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公文范文 > 主题教育 > 环保思政案例100例(10篇)

环保思政案例100例(10篇)

时间:2023-05-04 09:05:06 浏览次数:

篇一:环保思政案例100例

  

  第43卷第1期 2018年1月 环境科学与管理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 Vo1.43 No.1

  Jan.2018 文章编号:1674-6139(2018)01—0023-05 环保观念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融入与结合研究 李赘 (西安体育学院,陕西西安710068)

  摘要:为了实现生态文明社会,应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工作,将环保观念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进行融入与 结合。在思考当前中国大学生生态价值观,以及全面提高环保观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作用的基础上,分 析环保观念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途径和环保观念与高校思政教育的结合的详细过程,结合过程主要包括通过 课外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生态环保参与度、通过社团活动提高大学生生态主题活动的质量、塑造优秀的校园生态 环境、实现产学研相结合以及塑造生态文明教育网络平台。

  关键词:环保观念;高校思政;教育;融入;结合 中图分类号:X22 文献标志码:A The Integr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cepts in the University’S Political Education 【j Yun (Xi’an Physical Education University,Xi’an 710068,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realize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ociety,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university students’ecological civili— zation education work,and integrate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cept in the high efficiency civic education.In thinking about

  the current our country college students’ecological values,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guiding role of envionmentalr protec- tion concept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to college ideological educ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cepts and ways of college ideological education is the combina-

  tion of the process in detail,combined with process mainly includes through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ecological envionmentarl participation,through community activities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ecological theme activities of the quality,shape good campu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realize he tcombination and buil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 network platform.

  Key words:envionmental protectiron;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nk about politics;education;into;combine 应对这一巨大问题的方法。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刖再 的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通过几代领导人对 此不懈的努力,发现了一条走生态文明道路的发展 现代社会伴随工业文明的高度发展,人类变的 越来有自信也更有力量,大家相信凭借先进的科技 和完善的制度可以带领人类走向更美好的明天。但 方法,将生态自然和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才是适合 未来人类经济发展的长远道路。这一目标的实现必 与此同时,在工业高度发展的背后,实际上存在着巨 大的危机和隐患。面对即将枯竭的能源、大气环境 须依靠科技手段的支撑,还必须不断加强人类的环 保意识,将环保意识变成行动,调动广大人民积极相 应参加。 的污染等生化危机的出现,每个国家都在积极寻找 收稿日期:2017—1l一16 大学生群体知识丰富对先进理念接收能力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引导者和传播者。对社会各阶层 .作者简介:李赞(1980一),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23.

  第43卷第1期 2018年1月 李赞·环保观念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融入与结合研究 Vo1.43 No.1

  Jan.2018 的价值观都有示范和渗透影响,引领社会主流思想 潮流,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生态责任感在大学时期 确立形成,因此,在高校中生态文明及环保教育就显 扬生态环保意识,此外还应筹备组织各种关于生态 环保类主题活动,将校园文化和校园环境建设和环 保意识相结合,改变部分大学生生态环境意识薄弱 的现状。

  得尤为重要¨J。生态文明教育不仅能培养大学生 生态素养和生态责任,还能传授生态环境类知识和 1.2.2生态责任教育 生态技能,将来社会的建设者在高校的学习教育中 不断的充实积累自己,才能承担起未来生态保护的 责任,使社会逐步走向生态文明的社会。

  1 大学生生态价值观的教育思考 1.1 生态意识培养的第一环节是家庭 家庭是所有思想意识萌芽的地方,所以家庭对 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态观等都具有着举足轻 重的作用。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应更多 关注孩子的教育成长,注重养成学生的环保意识,在 生活中则应更多以身作则,为孩子打造良好的榜样 效果,有意识的与孩子参与各种环保活动,在寓教于 乐中把环保观念意识植入孩子印象当中,最终这种 印象会变成意识成为行动,对孩子的一生来说都是 一个很好的基础,在此之上还可以有效带动身边周 围的人群参与到环保的行动中来,因此,家庭教育对 环保事业来说是第一站,也是尤为关键的一部分,父 母需要自身具备较好素质和较强的环保意识,在生 活中潜移默化的灌输孩子环保观念,不能操之过急 更不能半途而废,这本身就是一种长期有效的环保 教育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环保意识等深入的贯彻 到家庭以及各人。

  1.2全面提高环保观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引 导作用 1.2.1生态意识教育 生态意识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倡导人与自然的和 谐相处,在发展经济水平的基础上提升人类对生态 环境保护的保护意识,而这正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的前提条件。众所周知,意识不是人脑的原有产物,而是后天培养得出的,因此在高校中对在校大学生 进行生态环保意识的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应将生 态环保意识不断融人大学生的思维中,具体措施就 在高校思政课上加人关于生态环保价值的内容,宣 .24·

  生态责任主要是人们对自身对生态造成损害而 需要承担的后果。高校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过程 中,应确保学生对地球生态资源的使用价值重视度 增强,使得学生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态度,并且 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主动承担责任的使命感,创造生 态环保意识模范生,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生态责任 方面意识,更加关注自然保护的环境。

  1.2.3可持续发展教育 可持续发展教育是指在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的同 时对资源不造成伤害且不妨碍以后发开再利用,是 一种有长远目标的全新发展观。教师对学生进行思 想政治生态价值教育过程中,需要充分融合马克思 主义理论,使得学生对可持续发展观进行全面学习,并提升自身对生态价值观的意识形态,对自身的环 境破坏行为进行实时分析和调控心],使得大学生能 够塑造科学的生态价值观。

  2环保观念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途径 多种原因构成了生态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 人们的生态意识较低,直接影响了环保制约了生态发 展,没有意识就不会产生行为,因此人类很少会做出 自觉保护生态系统的行动。为了摆脱目前的生态问 题,重建生态文明,在高校中增强开展生态文明教育 就显得意义非凡,在没有能力开设生态专业课的学校 中,可以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将生 态文明教育内核容于大学的思政教育当中,在思政教 育中渗透核心理念和主要内容。思政教育完成的基 础上也对大学生进行了生态文明教育。

  2.1学校内部应积极组织协调、强调教师责任 当前,全球生态问题严峻,生态文明教育的发展 已经迫在眉睫,将其引入到高校思政教育内部的紧 迫性和必要性也突显出来。若要把生态文明教育和 高校思政教育完美结合起来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2018年1月 第43卷第1期 李赞·环保观念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融人与结合研究 Vo1.43 No.1

  Jan.2018 第一应提升高校思政教师的职责感,要先保证教师 本人对生态文明教育有深刻的使命感,明白其中的 历史意义与社会使命,在教育中仔细研习生态文明 教育核心的基本内容,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教育效 果。当前思政教育的课本教材有四本,各个老师各 司其职,在进行知识融合的期间可能会出现生态文 相关文献,确定所实践内容的中一t2,思想和基本方法,然后设定时间安排人员分配,制定问卷设计和走访 主题,以便于环保实践项目的顺利开展。根据不同 方案实施不同类别细节时应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该过程需详细完整收录调查资料,详尽记录实践全 部步骤程序,对材料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然后再由小 明知识教育点上出现重复,也还存在知识点遗漏的 可能,甚至不排除一部分老师认识不到生态文明教 组讨论分析结果,得到实践报告。最后以组的形式 向全班 [报实践过程和结果,教师认真点评并给予 育的重要性,认为不在自己的授课范畴就没有讲解 的必要。希望其他老师代为完成,针对此类问题,学 校必须加强管理 J,统一进行组织协调,为思政老 师重新制定教学计划,统一备课,通过对课程材料章 节的合理运用加人生态文明教育理念,扩大大学生 的理论知识面。思政老师应在教学方式上多下苦 功,将生态文明教育以适合的方式嵌入思政课堂,例 如以国内外最新关于生态环保的动态时事可以适当 交插于书本上的环保理论观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 结合,用理论分析时事,用时事来验证理论;在知识 教育同时可以将生态理念和考研要点相融合,完善 合理性,激发同学的学习热情,使生态意识溶于生活 点滴,在大学生关注自然生态的同时内心的信念可 以促使其为环境行为做出正确的导向和调节,将当 代大学生培养成高环保素质的“全球公民”才是思 政教师的重中之重,经过在校的长时间思政环保理 论课的学习教育 J,学生对生态文明知识会有系统 而全面的了解,培养生态文明意识的社会萌芽乃至 为全球的环保事业奠定了扎实的意识基础。

