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公文范文 > 主题教育 > 【党课讲稿】对于“中国道路”三点新诠释

【党课讲稿】对于“中国道路”三点新诠释

时间:2022-06-28 08:55:04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课讲稿】对于“中国道路”三点新诠释,供大家参考。

【党课讲稿】对于“中国道路”三点新诠释

 

 【党课讲稿】关于“中国道路”的三点新诠释

 〔摘要〕“坚持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对“中国道路”的理论阐释是一项重要的学术任务。“中国道路”是以实践为基本定向的社会发展之路,它是中国共产党人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有效对接的理论道路,也是中国人民求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之路。在“中国道路”的推进过程中,“党的领导”是其本质特征,“社会主义”是其方向,“守正创新”是其力量,“以人民为中心”是其根本遵循,“和平发展”是其坚持的共同价值。“中国道路”稳步向前印证了它以科学理论思维占居真理和道义制高点的理论优势,不断激发机制体制生机活力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实现市场和政府二者的有机结合助力经济发展的经濟优势和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充分汇聚社会主义建设合力的价值优势。“中国道路”开辟了人类文明新途径,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格局与趋势。

 〔关键词〕“中国道路”,理论优势,制度优势,经济优势,价值优势

 近代中国大门被迫打开后 ,中国何去何从的问题就成为中国人民所关心的重要话题。历史证明,固守旧制和农民斗争不能应对中国危机,中体西用和维新变法也不能救民于水火,推翻帝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亦难实现国富民强,只有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 〔1〕。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坚持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宝贵经验。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深入和“中国奇迹”的发生,“中国道路”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以现实为基础,展开对“中国道路”的学理阐释,对于总结中国方案、彰显中国智慧和传播中国经验有着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一、“中国道路”的内涵特征:以实践为基本定向的社会进步之路 学界对于“中国道路”的研讨由来已久,学者们关于“中国道路”的解释也各执其词,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中国道路”是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是经过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2〕。“中国道路”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中国人民积极探索

 社会发展道路的实践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的有机统一。就此而论,“中国道路”就是以中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基本定向的社会发展之路。对于中国道路的理解,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展开。

 从理论层面来说,“中国道路”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有效对接的理论道路,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理论是行动的先导。马克思主义作为充分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真理,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要充分履行改变世界的责任,就要不断地“具体化”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和满足人民基本诉求,继而在“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3〕11 的双重威力之下叩开“新世界”的大门。面对不同的历史和现实,对马克思主义的运用就不同,就会形成具有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党史使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实现了中华民族从危亡之际逐步崛起并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直面中国的现实状况,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循序渐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性飞跃的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系列成果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了强大而具有说服力的真理性力量,成为指导中国走向国富民强的伟大指南。

 从实践层面来看,“中国道路”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并领导全国人民在实践中走出的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道路”〔1〕,也就是社会主义的求索之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社会主义的求索史,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1〕。实践出真知,实践验真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只有付诸于实践,才能彰显出改变现实、引领社会变革的物质力量。也就是说,“中国道路”就是要运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切实有效地解决中国问题的道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直面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而制定了科学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策略,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了独立;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

 主义建设,继而夯实了社会主义的基础;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通过解放思想并着力进行经济建设,逐渐改变了经济文化落后的面貌,充实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物质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实际,推行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和重大举措,“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1〕。面对社会主义的实践,我们没有现成的模板可循,既要“摸着石头过河”又要加强“顶层设计”,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社会主义的建设之道。“中国道路”推进的源泉“只能是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动力“只能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现实要求”〔4〕6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继续以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去解决当下和未来将要面对的难题。“中国道路”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并“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的过程,这条道路是中国人民脚踏“中华大地”、面向“中国国情”、回应“中国问题”、指导“中国实践”的光明大道。

 “中国道路”是“沿着马克思的理论的道路前进”〔5〕145 和“走自己的路”〔1〕相结合的道路。换言之,“中

 国道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充分体现了中国自身的特色。具体说来,“中国道路”从以下五个层次体现了其独到的特色。

