特质在中国画的绘制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在这样复杂的画家想表达的人物、事项种类繁多纷杂的场景下,唯有用长卷的形式才能完美展现,而长卷的构图,却往往是一个难点,而传统的焦点透视构图已经不能完美地表现这种形式。唯有应用散点透视才能使画家做到在创作中天马行空、游刃有余地表现这样庞大的场景。如今,散点透视构图在中国画的绘画发展历史中得到不断发展,体现出中国绘画独特的魅力。

  西洋画独创中心轴对称构图。西洋画,尤其是对静物写生的过程中,往往遵循一个构图原则即中心轴对称构图。中心轴对称构图并不是说画幅的左右两边完全对称,而是在重量分布、物象描绘时,感觉画幅左右或者上下的部分是对等的,看起来如同几何中的轴对称图形一般具有稳定的感觉。

  (2)中国画构图结合诗书画印

  中国画构图中诗书画印的结合,是中国画构图的一个大特点,也被视为中国画标签。诗书画印的结合,可以将几种艺术融为一体,相互呼应,既能起到丰富画面的作用,又能增加画面意境,给人更多的审美享受,这在西洋绘画中是没有的,表现了中国人的审美素养。

  (3)中国画特有的“留白”

  中国画中,尤其以山水、花鸟画为典型,画幅中较多运用留白,即画幅中一部分篇幅不作任何安排,留着画幅本来的白色。但是这样的构图方法,却不会显得画面不完整,反而会引发一些深远、悠长的鉴赏思考。这也是中国画的一大特色。

  二、中国画与西洋画构图差异产生的原因

  1.受文化影响不同

  中国长久以来的孔孟之道、儒家的温文儒雅,对绘画的影响非常之大。中国绘画注重境界表达、思想表现,比较讲究感性、直觉的修身养性,对自然的学习、加工、表现,这样的内外合一、相辅相成的绘画文化观念,导致中国画大多注重意境多过技法,构图上也显得比较随意,但是就是这样的构图宽容性,才使得中国画具有悠远、自由的特色。

  而西洋画自产生之日一个重要理念就是“知识”,知识性、合理性是最早的西洋绘画的一个特色。西方受到传统的科学精神观念的影响,虽然绘画思想也随着社会发展不断产生变革,但是绘画始终注重“实”,因此产生各种不同的学问。例如:透视法、比例法等,非常重视现实,多作实质表现,质感、量感注重的都是知识性、理解分析这些实际技法。因此西洋画的构图,大多显得中规中矩,画面重量、色彩分布均衡,给人以稳定的感觉,但是灵活感欠缺,如今虽然出现了很多新的构图方法,但是整体的注重知识性并未被打破。

  2.绘画法则不同

  中国画绘画构图法则有两大点:一是形式服从于内容的创作法则;二是矛盾统一的辩证规律。从形式上看,是笔墨技法下的构图。画面只有在构图的支撑下才能表达画家的意向和更好地突出主题,可见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内容,是中国画构图的优良传统。

  而西洋画的构图法则第一要旨就是均衡。西洋画讲究堆成与均衡,堆成是指上下或者左右形状相同、分量相同,有平静、安定、平稳的感觉,可以有很好的协调鉴赏感受,具有协调美,是一轴线的两边或者周围的形象对象多造成的一种美感样式。而均衡是指两种物象的形状、上下不一样,但是在分量上是一样或接近的物体,均衡可以使很乱的东西统一起来。

  这就直接导致中国画和西洋画的第一视觉感受完全不同,西洋画感受很平稳、均衡,具有稳定的感觉,但是中国画第一感觉是随意、真实。

  结语

  虽然中国画和西洋画都有不同的构图原则,导致中国画和西洋画在表现形式上有较大的差异,鉴赏感觉也非常不同,这是由于中国画和西洋画在各自发展过程中受到不同的文化影响所造成的。中国画注重随意性,注重自由发挥,灵感优于技法,西洋画注重构图的实际性、知识性,技法高于表现。虽然这两种构图方法截然不同,但是都产生了许多优秀的艺术品,中国画和西洋画也是世界美术的两大瑰宝。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和西方的交流日渐加强,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也在交流和互相渗透,绘画欣赏者也更希望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尝试结合和创新,形成新的风格和不断产生新作品,满足艺术鉴赏者的鉴赏需求,也为世界文化作出贡献。

篇七:如何认识和理解中国画与西方绘画论文

  

  结合具体绘画作品谈谈中西方

  绘画的区别

  [内容摘要]:

  中西方艺术文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不断的演变的同时,既继承先辈留下来的风格,也加入每个时代赋予的新元素,在这篇文章中将中西方艺