  2.2将学生作为思政实践的主体、提高解决生态问 题的实际能力 培养大学生应在实际生活中对生态问题的思考 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际处理能力等是生态文明教 育的一个重要方向,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除了大学生 身临其境的感受和探索自然以外,教师还要负起更 大的责任,应引导大学生在思政课的理论基础上不 断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实践中加深理论意义,比 如学校周围环境的生态保护,周边居民生态意识的 培养,所在城市地区的环境现况等等。可以根据不 同的具体的问题设计不同的解决方案,首先要查阅 意见或建议,促使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进一步提 高对生态系统的环保意识 J,使这种意识变成信 念,最后转变为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具体行动。树 立正确合理的生态价值观,强化自身对自然生态系 统的保护意识并且提高维护自然探究自然的实际操 作能力,使当代大学生在步人社会后成为生态环保 的中坚力量。因此,除了明确的环保意识和社会使 命感,一定的自主动手操作能力也是当代大学生不 可或缺的技能之一。

  2.3 将师生互动进行长效展开、将生态文明教育不 断延伸下去 高校思政课通常采取都是大班教学,课上老师 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时间不够,互动也不能满足课时 需求。针对此类情况,学校应启用师生互动的长效 机制,鼓励教师走进学生环保团体当中在其中担任 班主任或者辅导员等职务,参与到学生环保具体行 动中,掌握学生对生态文明理念的具体看法,在以后 的教学中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教育指导,加深 思政教育对大学生环保生态文明的意识性和时效 性,老师可以适当指导大学生在学校周围的环保团 体或者是以班级为单位的校内,进行有规模有组织 的发展关于生态文明的宣传活动,以个人为单位点 线、面连接辐射展开绿色生态文明教育,用自己的行 动、思想去传播生态文明的意识,通过影响其他人群 将生态价值观逐步发展成正确主流价值观。具体细 节在Et常生产生活当中得以实践应用。实现生态文 明价值观的对社会的积极促进作用,使人类最后走 上生态文明社会正确道路。

  2.4对大学生生态行为实施综合控制 (1)政府塑造完善生态保护法制体系,使生态 ·25·

  第43卷第1期 2018年1月 李赞·环保观念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融人与结合研究 Vo1.43 N0.1 Jan.2018 保护行为在大法律和制度上有据可循,这样可以从 根源上遏制试图利用法律漏洞,蓄意破换环境并以 此牟利的不法分子,也能使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们 找到行为规范的准则,而不至于迷失在自由复杂的 下的技术创新 J。

  3.1 通过课外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生态环保参与度 通过参加课外活动的过程能让大学生更深入了 解生态文明的教育意义,应为大学生生态文明课外 社会漩涡中,保证能在多元化的价值综合中坚守自 己在学校形成的生态价值观和道德底线。

  (2)加强舆论和法制宣传,在社会的各个方面 都积极进行生态保护的宣扬,提高人们的生态保护 活动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帮助,制定关于参加生态文 明教育的课外鼓励计划,政府也应在政策上提供支 持和保障,以发展出更多形式多样化的优秀课外活 动。此外,应提高纪念馆、博物馆等包含特定文化氛 法律意识,绝对不以谋取暴利为目的破坏生态环境。

  让人民容于生态环境保护,都在其中找到自己合适 的位置,从内心认同并自觉遵守其规则,全方位调动 出每个人的环保积极性,使其成为环境保护的中心 力量。同时让大学生也产生内在认同感,进而上升 为环保生态理念,保证生态观教育长远有效的发展,最终完成社会所赋予的绿色环保责任。

  (3)发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果死板的进 行思政教育对大学生来说这种单纯的传统灌输是起 不到有效作用的,应该让教育丰富起来回归生活,可 适当结合各种活动,开展影视创造、新闻热点、公益 活动等,将生态环保行为融于生活,作用生活,最后 成为一种日常行为习惯。

  综上所述,学校、家庭、社会三大方面有效协调作 用,才能塑造出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面向社会培养的 优秀大学生。三者缺一不可,不能仅仅以学校为主 体,停留在现行教育阶段,思政教育生态价值必须长 效而全面,成为全民教育的终身教育,这样中国环保 才有希望,世界生态环保才能取得踏实的长足进步。

  3环保观念与高校思政教育的结合 生态文明教育确定在高校思政教育中传播后,对于如何对此路径进行优化就必须加以严谨的考 虑,如果想要在思政教育中更好的更深的加强生态 文明教育那么就必须选择好优化路径。根据马斯洛 的需求层次论,生理和安全的需求应建立在良好的 校园生态环境中,感情和被认同的归属感则是大学 生社团组织所能给予的,思政教育的课堂授业中产 生的互动行为则体现出教师和学生的互相尊重,而 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则体现在大学生在产学研模式 .26.

  围的领域对大学生开放程度,增强城市绿色生态区 域的美化保护强度,提高高校同福利院等特殊机构 间的帮护关系,实现思政教育的长久发展,在大学生 的课时计划中加入课外活动学时,并且增设与之对 应学分,充分调动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环保教育的参 与性和积极性。

  3.2通过社团活动提高大学生生态主题活动的 质量 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社团活动是其中 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提高社团活动的专业性和制 度性,提升社团活动对生态文明教育的价值度,对大 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专业化培训要以学生为主,大 范围的选取一些思想道德品质优良大学生进行生态 环保方面的培训,培养出的优秀者可以分配各个活 动团体中负责引导大学生成员生态意识教育,并从 专业角度对社团活动进行专业指导,使社团活动开 展的更顺利更有成效,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起到更 加积极的影响。

  3.3塑造优秀的校园生态环境 优秀的大学生态环境对大学生来说可以愉悦心 情,对学校的归属感加深,使得大学生即使在没有外 界要求的情况下也可以自觉遵守环保秩序,做到垃 圾分类投放、保护环境等,可见美好的生态环境对大 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的。所以高校中应将生 态绿化环境做好,后勤人员应切实履行好职责和义 务,在校园中合理的进行植树、种草、养花等,美化校 园生态环境。此外还要进行人文关怀,可以在校园 布局合理的情况下设立一些标语或者口号,提高大 学生对校园生态环境的认可度,让心灵得到升华的 同时也陶冶了情操。

  2018年1月 第43卷第1期 李赞·环保观念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融人与结合研究 Vo1.43 No.1

  Jan.2018 3.4实现产学研相结合 学生群体的密切关系是生态文明教育的基础,在高 校中可以横向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网络联系平台,通 在生态文明教育方面学校应与企业保持亲密合 作的关系,开展广泛的联系和互动活动,这样可以充 分利用教育资源做到两者的优势互补。在产学研相 过学校、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相关部门,建立与学 生之间的纵向平台,形成多方位全角度以环保观念 为主的网络平台 。