 其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道路”的最本质特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6〕18,也是坚持“中国道路”一以贯之的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群众的忠实代表,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执政党,是“中国道路”顺利拓宽的根本政治保证。在“中国道路”的探寻过程中,一旦我们的具体工作出现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边缘化”的问题,我们的工作就会遭遇挫折,甚至是失败。只有我们党的领导坚强有力,才能取得诸多辉煌成就。

 其二,“社会主义”是“中国道路”的方向定位。“中国道路”一定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遵循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性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7〕22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百年实践中,我们始终坚守社会主义这一大方向。“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前行的方向,这一方向决定了我们必须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我们党带领人民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如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三大改造的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共同富裕的贯彻等无不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色调。在此意义上,“中国道路”就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以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中华民族朝向共产主义的道路。

 其三,“守正创新”是“中国道路”的力量之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始终将创新置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6〕198。在“中国道路”的百年探索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并取得了累累硕果。在理论创新中,我们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创造了符合历史潮流的理论;在实践创新中,我们始终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坚持在时代潮流中不断改进实践模式,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在制度创新中,我们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既坚定不移地秉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与中国实际情况对接以稳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具体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7〕29 但我们必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前提下,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向好发展。

 其四,“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道路”的根本遵循。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决定“中国道路”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所在,“人民立场”是“中国道路”的根本政治立场。“中国道路”自始至终都主张充分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一条真正站在人民立场之上并竭力“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6〕40 的道路。依靠人民的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风雨同舟、共同努力创造的,是“依靠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4〕17。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始终竭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切实解民之忧、化民之困。将人民当作“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7〕28,并充分调动人民参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以汇聚“合力”,使“中国道路”获得最广大人民的支持。

 其五,“和平与发展”是“中国道路”所坚持的共同价值。“中国道路”不仅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道路,还是为世界人民作贡献的道路。“中国道路”是国强民富之路,“国强不霸”是我们对世界作出的承诺。“中国道路”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和共赢的旗帜,始终坚守并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

 策,积极致力于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4〕45 的国际关系,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4〕46 的世界而努力,坚持建立共同价值。我们同时旗帜鲜明地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4〕46;我们不仅积极致力于“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还持续“深化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和“调整同主要大国的关系”,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二、“中国道路”的四重优势:新生事物相较于旧事物的不可战胜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践、理论、制度紧密结合的,既把成功的实践上升为理论,又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还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方针政策及时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制度。”〔7〕9 在理论和实践的双向互动中,“中国道路”充分彰显了理论优势、制度优势、经济优势和价值优势。这些“优势”也正是“中国道路”正确性的表征和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前景的印证。

 (一)理论优势:以科学理论思维占据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百年奋斗的道路充分体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力量,“中国道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1〕,使“中国道路”顺利展开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方面,“中国道路”充分彰显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真理性优势。马克思主义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8〕。马克思主义在积极求索人类文明发展之路的过程中也为中国摆脱困境、寻求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南。依托于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完成了对人类社会一般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特殊规律的科学认知,继而有理有据地回应了人类历史之谜。马克思主义始终以共产主义为指向,而共产主义的达至需要广大的无产阶级奋起剥夺“剥夺者”〔9〕874,并促成“由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来共同地和有计划地利用生产力”〔3〕689 形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和谐的局面。虽然马克思并未对未来的理想社会展开具体图绘,却明确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三大基本原则,即“社会主义公有制”“按劳分配”和“有计划地发展经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中国

 道路”就是以共产主义为旨归的社会发展之路,它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解决了中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新民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不仅使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得到证实,而且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也得到证实。另一方面,“中国道路”充分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所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是世界文明的瑰宝之一,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和“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1〕。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4〕33,并积极推进这些优秀文化指导实践作用的发挥,是“中国道路”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在五千多年的历史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崇德尚义、业广惟勤、爱业乐业、自强不息和刚健有为等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为“中国道路”提供了重要...

推荐访问:党课 讲稿 三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