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公文范文 > 主题教育 > 简述山水林湖草沙系统治理的含义及作用(8篇)

简述山水林湖草沙系统治理的含义及作用(8篇)

时间:2023-05-04 14:25:09 浏览次数:

篇一:简述山水林湖草沙系统治理的含义及作用

  

  村庄协同规划研究综述

  摘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解决“三农”问题,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聚焦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总方针,用好用活自然资源政策,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当下,全国各地在推进协同规划过程中皆获得了一定成果,但也暴露了部分问题,这些都为村庄规划工作积累了经验,然而面对存在的问题,也需认真分析探讨,为推进协同规划工作助力。

  关键词:村庄协同规划

  引言

  在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乡差距和区域发展不均衡逐年加剧,乡村地区的产业模式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剧烈转变,现有建设引导和空间管控方式等方面问题频出,尤其在人口、土地、产业等资源要素配置中冲突不断,形成了建设乱和管控弱的局面。指导乡村发展和建设的规划大多是以居民点为主的“建设规划”,主要关注村庄的物质环境整治,且多套用城市规划的思路,并未形成多层次、有针对性的乡村规划体系,难以解决复杂的乡村问题。

  1协同规划含义

  “协同规划”的核心在于协同,“协同”一词来源于古希腊,但对于“协同”一词目前还没有十分统一且具体的解释。从内涵机制上将协同解释为“不同形式的、组织在一起共同工作以达成某项目标”。从过程内容角度将协同定义为包含了共同规范以及互惠原则,自主或半自主行动者通过正式或非正式方式就共同关注议题解决方案进行决策的互动过程。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在《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中还将协同一词解释为主动与被动的交互作用关系。在社会制度不同的背景下,简单引用模仿西方理论的协同规划难以适应中国社会需求,于是国内一些学者对协同规划的概念内涵进行了带有自我意识的解读。一些学者认为协同

  规划是以协同论及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协同平台使得规划过程中主体、价值、技术方法等实现相互协调优化的循环过程,通过邀请相关利益主体进入规划程序,共同体验并建立起共享关系,实现不同利益主体相互协作最终达成相同目标。协同规划是通过整合多个矛盾体,使得其内部组成要素之间形成协调状态,最终实现整体协调优于个体的过程。2021年发布的《城乡规划学名词》一书中则将“协同规划”解释为“多个利益相关者通过建立协调平台,不断实现要素的协调、优化与整合,从而确定目标的过程”。总结可知,协同规划中包含了多个不同的规划或参与者等参与主体,同时还具有共同或相似的规划预定目标,因此协同规划可以理解为多个利益主体通过一定的协调方法及途径共同实现相同或相似目标的过程。

  2村庄协同规划相关策略

  2.1以村庄规划统筹全域空间管制层级

  一是内容上明确全域国土空间用途。这一层级重点是在广域范围上的横向拓展,全面落实村庄规划全域全要素的覆盖。核心内容是对全域国土空间用途予以明确,并提出相关管控要求,主要包括:第一,充分衔接县、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落实“三条控制线”管控要素。第二,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优化居民点建设用地布局,明确村庄建设用地边界。第三,对接产业发展诉求,明确居民点之外产业发展所需建设用地空间,并作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明确其功能,对于产业空间尚不明确的村庄,应形成“指标+准入”的管控规则。第四,结合农业生产要求,对农业空间进一步优化完善,提出农业产业重点片区划分,指导开展耕地整治工作。第五,结合生态资源分布特征,提出生态修复与环境整治的相关要求,明确“山水林湖草沙”等各类自然资源要素的空间布局。第六,完善配套支撑体系,提出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要求,落实配套规模与点位布局。二是工作上落实规划实施抓手。村庄规划的横向拓展,使得规划实施操作面对的情景更加多维和复杂,对于建设用地以外的农业与生态空间,规划用途管控的落实需要更详尽的实施方案以及多部门协调机制。因此,应进一步强化与全域国土综合整治的充分对接,以全域国土综合整治作为村庄规划统筹全域空间管控目标实施的抓手。

  2.2重视人本内涵,调动村民积极性

  吸纳村民意见、提高村民参与度是落实村庄规划的重要途径。需要在尽可能多的流程细节中体现民主性,如在规划编制工作启动、基础资料收集与分析、问题研判、规划目标和规划内容制订、建设项目拟订和实施的过程中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使其参与村庄规划,落实规划细节,突出人本内涵。全民参与并不能完全满足所有村民的需求和意愿,需要规划技术人员掌握和取舍村民各类诉求,找准各方利益共同点,通过政府相关部门、村两委构建沟通桥梁,实现村庄规划公众参与。在调动村民积极性方面,工作人员也需积极引导村民做好前期的产业选择、产业定位和产业运行工作,不仅使村民参与村庄规划,还能使其真正感受到村庄规划所带来的效益。