  结合的道路上企业和学校都应提供大力支持。其中 包括建立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完善企业和学校合作 的相关制度,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环境等,高校 教育是大学生同企业沟通的纽带 ,高校教师应充 4结论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对生态文明教育的 分了解企业环保观念以及科研技术,并将高校的生 态文明教育成果利用企业转化出来,对大学生参加 社会实习的学时要予以适时增加,思政教师在注重 学生对环保意识的培养之外还要加深知识的灌输和 专业技能的培养。

  3.5塑造生态文明教育网络平台 为了建造生态文明教育网络综合平台,可以通过 网络对全部生态教育资源进行综合评估,提高网络生 态教育的使用范围和力度,增强高校生态文明教师同 大学生间的交互质量。高校教师应充分采用网络主 页设计方法,提升自身的多媒体教学质量,使教师在 最大程度上了解网络技术的能力;大学生也应及时关 注生态文明建设的网络化,学校应定期组织学生观看 关于生态文明教育的宣传教育短片。通过微信和微 博等媒体邀请社会知名人士加入到环保队伍中,使学 生关注微博、微信的同时可以与之交流互动,加深对 环保观念的认识,与更多的人一起交流探讨环保方 法,生态文明的教育意义等;在每个班级可以自主建 立环保微信群,以轮流的方式让每个同学都能提出自 己对环保的看法和建议,相关管理人员应在微信群内 提示大家关注环保记录片,督促学生写出心得建议发 到微信群中让大家及时参与讨论。

  微信群负责人可以通过每天在群里分享教育片 的方式从其他角度提高大学生环保意识,珍惜生命,要与自然、他人、社会相处融洽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 共同发展,辅导员还要和班级干部建立单独微信群,这样可以及时将班级情况和本班同学的思想情况进 行汇报,同时便于布置每天的活动和学习任务。学 校督察人员需要定期对网络平台实施管控,教师和 研究对于丰富生态文明相关理论和思想政治理论都 有重要意义,环保观念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 对于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科学实践发展乃 至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现都有深远的社会影 响。从思政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等角度对生态文 明教育进行了深入分析,确定了综合采用思想政治 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的手段,改进高校思政课中关 于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路径,基于路径选择的目标 以及规范等同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社团 组织、产学研相结合,创建新型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以 及多媒体网络平台等,完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生 态文明教育完美融合。

  参考文献:

  [1]张平泉.生态文明素养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内容 结构和表达方式[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35(10):51

  —53.

  [2]陆海兰,李宗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管理 的影响[J].教育观察月刊,2016,5(1).

  [3]朱慧芸.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价 值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5):139—139.

  [4]张萍,张婧妍.论大众媒介在我国环保运动中的角 色、职能与现实问题[J].思想战线,2015,41(4):124—129.

  [5]徐蓓华,周子牛,周惠燕.在高职药物化学教学中融 入绿色化学理念[J].化学教育,2016,37(16):52—55.

  [6]傅鑫媛,方秀英,寇或.自我控制可以抵御不良示范 性规范对初中生环保行为的影响吗[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6,32(1):106—113.

  [7]李强,田双双,刘佟.高管政治网络对企业环保投资 的影响——考虑政府与市场的作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38(3):90—99.

  ·27·

篇二:环保思政案例100例

  

  高校“环保科普+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随着环保意识的普及,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教育,尤其在高校,更是将环保科普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以此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和伦理观念。本文就高校“环保科普+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进行探讨。

  一、探索的背景

  随着现代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保护教育迫在眉睫。高校是培养国家未来领袖和骨干人才的重要场所,应该承担起培养学生发展良好环保意识和伦理道德的使命。面对环境问题的严峻形势,一些高校开始探索将环保科普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开展系列环保科普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实践的内容

  (一)构建虚拟环保社区建设

  高校开设“环保科普+思政教育”线上课程,利用互联网平台构建虚拟环保社区,让学生通过网络连接,参与到环保科普的学习和讨论,丰富学生的环保知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思维水平。在虚拟环保社区中,学生们可获得课程资料、在线交流、讨论环保话题、发表个人见解等,体验和感受环保科普的魅力和趣味。

  (二)开展环保科普讲座

  高校将环保科普融入到思政教育课程中,开展系列环保科普讲座,邀请环保专家学者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和故事,深入了解环境保护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和伦理素养。同时,高校还将环保科普作为社会实践活动之一,组织学生参与到环保宣传和志愿者活动中,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举办环保科技创新比赛

  高校将环保科技创新比赛置于“环保科普+思政教育”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创新,设计和开发环保新产品和技术,提高环境质量和生态效益。比如,发明可回收循环利用的绿色环保材料,设计实用的雨水收集系统,开发废弃资源转化利用的技术等。通过环保科技创新比赛,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探索精神,突出教育的创新和实效。

  高校“环保科普+思政教育”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能够扩大学生的环保知识面,提高环保意识和环保素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科技和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

  四、结语

  “环保科普+思政教育”已成为高校环保教育的重要形式,它使得环保知识更加深入人心,将环保意识与伦理道德引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引导学生形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和实践行动。同时,它也为高校环保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篇三:环保思政案例100例

  

  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制药安全与环保》课程

  一、课程简介

  近年来制药企业和高等院校由于各种原因,频频出现各种安全与环保的事故,既为制药行业敲响警钟,也对制药工程专业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校制药工程专业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了顺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制药工程专业在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制药安全与环保》纳入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内容首次将制药过程安全与环保融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安全与环保意识,强调事前预防和风险分析的能力,对提高人才培养的专业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二、案例名称

  药治“百”病,“理”助担当

  (一)知识目标

  1.通过“融入案例教学,建立知识体系”,指导学生对危险化学品定义、分类、危险等理论学习;

  2.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事故背后的违规违纪操作等不良行为,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

  3.掌握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技术;

  (二)能力目标

  1.能够认识危险化学品的本质,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事故预防的能力;

  2.培养学生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的世界观;

  (三)课程思政目标

  1.培养学生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生产重于泰山”的理念,理解“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意义,增强制药人的职业素养;

  2.培养学生对制药人对公众安全、健康和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激发学生专业思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专业当担。

  (四)融入方式

  本案例以掌握危险化学品相关知识为教学目标。采用视频案例,通过案例分析,串联各知识点,主要涵盖以下四个方面:

  1.案例引出

  1.设问:还记得上节课讲到的事故分级吗?什么样的事故被界定为特别重大事故?是否了解过制药企业相关的安全事故报道?

  2.引出案例:血的教训—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

  2.案例内容

  (1)

  案例形式

  《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采用视频+PPT+讲授+课堂互动等教学方式。

  (2)案例视频来源

  (3)案例分析

  1)事故直接原因;

  2)事故的惨痛后果;

  3)事故反思。

  3.案例中包含的各知识点串联

  壹、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危险化学品的定义及分类

  (1)直接原因

  瑞海公司危险品的硝化棉由于湿润剂散失出现局部干燥,积热自燃,导致堆放于运抵区的硝酸铵等危险化学品发生爆炸。

  (2)课程引入

  什么是危险化学品呢?

