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公文范文 > 主题教育 > 林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4篇

林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4篇

时间:2023-05-01 12:10:26 浏览次数:

篇一:林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林业产业发展情况报告五篇

  林业产业发展情况报告(1)

  大力发展林业是市委、市政府根据××建设世界级城市目标,把××作为××21世纪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而提出的明确要求。为此自

  起,我县大力推进林业建设,02-我县共造林18万亩,其中公益林11万亩,经济林7万亩,全县林地面积近36万亩,森林覆盖率预计为17%。在经历了林业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后,从

  起,全市林业建设从“重建向重管”方向转变,不再进行大面积租地造林,因此我县林业建设将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如何解决当前林业建设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找准林业发展方向和目标、将生态和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林业建设的困难和问题

  1、林业资金短缺

  -,我县公益林建设面积在11万亩左右,需建设资金约8.4亿元,土地流转及养护费约0.3亿元(不包括社会化造林),当前市到位资金约4.7亿元,缺额约4亿元。再加上03-我县经济林建设面积近7万亩,超计划3万多亩,缺额资金约0.3亿元。其它如森林测报、防火等经费还远远达不到要求。由于林业资金短缺数额巨大,给我县林业建设和管理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一是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拖欠农民工工资、苗商资金现象严重。二是土地流转费不能及时发放,农民反映强烈。特别是一些社会化造林企业,运作困难,由其承担的土地流转费不能支付,社会稳定难以保证。三是养护、森防及防火经费得不到保证,缺少必须的植保机械、防火设备、农药等,森林病虫害、火警隐患多,影响林地正常生长。

  2、宏观政策制约

  这几年实施××建设,大力推进林业发展,使我县林业资源迅速增长,生态环境大大改进,曾吸引了岛外很多企业来崇投资。很多投资者是冲着当初市有关林业开发政策(如以房养林、以林养林、以项目养林等)和××林业规划目标来投资造林的。当前国家对土地实行严格保护政策,在林地内开发房产基本无望;起不再进行

  大规模造林,使原本以林养林的打算也落空;受管理用房的限制,在林地内搞的休闲旅游项目,不能满足旅游者吃、住、娱乐的需求,对游客缺乏吸引力而难以维持。由于政府政策缺乏指导性和连续性,当前许多投资者投资无回报,难以继续经营,均有退出的想法。

  3、间挖苗木无出路

  我县三岛总体规划已批准实施,规划中林业有明确的建设目标,按我县17%的森林覆盖率远远低于规划目标。但当前按照市林业发展思路,××将不再进行大规模生态林建设,使已建生态林面临着严峻的间挖压力,今后如何解决间挖苗木出路、如何科学利用间挖苗木,如何保持生态林健康持续发展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4、失地农民安置问题

  由于我县大量租用农民土地进行造林,失地农民的就业和保障问题十分突出。农民土地流转后,她们必然要求政府给予就业等相关政策来保障生活。而我县就业机会少,仅仅依靠“万人就业项目”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可谓杯水车薪,大部分失地农民还是难以安排,不能彻底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虽然我县出台了土地流转补偿标准,但随着物价上涨,以当前564元/亩的土地流转费很难维持农民的基本生活,因此土地流转费上调也成必然趋势。政府要马上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妥善解决失地农民保障问题。

  二、林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今后我县林业发展要实现“三个转变”、寻找“四条出路”:

  三个转变:一是实现大面积租地造林向经济林、四旁植树和庭院经济的转变;二是实现由政府管理向市场化运作的转变。三是实现林业公益型向经济型的转变。

  四条出路:一是寻找经济林建设的发展之路。今后经济林建设应改变过去发展盲目、种植面广、分布零星的情况,要有一定规划,集中财力,建设一批标准化果林基地,形成规模和区域优势。政府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二是寻找已建生态林的发展之路。当前我县生态林建设投资大,养护管理任务重,财政负担困难。为充分

  利用和盘活现有林业资源,有效减轻政府负担,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突破现有政策瓶颈,结合国家林权制度改革,逐步放开公益林经营权限,制定市场化运作机制,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公益林开发建设。三是寻找今后生态林的发展之路。今后生态林建设应改变过去土地流转到那里,建设到那里的做法,严格按照××总体规划实施,结合××生态项目建设,配套实施绿化建设,这样就不会与开发项目及其它基础实施建设相冲突,真正做到种一块绿一块。同时抓住市林业补贴政策的契机,结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加大四旁植树和庭院绿化建设,美化绿化家园。四是寻找林下经济发展之路。今后要进一步利用现有林地资源,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寻找林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结合点,为我县林业增效、农民致富探索一条新途经。

  林业产业发展情况报告(2)

  发展林下经济,是为进一步探索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这一现实而确立的一项重要决策。多年来,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引导、支持下,群众通过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尝试探索发展林下养殖和种植,也取得了初步成效,显现出强劲的发展后劲。今年,根据省市安排县林业局组织人员,围绕如何进一步加快ⅩⅩ县林下经济发展,深入到林业种植大乡和林下养殖、种植现场,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ⅩⅩ县的基本情况

  我县位于湘南中东部,湘江中下游,东邻攸县,南连安仁、衡南县,历以湘江为界,全县总面积288万亩,下辖24个乡镇,人口77万,全县林业产值达8.3个亿,林业用地160万亩,森林覆盖率50.14%,用材林78万亩,经济林75万亩,楠竹10万亩,地貌以丘陵为主。境内交通便利,一条铁路三条省道三条高速连接,内引外连,洣水、湘江四季通航,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广阔的土地资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

  二、ⅩⅩ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林下经济主要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旅游等立体复核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我县林下经济的发展以有十年历史,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和农民自发形成的初步形成了林药、林茶、林禽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情况如下:

  一是林药模式:以ⅩⅩ县中药饮片厂为实施主体,在林下种植金银花,全县面积共有300余亩,主要分布在ⅩⅩ县草市镇,杨林镇,年产值达到100万元。

  二是林茶模式:以湖南省京湘藤茶有限公式以实施为主体。主要在林下种植藤茶,现有面积1000亩,主要分布在石滩乡、石湾镇、南湾乡,产值初算200万元,带动农户100余户。

  三是林禽模式:由农民自发养殖鸡、鸭、鹅等禽类,24个乡镇不同程度都有存在。

  四是林牧模式:在山区地带一些农民养殖羊、牛,也是农民自发形成,主要在蓬源镇,南湾乡、荣桓镇等山区的林农进行养殖。

  以上四种模式是ⅩⅩ的主要林下模式,但是还有的在林下种植大豆,花生,有少量的存在。

  三、ⅩⅩ县林下经济存在的问题

  由于林下经济是一个新生事物,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中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规模小。林下养殖缺少饲养大户,一方面致使存栏量不大,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另一方面难以形成产业龙头,无法形成有效的辐射带动能力。二是市场组织化程度低。由于缺乏专业的行业协会,养殖和种植户的市场信息不灵通,在种养品种选择上存在盲目性,在产品经营中,大多数只能坐等外地经销者上门收购或市场零售,效益得不到较好保障。三是管理水平低。在种养过程中尤其是在养殖方面,农户大多数沿用传统的养殖方式,对科学养殖技术掌握不够,致使饲养成本高、效益差,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四是资金制约因素大。经调查,大多数农户对发展林下经济热情很高,但由于缺乏启动资金,发展之初就受到限制,而现有的一些

  养殖、种植户,由于得不到必要的资金支持,在做大规模、拉长链条方面也是止步不前,致使全县林下经济发展缺乏后劲。五是基础条件差。有的地方普遍存在路、电、水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的问题,致使一些先进的种养方式无法推广,从而制约着林下经济规模发展、集约化经营。这些问题如不能得到妥善解决,我县林下经济将很难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实现大的发展。

  四、ⅩⅩ县对林下经济的几点建议

  林下经济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应将其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放在突出位置,倾注人力、物力、财力,逐步把林下经济培育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

  一是搞好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对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技术、模式及成功典型进行全面、深入、广泛的宣传,通过计算收入对比、邀请专家开展技术讲座、科普宣传、参观考察的方式,炒热思想,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激发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

  二是政府牵头,部门配合。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讲求实效”的原则,明确林下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确定任务目标。规划制定过程中,要把发展林下经济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相结合,与畜牧业发展相结合,与农业科技推广相结合,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相结合,多角度、深层次地发掘林下经济的发展潜力。要根据群众意愿,围绕林下养殖和林间种植做文章,科学选择种养模式,因地制宜,宜养则养、宜种则种,不能盲目发展,一哄而上。从现有成功技术经验和市场发展前景看,我县林下经济发展应主要推广以下三种模式。一是林禽模式,即在林下饲养鸡、鸭、鹅等禽类,尤其是养鸡、养鸭深加工链条长,市场前景广阔;二是林下旅游模式,根据县委政府的安排,以招商引资的形式,大力发展四方山森林公园、洣水的旅游业,现已经初步签订了协议,投资6个亿。主要在山上建立大型宾馆、建珍贵树木园、建人工湖,宗教文化的恢复。三是林茶林药种植,计划在三年内种植藤茶5000亩,药材3000亩。

  三是培育龙头,示范带动。要把培育壮大产业龙头作为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鼓励种养户搞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实施品牌战略,不断做大做强,林业、科技、农业、畜牧、扶贫等部门要各自选择2-3个种养户作为自己的基地或示范点,进行重点培育,促其上档次、成规模,催生扶强一批专业化林下经济龙头企业,带动更多的群众投身于林下经济发展。

  四是强化服务,合力推动。发展林下经济,涉及各行各业,覆盖千家万户,需要众多部门精诚合作、优势互补、协调服务、形成合力。一是搞好技术服务。由县科技部门牵头,成立专业县技术服务队,整合技术服务资源,深入实地开展技术服务,加强技术培训,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不断提高农民技术骨干和示范户的专业技术、技能水平。同时,密切关注林下经济科研信息和外地成功经验,搞好适宜林间种、养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推广工作。二是搞好资金服务。县、乡财政应根据工作需要,每年列支一定的专项资金,给予重点扶持,鼓励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大上级扶持资金整合力度,在不违反项目使用范围和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与林下经济结合起来,进行整合和捆绑投入,共同促进林下经济快速发展。金融部门要将林下经济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加大信贷支持。三是搞好市场服务。积极培育市场营销组织,成立行业协会,大力发展经纪人队伍,加强市场研究,建立市场预警机制,使群众能够及时了解市场行情,最大限度地规避市场风险,使林下经济种(养)得好,卖得出,效益高。

  五是加强管理,强化责任。把发展林下经济列为乡(镇)年度重点工作,签定目标责任书,实行责任推进,年终严格奖惩,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使ⅩⅩ县林业经济取得重大突破,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增长点。

  林业产业发展情况报告(3)

  一、基本情况

  oo乡地处隆阳区东北部,东与大理州永平县隔江相望,南与瓦渡乡接壤,西与金鸡乡、板桥镇相邻,北与瓦窑镇相接,国土面积106平方公里,全乡辖10个行政村、62个自然村、102个村民小组,有人口14242人,耕地10657亩,林地