  2.3加强调研核实,创新解决规划不落地的问题

  在村庄规划进程中,规划人员要做好前期调研工作,了解村庄内部人员实际流失情况,针对职能不衔接的实际问题探讨解决方案。前期的调研工作一定要细致深入,全面做好现场勘测,多与乡村居民沟通交流,扎实的基础工作是后续决策的重要依托。规划人员要收集各方面资料,包括风土人情、发展历史、民俗等,了解村庄中的主要经济产业及居民的收入来源。调研结束后,要形成相关文档,及时总结,并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此外,要针对村庄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进行系统化整理,提出解决方案。针对规划不落地的问题,需要根据村庄规划的诉求及目标加强调研,创新性地解决规划不落地的问题,找准问题的切入点,从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完善公益设施的角度入手,结合政策的指向,运用调研后的数据保障规划工作能够顺利实施,同时也要避免村庄用地的生态被破坏,着重通过土地的重新规划利用,提高村民的实际收入,立足于长远推进解决措施落实。此外,相关人员可通过开设综合服务平台,搭建更加顺畅的沟通渠道,以解决规划目标和实际脱节的问题。在沟通平台中可将村庄的相关设想展示出来,加强村庄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建设,广泛吸取社会建议,选取对村庄发展有益的部分进行重点性建设,作为关键性项目进行打造。综合平台的工作方式也可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村庄规划,参与村庄规划、探索、建设及运营一体化的过程,加强管理和规划的科学性。

  结语

  村庄协同规划作为协调村庄中各类规划、落实公众参与的有效途径,其作用在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的大背景下更为突出。在今后的村庄协同规划研究中,应该拓展研究广度和深度,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积极探讨村庄规划全流程协同的机制,结合数字技术来优化村庄规划横向协同、纵向协调的技术方法,同时探索更加便捷、高效、喜闻乐见的参与方法与途径,增强主体之间的协同。

  参考文献

  [1]王丰龙,陈倩敏,许艳艳,等.沟通式规划理论的简介,批判与借鉴[J].国际城市规划,2012,27(06):82-90.

  [2]阮并晶,张绍良,恽如伟,等.沟通式规划理论发展研究——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J].城市规划,2009,33(05):38-41+78.

  [3]董金柱.国外协作式规划的理论研究与规划实践[J].国外城市规划,2004(02):48-52.

  [4]丁剑秋,章小慧.民主立方理论下的乡村规划公众参与探索——以枣阳东郊村为例[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庆市人民政府.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8乡村规划),2019:9.

篇二:简述山水林湖草沙系统治理的含义及作用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村庄规划编制

  摘要:在我国进入21世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新时期的国土空间规划是全域管控、统筹兼顾、科学指导村庄未来发展建设的实用型村庄规划。本文通过分析村庄规划编制的发展历程,总结归纳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重点,结合陕西省靖边县东坑镇村庄规划的探索与实践,得出如下结论:新时期的村庄规划需要协调落实重要控制线,只有通过乡村振兴引导,才能有效编制一个能协同多方参与、共谋共建共管且能保障规划实施的实用型规划。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编制探索;规划实践

  引言

  在全面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如何在县域层面统筹空间要素资源,推进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融合发展;如何有效衔接总体规划的战略目标和管控内容,形成自上而下统一的管控要求和技术标准;如何识别乡村地区的规律和特殊性,形成有效的规划干预和引导,建立长效工作机制,都是全域性村庄规划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以靖边县县域村庄布局规划的编制工作为例,研究县域村庄布局规划的内涵和作用,从相关规划衔接、全域要素统筹、村庄分类引导、规划有效传导等方面探讨规划编制的思路和方法,与正在建立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衔接,以期为新时期的乡村规划编制提供借鉴。

  1规划原则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多规合一”村庄规划主要遵循以下四大原则。第一,生态保护优先,强化环境管控。规划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强化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各项规划工作都需坚持生态优先,为当地居民营造良好生态环境。第二,从全域统筹角度出发,突出“多规合一”内容。统筹安排村庄三类空间,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重点加强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第三,立足于当地历史文化与特色,保留村庄特色建筑与风貌,保护并传承独一无二的自然景观和风土

  人情。第四,以人为本,体现浓厚的人文关怀。尊重居民建设意见,维护村庄居民各项权益,落实其主体地位。

  2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村庄规划编制

  2.1村庄建设与管理

  村庄规划数据库的建设,客观上是对村庄发展空间要素与人文要素的记录与整合,其立足于多规合一的基础,各要素数据更为精密,通过精确性的提升增强了规划成果的实用性。在村庄规划数据库建设中,对各类用地、控制区等要素边界的校对与调整,关联土地权属划定、村庄住房建设等直接影响村民生活的事务,数据库建设成果能够有效协助及指引村庄建设与管理。同时规划数据库属性查询与调整快速,数据整合便捷,有利于村庄发展后续的跟进与内容的更新,是把握村庄发展特征、辅助针对性编制规划的重要工具。