  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或其它化学品,均属于危险化学品。被分为物理危险、健康危险和环境危险三大类,27小类。(针对不同的小类举例说明:如易燃气体,氢气,煤气等)

  (3)雨课堂在线问答

  请同学们举出三种实验室涉及的危险化学品。(加深学生对危险化学品的认识)

  (4)“课程思政”教育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只有知道危险的存在,才能合理利用相关专业知识,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防范。

  贰、事故的惨痛后果——危险化学品的危害

  设问:最终谁为这场事故买了单?(课堂互动,引发思考)

  (1)8.12事故的重大损失

  ①971人伤亡:相关数据显示其中遇难人数高达165人(其中公安现役消防人员24人、天津港消防人员75人、公安民警11人,事故企业、周边企业员工和居民55人)、8人失踪,798人受伤。

  部分遇难者名单:

  ②经济损失:截至2015年12月10日,事故调查组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等标准和规定统计,已核定的直接经济损失68.66亿元人民币,且相关媒体报道其间接经济损失严重。

  ③环境污染:通过分析事发时瑞海公司储存的111种危险货物的化学组分。其中氢氧化钠、硝酸钾、硝酸铵、氰化钠、金属镁和硫化钠这6种物质的重量占到总重量的50%。同时,爆炸还引燃了周边建筑物以及大量汽车、焦炭等普通货物。

  本次事故残留的化学品与产生的二次污染物逾百种,对局部区域的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2)“课程思政”教育

  ①古往今来,中国历史上无数“向死而生”的英雄烈士,他们用生命守护了现世的安稳。8.12事故中99名消防官兵壮烈牺牲,灾难中正是这些战士,毅然决然冲锋向前,为了拯救百姓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制药过程事故频发,只有制药人,人人发挥专业特长,筑牢专业担当,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灾难。实现“你守护生命,我们守护你”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精神、社会责任和专业担当精神。

  ②“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培养学生爱国敬业,奉献社会的人生观,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不一味地追求利益。

  叁、事故反思——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1)事后检察机关介入事故调查,发现众多问题

  ①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违规发放经营许可证,对瑞海公司违法违规经营活动监管不力;

  ②滨海新区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有关责任人员,违规批准该公司危险化学品仓储业务规划。

  ③天津新港海关有关人员在危化品进出口监管活动中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给不具备法质的瑞游公司开辟绿色进出关通道,放纵瑞海公司从事违法经营活动。

  ④交通运输部水运局湖巡视员王金文,违法行使职权,帮助瑞海公司通过安全评审,致使不具备资质的瑞海公司通过了危险化学品经营有关资质的审批

  ⑤瑞海公司管理混乱,一般化工品与危化品码放在一起,品种太多太杂,外人根本无法辨认区分,使得消防求援工作阻碍重重。

  (2)课堂互动

  但凡上图任何一个环节相关人士做好自己本职工作,都可以有效避免这次事故。作为大三制药专业的学生,你们也即将奔赴各个岗位,又将以什么样的专业理念面对自己的工作呢?

  (3)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①熟悉SDS、储存及包装内容主要以大家熟悉的金属钠为例,介绍其SDS内容。

  ②掌握危化品标识

  ③掌握危化品安全使用技术

  (4)“课程思政”教育

  ①“知识要学,学了之后就要用,知识就会越学越深,即便是刚开始学的知识,也会找到应用的地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解决相应的困境,争强学生的专业自信,做一个有情怀,有专业当担的制药人。

  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安全第一”的思想没有摆在第一位,对于惯性的违章违纪不够重视。“好人主义”思想严重。必须严格执行各岗位、各工种的作业标准,把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处,保证安全生产,强调事前预防和风险分析的能力。

  4.知识拓展

  (1)翻转课堂

  查阅相关资料,以近年来制药过程中的安全事故为例,分析其事故原因及危害,并谈谈你对该事故的感想,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担当?制作PPT,每组汇报时间5-10分钟,由老师和其他小组共同打分。

  (2)

  “课程思政”教育

  进一步学习相关事故引发的惨痛教训,激发学生专业思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专业当担。同时,采用小组汇报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体会或启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学生所能接触的学习渠道和学习内容层见叠出。因此,部分学生呈现出“道理我都懂,但与我无关”很难达到情感共鸣,这使得课程思政教育难以达到其最终目标。基于此,本案例以视频形式情景带入,主要教学体会如下:

  (1)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以案例事故视频,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事故的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引发思考。

  (2)

  科学引导,点燃情感共鸣

  谁为这场事故买了单?如何避免?(制药工程师的专业担当)

  (3)

  分析案例背后的故事,串联知识点

  什么原因导致的这场事故(直接和间接原因)?串联知识点,如何管理和使用危险化学品,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相互守护,共建美好家园。

篇四:环保思政案例100例

  

篇五:环保思政案例100例篇六:环保思政案例100例

  

  思政保护环境的感想与收获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对这个星球上的生态系统有着永远摆脱不完的依赖性,需要地球源源不断地提供植物和动物的食物,需要有足够厚度的大气层,来保护人类不受过高或过低气温,以及过量紫外线的伤害,需要地球提供足够量的水和氧气来维持生命的存在,而没有了绿色,这一切岂不成了无本之源,好比毛长在皮子上,没有了皮,毛又咋生根?

  绿色锐减,吞噬绿色的,正是人类自己,是人类发展模式中那种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破坏性开采。人类对绿色的无尽索取仍在威胁着生态平衡,破坏着生态的结构。

  环境保护就是通过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等多方面的措施,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不受污染和破坏;还要依据人类的意愿,保护和改善环境,使它更好地适合于人类劳动和生活以及自然界中生物的生存,消除那些破坏环境并危及人类生活和生存的不利因素。

  环境保护所要解决的问题大致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类身心的健康,防止机体在环境的影响下变异和退化;二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进入环境,以及保护自然资源(包括生物资源的恢复和扩大再生产,以利于人类生命活动。

  当然,环境保护还必须考虑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只有互相之间协调发展,才是新时代的环境保护新概念。

篇七:环保思政案例100例

  

  环境保护思政元素设计

  走向可持续性发展,保护环境是我们当今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提高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是各国政府及民众共同努力的课题。为此,要求必须有一套政策架构来落实环境保护,其中有三个重要的政治要素相互联系:立法,管理和执行。

  首先,为了实环境保护,政府应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包括国家环境立法和地方环境立法,对噪声、污染物等环境污染问题的处理等进行明确规定。为了保护环境,法律法规应根据当前实际情况进行及时修改,然后再征求社会公众意见,以实现环境问题的有效解决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政府需要制定管理政策,采取积极措施,妥善处理和管理环境风险,确保环境的安全与健康,加强公民参与环境保护的政策引导,从而推动环境可持续发展。比如通过公民教育,逐步提高公民意识和道德标准,促进社会共识形成,帮助建立民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最后,政府要切实落实环境法规,对环境问题进行监督解决、处罚和惩戒,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提高环境保护的实际效果。同时,通过国家惩戒、行政处罚等有力的手段,严厉打击各类环境危害的活动,从而确保环境保护的有效性。

  通过这三种形式的政治要素,既可以制定政策管理环境保护,又能激发民众参与,有效防止环境污染,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应在立法、管理和执行方面率先展开环境保护实践,以实现我们共同追求的可持续发展。

篇八:环保思政案例100例

  

  高中物理课程思政案例100例

  案例1课程思政●教学

  素有“制造业黄埔军校”美誉的上海理工大学,坚持“工程型、创新性、国际化”人才培养定位,作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和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该校已成为培养理想信念坚定、专业素质过硬、国际视野开阔、人文底蕴深厚的先进制造业优秀人才的教育高地。

  近期,上理工正式推出《智慧中国》“中国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由校内外院士、专家学者、杰出校友等人员组成。该课程分“中国制造与大国崛起”、“中国智造与中国智慧”、“中国创造与中国未来”三个模块,围绕六个专题,使大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选择以工业化为基础的现代化内涵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并充分领略智能制造所蕴含的丰富的中国智慧,从而增强大学生立志投身于先进制造业学习,将个人的成才梦有机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思想认识,并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思想认同和理论自觉。