  122400亩,森林覆盖率达80%。乡内人均耕地不足一亩,人均林地七亩多,是典型的山区农业乡。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立足实际,把生态建设和林下经济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念好山字经,做活林文章”,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生态oo”建设和林下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据统计,2012年全乡生产总值中林业和林下经济产值达到了6000多万,对GDP贡献率超过三分之一,农民人均纯收5396元中有一半以上来自林业及相关经济产业,这些还不包含畜牧业中林下养殖应计入林下经济部分。全乡无论从自然坏境还是经济收入来说都是名副其实的森林之乡、生态之乡。

  (一)经济林建设和林下种植情况。全乡经济林主要以核桃、果松为主,核桃种植5.8万亩,年产量1600多吨,产值4000多万。成材果松种植2万亩,年产松子50多吨,产值100多万。另外种植油茶2350亩,桑树2830亩。林下种植中药材、花椒、木瓜、梨、石榴和柑橘等,其中中药材种植虽起步晚、但发展较快,仅2012年林农自行发展种植龙胆、七叶一枝花、续断、板蓝根就达到400多亩,主要种植在洼子田和oo,oo有零星分散种植,且经济效益不错,平均亩产值在5000元以上。

  (二)林下养殖。oo乡林下养殖发展较早,但至今没有形成规模,多为农户自发分散养殖。全乡一半以上的禽类都是农户散养在自家庭院前或林下,林下土鸡养殖以玉米、米糠、稻谷等做饲养主料,再以自然草地、林地以放牧的形式自然觅食,这样既节约了饲料成本,又提高了土鸡的肉质,使其肉质鲜美、汤味纯正,深受消费者喜爱。

  (三)林下旅游和林下综合开发。发展林下旅游和林下综合开发是我乡“十二五”规划中的重要内容,目前正在做的是依托松茸、块菌等林下珍馐,发展以oo为代表的生态农家乐,今年准备借助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在整体提升oo环境的基础上,改变农家乐单纯餐饮服务的模式,大力发展生态观光体验农业,如举办古道文化旅游节、生态核桃节、在假日开展如“果松采摘比赛”、“农村生活体验”、“松茸发现之旅”等乡村旅游系列活动。另外石仙堂和渭西河两个旅游区正在规划

  建设,相信不久的将来,oo的旅游将由点及面,逐渐形成规模,形成一项农民致富增收的主要产业。

  二、存在问题

  我乡林下经济近年来虽然取得了一定发展,但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更加不容忽视,主要表现为:

  一是分散经营、没有形成规模,市场化程度极低,竞争力弱,没有将林下产品经济效益发挥到最大。全乡境内除了有一家“武陵春”核桃初级加工厂外,没有其他生产企业,且农户各自为战,没有实现合作社式经营,产品空有好的质量而没有自己的品牌,没有形成订单农业,各农户单兵作战、自产自销,市场竞争力不强,受市场波动影响大,林农不能持续稳定增收。

  二是缺乏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林下种植、养殖没有形成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复合生产经营。由于缺乏政策支持和资金补助,农户发展规模化的林下经济产业受到较大制约,另外由于缺少技术指导和管理培训,农户在种养过程中缺乏科学种养技术和管理方法,造成病虫害发生率较高,致使种养成本过大,经济效益不高。

  三是林下经济模式和品种相对单一。目前,全乡林下经济主要为“林果”和“林禽”两种模式,不仅发展模式较少,而且林下种植和养殖品种单一,很难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四是基础设施条件差。林地属于涵养水源的生态林,主要集中在水库周边,这些地方普遍存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林下经济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比如太元的水磨坊水库,周边环境非常好,但基础设施滞后严重制约了周边整体开发。

  五是群众认识理解有偏差。一是农户普遍认为林下种养与普通种养没什么两样,甚至还不如普通种养;二是部分农户对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扶持方式和优惠政策等内容认识不够,缺乏参与热情;三是有的农户思想不解放,怕吃亏、怕赔本,畏首畏尾,对发展林下经济持怀疑观望态度。

  三、对策建议

  林下经济作为生态、高效、循环经济,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结合我乡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和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就全乡林下经济发展提出以下4点对策和建议:

  (一)扩大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通过技术讲座、科普宣传等方式,对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技术模式和成功典型进行全面、深入、广泛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通过算对比账、算效益账,展示林下经济的综合效益与优势,引导群众转变观念,激发广大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要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扩大发展林下经济的宣传力与影响力。一方面,让“走出去”的群众解放思想、开拓眼界,增强发展林下经济的信心与决心;另一方面,让“引进来”的投资者能扎根林下经济,起到导向作用。

  (二)培育龙头,示范带动。要把培育壮大产业龙头作为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鼓励种植户、养殖户搞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尽快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格局。

  (三)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讲求实效原则,把发展林下经济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相结合,与农业科技推广相结合,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多角度、深层次地挖掘林下经济发展潜力。对林下经济发展进行合理布局,确定中长期发展目标,科学选择林间种植、养殖模式,拓宽林间种植、养殖类别,因地制宜,宜养则养、宜种则种,提高林下经济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从现有成功技术经验和市场发展前景看,我乡林下经济发展应重点推广四种模式。一是“林菌”模式,继续推广oo为代表的封山育林养松茸、块菌模式,适当人工种植其他食用菌种。二是“林禽”模式,即在林下放养或圈养鸡、鸭、鹅等禽类。三是“林畜”模式,即在林下规模饲养肉牛、山羊、野兔等畜类。四是“林菜”模式,即根据林间光照程度和蔬菜的需光特性,种植各类蔬菜。

  (四)多方支持,合力推动。发展林下经济,需要上级的资金政策支持和农林水等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顺利推动。一是恳请今天调研的各位领导帮助我们向上多呼吁,给予我们发展林下经济更多的政策扶持、金融支持(贷款)等;二是希望上级相关部门免费定期开展各种种养技术培训。三是按照群众自愿、民主管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原则,成立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组织或协会,提高林下经济产业化组织程度,使林下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林业产业发展情况报告(4)

  发展林下经济是开发和利用好森林资源中非林木资源,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它涵盖林下、林中、林上等产业。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空间环境条件,以林为主,建立林下种植、养植和森林景观利用相结合的立体林业经营模式,不断提高林地利用率和林业综合经济效益,对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延伸林业产业链,实现森林经营的良性循环,增强林业自身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林下经济基本情况

  位于市北部,是全省重点林业,国土面积1287.4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地面积874.8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68%;森林面积83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64.7%。曾获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全国百个经济林产业示范、全国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奖、全省林权制度改革先进等称号。目前我各类经济林面积有16.8万亩,林产品加工企业4家,年总产值约为1.4亿元,涉及农户2300余户,有效的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是以林种模式为主,林养模式为辅。

  根据20**年林业补充调查结果,我共有油茶林面积13.6万亩,其中本地油茶面积12.9万亩,高产油茶面积0.7万亩,主要分布于镇、巴邱镇、砚溪镇等。本地油茶基本为50年代所造,树势衰退,加之管理不是很精细,多数产量偏低。高产油茶为20**年才开始实施,属于初产期,产量也不是很高。

  林苗模式主要是以乡土树种为主的花卉苗木产业,品种有香樟、杜英、火力楠、女贞等品种,升值空间不是很大。地点以镇、金坪民族乡为主,种植主体以个

  体农户为主,规模较小,没有集中连片,难以形成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缺乏市场竞争力。另有少量的楠木苗,主要集中在国有林场,但也是有价无市。

  林果模式有杨梅、翠冠梨等,全杨梅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主要集中在镇、镇两乡镇,现巳全部达到丰产期,每年产鲜果4900吨。由于杨梅鲜果不易贮藏的特点,产品销售以本地市场为主,因没有进行杨梅饮料、杨梅干等深层次加工来提高附加值,又没有专门的销售队伍来开拓销售渠道,往往出现丰产不增收的局面。

  林药模式主要栽植黄栀子,目前全黄栀子总的栽植面积有5240亩,分布在全各乡镇,基本为20**-20**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时栽植,后因市场行情不好,损毁部分面积更换栽植了其他品种,随着近两年市场行情上升,农户栽植面积又有所增加。

  林菜模式有在桐林乡江背村利用一些林业采伐剩余物,发展香菇、木耳等食用菌,在林木良种场利用一些疏林地及林中空地种植马铃薯、西瓜、花生等农作物,经营面积不是很大。

  林养模式主要是在林地内以圈养的方式进行生猪养殖,地点分布以仁和镇为主,全年出栏头数约为10万左右。另有部分在林区散养山羊、蛋鸡等。

  二、贯彻落文件精神情况

  在国务院、省、市相继出台了《林下经济发展意见》后,我迅速组织人员进行了调查摸底和规划,以委、政府两办的名义下发了《关于印发〈林业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方案中明确了我林下经济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工作措施等内容。同时以两办名义下发了《关于成立林下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通知中明确了由委、政府分管领导分别担任正、副组长,直各相关单位为成员,并对各相关单位的职责进行了分工。

  《实施方案》中提出对发展林下经济要加大政策支持,在产业、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切实加大对林下经济发展扶持力度。产业政策上,要适当降低林下经济龙头企业的入选门槛,将种植及加工大户纳入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加以培育,享受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所有优惠政策;在财政政策上,每年要安排一定经费对林下

  经济经营面积及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按照《20**年农业产业化发展实施意见》给予补贴;在税收政策上,对农民销售自产林下经济产中品免征增值税,对农民林业合作社与本社成员签订的林下经济产品和生产资料购销合同,免征印花税;对企事业单位从事林下种植和林下经济产品初加工所得,依法免征、减征所得税;金融政策上,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财政贴息政策的带动和引导作用,积极开办林权抵押贷款、林农小额信用贷款和林农联保贷款等业务;要将林下经济保险纳入农业保险试点统筹安排,开发适合林下经济发展的保险险种。

  三、林下经济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林下经济是一个新生事物,还处在起步阶段,其主要特点有:

  1、发展规模小,品种多样性,产业化水平落后。多数林下经济是以单个家庭为单位进行发展,认为船小好调头,发展规模较小,一般在50亩以下,种植品种缺乏统一规划,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优势,不利于统购统销,起不到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2、科技普及率低,缺乏技术支持。各个农户在发展林下经济时,只是凭借以往的种、养经验,没有及时的学习科学知识,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形成不了品牌优势,致使经济效益低下,难以适应市场需要。

  3、市场组织化程度低。由于缺乏专业的行业协会进行统一调配,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和平台,农户市场信息不灵通,在种养品种选择上存在盲目性,在产品经营中,大多数只能坐等外地经销商上门收购或者零散销售,效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存在问题主要有:

  1、土地成为制约林下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多年来实施林业工程项目造林,特别是退耕还林工程,内大部分坡耕地巳全部造林,加之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分山到户后,要形成一定的发展规模较为困难。

  2、相关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合作。虽然成立了林下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成员单位之间的责任,但在实际操作当中,只有林业部门进行单打独斗,其他部门缺乏连动性,没有具体的落实措施

  3、资金制约因素大。目前大部分林业项目是对营造用材林进行补贴的,对经济林补贴少且补贴标准较低,很多农户对发展林下种养热情很高,但缺乏启动资金,发展之初就受到限制,而现有的种植户、养殖户,由于得不到必要的资金支持,在做大做强方面止步不前,致使发展林下产业方面缺乏后劲。