  术中的主要代表没数绘画作品进行各个角度的分析和研究比较,从中找出共性和各自特色为今后的艺术学习研究创作夯实基础。

  中国绘画注重表现与写意,即强调感性;而西方绘画注重再现与写实,即强调理性。这就决定了中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不同。中国画不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而是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的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即运用了散点透视法。

  西方画家则是理智地进行构图,采用科学的透视学和色彩学来表现近大远小焦点透视和色彩的空间变化,形象的立体感很强,逼真肖似,具有典型性。

  所以中西方传统绘画让人感觉是两个不同的体系,给人的感觉不同。中国的山水画充分表现了自然之美,表现的是人格化的自然,能让人融入山水之中,怡情自然;而对于西方传统绘画,精选文档

  文艺复兴时期由于解剖学、透视学的发展,西方传统绘画的再现性特点达到顶峰,如达芬奇的《岩间圣母》以圣母居图中央,她右手扶婴孩圣约翰,左手下坐婴孩耶酥,一天使在耶酥身后,构成三角形构图,并以手势彼此响应,背景则是一片幽深岩窟,花草点缀其间,洞窟通透露光。画中人物,背景的微妙刻画,烟雾状笔法的运用,科学地写实以及透视,缩形等技术法的采用,表明了他在处理逼真写实和艺术加工的辩证关系方面高超的水平。精选文档

  [关键词]

  中西方艺术比较;西方美术;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中西方绘画的差异

  绘画题材;绘画风格结合中西方绘画作品,比较中西方绘画艺术之间的区别

  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中西艺术内在本质的差异。中国绘画注重表现与写意,即强调感性;而西方绘画注重再现与写实,即强调理性。这就决定了中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不同。中国画不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而是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的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即运用了散点透视法。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和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等,它们虽不能准确地再现现实景象,但却气韵生动,能带给人一种意境之美。西方画家则是理智地进行构图,采用科学的透视学精选文档

  和色彩学来表现近大远小焦点透视和色彩的空间变化,形象的立体感很强,逼真肖似,具有典型性。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拉斐尔的《雅典学院》和西班牙的著名画家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像》等。所以中西方传统绘画让人感觉是两个不同的体系,给人的感觉不同。中国的山水画充分表现了自然之美,表现的是人格化的自然,能让人融入山水之中,怡情自然。如展子虔的《游春图》是一幅描绘自然景色为主的青绿山水画卷,表现人们春天出游的情景。画家在不大的绢幅上以妥善的经营、细劲的笔法和绚丽的色彩,画出了青山叠翠,花木葱茏,波光粼粼的春光佳境,图中山青水秀,水天弥漫,在波光潋滟的湖面上,一艘华丽的高篷游艇随波荡漾。船中三位女子纵目四望,陶醉于明丽的湖光山色,流连忘返。湖边数人或骑马或漫步于山间小道,或袖手仁立岸边,兴致盎然。画家通过对各种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成功地体现了《游春》这一主题。中国花鸟画既形似又神似,不仅表现了花鸟之美,而且花鸟都被赋予了画家的思想感情,形象生动。《鸡雏待饲图》描绘的是两只卧立各一、茸茸可爱的雏鸡,通过它们张开的小嘴以及向同一方向张望企盼的情态,我们似乎可以听到它们对画外母鸡迫不及待地“叽叽”呼唤,这呼唤可能是它们表达见到母鸡的喜悦之情,也可能是诉说它们饥饿难耐之苦。画中两只雏鸡虽然向同一方向张望,但它们的动态却完全不同,一只是欲立前瞻,一只为侧身回顾,给人以静中寓动之感。这幅画没有任何配景,显得非常单纯,但却笔墨无多意更浓。精选文档

  中国的精选文档

  人物画虽不能明确表现出人的相貌,但人物的动作神情却非常真实。《洛神赋图》是以曹植的文学作品《洛神赋》为脚本加以描绘的,它描绘了诗人曹植在洛水上,遇见了已成为洛神的旧日恋人的情景。在这幅画中,画家巧妙地再现了文学作品的精神实质,他把那位似来似去、飘忽不定,在水面上凌波微步的洛神描绘得非常娴雅而传情;而处于惊疑、恍惚中的曹植,在洛水之滨与洛神遥遥相对,留恋徘徊可望而不可及的样子,也十分传神,透出无限的惆怅和哀伤。而对于西方传统绘画,文艺复兴时期由于解剖学、透视学的发展,西方传统绘画的再现性特点达到顶峰,如达芬奇的《岩间圣母》以圣母居图中央,她右手扶婴孩圣约翰,左手下坐婴孩耶酥,一天使在耶酥身后,构成三角形构图,并以手势彼此响应,背景则是一片幽深岩窟,花草点缀其间,洞窟通透露光。画中人物,背景的微妙刻画,烟雾状笔法的运用,科学地写实以及透视,缩形等技术法的采用,表明了他在处理逼真写实和艺术加工的辩证关系方面高超的水平。