  2.2以村庄规划统筹全域空间管制层级

  一是内容上明确全域国土空间用途。这一层级重点是在广域范围上的横向拓展,全面落实村庄规划全域全要素的覆盖。核心内容是对全域国土空间用途予以明确,并提出相关管控要求,主要包括:第一,充分衔接靖边县、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落实“三条控制线”管控要素。第二,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优化居民点建设用地布局,明确村庄建设用地边界。第三,对接产业发展诉求,明确居民点之外产业发展所需建设用地空间,并作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明确其功能,对于产业空间尚不明确的村庄,应形成“指标+准入”的管控规则。第四,结合农业生产要求,对农业空间进一步优化完善,提出农业产业重点片区划分,指导开展耕地整治工作。第五,结合生态资源分布特征,提出生态修复与环境整治的相关要求,明确“山水林湖草沙”等各类自然资源要素的空间布局。第六,完善配套支撑体系,提出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要求,落实配套规模与点位布局。二是工作上落实规划实施抓手。村庄规划的横向拓展,使得规划实施操作面对的情景更加多维和复杂,对于建设用地以外的农业与生态空间,规划用途管控的落实需要更详尽的实施方案以及多部门协调机制。因此,应

  进一步强化与全域国土综合整治的充分对接,以全域国土综合整治作为村庄规划统筹全域空间管控目标实施的抓手。

  2.3规划有效传导

  县域村庄规划作为上位战略规划和下位详细规划的衔接纽带,兼顾着战略引导和刚性管控双重作用。在规划的纵向传导中,县域村庄规划一方面落实国家级、省级乡村振兴规划的战略性内容和国土空间规划的底线管控性内容,另一方面编制下位村庄规划和详细规划的技术依据。按照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事权对应、分级管控”的要求,建构“县域—分区—乡镇—村庄”的乡村规划传导体系,以战略引导、指标约束、分类指引为传导主线,以县域村庄布局一张蓝图为基础,明确县域范围内农业农村空间的布局、定位、管控与指引,以及乡村工作机制,推进全域范围内乡村建设“一图、一指标、一标准、一机制”的层层有效落实,通过分区域、分类型、分层级的差异化规划指引,实现县级乡村规划在空间维度上落地实施、时间维度上有序安排。

  2.4落实合理产业空间规划,引导村庄产业发展

  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村庄规划应落实县级国土空间“双评价”,并以“三类空间”协调和“三产”融合发展作为产业空间规划和布局的主要指导,将第一产业作为发展核心,不断挖掘当地农业特色产业和历史文化,逐步完善第二、三产业协同发展产业链,从而促进村庄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于东坑村村庄而言,其产业发展策略为:首先,借助现有的养殖、蔬菜品牌等生产优势大力发展第一产业;其次,根据发展需求提高食品加工产业加工深度和精度,尤其是蔬菜加工产业,并对冷链物流进行完善,以此逐步提高生产规模化程度;最后,发展乡土文化体验等乡村旅游业,结合金鸡沙生态景观、牛玉琴党性教育基地促进当地第三产业发展,将旅游业作为当地经济支柱之一。

  2.5国土空间规划支撑

  村庄规划数据库,是对城镇外空间资源的精细化整理,自下而上对各级数据库边界校核的技术支撑。由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流动性与动态性,资源要素在大小尺度空间范围的特点不同,使得主流超载与否的二元化判别并不能很好地适用

  于“双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数据化分析工具支撑。当前,数据基础基于省、市级主体,其统筹资源要素配置等对象主要基于县级行政单元,难以满足“三区三线”的空间统筹所需精度,且评价数据难以降尺度分布到更精细的栅格单元中。需要村庄规划数据库等下级数据库的数据补充,完善精细栅格单元,为评价叠加的空间要素基础进行修正,对于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的基础要素整理具有重要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村庄规划强调“多规合一”和“实用性”是乡村发展实际需要,也是规划体系改革需要。在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时,应在整合村庄土地利用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等基础上统筹村庄发展目标、生态保护修复、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产业发展空间、村庄安全和防灾减灾,优化用地布局,整治人居环境,形成实用性的、村民看的懂、能真正指导落地实施的规划成果。

  参考文献

  [1]李永强.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如何做好村庄规划编制———以甘肃省渭源县为例[J].发展,2021,(6):71-74.

  [2]朱唐兵,唐玲,李心明,等.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特色保护类村庄规划研究———以芜湖县陶辛镇胡湾村村庄规划为例[J].安徽建筑,2021,28(5):11-12.

  [3]李升松.国土空间规划下村庄空间评价与优化策略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20:32-33.

篇三:简述山水林湖草沙系统治理的含义及作用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乌海市城市更新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乌海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1.11.16?