  4、基础条件差。多数发展林下经济的地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致使先进的种养技术无法推广,从而制约林下经济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5、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在经营过程当中,超标使用农药、化肥等因素,没有科学化经营管理,使用一些生物性、低毒农药,致使农产品及土地农药残留超标。特别是一些生猪养殖,没有很好的处理沼液,修建沼气池进行污水处理,对当地地下水影响严重。散养山羊也对林区植被破坏严重。

  四、林下经济发展趋势预测

  应当坚持“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的理念,围绕林下产品的开发利用营销、品牌建设等问题,进一步加强对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建立,培育林下经济龙头企业。通过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等专业组织、协会或者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按照统一的经营管理,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构建和推广自己的林下产品品牌,提高林下经济的组织化水平、抗风险能力和竞争水平。

  五、促进林下经济发展的建议

  1、加大对林业发展的投入。主要是加大对林业的资金、科技、人才等方面的投入,加强林区的道路、水电等硬件建设,重视引进先进的管理和生产技术,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

  2、加强部门沟通与合作,注重规划引导。没有合作,单凭林业一家之力,要说发展好林下经济,只能是纸上谈兵;没有规划,要想发展好林下经济,也只能是

  瞎子摸象。因此,必须将发展林下经济与林业产业化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循环经济、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内容融合在一起,各部门精诚合作、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才能确保发展。

  3、强化协调服务,合力推动发展。由政府部门牵头,整合技术服务资源,成立专业技术服务队,深入实地开展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积极搭建企业、农民与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之间的合作平台,同时,密切关注林下经济科研信息和外地成功经验,搞好适宜林间种、养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推广工作。要积极培育市场营销组织搞好市场服务,通过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中介服务机构,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经营者适应市场的能力。加强市场研究,使农户能够及时了解市场行情,最大限度地规避市场风险。

  4、鼓励、引导与林下经济产业相关的企业快速发展,有关部门在招商引资、争取项目中把发展与林下经济产业相关的企业列入议事日程,建立相关行业组织,协调、指导林下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特别是要组织、培养、发展一批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名牌产品,从而带动林下经济发展。引进一些既不破坏森林植被,又产生高附加值的品种,以促进林下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5、完善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林地流转,妥善解决各种矛盾。要进一步理顺各种产权关系,妥善解决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等各种矛盾,建立并完善林业开发与保护的制度和规划,切实保护林地资源,为推进林下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林业产业发展情况报告(5)

  **县是省级核桃生产基地县之一。**县的核桃产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全县计划用5至10年时间种植40万亩。经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自2016年至2016年,**县共完成25万亩核桃产业省级计划任务(2016年计划尚未下达,任务不明确),但由于受雨雪冰冻、霜冻以及持续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现保存面积仅有万亩。2016年,**县省级核桃产业计划任务万亩,实际完成万亩。

  (二)林业龙头企业

  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申报和认定,对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促进**县林业增效、林农增收将发挥重要作用,对带动**县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县域经济具有实际意义。**县根据全省林业产业政策,积极引导发展规模大、成长速度快、经济效益良好、社会影响面大、示范带动作用强的林业企业申报省级林业龙头企业,目前全县已经有4家企业申报成功,分别是:**县坤泰园艺有限公司、云南鸿昊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曲靖市富田园林有限公司、云南伊森源林业开发有限公司,2016年还将申报2家企业,分别是**县华晋农牧有限责任公司、云南希美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三)野生动物驯养繁殖

  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发展势头良好,目前,从事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且办理了驯养繁殖许可证及经营许可证的企业数量全县共有12家,集中在西平、盘江、白水三地,养殖种类多样,有:野猪、竹鼠、蓝孔雀、野鸡、穿山甲、非洲鸵鸟、鹧鸪、野兔、刺猬等,其中野猪500头,野鸡35500只,野兔1000只,鹧鸪200只,蓝孔雀70只。

  (四)庄园经济

  近年来,**县大力推进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从实际出发,促进林地流转,充分调动农民、能人参加建设林业生态县的积极性,发展生态旅游,全面推进庄园经济建设。因地制宜培育生态产业,加大植树造林力度,重点发展核桃经济林,大力开展林下资源开发,促进农林加工业发展,构建林业生态循环经济,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截至目前,全县已有20多家在当地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生态庄园,把核桃、万寿菊、中药材有机结合进行林下资源开发规模达3万亩左右,有力促进了现代林业建设。

  (五)林业产值

  2016年,**县林业生产总值达到17568万元。

  二、发展思路

  (一)扶持龙头企业

  林业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对林业产业的发展具有辐射带动作用。下一步,林产业发展的重点之一就是扶持龙头企业,特别是云南鸿昊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红豆杉项目。红豆杉项目实施是一项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为一体的综合型重大工程,但在实施过程中时间跨度较大,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等,需要各级政府和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我们要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落实好国家、省、市产业政策,从项目、资金上给予支持,做好省级林业龙头企业的申报和林业贴息贷款项目的计划申报工作。

  在此基础上,重点围绕林业龙头企业开展林业贴息贷款项目,解决企业发展的部分资金需求,并确保资金使用、归还的安全性,确定了3户林业省级林业龙头企业进行项目立项和申报,经过市级初评,省级评审,国家认可,**县坤泰园艺发限公司和云南鸿昊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曲靖市富田园林有限公司3家企业得到了上级支持和扶持,批准贴息资金3000万元。云南鸿昊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红豆杉项目已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红豆杉种植3万亩、200余万株,项目二期工程计划种植红豆杉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同时于2016年开始建设紫杉醇提取加工厂,预计2016年底建成投产。企业种植高峰期,每天约有600多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红豆杉种植,真正实现了企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双赢局面。**县坤泰园艺有限公司建成优质核桃种植基地2000亩,建成以培育滇朴为主的城市绿化树木种植基地1000亩,林下药材种植万亩,项目可直接解决40人以上的社会就业岗位,同时可大量吸收当地群众到基地季节性务工,每年用工量达20000工日,群众务工性收入可达100万元以上,项目将示范带动5000户以上林农发展核桃及林下种植,规模达5万亩以上,年产值1亿万元以上,年可增加农户户均收入2万元以上。曲靖市富田园林有限公司围绕核桃的基地种植、产品加工和市场流通大做文章,该公司依托已成立的云南智慧仁食品有限公司,在核桃深加工的基础上,建成“采穗圃+示范林”结构合理的具有竞争优质核桃种植示范基地;同时满足“云南智慧仁食品有限公司”生产核桃乳原料所需。建成后的核桃示范林基地示范园,每年通过抚育管理、林下

  种养殖、营销等,可解决20至30人的社会就业,大量吸收当地群众到基地季节性务工,每年可用工量达15000工日,群众务工性收入可达75万元以上。可示范带动100个以上规模种养殖户进行规模化发展核桃种植和林下养殖辐射带动5000户以上林农发展核桃生产,共同致富。形成“企业+示范园+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户”的运作模式。总体来讲,通过林业贴息贷款,拓宽了融资渠道,为林业发展注入了活力,加快了我县商品林基地、核桃等经济林基地的建设步伐,极大地推进了新农村建设进程。

  (二)继续发展核桃产业

  核桃产业要作为**县的基础性产业继续发展下去。下一步,核桃产业的发展要借助大户的示范带动,通过鼓励、扶持一批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大户种植核桃经济林,带动更多的承包大户发展,逐步辐射全县甚至更大范围,使全县优质核桃发展面积达30万亩以上,形成“企业+示范园+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户”的运作模式,使优质核桃的发展真正成为林农致富的“铁杆庄稼”。

  (三)大力推进林下资源综合开发

  引导、鼓励林农、大户积极开展林下资源综合开发,一方面加强植树造林力度,加强林地抚育管理,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林下资源优势,通过对林下闲置土地、林地立体空间的开发利用,因地制宜,科学选择林草、林菌、林畜、林果、林粮、林菜等不同的林下经济组合,积极探索“林粮药花”结合的立体模式,在林下种植部分粮食、牧草、中药材、万寿菊,在林下养鸡,从而有效避免林地种植结构单一、生长周期长、效益缓慢等问题,达到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效果,提高林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促进农、林、牧协调发展,实现良好的循环经济增长方式。

  三、存在的问题

  (一)自然灾害较多,保存率低。2016年**县遭受特大雨雪冰冻灾害,2016遭受霜冻灾害和2016年以来遭受的持续干旱,导致**县核桃产业项目严重受损,使全县已种植的25万亩核桃保存面积仅有万亩,同时也加大了造林成本。

  (二)面积较大,产业建设任务重,投资单价低,栽植质量不高。核桃产业是个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但省、市每亩仅补助30元,市财政补助资金还未全部到位,而作为县级实施单位的县林业局属财政全额拨款的职能部门,无力垫付庞大的种苗资金,而且县乡均无产业工作经费,各级实施单位深感压力较大,难于运转。

  (三)由于核桃产业与当地万寿菊、中药材、烤烟相比,周期长,见效慢,加之宣传力度不够,有些地方的部分干部群众对在大田栽种核桃不愿接受,有抵触情绪,导致政府和林业部门出了钱、花了大力,群众却不太重视、积极性不高,栽后的管理工作不到位,种后不管甚至在农作时有意无意的毁掉。

  (四)本地良种壮苗培育使用力度不够。**县自2016年发展核桃产业以来,使用的核桃苗木来源不一,多次从外地调苗,品种杂,适应性差。

  四、意见建议

  (一)加大对本地优良核桃品种的培育力度,根据近二年外地优良品种在**难于过晚霜的现象,应该加大本地优良品种的选育力度,在全县优质核桃树普查工作的基础上,建立档案,并有选择的采集穗条组织育苗,使县域内的优良核桃单株品种得于保存和发展。

  (二)抓好技术服务。加大技术培训及推广力度,强化抚育管理,严格按照工程管理要求,实施精细栽植,科学管理。通过办培训班、现场教学及办理县、乡、村示范样板林等方式,手把手教会农户从栽植到定干、拉枝、修剪、疏花疏果、嫁接、防虫治病等过程及经营管理的各项技术措施,使广大农户深知科学技术在核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调动农户种植核桃的积极性,确保产业尽早达到预期目标。

  (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核桃产业发展,各级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尤其是资金投入,省、市应该提高核桃产业每亩补助资金,并保证资金足额到位,县级财政也应该拿出相应的配套资金。

  (四)对现有核桃进行改造。针对在霜冻、干旱灾害中受损以及品种不好的核桃树进行改造,组织技术人员对其修剪、重新嫁接、防虫治病。初步估计,全县需改造的核桃有5万亩,每亩需改造经费100元,共计需改造经费500万元。

  (五)重视林下资源开发,对林农、大户加强引导,加大宣传,做好技术指导服务。拿出一定的资金,打造样板,扶持大户,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篇二:林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林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2)

  林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及时开展种苗培育,对全县种苗生产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对苗木生产经营加工许可证进行统计上报、审核审批。我县共有8个苗圃场及10户育苗农户,苗木树种有油茶、杉木、桉树、板栗、李子、核桃、柑桔、桂花、无患子、绿化大苗榕树等树种,总育苗面积

  347.1亩,有效面积258.1亩,总产苗量1871万株,合格苗1376万株,完全满足全县造林用苗。

  7、林政资源管理工作

  严格采伐审批。在木材采伐上实行限额,实行森林分类经营、分类管理,严管公益林、放活商品林,严格实行木材凭证采伐和凭证运输。“十二五”期间,全县商品林采伐限额为23.21万立方米。2017年全县申办商品材采伐许可证14.8147万立方米,商品材出材量8.1735万立方米。完成对