  最后我想说明的是,虽然中国绘画强调表现,但从不脱离客观现实,如齐白石所画的《虾》就“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西方传统绘画虽然偏重再现,但从各个时期代表画家,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及后来画家的作品中可以看出艺术家也总力图将自己的情感、意识倾注其中。不管是中国画还是西方传统绘画,它们都精选文档

  能以此给人们美的熏陶。

  参考文献:

  [1]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天津: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

  [2]宗白华。意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徐建融。中国绘画[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精选文档

篇八:如何认识和理解中国画与西方绘画论文

  

  中国绘画与西?绘画的区别在哪??中国画与西?绘画从本质上来说是?样的,都是对于美学的追求,??精神的体现和享受等。但是,由于中西?有着不同的历史?化背景,构成了中西?绘画思想等各??还是有较?差异和区别的。中国画以其古韵内涵的特?,让?们置?其中才能感受它的博?与?韵;西画绘画则以其真实厚重的画?感,给?以视觉上强烈的?彩享受。中国画中国画是以?笔、?墨、矿物质颜料、绢帛、宣纸为?具。题材上分?物画、??画、花鸟画;形式上分?笔画和写意画。总体上追求神韵和?韵的表现,造型不拘于外形的肖似,注重表现外物的内在神韵和画家的情意。?物画主张以形写神,突出?物的内?世界;??强调情景交融的意境创造;花鸟画则强调?命的表现和寄寓情怀。中国画的构图?式和空间处理区别于西?古典绘画只表现特定时空的传统,常按画家的主观意图?由组合空间。如不断移动视点或并置时空,讲求平?布局的横卷图,??、平、深三远法结果画?,计?当?、?画处皆成妙境的处理?式等;?线造型是中国化最基本的造型?式。结合?笔的运?,线条不仅能状物,还能传达出画家的主观情绪,对欣赏者产?不同的视觉和?理感受。中国画的?彩表现向着主观意像化发展。?笔重彩,使?纯度很?的?彩,产?装饰意趣,?墨写意,则将?彩淡化为不同的墨?,结合宣纸的性能和不同笔法,使浓、淡墨?能给?以想象和审美的感

  动,中国画家历来重视在书画中表现学养、品格、情操,由是形成了诗、书、印结合?体的独特风格。其中的诗、书、印不仅是画?不可或缺的部分,且有?发画意,直抒情怀的作?。西?绘画西?传统绘画多强调写实性。画家通过明暗、?彩、透视、解剖等造型因素,把眼中所见的?然物象真实的描绘出来,“像真的?样。”因此,在欣赏写实性绘画时,就要品位画家是如何巧妙的运?明暗的转折关系、?彩的对?与协调规律、透视原理与解剖结构,以及描绘的笔触、画?的机理等艺术效果,真实的再现客观物象的存在状态和?物形象的精神?质的。?外国现代绘画则不以再现客观物象的外表真实为?的,或以单纯的点、线、?和?彩组合的图形表现形象,或以变形、夸张、怪诞的形象表现画家内?的情绪和对外部世界的看法。外国绘画在题材内容上有不同种类,在欣赏时也各有侧重。如以描绘风??情为主的风俗画,要注重其浓郁的?活美感和朴实的民情意味;以描绘?然风光为主的风景画,要注重滑稽寄寓在?然景物中的?境与情感;以再现历史时间为主的历史画,要注重分析所暗喻的现实意义和时代精神;以表现宗教或神话内容为题材的?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要体味其宗教或神话情节所蕴涵的??精神和理想;以刻画?物为主的肖像画,要体味?物内在的精神?质和思想品格;即使是静物画,我们也要透过对象,审视其内在的形式结构和外溢的不同情趣。西?近现代绘画因操作倾向不同,?形成不同的流派,所以要按画派择要欣赏。中国画与西?绘画的主要区别1、中西?绘画理念差别中西绘画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不同的政治、?化思想、宗教哲学、?具材料、审美趣味等因素的影响,使中西?绘画存在这明显的区别。简单的概括就是西洋画重写实,中国画重意境。中国画另外?个主要特点是?线造型。线条的作?远超出了塑造形体的要求,成为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重要?段。西?画家也利?线条塑造形象,但他们更侧重于表现形象质感、量感、空间感。2、绘画?具材料不同中国绘画往往采?中国特制的?笔、墨或颜料,在宣纸或绢帛上作画。中国画运?钩、勒、点等?笔的不同技法,是中国画表现出?穷变化的线条情趣;且以墨代?,使墨?产?丰富?细微的?度变化,也就是“墨分五?”。