  【字

  号】乌海政办发〔2021〕28号

  【施行日期】2021.11.1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市管理

  正文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乌海市城市更新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

  《乌海市城市更新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21年11月16日

  乌海市城市更新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既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载体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点,又是顺应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夯实争创国家文明城市的有力措施。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指导意见》,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改善人居环境、补齐城市短板、提升城市品质、治理“城市病”为核心,统筹推进城市更新,努力打造内蒙古自治区西部以滨水宜居、生态园林、多元文化为特色的区域中心城市,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适、更美好。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推动成片连片更新,提升城市基础设施保障水平,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营造干净、宜居、特色、智慧的城市环境,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对城市发展的获得感和认同感。

  ——统筹规划,系统推进。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优化城市功能布局。科学规划、系统制定实施方案,分步推进城市治理、生态修复、功能修补、特色彰显等专项行动。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充分发挥政府统筹引导作用,建立以区为主、市区联动的城市更新行动工作机制,研究制定支持政策,强化统筹推进力度。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探索形成多渠道投资模式,引入社会资本,调动被改造产权人参与改造积极性。

  ——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结合城市发展战略,科学确定更新目标,合理制定更新方案,依托更新项目资源禀赋和地块周边特色,通过开发重建、整治修缮、历

  史文化保护等多种方式,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三、工作目标

  通过三年行动(2022年—2024年),实现我市城市更新,进一步完善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2023年底,全市各区城市均形成更新示范片区,并逐步扩大片区范围或集中连片实施城市更新。到2024年底,城市更新行动取得重要进展,城市更新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初步形成,城镇体系不断完善,城市结构、功能、布局逐步调整优化,城市开发建设方式加快转变,城市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城市病”和城市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四、重点工作

  (一)建设宜居宜业城市

  1.完善空间布局。推动以乌海湖为核心的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城乡统筹、产城融合、组团发展原则,围绕产业、城市双转型需要,优化区域功能布局,统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加快形成互联互通、分工合作、管理协同的基础设施体系。构建“一主两副、多区协同”城市空间体系,将书法文化融入城市建设,彰显城市特色。将城市风貌塑造与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相结合,围绕道路、水系、绿化开展城市更新设计,着力打造“近悦远来”精品城市。科学规划设置开发强度、城市功能定位和形态,高标准推进滨河二期建设。推进城区、农区、矿区有机融合,以县域为单元带动城乡发展,有重点地发展特色城镇。

  2.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按照共建共治共享和基础类应改尽改、完善类能改多改、提升类积极推进的要求,充分尊重群众需求和意愿,科学编制老旧小区改造规划和年度改造计划,采取“一区一策”的原则,合理确定改造内容,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力争到2024年底,将我市2005年前建成剩余未改造的186个

  老旧小区,297.49万平方米全部改造完毕。其中,2022年计划改造老旧小区59个,67.25万平方米;2023年计划改造老旧小区60个,117.71万平方米;2024年计划改造老旧小区67个,112.53万平方米。通过财政奖补方式,建设一批老旧小区提升类改造示范项目,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节水改造、适老化和无障碍设施改造力度,提升居民宜居水平。

  3.推进老旧房屋改造。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原则,科学谋划,采取新建、改建(扩建、翻建)、“微改造”等多种方式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因地制宜调整完善棚改货币化安置政策。创新体制机制,探索政府与企业合作新模式,以市场化运作、“留改拆”并举思路推进剩余棚户区改造任务。计划利用三年时间改造棚户区平房8239套,其中2022年改造2790套,2023年改造2819套,2024年改造2630套。

  4.加强住房保障。按照国家提出的“十四五”期间重点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的总体要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坚持供需匹配的原则,有效利用企事业单位闲置土地、产业园配套建设用地等,科学合理规划,因地制宜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满足新就业的新市民、青年人的基本住房需求。

  5.完善提升公路交通体系。畅通市域交通体系,加快推进乌海周边及宁夏沿黄城市群等区域快速公路网络建设,推动乌海及周边地区的公路衔接和交通一体化发展,持续推进省道S37线乌海段至宁东段等项目建设。推进矿区、园区道路破损修补、翻修和新建改建工程,实施道路两侧全封闭。完善市政路网结构,推动市政道路提标改造,完善滨河二期路网建设,实施滨河新区二期北部连接通道、滨河新区西片区路网建设等项目;围绕完善各小区、商圈周边配套市政道路,提高道路通行效率,打通车站北路、冬青街、团结路等断头路,畅通城市道路“微循环”。推进农村公路高品质发展,加强农村公路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改造、乡村旅游路、资源

  路、产业路、农村联网路建设,有效提高农村公路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城乡互联互通。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优化城市公共交通网络,扩大城区公交线路覆盖范围。科学规划建设城市停车设施,加大有条件的道路两侧及公共场所停车位施划力度,鼓励新建公共建筑和大型居民小区配建智能停车场,缓解人流密集区停车难问题。大力发展绿色交通体系,推广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交通工具,在公共停车场、居民小区停车场和主要交通沿线,规划建设加气站、加氢站、充电桩等公用基础设施。

  6.优化社区服务。开展完整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打造完整社区建设,补充社区管理和服务缺口。打造若干一刻钟生活圈,积极推进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包括改造或建设小区及其周边社区的便民服务设施、养老服务设施、教育设施、社区服务卫生、便民市场、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将居住社区建设成为满足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需求的完整单元,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依托智慧城市建设,以5G、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支撑,推进小区智能门禁、车辆识别、视频监控、设施设备维护等基础智能设施建设或改造,提升小区数字化、智慧化水平,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开展养老、托幼、家政等延伸服务,探索“物业服务+生活服务”模式。持续扩大物业管理覆盖面,推进老旧小区、零散楼院等住宅引进物业管理。深入实施农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稳步有序推进农区“厕所革命”、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持续推进村庄清洁行动,不断提升村容村貌。