  全县72家林木及林产品加工企业和经营部门进行审核、审批和管理。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由于近年来,我县营造林步伐加快,每年以近7万亩的速度增加,宜造林的荒山都已种上树木,下一阶段要落实造林的小班都是造林难度大、林权有纠纷、立地条件差的地块,一旦安排了项目,每个小班涉及到到农户要分户明确、要将该地块涉及的工程名称、补助标准、补助方法、造林树种、质量要求、完成时间等等都要明明白白告诉受益农户,才能充分调动当地老百姓的造林积极性,才能推进项目的顺利完成。“石漠化山头绿起来”是要求州、县、乡、村的领导分别领办不同长度的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的造林地块,所有地块由于绝大部分都为农民赖以生存的口粮地,怎样才能做到农户心甘情愿将耕地退下来,这些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是乡镇林业站收归乡镇政府管理后,绝大部分技术人员被抽出来抓其他中心工作或者是被调离原林业站岗位,人员缺乏、素质参差

  不齐、乡镇领导不重视,林业工作出现无人管理的现象,特别是开展的新一轮退耕还林、县乡村绿化、石漠化山头绿起来等及其他工作中有敷衍应付的`现象,调查规划结果很难直接应用于实际的项目实施中,导致出现项目规划后无法具体进行实施。

  三是实施林权改革后,荒山大部分划归农户,同时人们

  越来越认识到了山林的价值、重要性,林权纠纷矛盾增加,给规模化造林土地落实带来了难度,导致造林土地落实难度较大。由于造林土地落实难度大,引进到XX投资造林的公司难以大面积落实造林土地,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司的造林规模和造林进度。在全县都存在大面积规模化造林土地落实难度大的问题。

  四是林政执法和木材运输管理力量薄弱。由于没有专职林政执法人员,林业局近几年的林业行政执法工作都是临时抽出部分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委托执法,无法及时有效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反行为。近年我县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迅速,公路网建设加大,木材外运通道增多,木材运输环节管理难度加大,现设立的木材检查站和木材临时检查点已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监管。

  四、2017年工作目标及采取的措施

  (一)编制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产业发展目标。

  编制《XX县林业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为我县林业产业科学协调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向级争取项目资金提供科学依据,为林业产业发展指明方向。坚持多年来的创新机制,采取股份合作、租赁经营、个体承包、业主开发、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等加快林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让经营者的利益驱动加大,增强业主责任心,提高造林成功率、保存率,加大荒山荒地有偿流转力度,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我县荒山资源的开发,形成健康活跃的发展局面,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1、完成2017年底下达的2017年度石漠化综合治理林业项目0.8814万亩人工造林和2.2755万亩封山育林任务。

  2、完成2017年县乡村造林绿化预安排任务10.6686万亩。

  3、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1.8万亩人工造林建设任务。

  (二)积极筹措资金,加大造林力度,奋力实现“1246”目标。

  根据、县政府提出的“1246”目标(10万亩核桃、20万亩油茶、40万亩桉树、60万亩杉树),全县每年将以年造林7万亩的速度推进,解决土地和资金困难是我们必须要突破的发展瓶颈。我们现有宜林荒山近60万亩,但大部分土地是纠纷地,需要我们加大调解力度。目前一时难以调解的,可以引导群众走“搁臵争议、联合开发”之路,这条经验在我县的巧马镇已得到成功推广。二是按照“上争、外引、内聚”的方针,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争取国家项目支持,整合多部门资金,认真实施好珠防工程、石漠化治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中央财政造林补贴项目、植被恢复费工业原料林项目。积极引进社会声誉好、经济实力强的造林公司进驻我县,通过土地流转、参股等方式加大造林力度,扩大造林成果。力争到“十三五”时期,商品林年采伐限额达70万方,为我县林木精深加工打下坚实基础。

  《林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篇三:林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南充市高坪区林业局

  关于全区林业产业发展的情况汇报

  我区林业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怀下,在区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监督、区政协的支持下,坚持以绿山富民为目标,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区林产业的发展一年一个台阶。项目争引实现突破,基地建设推进有力,专合组织快速发展,景区绿化稳步推进,资源保护切实加强。全区新增林地面积近10万亩,森林覆盖率在2008年的基础上增长了近5个百分点,林业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我区先后被国家林业局评定为全国林下开发先进县、林业专合组织示范县,被省政府评定为林业产业强县培育县、秦巴山区竹产业基地县、林下开发典型县和林业产业强县重点县,先后多次代表全省在全国林业工作会和代表全市在全省林业工作会上作经验交流,并连续两年在市林业绿化考核和区年终目标考核中荣获一等奖。下面,我就近年我区林业发展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项目争引成效显著。为取得国、省两级林业主管部门对我区的支持,近两年来我们坚持把项目争引放在推动全区林产业发展的首要位置来抓,通过主动作为、勤跑、多汇报,最大限度地赢得了国、省主管部门的支持。两年来,我们先后向国、省争取了林业专合组织、竹木产业基地、新

  增退耕还林、森林植被恢复、森林病虫害防治、省级林产业基地、森林抚育、珍稀林木基地、省级林业产业强县预培县等林业项目10余个,实际到位资金3500万元,除两大工程政策性补助资金外,争取资金占全市的1/3以上。尤其是省产业强县预培县、国家林业专合组织示范县的取得,为我区林业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造林绿化稳步推进。围绕“绿山富民”这一核心目标,我们坚持“规模”“特色”“效益”一起抓,合力打好“生态”、“经济”、“形象”三张牌。近两年,我们依托项目资金,利用冬春两个营林季节投资2000余万元对全区近6万亩荒山荒坡、弃耕荒地、河滩田埂、四旁林地及退耕补植地进行了大面积绿化,新栽了杨树、香椿、巨桉、竹柳等速生树种近200万株,种植了花椒、核桃、油桃等经济林木近30万株,完成了全区1000公里国省道及乡村公路行道树栽植100万株,林地面积在2010年的基础上增加了近10万亩,全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人民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三)速丰林基地规模突显。近两年,我们在牢牢把握原有速丰林建设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产业重点、提升产业水平、扩张产业规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两年来,我们利用区内东观、佛门、江陵、会龙、万家等乡镇现有的闲置林地,通过引进业主、立项支持,集中成片栽植了以巨桉、香椿、杨树为主的速丰林基地4万多亩;新建成了规模在1000亩以上的速丰林基地6个,其中:佛门的400亩巨桉基地,江陵的3000亩杨树基地,东观的3000亩香椿基地,会龙、万家等地成片近千亩的速丰林基地多次作为全市速丰林示范工程接受省、市领导视察,受到高度评价。

  (四)林下开发亮点纷呈。近两年,全区林下开发呈现井喷之势,参与林下种养殖的业主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短短两年时间林下开发面积就达到了2.5万亩,在2010年的基础上增加了近一倍。全区有近100名业主、2.5万户林农参与林下种养,组建林下种养专业合作社近40个,现已探索形成较为成熟的林下种养殖“林—禽”、“林—菌—芋”、“林—药”、“林—羊”、“林—菜”等多种开发模式,大大增加了林地产出,促进了林农增收。斑竹乡的林下养鸡、林下种菌,胜观的林下种植中药材,石圭镇的柑橘树下种魔芋,其林下开发的先进经验先后在央视7套《绿色时空》栏目作了报道,在全国林业工作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在全省产业工作会上作了典型发言。林下开发的“高坪模式”已经成为全川乃至全国一张最耀眼的名片。

  (五)竹林改造巩固提升。这两年,我们率先在胜观、斑竹、鄢家等山区竹资源丰富的乡镇试点实施楠竹抚育和改造,坚持用好用活上级的项目资金,在金城山脉沿线完成了近1万亩低效竹林的间伐、施肥,抚育后的楠竹相对没有抚育的地方个大、体圆、材质好,林农结束了多年见林不成林的历史,这两年逐渐开始从竹林资源上获得了收益。同时,我们还在佛门成片推进3000亩黄竹基地、在青居建成100亩绵竹基地,提升了我区竹产业发展的档次和对外影响力,并先后被省厅列为竹木产业基地、秦巴山区竹产业基地予以立项支持。

  (六)专合组织迅猛发展。近年来,我区在推进林业产业化建设过程中,坚持以林农增收为目的,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最近两年呈倍数增长。2008年,全区首家专业合作社斑竹竹林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经过5年的发展壮大,全区现已建成胜观朝阳种植合作社、佛门汇森林业专业合作社等规模在100人以上的专合组织16个,入社农户达到了近3万人,仅2012年就新成立林业专合组织15个,可实现年产值达1.2亿元。通过多年的发展,全区现已形成“公司+农户”、“能人+农户”、“村级组织+农户”等多种类型的林业专业合作社,尤其是2011年我区被国家林业局列为全国100家“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县”后,区内专合组织迅速膨胀,现已涉及林下种养殖、林产品加工、规模化植树、观光旅游及林地综合开发利用等多个领域,可带动农民年增收2000多元。

  (七)珍稀树木重点突破。按照省、市两级政府大力发展珍稀林木的指示,我区率先在全市启动珍稀林木建设,并先后在佛门乡金凤寨村试点栽植了香樟、香椿等珍稀林木2500亩,在东观潘家村新建了高标准高规格珍稀林木基地1500亩,在佛门走马岭村建成了全市珍稀林木示范基地3000亩。同时,区委、区政府为鼓励发展珍稀林木出台了一系列

  的优惠政策,落实了具体的工作措施和责任,全区乡乡镇镇都有规模不等的珍稀林木发展基地。两年来,全区共发展珍稀林木达到了2.3万亩。佛门走马岭村珍稀树基地,东观潘家村珍稀林木基地,先后吸引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市林业局多位领导前往实地进行调研,其发展模式、基地规模、产业特色等均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并多次为全市林业产业现场会提供了参观现场。

  (八)景区绿化提档升级。为使景区绿化与AAAAA级风景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两块牌子相匹配,近年来,我们先后两次聘请专业绿化机构对凌云山核心景区重要景点、节点、主要旅游线路及景区进出口通道等绿化核心地段进行了系统的、高标准的现场规划,并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对景区重要景点、节点和干道沿线牵绳定距规范栽植银杏500余株、大叶女贞1000余株以及黄葛树、天竺桂等高大乔木300余株;发动区级相关部门、各乡镇(街道)政府、高坪籍乡友通过出资、集资、捐资等方式在将军林周边规范栽植了“长青林”“友谊林”和“栾树林”;通过绿化升级改造工程,将景区内长势差、形象差、树种差的“三差”树种进行轮次移栽和更换,景区绿化水平和档次得到明显增强。

  (九)资源保护举措有力。针对我区一度乱砍滥伐的严峻形势,这两年我们加大了资源保护力度。一是狠抓队伍建设。把局机关、乡镇林业站人员纳入了护林人员队伍,添置了两辆执法车辆,解决了执法经费,确保了办案所需;二是