  案例2课程思政●教学

  在一般人眼里,工科就是冷冰冰的机器和枯燥深奥的方程式,既缺乏人文环境,又缺乏人文精神。而事实上,理工科不仅重逻辑知识,也重人文思想。试想下,如果我们教育出来的人缺乏生态保护意识,制造业、建筑业就会出环境问题;如果我们教育出来的人缺乏人文关怀,医疗改革就很难成功;如果我们教育出来的人缺乏诚信,互联网经济就会缺乏支柱。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胡永红老师认为课程思政不能是假大空的表扬、一本正经的说教,而应该做到情景契合、内容

  融合,巧妙地结合好当前新闻时讯,用学生感兴趣的事和物来引导他们感悟、发自内心的认同。

  在《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这门课程中,他是这样来进行课程思政实践的:

  今年3月2日《厉害了我的国》正式上映,3月7日是我新学期第一次给学生们上课,课程内容正好是讲信息技术

  (IT—InformationTechnology),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计算机”、“通信”和“控制”技术。我结合电影的内容,为同学们列举了中国在上述三个领域内的智慧创造。

  一是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这台由我国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安装在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的超级计算机,是世界上首个峰值运算速度超过十亿亿次的超级计算机,峰值速度为12.5亿亿次每秒,持续性能为9.3亿亿次/秒,一分钟计算能力相当于全世界72亿人同时用计算机计算32年。神威·太湖之光共安装了40960个中国自主研发的“申威26010”众核处理器,该处理器采用64位自主申威指令系统。神威?太湖之光有三项成果入围超算界的诺贝尔奖——戈登贝尔奖,并凭借其中一项最终获奖。

  二是光量子计算机。2017年5月3日,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在我国诞生,为最终实现超越经典计算能力的量子计算(国际学术界称之为“量子称霸”)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量子计算利用量子相干叠加原理,具有超快的并行计算和模拟能力。计算能力随可操纵的粒子数呈指数增长,可为经典计算机无法解决的大规模计算难题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三是量子卫星“墨子”号。2017年8月10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团队宣布,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圆满完成三大科学实验任务:量子纠缠分发、量子密钥分发、量子隐形传态。在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技

  术验证及应用示范活动现场,“京沪干线”项目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潘建伟表示,目前中国量子通信技术领先国际相关技术水平5年,并将在未来10到15年持续保持领先。

  四是5G技术。这次

  3GPP确定了华为主导的Polar码作为控制信道的编码方案,高通主导的LDPC码作为数据信道的编码方案。3GPP定义了

  5G的三大场景:增强型移动宽带

  eMBB、大连接物联网

  mMTC和超可靠低时延通信

  uRLLC,Polar码暂时拿下的是

  eMBB场景。不过根据华为的实际测试,Polar码可以同时满足超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的场景需求,使现有蜂窝网络的频谱效率提升

  10%,与毫米波结合达到

  27Gbps的速率,这一速率创下了中国标准。

  我用电影中、现实中的事例告诉学生,中国在信息技术行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从追赶者变为领先者。同学们听后都很兴奋,既感叹祖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飞速进步,也对学好信息技术课程有了更大的动力。

  案例3课程思政●教学

  大学生领略中国智慧,坚定中国自信,除了对行业技术要有充分的了解和信心,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角度,就是要注重传承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古人的伟大。

  胡老师在他的授课中随时注意渗透这一点。比如说在讲计算机的进制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我拿中国的成语来作为例子:“屈指可数”是十进制;“掐指一算”是六十进制;“半斤八两”是十六进制,并进一步介绍中国天干地支纪年法中的天干十进制、地支十二进制和中国易经中的二进制。在讲课过程中,我延伸介绍了杆秤的发明、秦始皇“天下公平”的传说以及中国人“短一两损福,短

  二两损禄,短三两损寿”的诚信观念,谈到了《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学生们觉得很有兴味。

  中华传统文化有5000多年的历史,在理工科的课程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古为今用”,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道德传承,各种优秀文化思想、精神观念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感受“古人的智慧”,增强国家认同感,树立行业自信。

  案例4课程思政●教学

  上理工环境与建筑学院张晓东老师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这门课,运用“环球眼”引导学生长效提升国家认同感。

  “大气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那我们就应该用全球性的眼光去看待大气污染问题。”这是张老师在“环球眼”专栏中常说的一句话。“以每年一次的全球气候大会为例,从13年的‘习奥安纳伯格庄园会谈’、14年的“习奥会谈中美就气候变化问题发布联合声明”,到15年的‘巴黎协议’……其实,每一次大会的实质就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博弈,它是展现国家实力的平台。”在传达这些国际性会议中专业内容的过程,张老师更想传递给自己的学生这样一种信息:这些伟大的历史瞬间都是中国“国富民强”的体现。

  “张老师的“环球眼”专栏给了我很多自信。”刚刚被哥伦比亚大学录取的大四学生胡静依说,“虽然环保这条路不好走,但国家越来越强大,也越来越重视、需要这个行业,从事这个行业的人越来越多,所以我对国家治理好环境很有信心。”

  提升认同感的形式当然也不止一种。研二学生顾竹珺曾留学瑞典,一度认为国外的月亮特别圆,“大家都说国内外大气污染问题差别特别大,但在参加了张老师组织的一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辩论后我才明白,其实所谓排

  放量,要看历史排放量而不是阶段性排放量。”顾竹珺说,“我懂得了作为一名‘环境人’,应当理性、客观、公正地看待我国的环境问题,并将这种理念传播出去,告诉周围人不要一味地‘埋怨’而应当有所作为,这应该也能算‘爱国’的方式之一吧。”顾竹珺笑着说。

  厚植工程伦理:找准理工科高校培育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落脚点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是,要做好核心价值观的落细落小落实,对于不同行业领域、不同办学类型的学校,应该有不同的载体和重点。对理工科高校来说,必须与工程人才的培养定位进行对接,并重点聚焦到厚植工程师价值观和工程伦理道德上来。

  案例5课程思政●教学

  上理工除了将校训“信义勤爱、思学志远”内化为师生为人为学的行动准则,更注重将学校百十年工程教育历程中积淀而成的“厚基础,强能力,高标准,严要求”的理念激励代代师生的教风和学风,将工程伦理道德融于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等课堂教学全过程。

  学校重视新生入学第一课,每年邀请学科带头人为新生讲述《工程导论》和为学之道,目前,包括庄松林院士在内,全校为学生开设的工程导论课多达20多门,覆盖所有理工科专业;学校重视聘请企业工程师指导学生工程创新实践,将工程师价值观和工程伦理教育寓于实践之中。

  环境与建筑学院张晓东老师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这门课,经常运用案例进行启发式教学,不仅让学生思考专业课知识点,更深入思考着作为一个“环境人”的责任与使命;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乎人民健康和生命,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张建国副教授开设的《食品法规与标准》课程,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贯穿整个教学实践,引导学生做坚定的“舌尖上的安全”守卫者,为实现“健康中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理学院早在2015年6月就实施了学院课程德育实施方案,组建课程德育教学试点团队,鼓励团队专业教师开设学科通识课程,充分发掘专业课程德育功能并有效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化学系缪煜清教授这学期不仅开设《化学专业英语》专业课,还开设《分析化学实验》基础课,同时还开设《人类文明与化学》的通识-人文素养课程。通过打通专业课、基础课、通识课之间的壁垒,打通文理壁垒,让学生发现专业科学的真、善、美。