  7.实施生态修复和功能完善。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和人口密度,统筹推进山水林湖草沙系统治理,促进全域生态好转、功能完善。修复河湖水系和湿地等水体,统筹区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和城市建设,保护和恢复城市及周边水空间,拓展雨洪调蓄空间。因地制宜开展国土绿化行动,适度合理增加建成区总体绿量。健全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全面推进四合木保护

  区、龙游湾国家湿地公园的保护和恢复工作。最大限度激活城市低效资源,采用多元化的运作方式,对既有城市空间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和深度开发。

  (二)打造绿色低碳城市

  1.推动园林绿化建设。巩固扩大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加强城市公园体系和绿道、慢行系统建设,构建绿色生态网络,建成以乌海湖为核心的环湖绿道景观系统,以沿库、沿路、沿山和沿河防护林为主线的生态绿化带,以公园、植物园及街头绿地等园林景观为重点的公共绿地。合理规划建设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对现有公园进行改造更新,提档升级。提高城市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实施“300米见绿,500米见园”行动,利用城市闲置土地、边角地建设口袋公园,增加街旁绿地,积极为群众提供更舒适、更方便、更优质的休息场所,不断提升城市整体景观品质。城市园林绿化选用适合本地气候特征的节水耐旱性植被,降低种植养护成本。

  2.构建绿色建筑体系。加强新建建筑能效提升,推进被动式超低能耗、近零能耗、零碳建筑发展。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扩大绿色建筑标准执行范围,2022年起,我市城镇规划区范围内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发展高星级绿色建筑,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民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条例》要求对国家机关办公建筑、保障性住房和政府投资的学校、医院、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等公益性建筑,以及单体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的居住小区,城市新建区、绿色生态城区的民用建筑按照一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鼓励其他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高星级绿色建筑。持续推进既有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鼓励使用利用建筑垃圾、煤矸石、粉煤灰、炉渣、尾矿等固体废物为原料生产新型墙体材料和其他建筑材料,加强绿色建材推广应用。提升可再生能源应用比重,在满足我市电网规划的基础上,重点推动分散式光伏系统在房屋建筑、停车场、路灯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应用,减少常规能源使用。

  3.加快实施清洁供暖。坚持能源安全保障与清洁发展并重,有序推进实施“煤改气”“煤改电”、利用新能源等分散式清洁取暖改造,加快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棚户区改造、城郊结合部及农区改造工作,逐步提高清洁取暖率。大力推广热电联产、工业余热和大型区域锅炉等集中供暖方式,积极推进中长距离供热。加快供热热源整合优化和热网联网运行,形成多热源联合供热环网。力争2024年年底前建成区清洁供暖率达到98%,农区清洁供暖率达到60%。

  4.规范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推动出台生活垃圾分类地方性法规、规章,健全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完善分类标准,发布指导目录,探索制定与分类结果相挂钩的激励机制。规范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健全分类收集设施,提高垃圾回收和资源化利用效率。完善分类转运设施,推进生活垃圾综合处理体系工程建设,推动蓝益环保发电项目投产运行,提升终端处理能力,探索建立生活垃圾收储运一体化体系。

  (三)构建安全韧性城市

  1.加强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进一步规范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工作程序,加大消防设计审查验收机构和队伍建设力度。强化消防设计审查、施工、检测、验收等环节监管,加强隐患排查。深入开展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遗留项目问题集中整治专项行动,逐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积极探索符合我市实际的整治工作方法、措施以及能复制、易推广的工作体系机制,避免解决旧账又增新问题。

  2.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完善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推进机制,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和要求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发挥典型示范项目引领作用,与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老旧小区改造、排水防涝、园林绿化等工作协同推进。城市新区建设以目标为导向,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老城区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城市棚户区、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等,实施雨污分流及海绵化改造工程,对道路、停车场和广场进行透水性改造。新建道路推广使用透水铺装和透水路面,增强道路对雨水的消纳功能。

  3.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将节水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实现优水优用、循环循序利用,积极落实城市节水各项基础管理制度,推进城镇节水改造,打造深度节水型城市。进一步完善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与改造,提升再生水回用率。城市生态景观、工业生产、城市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和建筑施工等优先使用再生水;加快普及生活节水器具,推进学校、医院、宾馆、餐饮、洗浴等重点行业节水技术改造,新建公共设施必须安装使用节水器具。探索完善居民阶梯水价制度,充分发挥阶梯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促进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4.提升城市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提高热源供热能力,加大老旧供热管网改造力度,扩大集中供热范围。加强城镇燃气管网设施建设和管理,持续推进老旧燃气管网改造和储气调峰设施建设,增强城市燃气调峰、应急能力。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和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推动供水管网改造提升,加快净水厂项目建设进程,进一步提升供水水质,保证居民安全用水。升级改造城镇现状排水防涝泵站,重点提高低洼地区和下穿式立体交叉道路等城区内涝高风险区域的排水能力。提高污水管网收集率,建设完备的污水收集与处理系统,健全污水接入服务和管理制度。整合供电、电信和广播电视等网络布局。