  构建了严密的执法网络体系。进一步加强了同公安、交警、基层派出所、高速公路收费站等相关单位及顺庆、嘉陵、蓬安等兄弟县区的横向联系,聘请了社会监督员,实行联合执法;三是开展了春、冬两季执法攻势。4月、11月两次集中人力、物力打击乱砍滥伐、无证运输等违法犯罪活动,处理违法案件109起,其中:受理各类林业行政案件108起,刑事案件1起,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达50余万元;四是开展了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建立了现代化林业地理信息系统,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完成了我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这将为我们优化林地结构、提高林地效益、实现科学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二、存在的不足

  这些年来,围绕我区林产业的发展,我们克服了众多的困难,实实在在地做了一些事情,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当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投入不足。由于林业是一项公益事业,其发展资金主要来自于公共财政的投入。这些年,虽然经过多方努力,国、省对我区林产业投入有所增加,但与我区林业发展实际需求相比,仍显得微不足道,而市、区两级地方投入又尤为有限,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仍是我区林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二)受制因子多。由于我区地处城郊,城市建设任务重,尤其是基本农田面积大,目前我区几乎各乡镇90%的土

  地都划归了基本农田,给我区区域化、规模化推进绿化工作带来了一些政策性的障碍,加之处于近郊,土地租金和劳动力价格远高于其他县、市,客观上也给引进业主造林增加了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我区大面积绿化工作的推进。

  (三)发展压力大。由于我区林业工作基础薄、底子差,虽然通过近两年的努力,情况有所改善,但和其他兄弟县市相比,我们的整体绿化工作仍处在一个较低的起点,相对北部一些县、市,绿化率还有一些差距,加之人们的绿化意识不够强,资金投入有限,受制因子多,林产业面临较大的发展压力。

  三、下一步打算

  造林绿化是改善我们生存环境、实现“美丽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区委的总体部署,结合我们的实际,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千方百计谋支持。我区林产业要有真正意义的突破,必须从争取上级支持入手,谋求在涉林项目资金上有大的突破,我们要依托这些年和上级主管部门建立的良好关系,勤跑、勤汇报,争取上级在政策上、项目上更大的倾斜支持,以增强我区林业的发展后劲。

  第二,创新机制求发展。林业的发展必须解决多元投入的问题,转变政府资金的投入方式,改过去的直接性投入为引导性、启动性投入,核心问题是要制定完善投入政府,引导业主和林业专合组织作为林产业发展投入的主体,把权、责、利紧密结合起来,以鼓励业主和林农参与造林。

  第三,产业发展求重点。结合我区林产业发展现状,今后一段时期,我区林产业重点要抓好这样几方面工作:一是抓好林下开发。利用现有林地资源,搞林下种养,发展循环经济,增加林地收益。尤其要抓好林下养鸡、养羊,种中药材、魔芋等喜阴植物,计划到2015年全区林下种养达5万亩以上;二是发展珍稀林木。充分利用近郊优势,规划在交通方便的地方大力发展桂花、银杏、香樟、桢楠、红椿、香椿等珍稀林木,服务城区绿化,发展生态旅游,争取到2015年全区发展到4万亩;三是抓好低效林改造。对全区现有的低效林全面进行清理,搞好规划,依托项目支持,制定低改奖励政策,有计划、分区域地对全区低效林进行改善,争取2020年完成全区7万亩低效林改造。

  以上汇报,如有不妥,请予指正!希望各位领导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林业的发展,我们将在你们的监督指导下,奋力开拓、创新措举,扎扎实实地走好每一步,为打造绿树成荫、环境优美的高坪作不懈的努力。

篇四:林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林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第一篇:林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林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林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是云南省林业重点县,全省66个天保工程县之一,近年来,县紧紧抓住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两大工程的实施,坚持“生态立县”战略和“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林业发展思路,不断解放思想、锐意改革、狠抓落实,林业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全县森林资源概况

  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州西北部,全县国土面积4997平方公里,共辖12个乡99个村民委126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万人。据二类资源调查统计,全县有林业用地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其中:集体林地面积万亩、国有林地面

  积万亩,森林覆盖率%,活立木总蓄积万立方米。全县共实施森林管护面积万亩,世行造林13万亩,退耕还林万亩,天保公益林建设43万亩。境内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林木有76科197种,药类650种,菌类17种。

  二、主要做法

  准确定位,理清发展思路。始终把兴林富民作为现代林业发展的根本宗旨,大力加强林业产业建设。为做大做强核桃、红豆杉等林业产业,县委政府出台了《关于发展核桃和红豆杉产业的实施意见》和《县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发展核桃和红豆杉产业的实施办法》,为加快全县林业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与省林业科学院等科研单位建立科技支撑协作关系,编制了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理清了林业产业的发展思路,找准了发展目标,为林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找准产业,加快基地建设。立足实

  际,经过多方论证,找准了林业产业发展的目标,明确了发展重

  点。一是大力发展红豆杉产业。与省林科院合作,在冲头林场云南红豆杉试验引种成功,并相继在全县范围内不同海拔培育种植,经省林科院专家认定:县是云南省人工种植红豆杉的最佳地域,长势良好,适宜推广种植。全县“十一五”期末,规划种植10万亩,现已建成人工种植红豆杉示范基地600亩,采穗圃基地200亩,种源库及苗圃50亩,示范推广种植3万余亩。二是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建成本地泡核桃基地2万亩,引种和建设美国山核桃采穗圃50亩,示范苗圃50亩,示范推广基地建设1000亩,同时,根据州委、州政府的要求,全县从今年起三年内将发展32万亩核桃,今年发展万亩,现已完成基地作业设计并报请州林业局评审。三是大力发展膏桐产业。引进云南神宇有限责任公司到开发膏桐项目,规划种植30万亩,现完成种植3万亩,今年计划完成种植10万亩,目前已完成

  基地作业设计。同时,根据全州木本油料基地建设座谈会精神,积极做好全县10万亩油茶基地建设前期工作。

  立足优势,发展休闲林业。仅仅抓住普者黑旅游景区的辐射带动,大力发展休闲林业,努力拓展林业发展空间,实现林业战略性转变。一是组建林果科技示范园。在普者黑景区组建了林果科技示范园,建成了中华圣桃基地145亩、雁嘴蜜桃基地37亩、大枣基地32亩、马桑基地27亩、油桃基地65亩、红枣基地28亩、杨梅基地15亩,成为了集休闲、娱乐、旅游、餐饮等为一体的林果科技示范基地。二是包装打造农业科技示范园。今年2月上海—文山农业示范园整体移交县林业局管理后,为做大做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县林业局引进云南六大茶山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组建了六山林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利用现有的条件,着力打造县高新技术良种繁育示范基地和休闲林业中心,通过引进新设备、消化新技术、转化新成果,将良种

  引进、选育、繁殖推广和综合试验相结合,加强种质资源的保护,进一步加强林业科技培训、林木良种繁育、试验示范、林木良种推广销售、林业科技信息、产业辐射等林业科技研究和推广经营。投资687万元完成了示范园的包装打造工作,共移植红豆杉大苗4000余株、秃杉大苗200株、玉兰大苗200株,育美国山核桃200万株、红豆杉

  32万株、秃杉万株。

  拓宽渠道,开发林下养殖。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森工企业解困寻求出路,结合我县自然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合理利用林地和林下资源,在不破坏森林植被的原则下,充分发挥森林的综合效益,走以林养林、以短养长的发展路子。在冲头林场、清水江局、五林场等发展冻精改良黄牛养殖480头,发展黑山羊品种改良550头,在冲头林场试验养殖梅花鹿60只,鸵鸟28只,在普者黑林果示范园引进了38头野猪,45头香猪,165只雁鹅,5只孔

  雀,为全县林业产业发展找到了一条新的发展路子。

  健全体系,种苗健康发展。全县已建成标准化示范苗圃4个,生产经营设施完备,技术力量充实,生产条件俱全,全县种苗花卉产业体系框架基本健全,年可出圃各类苗木万余株,除满足全县各类工程造林用苗和城市绿化用苗外,还可向外供给苗木。全县上半年完成育苗亩万株,其中:核桃万株,红豆杉400万株;西楠桦100万株,膏桐1000万株,秃杉660万株,旱冬瓜20万株,直杆桉87万株,黄莲木7万株。

  招商引资,带动产业发展。为推进林业产业快速发展,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改革林业经营方式,扩大林业对外开放,坚持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一是与汉德生物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组建县华杉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创办紫杉醇初级加工厂,年可加工红豆杉干枝叶600吨,可得初级产品5000公斤,销售收入1500万元。二是合理利用和开

  发我县乡土松树种资源,引进外资,成立万安松香加工厂,年可加工生产松香500吨,销售收入450万元。三是9月引进广西富亿木业有限公司,创办木材加工企业,主要加工生产纸吉板、拼板,年可实现销售收入600万元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我县林业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起步晚,基础薄弱,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总体上还处于“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的状况;林业产业结构尚未从观念、体制上突破木材生产为主的传

  统模式,林产加工业及休闲林业等二、三产业发展滞后,水平不高;林产资源精深加工及市场拓展环节薄弱,主要是产品开发创新能力差,技术装备水平低,以及市场体系建设滞后,缺乏超前性和开拓性,资源,产品及市场相互脱节;林业产业长期存在管理上条块分割,生产力要素配置不尽合理,低水平重复和无序竞争,难以形成产业发展合力;林产业的整体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不

  协调,加速林产业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四、下步工作思路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要成立林业产业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县林业产业建设的领导,要在林业局专设产业办,核定人员编制,做好林业产业的发展规划和组织实施工作,进一步加强技术指导。在思想上要有新突破,把林业作为一个大的产业来抓,借国家政策大势,明确发展战略,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农民新的致富门路。通过政策宣传,典型引导,利益驱动,健全机构,激发全民投入林业产业的积极性,走规模化经营的路子。同时,通过逐级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将任务落实到地块,落实到单位、到人。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建立健全主要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项目挂钩制度、督查反馈制度、奖惩制度,以制度约束和推动林产业的发展。加强宣传和调研,树立典型,带动面上工作开展。

  完善体系,加快发展。林业产业化

  建设要向规模开发、集约经营方向发展。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面向市场的经营管理机制,鼓励公司、企业结合林业工程的实施,建设原料基地,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国家、地方、公司、农户“多赢”的局面。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林果业发展目标,在项目规划上求突破,按大项目、大工程设计。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私营企业主从事林果业生产,逐步形成核桃、红豆杉、膏桐和油茶等为主体的林果业生产体系。同时,要以市场导向,生产大量优质,适销对路的产品。要积极开拓市场,主动出击,扩宽销售渠道,开展多形式的销售活动,努力提高我县林果产品的知名度。

  完善机制,增加投入。鼓励多元化资金投入,形成国家、集体、个人和合资、合作,股份制等多元经济投入林业产业化建设的格局,按照谁承包、谁购苗、谁栽种、谁培管、谁所有的“五谁”管理机制,调动各方面投入的积极性。

  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州林业产业化的建设项目投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

  依靠科技,提高质量。加大科技兴林的力度,重点在开展新品种引进繁育,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及标准化、无公害、绿色和有机森林食品示范基地建设上下功夫,抓好林果产业技术培训工作,积极开展内引外联不断开发升级新产品,创造我县自已的林产品新品牌、新名牌

  优化环境,抓好招商。积极发展木材加工业,尤其是精深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实现多次增值,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坚决避免低水平重复,做大做强现有加工企业,培育名牌产品和龙头企业。同时发展名特优新经济林、生态旅游及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等新兴产品产业,培育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