  案例6课程思政●教学

  当“环境人”遇上“核心价值观”,会撞出怎样的火花?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的张晓东老师或许能够解答。他在课堂上常常向学生发问:“作为一名合格的‘环境人’,应该有着怎样的价值观?”、“作为‘环境人’我们应该怎样实践核心价值观?”、“如果置身于近期发生的环境时事大事,我会如何做?”……从教这些年来,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无声地融入《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等专业课程当中,不仅受到学生的热捧,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同学们理解、领悟、认同并践行一个“环境人”的责任与使命。

  独家法宝:把核心价值观揉入专业课程

  “大家最近是不是都在追《人民的名义》?里面有句话叫‘以前是相信政府不会做坏事,现在是相信政府不会做好事’。”在第一教学楼的146教室里,上课铃刚刚打响,张老师就“抛出”这样一个社会热点,紧紧抓住了同学们的眼球。“这里其实是在说社会公信力的问题。”张老师“趁热打铁”进一步解读:“我们以后从事的工作很可能与社会公信力紧密相连,比如制定氮氧化合物排放

  量、对偷排企业进行执法等等。如果面对权利、金钱甚至是美色的诱惑,你们怎么办?”说到这里,同学们都忍不住笑起来,然而笑声过后是沉默的思考。这时候,张老师掷地有声地告诉同学们18个字:不唯上、不唯利,严守底线,维护“环境人”的尊严。

  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上,类似的场景经常“上演”。把看似和专业课毫无关联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巧妙地融入专业课程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这正是张老师的“独家法宝”。相比其他生硬灌输的思政教育方式,学生显然更“买账”张老师的“隐形”课程思政。

  在张晓东看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国家认同感的前提是通过专业课程“思政化”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树立起学生正确的个人操守和职业操守。“‘欲明明德于天下’则必先‘修身’,只有个人的价值观摆正了,才能进一步理解社会层面的价值观,最后到达国家层面的高度。”

  研一学生俞海祥上完张老师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后,对一句话印象特别深刻——“在天为佛,在地为魔”。“这句话其实是形象地描述了臭氧在不同空间的功能是完全不一样的,但张老师告诉我们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环境人’的职业操守,我们以后可能会面临着制定污染物标准的情况,环境保护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让我们出的标准‘落地为魔’,这是我们‘环境人’对社会甚至是对地球的一种‘友善’。”

  课堂增加“代入感”

  树立主人翁意识

  “修身”之后才能“齐家”,在张晓东看来,这里的“家”应当是社会这个“大家庭”。“作为一个环境人,需要担负更多的社会责任。因为你比一般人更明白污染带来的危害。”张老师说。

  为了启发同学们树立环保领域主人翁的意识,张老师经常运用案例进行启发式教学。“2014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案)》,2016年颁布了《上海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其实法律、条例、工作方案的通过都是经过了草案征求意见稿,你们作为环境保护领域的专业人员,如果有一天能参与其中,会怎样建言献策?”张老师在课堂上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目的正是让同学们有更多的“代入感”,不止步于树立“法制意识”,还应树立“责任意识”、“主人翁意识”。

  这种“主人翁意识”树立得非常成功,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这门课的学生在今年“两会”期间,会主动关注“两会”中的环境热点问题,主动去了解总理说了什么,环保部部长说了什么。大三学生谢雯文正是其中之一,“以往我总觉得‘两会’离我很遥远,但今年我试着去关注了。”谢雯文不好意思地笑着说,“我自己的感受是,环境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而作为‘环境人’首先要了解国家的政策、现状,只有这样才能将个人置身于环境保护这个体系中。”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这门课有很强的代入感,同时还帮助我树立一种大局观和社会责任意识。”大四学生吴凤杰特别庆幸遇到了张老师,“今年我考复旦研究生的时候,遇到的考题其实偏离了课本上的知识。但我将国家最新政策有机融入,不拘泥于污染物本身,运用系统思维设计了一套解决方案,最终以专业课130分的高分被复旦录取了,这其中张老师功不可没。”吴凤杰自豪地说。

  “从合格的‘环境人’这个角色出发,与学生一起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实践者。”这是张晓东老师的信念,也是《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这门课“课程思政育人”功能的彰显。

  案例7课程思政●教学

  “工程伦理应该成为工程教育‘开学第一课’”,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修光利反复告诫学生,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事件、重庆彩虹桥坍塌事故等重大工程事故的背后,都是工程项目决策者和实践者在趋利心态下的错误行动,“只有培养具有伦理意识以及以造福人类和可持续发展为理念的现代工程师,才能在面对道德困境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工程伦理教育不是一门课,但却像空气一样,从大一到大四,从专业理论课到实践环节,贯穿着学生专业学习的始终。以环境工程专业为例,环境与安全工程专业概论课,通过分析国家发展理念和目前的环保形势,让学生明白将来从事的工作要承担怎样的责任;对环境法律法规的解读,则是让学生懂法、知法,进而在设计相关项目时守法;环境管理和环境评价课,通过一个个环境事件案例,引导学生树立严谨求实的工程设计理念……这种顺其自然,学生很受用。

  “一次大气课上,老师说工厂的气体排放要经过事先处理,配备合适的处理系统和设备,这可能比较昂贵,但对于整个环境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来说,这个成本显得要低得多。”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大三学生杨莹莹说,她意识到,任何一项工程,不管是设计、建造还是实施阶段,都要对周围的生命和环境保持理解和尊重。

  案例8课程思政●教学

  处理工业废水,是用便宜但会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的技术,还是高成本投入研发没有二次污染的绿色技术?在华东理工大学的课堂上,答案是后者。作为一所工科特色高校,华理在工程教育中着力融入绿色理念,注重寻找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触点”,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心中印刻“绿色”,培养创新能力与家国

  情怀并重的工程师。

  化工让人又爱又恨,一方面公众“谈化色变”,另一方面衣食住行却又与化工密不可分。让化工“绿”起来,必须从源头抓起,让将来从事化工行业的工程师们先将“绿色发展”内植于心。华东理工大学的绿色工程教育由此展开。

  化工学院副院长赵双良介绍说,绿色工程教育体现在多个方面,既是教育理念的绿色,也是教育载体的绿色,更是教育内容的绿色。

  “像面皮自然包裹肉馅一样,我们也要把国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揉’进对应的专业课程里。”化工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雷明介绍了聚焦“原子经济”而设计的实验环节:催化剂制备实验中,做出的产品适用于乙苯脱氢制苯乙烯,而在乙苯脱氢实验中产生的乙苯混合物,则作为分离实验的原料。这种物流、产品循环相通的实验,大量减少原料消耗和“三废”排放,体现的正是绿色化工生产过程。

  “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在上海制定更为严格的voc排放标准后,已投入‘三废’治理的企业成了最大受益者”“不同的发展阶段,工程师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课堂上,专业教师们总能适时地把这些案例和理念“抛”给学生。

  案例9课程思政●教学

  走进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制图室课堂,工科教师胡新在产品测绘课堂上,将“工匠精神”、“量变质变规律”、“发展观”等思政元素与专业技术点相互交融,俨然成了一名“思政教师”。

  这是该院“课程思政”公开课现场。课上,胡新将职业教育的热点词汇“工匠精神”作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的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在绘图、标注上注重细节,一丝不苟,做到精益求精;在讲解“底座支撑部分壁厚”时,结合国内外企业在球阀壁厚上两种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引导学生树立诚实守信、严谨负责的职业道德观;在尺寸、公差等标注项目上,阐述了实践的重要性,教导学生从实践中寻找答案。此外,胡新还结合丰富的案例将“量变质变规律”、“发展观”等元素融入到课堂中。

  课后,学生直呼:“太过瘾了!我们现在再也不怕这门‘枯燥’的课程了。”