  5.维护城市公共安全。提高城市综合防灾和安全设施建设配置标准,健全城市抗震、道路交通、应对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体系,完善城市生命通道系统。加强防洪防涝设施建设,实现防洪防涝安全的目标。加强城市防灾避难场所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处置突发事件和危机管理能力。建立完善城市安全监管责任制,合理布局城市居住生活区、综合服务区、商业商务区、绿地休闲区,强化重大危险源监控,消除重大事故隐患。

  (四)创建智慧活力城市

  1.推进城市信息平台建设。按照自治区住建厅要求建设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探索推动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与“城市大脑”平台融合,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其他行业领域中广泛应用,实现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探索城市信息模型在城市体检、城市安全、智能建造、智慧市政、智慧社区、智慧养老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政务服务、公共卫生、智慧交通等领域的深化平台应用。

  2.开展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结合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全面掌握市政基础设施现状底数,建立完善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满足设施规划建设、运行服务、应急防灾等工作要求,并与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深度融合,实现设施信息的共建共享。建立市政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实现管网信息化、账册化管理。

  3.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以大力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为载体,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形成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以新型建筑工业化带动建筑业全面转型升级,培育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开展装配式建筑示范,推进保障性住房、办公楼、医院、学校、科技馆、体育馆、文化服务场馆等各类民用建筑优先选用装配式建筑,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到2024年,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达到自治区目标要求。推广建筑全装修,按照一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的新建住宅应进行全装修,实现成品房交易。推进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绿色建筑的融合发展,鼓励BIM技术在新型建筑工业化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集成应用,提升建筑行业竞争力。

  (五)塑造人文特色城市

  1.加强历史文化保护。详实梳理地域文化特色和城市脉络肌理,切实做好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建立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着力解决历史文化遗产屡遭破坏、拆除等突出问题,统筹保护、利用、传承,坚持系统完整保护,既要保护单体建筑,也要保护街巷街区、城镇格

  局,还要保护好历史地段、自然景观、人文环境。新建乌海市博物馆,推进岩画遗址博物馆开放运营、乌海第一党支部红色纪念馆和明长城烽火台博物馆建设,加大对内蒙古第一通用机械厂遗址保护利用。做好乌海青少年创意园(原市硅铁厂)、乌海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原乌海黄河化工厂)两处历史建筑修缮保护工作。

  2.加强风貌特色管控。按照“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突出建筑使用功能,严控异型建筑,防止片面追求建筑外观形象。全面加强城市设计,优化提升建筑设计标准,强化设计责任追究,严把建筑设计审批关,杜绝贪大、媚洋、求怪等乱象。

  3.开展旧城区沿街建筑外立面改造。按照整治与提升相结合,特色与统一相结合,立面与一体相结合的思路,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动员社会力量,有序推进旧城区沿街建筑外立面改造,打造若干特色街区,培育夜间经济、网红经济,进一步提升城市颜值和城市品位。

  五、工作措施

  (一)全面开展城市体检。通过城市体检评估,找出短板弱项。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出地区功能优化、公共设施完善、城市品质提升、历史风貌保护、城市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完善的目标和建议。

  (二)科学编制实施方案。各区人民政府组织制定本地区城市更新实施方案,按年度制定更新计划,合理划定更新片区。统筹考虑片区功能完整性、系统性和项目可实施性,编制更新片区项目建设方案,不同片区应实施差别化城市更新策略。

  (三)开展实施效果评估。按照城市更新实施方案,开展实施效果评估,全面总结实施成效,实事求是查找问题,制定持续推进措施。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让人民群众评判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成效。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乌海市城市更新行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

  室设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办公室主任由刘昌慧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由张哲恒同志兼任,办公室负责统筹推进城市更新三年行动工作,并对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责任分工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上级和本级政府部署的工作任务进行监督考核。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自然资源局、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交通运输局、能源局、民政局、公用事业发展中心各抽调1名专职工作人员组成工作专班,抽调人员要熟悉相关业务并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工作认真负责,抽调人员的工资、人事关系保持不变,抽调期间不参与原单位的具体工作。各区要参照成立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切实开展好城市更新工作。

  (二)压实工作责任。各区政府、各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城市更新工作的重要性,做到明责知责,守责尽责。各区要切实承担主体责任,主要领导作为城市更新第一责任人,将城市更新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推动相关工作取得实效。各有关部门单位要配合、督促、指导各区开展城市更新工作,做好日常调度,有效总结经验,切实凝聚工作合力,确保城市更新工作高质量推进。

  (三)强化政策保障。创新立项、土地、规划、审批等配套制度,形成与大规模存量提质改造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和政策体系。加大城市更新项目用地保障力度,优化新增建设用地供应结构,盘活利用现有城镇存量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城市更新项目,根据需要依法调整用地性质和用途。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五减三最”为抓手,提高城市更新相关项目审批效率。