  第二篇:三台乡林业产业发展汇报材料

  突出特色

  增强产业

  大力促进林业发展

  -----XX乡林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XX乡地处XX县境西北部,乡政府驻地距县城72公里,国土面积455平方公里,辖8个村委会92个村民小组,海拔1600-3657米,年均气温14℃,霜期150天,年降雨量900-1200毫米。2008年末有2956户11993人,农业总产值6964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1021万元,财政总收入88万元,粮食总产量4526吨,人均纯收入1674元。有林地面积627000亩,其中国有林面积403993亩,退耕还林面积4900亩,森林覆盖率达92%。耕地12685亩,一、林业产业现状

  多年来,XX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保护、发展并重,以林为主,多种经营的指导思想,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正确认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加强生态保护建设和林业产业的发展。坚持“一靠人、二靠树”的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一保”(保护生态)

  “二改”(改善基础设施、改变盲目攀比)“三发展”(发展以核桃为主的林果业、以黑山羊养殖为主的畜牧业及“打工经济”)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以核桃为主的特色林产业。2008年末,全乡核桃种植面积达15.3万亩,核桃产量1875吨,产值达4441万元,人均核桃现金收入3720元;华山松规模连片种植面积1.2万亩,产量150吨,产值达250万元;树葱种植面1积5000亩,产量100吨,产值120万元,林产业总收入突破5000万元,林业人均现金收入达到4160元。林业产业已成为XX乡农民的“铁杆庄稼”、“绿色银行”和“养老保险”。通过林改,全乡确权到户2935户,确权林地总面积218107亩,其中商品林面积79166.4亩,生态公益林面积134787.6亩。制证、发证2214本,确权到户宗地数5384宗。

  二、主要做法及经验

  (一)立足乡情,选准发展路子是基础。多年来,几届乡党委、政府一直坚持既定的“一保二改三发展”工作思路,尤其是抓住核桃这一重点产业,举全乡之力,持续地抓好发展。随着林业产业发展政策的不断明确和完善,发展林业产业是构建富裕XX的重要基础条件的意识,已成为全乡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

  (二)加强领导,健全服务体系是保障。一是成立了核桃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全乡的核桃生产工作;二是把核桃生产工作作为乡村干部年终目标量化考核的主要内容,加强考核和奖惩。三是由乡林业站负责做好核桃发展的规划、技术指导、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并采取边指导培训、边总结经验的方法,编发核桃栽培、采收、烘烤等实用技术资料,总结出了良种选优、苗木培育、大树移栽、规范管理等核桃丰产技术,并在生产中大力推广应用;四是在种植管理中,按照“统一规划,分户经营;统一品种,分户种植;统一技术,分户指导”的原则,组织农户按全乡统一规划和要求种植。在广泛组织农户发展的同时,乡、村层层办样板基地,目前建立了核桃苗圃基地105亩,核桃采穗圃基地100亩,树葱种植基地250亩,中药材基地250亩,用典型示范来引导农户大规模发展,规模化种植,科学化

  管理。形成了全乡上下大力发展林业产业的良好氛围。

  (三)创新方法,抓好措施落实是动力。一是增数量。及时出台一系列核桃发展的优惠政策,鼓励农户改变传统观念,用好田好地发展核桃。另一方面是依托退耕还林工程,加大基地建设力度,规模连片发展。2006年以来,共完成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81片,11492.2亩,扩大了XX核桃、华山松和树葱种植面积,为培强壮大林业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加大苗圃基地建设力度,从2002年至今,全乡共育优质核桃苗70多万株,免费提供给群众优质华山松子8吨多,为全乡林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上质量。主要是全面实施集约化经营,大力推广核桃成熟采摘、科学烘烤等科技措施,提高核桃外观质量和内在品质。目前,全乡累计实施核桃集约化经营面积达70000亩,新建核桃配水池454个,解决了15000多亩核桃的用水需求,建盖核桃立式炉烤房2060座,通过普及立式烤房,核桃和华山松内在质量从传统方法的42%左右上升到85%,优质林产品产量逐步增加。三是树品牌,一方面做到成熟采摘、科学烘烤,统一产品质量标准,打造“大姚XX核桃”品牌。另一方面通过新闻媒体及其它广告途径加大对无公害森林蔬菜、树葱、中药材等生态林业宣传,为林产业营销创造良好的市场销售氛围;并成立了

  XX乡绿色食品发展协会,规范市场,促进产业流通;

  (四)培植典型,带动发展是核心。一是按照“典型引路,科技辐射,示范带动”的思路,突出村、组发展重点,创办核桃、华山松、树葱和商品林种植示范样板,通过努力,目前已形成XX石坎子核桃集约化经营样板1884亩;形成必期拉树葱规模连片种植示范样板250亩;形成过拉地华山松连片示范样板6000亩;形成博厚核桃套种示范样板4500多亩。二是培养种植(营销)大户。2007、2008连续两年共表彰了55户核桃收入(营销)大户,通过总结表彰,在全乡上下形成了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核桃收入上万元农户比比皆是。2008年,核桃收入在1至3万元的有1590户,占全乡总户数的54.2%;3至5万元的有320户,占全乡总户数的10.9%;5万元以上的有29户,占全乡总户数的1%。干河村委会172户人家,有165户核桃现金收入在

  1万元以上,其中:月拉黑小组开顺若、罗顺保两户每年核桃收入已经突破8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核桃收入大户。

  (五)结合林改,加快发展是途径。按照林权制度改革的目标,全乡各级各部门加大宣传,使广大林农从过去不愿管理,不敢发展,不愿意发展,发展了也不一定是自己的观念中转变过来,把林权制度改革与发展林产业,特别是核桃产业有机结合起来。由于集体林权制度使群众的山林产权明晰,无疑又是一次促进核桃产业发展的机遇,林改后群众不断加强对核桃产业发展的投入,不断加强对老树的管理和更新,加强对幼树集约化经营,特

  别是加大了新植发展的力度。2007年至今,全乡每年的新植核桃任务下达数均为10000亩,由于群众热情高涨,每年通过州、县检查验收的面积都超过了县乡下达任务数,从而让林权制度改革真正成为促进全乡核桃产业发展的推动力,使广大林农真正分享到林权制度改革成果。

  (六)加大招商,引进资金技术是关键。一是在产业发展中,乡党委、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招商引资激励政策措施,大力鼓励公司、单位、农户和个人等多种经济成份投入特色林产业基地建设,以大项目带动大产业。目前全乡共有1家企业投资60万元建设中药材基地,1家企业投资51万元建设树葱和中药材套种基地,2家种植大户参与核桃基地建设。二是积极深入调研,在推广现有林产业的基础上开发新项目,2009年新制定了核桃营销及初深加工建设、森林蔬菜生产加工、核桃低产低效林建设、优质核桃采穗圃基地建设等四个招商引资项目。三是依靠项目带动基础设施建设,过拉地村拉务小组2007年到2008年连续两年实施了商品林采伐工程收益370余万元,不但增加了林农的收入,而且拉务、塔么俄等四个小组借助商品林开发项目设备和收益资金,挖通了4条近20公里的村组公路。通过一系列招商引资项目的落实,有效地带动了全乡林业产业的发展。

  三、全乡林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林产业发展的潜力挖掘不够,在突出核桃发展的同时,其他林产业的发展不明显;

  二是各级对林产业发展的投入不足,林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相比明显滞后;

  三是群众未能充分利用各种鼓励林产业发展的政策;

  四是缺乏专业林业科技人才和技术员。

  四、今后林产业发展思路

  一是依据相关政策形成规范的林地流转管理制度;

  二是争取上级支持,组织专业服务队伍,通过培训,开展有偿服务;

  三是加强与保险行业的沟通,试行核桃自然灾害保险;在便民服务中心建立核桃市场价格和供求信息发布平台,定期发布信息,引导群众适时销售核桃;

  四是成立核桃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社。

  中共XX乡委员会XX乡人民政府

  2009年5月7日

  第三篇:林业产业发展讲话稿

  林业产业发展讲话稿

  近几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州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全州生态林果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生态林果产品、俄色茶和林下产品等加工业发展昂首起步;森林生态旅游发展初见成效,林业产业在全州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当前,林业产业发展已经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加快推进的重要时期。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林业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对于加快林业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一、分析当前我州林业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大致可以概括为“前景广、政策好、潜力大、困难多”。

  所谓前景广,首先,发展林业产业是丰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的需要。通过大力发展经济林种植,能够满足人们对生态林果的需要。通过大力发展林业加工业,能够满足人们对天然绿色林产品的需要。通过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能够满足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娱乐的需要。其次,发展林业产业是巩固林业生态建设成果的需要。发展林业产业能推动森林培育、经营和保护,带动森

  林资源增长。林业的经济功能的充分发挥,能够极大地带动和促进生态、社会、文化功能的发挥。再次,发展林业产业是林农致富的需要。2012年,我州结合林业“两大工程”建设,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核桃、花椒、雪域俄色茶、林下经济等一批林业产业助农增收成效明显,农民从林业上获得的收入达到760元,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所谓政策好,从国家层面看,为了发展林业产业建设,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刺激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对林业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提供了广阔舞台。特别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以来,农村生产力得到进一步释放,林农投资林业的热情持续高涨。从省级层面看,近年来,省政府就加快林业生态建设先后出台了专门的政策文件,把发展林业产业作为加快富民强省的重要举措,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

  所谓潜力大。一是资源潜力大,我州有丰富的物种资源和良好的光热条件,为林业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州林地总面积753.66万公顷,可利用沙地64.96万公顷,湿地88.8万公顷,活立木蓄积4.79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1.08%;有木本植物8000多种、陆生野生动物2400多种、野生植物3万多种,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甘孜州保护区总面积达410.76万公顷,占全州土地面积的近27%,占全省保护区总数的47%,拥有雄奇、险峻、原始、壮丽的自然生态景观,再加上大批保护区升级,保护区设施完善,进一步促进了甘孜藏族自治州作为康巴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心,生态、文化、休闲旅游业及关联产业的发展。二是市场潜力大,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由生存型的温饱消费向享受型、发展型的现代消费转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林业物质产品、生态产品和文化产品的需求日渐增大,居民更加重视对林产品的需求,尤其是对生态方面产品的需求,为林业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所谓困难多,一是重视不够。由于林业产业周期长,风

  2险大,比较效益低,林业产业还没有真正摆到应有位置,林业产业工作既无机构,又无人员,处于放任自流状态。二是投入不多。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并为此投入了巨额资金。但纳入国家重点工程的林业产业工程只有速丰林工程一项,且没有专项资金投

  入,而我州没有速丰林。三是基础不牢。产业基地是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但目前我州产业基地总量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随着林产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原材料供求矛盾将日益加剧。四是品质不高。产品附加值不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相对落后,知名品牌较少,企业经济效益普遍不高。五是规模不大。企业规模普遍不大,缺乏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大型林产加工企业。

  分析林业产业发展总的形势,可以说,机遇大于挑战,有利条件多于不利因素。我们从事林业产业工作的同志可以说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重道远。因此,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准确把握形势,敏锐把握机遇,采取有力措施,逐步改变林业产业发展散、小、弱的局面,走出一条具有舞阳特色的林业产业发展之路,实现从“林业大州”到“林业强州”的根本性转变。