  评课环节中,该系副主任游震洲点评到:“将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到了教学内容中,既深化了知识点,又发挥了育人功能,还获得学生欢迎,值得工科类课程借鉴。”

  据悉,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正全面开展“课程思政”工作,根据不同课程的具体内容和特点,深入挖掘提炼各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将德育内化于课堂教学中。

  案例10课程思政●教学

  让所有专业课程都上出“德育味”、所有任课教师都挑起“思政担”,这是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力推的“课程思政”工作。该校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不适应新形势、跟不上新变化”这3个重大问题,努力加强课堂教学和各类思想文化阵地建设。

  橡胶专业是该校的优势专业,每年该校都会生产近万个脸盆送给新生。

  “每个脸盆都是我们一点点打磨出来的,要保证能够用得久、够结实,让学生为我们生产的产品感到自豪,这是一辈子也用不坏的脸盆。”该校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专业教师张琳说,这些脸盆从设计产品结构、选取原材料、设计配方到生产加工,都经过了反复论证和严格监控。

  张琳说,严格的质量把控,就是为了把质量意识传递给新生,“作为一名未来的技术人才,生产优质产品是多么重要。无论是什么专业的学生,这都将使他们受益终生”。

  “老师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强迫’我们在学生、工作者、社会人的身份中切换,引导我们跳出原有框架,不断完善自己看待世界、思考问题的方式。”该校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刘浩说。

  如今,通过课程实践,该校不少教师对促进教书与育人相统一有了更深的理解。该校特色理论教研室主任曾晓认为,要做到专业课与思政课在互通中“传道”,教师要努力让自己知识面广阔,同时努力实现科研和教学间的相互转化、各类知识间的相互转化。

  案例11课程思政●教学

  作为教师应关注时事要闻,找到时事和专业知识的交叉点,在课堂上自然引出并加以引申,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在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学院胡永红副教授《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的课堂上,就以“人机大战”的新闻实例全方位的渗透了相关内容:

  1997年,美国IBM公司的“深蓝”(DeepBlue)超级计算机以2胜1负3平的成绩,战胜了当时世界排名第一的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深蓝”的运算能力当时在全球超级计算机中居第259位,每秒可运算2亿步。在今天看来,“深蓝”还算不上足够智能,主要依靠强大的计算能力穷举所有路数来选择最佳策略:“深蓝”靠硬算可以预判12步,卡斯帕罗夫可以预判10步,两者高下立现。而围棋一直被看做是人类最后的智力竞技高地,据估算,围棋的可能下法数量超越了可观测宇宙范围内的原子总数,显然“深蓝”式的硬算在围棋

  上行不通。阿尔法围棋(AlphaGo)是第一个击败人类职业围棋选手、第一个战胜围棋世界冠军的人工智能程序,由谷歌(Google)旗下DeepMind公司戴密斯·哈萨比斯领衔的团队开发。其主要工作原理是时下最火的基于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模拟人脑神经网络,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学习了3000万步的职业棋手棋谱,再通过增强学习的方法自我博弈,寻找比基础棋谱更多的打点来击败人类。“阿尔法围棋”通过策略网络和价值网络来决定棋路,不去计算每一步的可能性,颇有人类棋手“我感觉这样会赢”的味道。2016年3月,阿尔法围棋与围棋世界冠军、职业九段棋手李世石进行围棋人机大战,以4比1的总比分获胜;2016年末2017年初,该程序在中国棋类网站上以“大师”(Master)为注册帐号与中日韩数十位围棋高手进行快棋对决,连续60局无一败绩;2017年5月,在中国乌镇围棋峰会上,它与排名世界第一的世界围棋冠军柯洁对战,以3比0的总比分获胜。围棋界公认阿尔法围棋的棋力已经超过人类职业围棋顶尖水平,在GoRatings网站公布的世界职业围棋排名中,其等级分曾超过排名人类第一的棋手柯洁。DeepMind公司由哈萨比斯与人工智能专家谢恩·莱格(ShaneLegg)和连续创业者穆斯塔法·苏莱曼(MustafaSuleyman)共同创办,该公司聘请了机器学习领域的一流研究人员,主要是大学生。

  在讲完这两个案例故事后,我引导同学们认识到,不管未来机器人是与人类和平共处还是逐渐取代人类,我们每个人必然将经历这场历史性的变革。当越来越多的行业被机器人取代,我们要为适应这样的变革做好准备,那就是培养和发展创新精神。

  案例12课程思政●教学

  除了在授课内容上工科课程可以深入挖掘课程思政的相关元素外,工科领域

  里的学科人文同样是非常优秀的课程思政资源,大师和专家们的生平事迹、精神品质尤其可以拿来作为引领学生树立正确工科伦理价值的榜样。胡永红老师在这方面就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了很好的引领和指导。

  3月14日是胡老师新学期的第二堂课。一早听到霍金去世的消息,他就在课堂上和学生分享霍金的故事,和学生探讨霍金的伟大之处是什么?最终和学生梳理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做事专注。霍金年幼的时候成绩并不突出,但他做任何事情都很专注。霍金作为天文学、理论物理学家,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论和黑洞,他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理论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和普朗克创立的量子力学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第二,生命力顽强。1963年,22岁的霍金被诊断为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全身瘫痪,不能言语,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医生当时认为,他只能存活2-3年。然而,医生的预测并不准确过,他度过了76周岁生日。

  第三,无私与博大。霍金从不歧视第三世界国家,与中国也很友好,真正体现“科学无国界”的胸怀。

  第四,思想新潮。霍金是个上过热门电影、电视剧的“潮男”,他有一颗童心。2016年4月霍金开通微博,两天时间吸了300万粉,是科学界最火大V!他前段时间还与大家熟悉的“王俊凯”互动。

  学生们在这样的分析互动后,感受到人格魅力的重要意义,也对成功的定义有了更多的看法。而这些大师们的人格魅力和思想素养也为学生们提供了很好的精神营养剂。

  课程思政既不能生搬硬套,也不能牵强附会。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直接地把思政课的部分内容搬到专业课教学中,而是“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地自然融入。课程与思政,不是物理相加,而是化学反应。课程里有“思政内容”,学生不感觉到唐突;课程里有“思政味”,学生却无被“说教感”,因情感共鸣,而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起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效果。

  在工科课程的课堂教学上,普遍存在着重视实践“硬教学”,轻视人文精神、道德素质“软引导”的现象,甚至有工科教师认为,“冷冰冰”的公式与机械,本身就缺乏思政教育的土壤。事实上,理工科不仅要重逻辑知识,也要重人文思想。高校教育肩负着育人使命、文明使命和发展使命,通过多途径全面实现课程思政应该是每一个工科人都努力去探究和践行的课题。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是“传道受业解惑”的过程。理工科课程不能只讲公式、答案,它还包括了教师对学科的人文认知、哲学思辨,也体现了教师本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作为专业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课堂处理成“知识的孤岛”,而要带领学生从这方天地出发,瞭望到整个知识的海洋。

篇九:环保思政案例100例

  

  【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化工环保与安全》:筑牢安全红线

  守望绿水青山

  一、课程介绍

  “化工环保与安全”是我国推行面向21世纪专业人才培养教育改革后的新设课程,是我国大多数化工类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强调学习化工安全与环保的共性知识和共性技术,认识化学工业中安全和文明生产规律,了解化工安全与环保事故的预测、预防和系统评价技术,了解化工废水、废气、废渣的污染控制及资源化处理技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环保意识和工程伦理观念,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实现“课程”与“思政”的深度融合,本课程设立如下教学目标:

  (一)记忆化学品的主要性质危害及分类,理解燃烧、爆炸、中毒、泄漏等相关基本理论,掌握化工厂布局与管理原则。

  (二)应用化工过程HAZOP分析方法及相关信息化技术,客观评价化工生产过程的安全风险,分析可能形成环境污染的环节及可能发生的事故,论证其对健康、安全以及社会环境造成的影响。

  (三)激发爱国情怀,树立远大志向,明确化学工程师对公众的安全、健康福祉,以及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能够在化工专业工程实践中自觉履行。

  二、课程设计教学思路

  《化工环保与安全》课程教学团队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以“课程思政”为抓手,真正实现“思政”与“课程”的同向同行。不仅以“课程”为载体,传递“思政”元素,更重要的是以“思政”为工具,解决了“课程”教学在学生兴趣、安全意识、伦理准则等方面的顽疾。

  在授课过程中利用“丰富情景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其对课程及专业的理解认识,改变学生“不爱学、不想学”的现状;利用“深度课程融合”重构内容体系,在对实际化工过程案例结构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归纳、解决问题能力,改变课程“不好学、学不好”的现状。课程思政渗透在“教”与“学”的循环互动中,保证学生爱国精神、人文素养、家国情怀、伦理道德水平的全面提升。

  三、课程设计教学特色与创新

  针对学生群体情况和本课程内容特色,提出“保护学生、留住学生、塑造学生、引领学生”的创新教学理念,并在授课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上述理念。

  “保护学生”:在讲授知识同时,引起学生对人身安全、健康安全、环境安全的高度重视,掌握保护自身个体和生存环境的能力,改变传统授课中“重火灾爆炸中毒、轻公共安全卫生”的理念;

  “留住学生”:针对有的学生受到社会上“谈化变色”的传统思维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剖析化工的安全本质,赋予学生科学思辨精神,例如在“绪论”章节,设计三个问题引导学生重新认识化工安全;有的学生追求热门职位,就要通过就业大数据对比,厘清化工专业优势,例如以“疫情前后岗位变化情况”为例,向学生展示化工行业岗位需求稳定的优势;

  “塑造学生”:面向专业基础好,有志于继续从事化工行业的同学,提升其流程分析、工况判断、团队交流、使用现代工具等诸多能3力,使其在未来发展中更具优势。同时改变这些学生在化工过程设计操作中片面追求反应快、产物多、利润高的惯性思维,牢固树立安全生产、保护环境、以人为本的准则;

  “引领学生”:对全体学生,都要坚持立德树人,推行课程思政。将“把握安全生产红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思想传递给学生。

  四、课程政治教学案例

  (一)以爱国爱岗、敬业奉献的精神鼓舞学生

  讲述建国后70年间我国化工产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特别是以“化工人助力火神山”为主题场景模式,梳理抗疫期间化工人做出卓越贡献,使化工专业学生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其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和自信,也提升其对专业学习的热情。

  讲述化工行业的先驱者们不惧危险、不慕名利、矢志报国的故事,使学生在心中树立为国家奉献的精神。例如讲解侯德榜毅然回国开创氯碱行业,邓稼先、曹本喜两位专家,均因为在长期从事U-235等放射性核物质分离提纯而英年早逝的例子。虽然他们放弃了优越的生活甚至生命,但他们的无私奉献为我们今天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二)强调“以人为本,安全至上”新时代生产活动原则

  在讲述化工厂相关设计安全时,着重向学生宣传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红线意识”,这是在工厂、工艺、设备的设计中均需要遵循的准则;

  在讲述化工生产过程管理时,强调“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经济发展大局”,引导学生站在化工专业的角度分析应该如何预防化工安全事故的发生,激发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

  (三)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时代生态文明理念

  结合“蓝天白云保卫战”、《水污染防治计划》(水十条)、“清废行动”等时事思政内容,选取典型地区在治理前后环境质量数据对比,分析其代表性化工生产过程中核心技术的升级转型方式。追寻政策出台前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调研足迹,介绍

  “新华网”等媒体关于政策实施后对市场与商机的分析,激发学生的环保热情与兴趣。讨论不同种类污染物的适宜处理方式及关键瓶颈问题,使学生树立攻坚克难的勇气与生态环保的意识。

  五、教学评价与学生反馈

  注重对综合能力的考评,对化工过程的分析不设唯一标准答案,鼓励学生多维度思考。例如在期末考试中,考题为对于电石法生产聚氯乙烯工艺的分析,这是《化学工艺学》授课中的典型案例。但对于6学生答案,从多方面的综合考评,可能对成本、安全、环保等得到不一致的答案,只要符合任何一方的得分点,均可算正确。

  实施教学改革创新后,学生对课程乃至整个化工行业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在开课前对四个班的统计调查表明,大部分同学认为化工行业是危险的,占71.8%。通过学习,同学们逐渐转变了认识,在“化工利与弊”的开放讨论中,学生们普遍反映通过课程学习认识到化工是国计民生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业,为我国的建设和人民生活做出了重大贡献,化工行业实际风险低,其危险主要来自于多致危因素这一特点。因此不但坚定了继续从事化工行业的决心,也提升了对本课程的重视。

篇十:环保思政案例100例

  

  《植物学》课程思政优秀案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

  1.案例主题

  从入侵植物谈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2.结合章节

  第八章

  被子植物分科——菊科

  3.案例意义

  入侵植物的生态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均较强,其传播能力往往胜过本地原有的植物,因此一方面入侵植物可能会取代原有植物,减少甚至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另一方面入侵植物可能本身就会危害人类或牲畜的健康,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植物学课程内容的被子植物分科中会介绍菊科植物,而菊科植物中有一些典型的入侵植物,在结合专业知识介绍入侵植物概念、种类的同时,强调入侵植物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性,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案例描述

  (1)案例具体内容:菊科植物是被子植物最大的科;学生在认识菊科植物时,不仅有常见的向日葵、蒲公英,还有观赏植物矢车菊、万寿菊,甚至我们学校的校花大金鸡菊也是菊科植物;还有一类引起特别重视的菊科植物,即入侵植物。比如紫茎泽兰,别名破坏草,属于菊科管状花亚科。紫茎泽兰原产北美洲,全草有毒,易致牲口中毒死亡;是农田与林缘的恶性杂草。紫茎泽兰是全球性的入侵物种,在2003年由中国国家环保总局1和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名列第一位。另一种菊科植物豚草也属于管状花亚科,其头状花序黄绿色,再排成总状花序。豚草原产北美洲,属于入侵物种;由于其极强的生命力,可以遮盖和压抑本土植物,造成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使玉米、大豆等作物急剧减产,消耗土地中的水分和营养,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威胁。豚草花粉也是引起人体一系列过敏性变态症状——花粉症的主要病原。

  (2)教学设计:课上通过PPT、图片和视频的展示,以菊科植物为代表,对入侵植物于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的危害进行讲述。课下组织学生进行调研,一方面对校园的入侵植物进行调查,另一方面通过查阅文献,对入侵植物的类型、数量和危害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强化学生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案例反思

  (1)案例实施的优点:该思政案例采取了课上课下相结合、以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进的方式来开展。一方面通过对入侵植物概念的学习加深了对菊科植物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校园实践和查阅文献第一手资料,帮助学生树立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的意识,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点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环保意识的熏陶。

  (2)案例实施的不足:该案例应避免将学生仅带入到入侵植物种类调查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分析入侵植物对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这些方面。

  6.育人效果与反馈

  学生课后通过校园考察,找到了革命草(茜草科)、豚草(菊科)、一年蓬(菊科)等多种入侵植物,学习了这些植物的形态特征和危害,调查了这些入侵植物的分布和范围,树立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意识。

推荐访问:环保思政案例100例 案例 环保 思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