  (四)加大资金支持。积极争取中央补助资金,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城市更新项目投入,市区两级财政每年各投入不少于5000万元用于城市更新。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城市更新提供可持续的融资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更新项目建设。

  (五)完善考核机制。加强对各责任部门城市更新工作的督查考核,建立健全考核指标体系,明确年度工作目标,定期实施调度,建立“红黑榜”制度,对落实

  不力、工作不到位的要及时通报,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全面落实到位。

  (六)做好宣传引导。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城市更新政策和成效。强化舆论引导,及时报道先进经验,宣传城市更新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获得感。积极拓展人民群众参与渠道,共同营造良好的城市更新社会氛围。

  附件:乌海市城市更新行动工作领导小组

  附件

  乌海市城市更新行动工作领导小组

  为统筹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工作,切实加强责任领导,进一步强化工作落实,成立乌海市城市更新行动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杨

  进

  市委副书记、代市长

  副组长:贾庆东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郭轶杰

  市政府副市长

  成

  员:史利君

  市政府秘书长、办公室主任

  胡长伟

  市政府副秘书长

  崔洪波

  海勃湾区委副书记、代区长

  刘

  虎

  乌达区委副书记、代区长

  刘

  兵

  海南区委副书记、代区长

  齐耀锋

  市政府办公室四级调研员

  高

  博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刘云兵

  市教育局局长

  张瑞斌

  市科学技术局局长

  张永强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

  王灿发

  市公安局副局长

  郭振莲

  市民政局局长

  张建华

  市司法局局长

  赵孔章

  市财政局局长

  杨雪峰

  李文慧

  刘昌慧

  赵

  根

  李和平

  乔天峰

  刘德翠

  宋玥霞

  任继华

  朱树生

  许

  滨

  邵

  炜

  樊

  力

  李业勋

  李俊杰

  马惠恩

  钱建国

  李爱通

  杨忠库市自然资源局局长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

  市交通运输局局长

  市水务局局长

  市农牧局局长

  市商务局局长

  市文体旅游广电局局长

  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

  市应急管理局局长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

  市能源局局长

  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局长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局长

  市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

  市地震局局长

  市大数据中心主任

  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主任

  市公用事业发展中心主任

  今后,除市领导外,其他人员如有变动,由领导小组自行调整,市政府办公室不再另行发文。

篇四:简述山水林湖草沙系统治理的含义及作用

  

  116·理论研究·文章编号:1673-887X(2020)11-0116-02祁连山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治理与管护史平廉(民乐县童子坝河水利管理处,甘肃摘要民乐734500)依据“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共同生命体”的理念,开展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以及综合治理等工作十分重要。因为人类活动干预、环境保护投入有限、全球气候变暖、传统发展理念影响等因素导致祁连山生态退化。文章就祁连山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治理与管护展开研究。关键词祁连山;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治理与管护F205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673-887X.2020.11.054中图分类号ShiPinglian(TongzibaRiverWaterConservancyManagementOfficeofMinleCounty,Minle734500,Gansu,China)Accordingtotheconceptof"mountains,rivers,forests,fields,lakesandgrassesareacommonlife",itisveryimportanttocarryouttheworkofoverallprotection,systemrestorationandcomprehensivemanagementofecosystem.Thispaperstudiestheecologicalprotection,restorationandmanagementofQilianMountains,rivers,forests,fieldsandlakes.Thispaperstudiestheecologicalprotection,restorationandmanagementofQilianshanMountains,rivers,forests,fieldsandlakes.QilianshanMountain,“mountains,rivers,forests,fieldsandlakes”,ecologicalprotection,restorationandmanagementandprotection祁连山生态系统对于西部地区生态安全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受粗放利用、资源开发过度、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水源涵养功能变弱、冰川消融量不断增加、雪线退缩日益加重等,严重影响了山水林湖草生态系统的稳定,给该地的经济社会绿色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围绕该地区生态环境方面的研究不断增加,这也为生态修复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然而在生态系统保护以及修复方面的研究还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系统性、整体性及综合性等方面,希望本研究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多个自然保护区。2祁连山生态退化现象和成因第一,长时间大规模采矿和探矿,导致保护区局部受到破坏,出现地表塌陷、水土流失以及植被破坏等情况,生态空间受到挤占,景观破碎化问题严重。第二,植被退化不断加重,生物多样性减少。这是因为人类对各种自然资源的过度、无序利用导致的。第三,冰川消融量不断变多,雪线不断上升,使得冰川萎缩,限制了水源涵养的功能。这与人为活动干扰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有很大关系[1]。第四,在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各环节中,因为没有全面考虑生态流量,对于水电资源的开发程度较强,使得下游河段水流减少,甚至是断流,河道生态基流保证率不高。第五,随着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和旅游业的发展,河流的自净与纳污功能逐渐减弱。1祁连山情况概述祁连山在蒙新、青藏与黄土高原的分界线以及交汇区,横跨甘肃、青海两地,南北宽约300km,东西长约1000km;地貌有沟谷、山地以及盆地,以山地为主;海拔在4000~6000km;该地区河流众多,主要是冰川融水补给;土壤类型多样。祁连山特殊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主要涵盖9种主要的类型,分别是农田、森林、雪山、冰川、草原、寒漠、荒漠、水域和冻原,历史上的祁连山生态环境很好,但是由于高寒以及大陆性荒漠气候影响,导致其生态系统变弱,自然恢复力也受到了影响。祁连山是西北地区重要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中的关键部分,与青海南部的“三江源区”一起构成“中华水塔”。因此,国家和甘肃省委、省政府对于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十分重视,先后建立3祁连山典型生态保护与修复策略祁连山综合考虑自然生态各方面要素,落实“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整体”的理念,以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中心,、实施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若生态退化问题严重,就需要运用工程措施进行治理以及恢复;若生态退化程度较轻或是没有,就要立足于管理层面采取保护的措施;若在二者间,就要运用生物措施。3.1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策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是治山以及修山的重要渠道,其中的重要内容就是地貌重塑,治理策略主要有:采坑回填、修筑排水渠护堤、植被恢复、井口封堵、平整压实渣堆等。3.2水生态保护和修复策略收稿日期2020-10-13作者简介史平廉(1969-),男,工程师,研究方向:祁连山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治理与管护。调查保护区内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情况,依据结果进行