  二、做好林业产业化工作的几点建议

  我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自然条件差异明显,林业资源和林业产业发展条件不一致。发展林业产业,不仅要依靠市场合理配置发展的资源,还要强化政府行为,把握好产业发展的方向。必须统筹考虑林业的生态地位、自然资源、气候条件、经济发展基础、产业发展历史等诸多因素,特别是

  必须始终把保护与发展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作为林业产业发展的首要前提来考虑。

  (一)优化结构,提升林业产业的整体水平。林业产业结构调整要按照专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的方向,调整优化第一产业、壮大提升第二产业、培育完善第三产业,加快形成以生态林果培育为基础,以精深加工为重点,以市场体系建设为依托的林业产业新格局。一要调整优化林业产业基地。要结合实际,突出区域特色。加强无公害生态林果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名、特、优、新生态林果树种;种苗基地要坚持开发优良乡土树种和引进外地新品种相结合,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增加科技含量,提升质量和档次。二要壮大提升林产品加工业。首先加快发展以生态林果产品、俄色茶和林下产品为重点的精深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实现林产品加工多次增值。依托我州绿色天然的资源优势,将生态林果加工、林下产品贮藏保鲜列加工业项目建设的重点,逐步培育林业产业加工龙头企业。三要大力培育高原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切实加强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利用博大精深的康巴文化和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大力开发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和森林生态旅游区,不断促进生态文化产业蓬勃向前发展。四要不断完善林产品的市场体系。围绕林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立和完善生态林果产品、林下产品等区域化林产品销售市场和销售中心,扩展林产品销售渠道。

  (二)突出重点,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和品牌产品。要在现有的林业企业中选择一些有发展潜力的骨干企业给予重点培养和扶持,使其尽快成为龙头企业。对一些市场销路好、发展潜力大的小型企业,通过联合、重组,逐步发展成为区域性龙头企业。引导分散的林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结,形成产业集群,按照行业的标准化要求组织生产。要立足资源优势,在林产品精细深加工、果品深加工等方面扩大对外开放力度,鼓励外商投资,发展一批新的龙头企业。打造品牌是培育龙头企业的切入点,实施品牌战略是提高我州林业产业发展一项重要措施。对已经国家权威部门认可的林产品,尽快注册商标,巩固和保护品牌。要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采用国家行业标准组织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对上级命名的名优经济林示范基地、种苗基地等要发挥优势,扩大生产规模,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对具有地方特色,消费者认可的林产品,要加大开发力度,推行标准化生产,培育无公害果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逐步形成新的品牌。

  (三)创新体制,增强林业产业发展的活力。要按照林业产业发展的重点,挖掘发展林业产业的资源,整合为开发项目,建立林业产业项目库,精心筛选一批项目对外招商,主动邀请金融部门、外商、有开发实力的单位和经营者对所选项目进行考察、论证,吸引外地客商来我州投资培育林果生产与加工基地。要通过多种形式招商引资、融资,发展林业

  产业。

  (四)落实政策,加大林业产业的扶持力度。我们将协调上级部门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加大对林业产业的扶持力度。国家、省下达我州的林业贴息贷款项目、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林业外资项目等投资主要用于林业产业的发展,并按规定落实好贴息和配套资金。二是加大

  财政支持。生态林果基地的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和优良种苗的开发推广等社会公益性建设投资列入财政预算。国家、省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结构调整和扶贫开发等财政支农资金,也将进一步加大对林业产业发展的投资比例。金融部门面向农民推行小额贷款,简化贷款手续。允许林业经营者以林木所有权、固定资产作抵押申请银行贷款。逐步建立和完善活立木流转机制,加速推进活立木流转。三是制定林业龙头企业的扶持优惠政策。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对纳入州级以上重点林业龙头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扶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有关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五)强化服务,为林业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我们要根据国家林业产业政策,扎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建立林业信息服务网络。设立专栏,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产、供、销、技术、人才、物资、政策等信息服务。二是逐步建立健全各类林产品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在政策宣传、技术推广、人员培训、信息交流、产品销售中的作用。三是指导林业行业协会完善内部章程和运行机制。加强行业自律,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促其健康发展。同时加强对林业产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全面提升林业产业的管理水平。四是切实加强对林业产业的宏观管理。成立专门的机构,明确专人负责林业产业的管理。加大对林业产业的支持力度,共同推进全州林业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同志们,加快发展林业产业是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意义重大,潜力巨大,任务艰巨,使命崇高。我们要以这次会议为新的起点,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州有关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服务,努力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步伐,为促进生态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第四篇:林业产业发展讲话稿

  林业产业的发展

  利用办

  一、临桂县林业产业发展概况

  2012年,我县围绕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优化林业产业结构这一主线,坚持一手抓生态建设,一手抓产业发展,全县林业发展得已大幅提升。据统计:2012年,全县林业产业总产值19.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8.9亿元,第二产业10.3亿元,第三产业2800万元。目前我县四个林业产业的情况:

  一、林产化工方面:全县木材加工厂有280家,有一个木材市场(红日木材市场)和一个竹产业加工园区(南边山竹产业园),比较大的木材加工厂:木衣架厂10家,胶合板厂15家,其余为锯材和家俱,如阳光木业有限公司始建于2003年,是我县目前最大的木材加工企业,共投资500多万元,生产的“象山牌”高级环保型胶合板、细木工板、指接板,在2009年桂林市林博会上获得金奖。林产化工有2家,其中五通1家,会仙1家。

  二、桂花苗木产业方面:到目前为止,我县桂花种植有7万多亩,其总产值达到6亿元,超过万亩桂花种植面积的乡镇有五通、两江、中庸等乡镇,形成了“国道321线、省道306线百里桂花长廊”,自然形成了五通桂花苗木集贸市场。

  三、林业旅游方面:在旅游黄金通道国道321线两侧的义江缘、蝴蝶谷等景点,还有会仙湿地公园都发展得不错,取得了良好的收益。

  四、野生动物利用方面:全县共发放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14家,品种有豪猪、野猪、竹鼠,现有两家养刺胸蛙申请市局审批。其中今年审批竹鼠驯养繁殖及经营利用有7家,这是我县林业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发展势头强劲,前景广阔。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县林业产业近年以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一是林产品品种单一,市场竞争力差,没有形成自己的优势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基本没有,过分依赖来料加工、来料订单加工,企业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走出去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二是绝大部分林产企业自我造血能力差,没有自己的原材料基地,受区域资源限制影响较大,同时也给企业自身提升

  规模和进行的技术改造产生顾虑。三是绝大部分林产企业自有资金规模较小,融资能力较差,对金融部门的政策调整影响较大,没有足够的承受空间和能力。

  三、可采取的措施

  针对我县林业产业发展存在的上述问题,一是应加大对原料基地建设的扶持力度;二是要认真做好全县林产企业更加合理化的规划布局,按现有资源现状和交通条件进行调整;三是鼓励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并在资金和技术方面给予帮助,提供资金组织出外学习先进技术和经验等方式,以促进我县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今后的可以发展方向

  一、桂花苗木产业方面:加强对桂花产业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制订和实施各项标准,规范行业秩序,加快桂花苗木市场的建设。围绕建设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示范园、品种园为一体的目标,重点建设国道321线“绿色花卉长廊”,可采取一次性规划,分实

  施的办法有序推进临桂桂花产业的发展。以桂花为媒,结合现有景区,大力发展桂花特色文化旅游。以桂花为主线,把开发桂花文化与临桂新区的绿色生态资源、历史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开发、统一规划,打造临桂桂花特色旅游路线。同时,发展一系列以桂花为主题的经济产业,引进培育一批桂花生产(桂花香料)加工龙头产业。以桂花为主题,开发壮大桂花酒、桂花茶和桂花食品、桂花用品、桂花饰品等。让游客来到临桂能够赏桂花、游桂花、品桂花、饮桂花,使前来临桂的各方来客真切感受临桂桂花的美丽姿态和多彩文化。通过桂花搭台,经贸唱戏,招商引资,推进区域经济发展,通过发展以桂花为主导的产业来辐射带动相关产业的开发。坚持标准化种植,走“科学化管理+低成本运作+高质量标准化体系+规模化运作+完善营销渠道”之路,努力提高桂花质量与档次。成立桂林临桂桂花苗木发展千亩产业园基地,发展和建设成为广西乃至全国最大的桂花等苗木花卉的交易平台。通过以奖代补、项目扶持、简化租地办证程序和行政审批零收费等手段,大力引进有经济实力、市场前景、技术实力的桂花企业能人,建设核心示范区,打造桂花苗木工厂,不断培育龙头

  企业,增强辐射带动效应。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实行土地入股和订单生产,带动和吸引农民参与产业发展。鼓励农户、种植大户积极与龙头企业对接,实现价格联盟,市场共享。围绕桂花产业,积极引导现有企业开展资本经营和资金重组,发展集生产基地、科研开发、加工生产、市场营销于一体的桂花企业集团。

  二、林产化工方面:做好加工园区的建设,建设产业集群,重点

  扶持龙头企业。比如以全县20多万亩毛竹林为依托,引进发展以毛竹作为原料进行精深加工的龙头企业进入。也可选择一些可大力发展的除杉、松外乡土树种,做好规划布局,在适宜乡镇给予重点发展,调整林业产业结构,避免发展树种单一,形成产业充分发挥优势,提高林地的集约化经营程度。

  三、林业旅游方面:通过国道321线临桂旅游黄金通道的作用,整合花卉、景点的相互联系,荟萃花木、花草、花果,云集花农、花商、花市,连贯义江缘、蝴蝶谷、十二滩漂流、莲花岛、红溪等旅游景点,形成一条绿意浓浓,果红花香,游人如织的风景线。通过会仙湿地公园的建设,发展相关产业,提升第三产业在林业产业中的比重,适机建设滩头森林公园。

  四、野生动物利用方面:利用现有的人工养殖资源,壮大发展,组建养殖合作社,合作社可常年聘请养殖专家担当技术顾问,组建了一支技术管理骨干队伍,制定了技术管理统一、饲料管理统一、销售管理统一的“三个统一”制度,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以及地头、现场交流的做法,举办专家讲座学习班,并针对不同季节、各种物候期开展技术讲座,提高养殖户的管理水平,做大做长产业,提升产品竟争力。

  第五篇:产业发展汇报

  拉萨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及邛崃旅游产业发展建议

  拉萨旅游业经过30年的发展,从一个新兴产业成长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目标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外汇收入提高就业比例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在拉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旅游系统按照“环

  境立市、文化兴市、产业强市、民生安市、法制稳市”的发展战略,以实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为契机,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扎实工作、在应对挑战中创先争优,在推进创新中破解难题,在抢抓机遇中加快发展,较好地完成了拉萨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拉萨旅游业发展现状

  旅游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强,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旅游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已初步形成了六要素相配套的较完整的产业体系,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旅游接待连续保持20%以上的增幅:2006年、2007年接待游客量分别达到170、274万人次,2008年受“3.14”事件、汶川大地震和世界金融海啸的严重影响,游客接待量下降至136万人次。为了尽快恢复旅游产业的复苏,拉萨党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旅游业逐步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2009年实现游客接待量达320万人次,到2011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14.43万