  欧洲传统油画是?油质颜料在布、?板或厚纸板上画成,其特点是油画颜?丰富、鲜艳,覆盖?强,能够充分表现物体的质感,使绘画对象显得逼真可信,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

  3、造型语?不同中国画以线造型,线条中充满运动节奏美感。注重墨在空间处理上将不同时间、不同?度观察对象获得的形象特点有机结合起来。?欧洲传统油画以明暗?彩为造型?段,?体感强、光感强、质感强烈。油画客观性强,观察细致表准确,给?以强烈真是感。西?是定点写?按焦点透视法描绘所见物象,偏重于对客体的描绘和对本体画?的构建。其利??彩的变化,明暗对?,近?远?的焦点透视,在?维空间产?三维真实的幻象。4、审美价值的倾向不同在审美倾向上,中国古典绘画则更加重视物象内在精神和作者主观情感的表现。中国绘画尚意,中表现、重情感,中国古典绘画根基于中国民族的基本哲学,即《易经》的宇宙观。以“天?合?”为其追求的??境界。顾恺之“传神论”的提出使中国画从?开始就以“神”为中?,?以“形”为表现“神”的?种?段。“以形传神”成为中国绘画之要义,千古不易。在欧洲传统油画中更加重视物象形貌逼真的再现。欧洲传统油画尚形,欧洲传统油画中再现、重理性。欧洲传统油画根基于“模仿?然”于“和谐的形式”的艺术观念,其意境渊源基础在于古希腊的雕刻与建筑。其宇宙观点仍是“?与物”、“?于境”的对?相视。

  总之,两种画是两种理念的主导。

篇九:如何认识和理解中国画与西方绘画论文

  

  中国画色彩与西方绘画色彩比较分析

  中国画和西方绘画在色彩应用上具有较大差异。中国画在色彩运用中强调的是“留白”,即最大限度的利用水墨,因此黑、灰、白成为其主要的色彩。而色彩丰富、艳丽的西方绘画则不同,其涉及到色彩的选用、组合、运用等方面,具有丰富的色彩体系。

  1.色彩的选用

  中国画能够表现黑、白、灰的级差关系,因为中国画重视的是表现意境,而且都是利用墨来描绘画面。在水墨中,黑色是最常用的,因为黑色能够产生深邃和神秘的效果。其次是白色,白色在画面中表现出一种空灵、清新的感觉。而灰色主要是用来表现淡雅、朦胧的感觉。可以看出,在中国画中,颜色的运用是相对单调的,以黑、白、灰为主。

  相比之下,西方绘画中所用的颜色更加丰富多彩。通过颜色的选用来表现画面的主题、情境、气氛等。在选用颜色时,西方绘画中颜色的分类是非常细致的,它可以进行各种组合,融入到画面中,突出主题。举个例子:蒙德里安在绘画中就推崇五色的搭配方法,善于运用不同的颜色来塑造出画面中的几何结构体。

  2.色彩的组合

  中国画的色彩组合借助于墨的深浅来营造出画面的整体感觉。在中国画中,大胆遣笔的表现方式使色彩呈现出较为简单的特点,相对只会选用单色或是双色来相互衬托。而在西方绘画中,色彩的组合是相当讲究的,它包括颜色的冷暖色调、明度、色彩的饱和度,具体的运用还要看画面所需要的主题与情境。因此,在西方绘画中,往往能够看到多个颜色共同作用在画面中,产生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中国画和西方绘画的色彩运用方式也有较大的差异。中国画以墨线为主,色彩则以蒙白为辅,通过墨与水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表现的效果。通过掌握墨与水的运用技巧,画家们能够营造出墨色的深浅变化,给人以千姿百态的感觉。

  而在西方绘画中,色彩通常是以直接的方式呈现出来,画家通过颜色的不同运用手段来表现物体的性质,从而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此外,在西方绘画中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色彩构成学概念,即“对比”。画家们通过对比不同的颜色,能够在画面中制造出相互矛盾的视觉效果,从而更好的表现画面的主题。

  总之,中国画和西方绘画在色彩上的运用,都各具特色。中国画以运用水墨为主,重视留白,讲究墨的深浅、浓淡变化来表达画面的主题;而西方绘画则以丰富的颜色、复杂的色彩组合、直接表现的方式来营造出画面的效果。

推荐访问:如何认识和理解中国画与西方绘画论文 中国画 绘画 理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