  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4.43%,实现旅游总收入51.1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36%,旅游收入占全市GDP比重24.41%,2012年拉萨累计接待国内外旅游者650.89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6.53%,实现旅游收入65.4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12%,超额完成了工作任务,2013年截至目前,2013年,截止目前,累计接待国内外旅游者43.6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47亿元。全年预计将实现旅游接待量780万人次,旅游收入82亿元,分别较2012年增长20%和25%。

  (一)宏观环境进一步改善

  近年来,拉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业,带领全市各县(区)和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精神,先后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拉萨旅游业发展的决定》等系列文件,把旅游业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并高规格成立了拉萨旅游产业发展协调委员会,督导各县(区)、各部门全力推动旅游工作。市委、市政府领导也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旅游产业发展资金也从2009年的400万增加

  到了2012年设立800万元,充分说明了市委、市政府对旅游工作的重视和关心。江苏、北京两省旅游局也多措并举助推拉萨旅游业发展,形成了以项目援助为重点、资金援助为保障、智力援助为根本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援藏工作格局。

  (二)旅游基础设施稳步提升

  以“吃、住、行、游、购、娱”为核心的旅游基础接待设施在拉萨已经具备一定规模。旅游服务中心项目基本完

  工,娘热、夺底等5个乡村旅游规划完成终审,11个旅游信息查询终端交付使用,累计完成建设投资2.2939亿元,铁路、公路和旅游景区(点)沿线可视范围内的景观改造工程全部完成,香格里拉大酒店、圣地天堂洲际大饭店、飞天国际大酒店等项目加快推进,积极配合中国西藏文化产业创意园区旅游配套服务设施项目建设工作,“十二五”期间,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累计投资8400万元,将有效推动全市旅游硬件服务设施的整体上档升级。目前,全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11家。AAAAA级1家(布达拉宫),AAAA级4家(大昭寺、罗布林卡、博物馆、娘热民俗风情园),AAA级1家(堆龙旭日牧区生态民俗园),AA级3家(仓姑寺、德仲温泉、思金拉措湖),A级2家(卓玛拉康、夺底乡维巴村)。共有星级宾馆、饭店及社会旅馆690家,民营企业占60%以上。星级宾馆、饭店共132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15家、三星级

  48家、二星级26家、一星级

  8家。星级家庭旅馆33家,其中金星22家、银星6家、铜星5家。社会旅馆558家。星级宾馆、饭店共客房24427间、床位45853张。

  (三)旅游管理体制进一步深化

  根据拉萨旅游产业的发展需求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创新和完善旅游工作协调机制的工作要求,在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上先行先试,从深化旅游景区管理机制建设着手,推行“三权分离”管理机制,起草了《拉萨旅游景区开发经营管理办法》和纳木措景区管理委员会、八廓街历史文化街区管理委员会组建方案,为逐步实现景区开发经营管理工作规范

  化奠定了基础。深化旅游诚信服务机制建设,建立旅游常态化联

  合执法工作机制,设立旅游团队“绿色通道”备案制度,在全市135个便民警务站和大昭寺设立272名旅游服务督导员,进一步提升了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深化行业管理机制建设,成立旅馆业协会、旅行社协会和旅游购物协会,实现行业监管自律化。

  (四)旅游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以诚信旅游建设工作为抓手,推动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诚信守法经营,引导游客理性消费,建立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2011年,首次召开了全市旅游质监工作会议,强化了市县两级旅游执法职能,采用以会代训的形式对基层旅游质监人员开展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基本构建了市县两级联动的旅游执法机制。建立诚信旅游服务监督机制,在拉萨135个便民警务站和大昭寺设立旅游服务督导员开展旅游指南和咨询服务工作,组织旅游、公安、卫生、工商、税务等部门开展旅游联合执法活动,截至目前,共查处违规导游46个,发现违规旅行社21家,发现非法拉客人员38名,与公安部门共同抓获倒卖布达拉宫门票人员22名,有效地规范了旅游市场秩序,营造了良好的旅游环境。据市场抽样调查显示,98.2%的游客对拉萨旅游环境和服务质量表示满意,73%的游客有意重游西藏。

  (五)旅游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积极参加由国家旅游局牵头举办的系列国际国内旅游展览会(交易会),并联合七地区在“珠三角”和“长三角”重要客源地开展冬游西藏巡回促销。第七届纳木措徒步大会

  反应强烈,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台等主流媒体聚焦拉萨、宣传拉萨、推介拉萨,纳木措徒步大会的品牌竞争力、影响力、吸引力持续增强。为全面提升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拉萨投资近400万元拍摄的“美丽家园〃幸福拉萨”宣传片继续开展冬季补拍工作,藏历新年、越冬候鸟和魅力冰湖等自然人文景观顺利完成拍摄。拉萨旅游局制定的《2013年拉萨旅游宣传促销计划》,明确了推动旅游与体育等服务业协调发展的任务,将举办纳木措徒步大会、户外高峰论坛、名人登山活动、摄影大赛四项活动。

  (六)民生项目进一步实施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和“民族团结月”活动,党员干部带头深入基层解决群众存在困难和问题,2012年,全年累计筹到扶贫款达80000元。按照“四业”办公室的安排部署,举办农牧民技能培训班,培训农牧民1140人。以全国旅游援藏工作座谈会在拉萨召开为契机,深化与北京、江苏的技能培训合作,组织维巴村“两委”班子成员和致富带头人共7人,前往北京市考察乡村旅游项目,邀请江苏省旅游学院教师赴拉萨开展技能培训,共培训乡村旅游管理人员40人。2012年,全市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带动就业达到12324人,创收1亿余元。

  (七)乡村旅游建设项目进一步发展

  进一步推进乡村旅游项目建设,2013年截至目前,热振唐古风甲玛标段已经开工。墨竹工卡县德仲温泉项目、堆龙德庆县邱桑温泉项目已完成初审,等待环评施工。思金拉措、直贡替寺景区项目已完成评审,等待资金开工。达普天文台

  项目、次角林沟集散广场建设项目等上级部门审批。2013年财政资金项目主要包括堆龙德庆县游客接待中心、当雄赛马场建设项目、曲水才纳乡民俗旅游村建设项目,目前正在等待自治区旅游局审批。以上13个项目的建设,将有效开发拉萨乡村旅游资源,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带动景区所在地的餐饮、娱乐休闲等服务业协调发展。

  在拉萨旅游业不断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分析拉萨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六大矛盾依然存在:“市场高速增长与可进入性受限的矛盾”、“旺季一票难求与淡季门可罗雀的矛盾”、“核心景区超载与市郊旅游滞后的矛盾”、“高国际认知度与低国际化水平的矛盾”、“转型升级需求与资金人才制约的矛盾”、“圣洁城市形象与混乱市场环境的矛盾”。如何解决好上述矛盾成为我市旅游工作的主要任务。

  二、邛崃旅游业发展建议

  (一)以旅游项目国际化为载体,推进硬件建设国际化

  1、加强旅游规划工作。开展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掌握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找准邛崃文化旅游资源的差异性和唯一性,准确定位。科学编制旅游开发专项规划,注重同相关规划的衔接,着力将旅游项

  目纳入国家、省、成都市重点项目中。加强对重点项目进展情况的动态管理,建立定期公布项目进度和退出制度。重视旅游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工作,为投资者和项目搭建交流平台。加大项目建设力度。认真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切实落实好以南丝路文化、文君文化、红色文化、邛酒文化、邛窑文化、以及邛羌文化为主的旅游项目策划、包装、打造,重点推进天台山、平乐、大同等景区

  开发建设,建设我市西部生态旅游经济发展功能区,抢抓机遇,化危为机,助推我市“丝路首城”建设步伐。

  2、创新产品开发,在产业融合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以及农业等产业的融合,切实加强文化与旅游的相互促进。重点做好农业旅游示范点创建工作,继续做好南丝路文化节、文君文化节,创新开展邛酒文化节、邛茶文化节等特色活动,促进一三产业的融合,提升整体形象,树立先进典型。同时,要进一步加大政府主导发展乡村旅游的力度,重点打造旅游示范乡(镇)村(居)的建设,以发展旅游带动相关产业。

  3、创新发展模式,在要素均衡发展上实现新突破。推动旅游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完善集散、咨询、引导、救援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做好邛崃市游客集散中心和天台山、平乐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工作,鼓励扶持特色旅游乡村建设,重点完善旅游景区点和旅游基础设施,着力提高城市旅游服务功能。以“文化+产品+盈利点”为开发思路,丰富旅游产品建设,积极打造“南丝路水上走廊”、世界名酒文化走廊、“天府新区水源工程输水干渠景观走廊”,推进旅游商品研发基地建设,积极打造夺底地方特色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和销售基地。要继续以培育五星(A)级、提升四星(A)级、壮大三星(A)级为抓手,特别是在星级乡村农家乐(酒店)的评定上要实现质的飞跃,不断增强邛崃旅游的吸引力。

  (二)以旅游营销国际化为窗口,推进整体旅游形象国际化

  加强形象宣传和产品推介。加强与央视等主流媒体的深

  度合作,积极利用网络媒体、分众传媒、大型旅行社门店等平台,加大邛崃旅游形象品牌宣传,积极争取在《中国旅游报》、《国家地

  理杂志》开办旅游专版,扩大宣传,提升知名度,进一步树立邛崃旅游整体形象。以节庆活动为载体,整合资源,营造氛围,举办特色鲜明、轰动效应强的节庆活动,推出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创新旅游营销机制,努力做活淡季市场,着力拉动旅游消费需求。积极宣传、策划、营销能代表邛崃特色的大型实景剧(如创作、拍摄以茶马古道,司马相如、卓文君为题材的舞台剧),使之成为国内旅游演艺的精品工程和邛崃旅游的新亮点。

  (三)以旅游管理国际化作为保障,推进旅游服务国际化

  以我国第一部《旅游法》颁布为契机,以提升服务质量和企业素质为重点,强化诚信建设工作,规划出台《邛崃旅游服务标准化实施细则》、《旅游企业服务质量基本标准实施细则》,加大旅游技能和管理型人才的培训和引进,全面提升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质量意识、标准意识和品牌意识。加强旅游行业管理。规范旅行社经营和旅饭店管理,开展联合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黑社”、“黑店”等不法行为,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建设诚信旅游管理平台和诚信企业信息库,推动诚信旅游建设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开展游客满意度调查,及时发布季度、半年和满意度调查报告,督促企业加强管理,改进服务,提升质量。

  1、创新培训机制,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加强旅游培训工作。加大“乡土旅游人才”的引导和培

  训工作,进一步完善旅游管理人才培训机制。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培养和引进旅游专业人才,建议建立邛崃旅游专家顾问团,借助“外脑”为邛崃游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重点转变服务理念,强化对旅游一线服务人员的服务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升服务人员整体素质。

  2、创新工作机制,在自身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大力整合土地、林地、景区景点、文化等资源要素,促进资源的转让和交易,进一步完善政府主管、企业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旅游产业开发模式,建立适应旅游功能区建设的管理模式,建立统一、协调的长效工作机制,把各项工作的执行落实到位。加强行风建设,落

  实行风建设工作责任制,完善旅游行政管理和行政监察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开展旅游行风明察暗访和旅游市场检查,充分发挥行风监督员职能和作用,切实解决好损害游客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

推荐访问:林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产业发展 情况汇报 林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