篇五:简述山水林湖草沙系统治理的含义及作用

  

  土地整治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摘要:目前,我国土地网络资源在利用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大城市的快速发展、农业用地总量和质量的降低、土地生态系统功能的降低等一系列问题,不科学的开发、设计和利用导致物种多样性和环境景观的破坏。要有效解决各种问题,需要以土地整治工程为抓手,进行土地综合整治和开发设计,将未利用的土地转为可利用的土地或对已利用的土地进行有效利用。土地综合整治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国土资源系统软件中的体现,是紧紧守住耕地保护红线、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工程项目。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必须符合生态环境安全和自来水门槛,科学合理的土地综合整治和开发设计,提高土地开发利用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匹配水平,既能提高种植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作物总产量,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抵御洪水的能力。对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美丽家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土地整治;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土地整治工程是由人们申请土地的过程引起的,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这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对改善土地利用范围、提高土地生产主力军、满足有机化学生物承载力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近年来,随着土地修复工程行业科学研究和技术的发展,绿色发展理念已成为土地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使土地整治从一个以农业土地整治为主的体系转变为一个注重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灵活性的专业社会治理体系。

  1土地整治工程研究进展

  针对传统土地改良项目缺乏科学思想探索的现状,根据实践探索,总结了土地工程项目的基础理论、技术和工程实践的研究成果,充分研究了研究与土地开发的联系,并探讨了土地身心健康对生态文明建设、人类住区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最初的创新能力给出了“土地工程项目”的定义,土地工程项目的核心基础是土壤有机化学的重建。鉴于目前农地复垦项目的单一设计,重点放在

  田地的“大”和“平”上,而较少关注土壤的有机化学结构、基本微生物营养成分和土壤的身心健康等关键要素;结合目前的土地和土地储备项目,该项目更注重地面部分的拆除,对土体的健康和承载力的科学研究很少,通过应用土壤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对土体材料和结构进行了许多研究和实践,以重建土体。对于未使用、效率低、环境污染、破坏等不良特性的土体的改良和处理,通常采用廉价且亲和的新材料,构建有利于有机化学生物生存的物理空间,并将特性较差的土壤重建为能够支持点生物生存和繁殖的良好土层。这一基本理论为中国土地工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奠定了理论基础。土壤有机化学基础理论重构并形成了以土地生态环境安全为主要目标的基础研究管理体系,并基于土地利用的差异,从土壤结构的不同物质层面科学研究了土地绿色生态的关键问题。土壤有机化学基础理论的提出,重构了以“地”为核心的传统土地治理机制,改变了以“人-地-绿-生态”为核心土地治理机制,全面协调人地绿色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2土地整治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措施

  2.1因地制宜

  根据农民的不同情况,选择适合农民生活的具体建房方式和规范,或根据发展趋势类型、整改具体条件、城市社区类型分类实施。城镇规划和基本建设的城区旧村改造完全融入精细化发展趋势,既可以统一基础建设的集中整治,也可以操纵联排别墅式住宅。在总体规划外村庄建房过程中,我们将根据村庄的具体情况,共同建设双层公寓楼或联排别墅。有效管理每一栋房屋,并整合相邻村庄。对历史村落进行充分维护,对农村自建房屋的外观设计进行装饰,并完成房屋翻新和保护。

  2.2指导加强监督检查管理

  深入了解农民实际需求,统一设计,为农村自建房建设提供总图,确保房屋安全、环保性能和可用性,简化农民建房审批程序。对建筑工匠进行培训,颁发职业资格证书。整个过程控制着农民建房的整个过程。在房屋建筑审查阶段,应

  持续审查和批准项目图纸和工匠资质。根据项目图纸,农民集体住房也可以进行项目建设。村集体有权检查房子的质量。

  2.3创新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机制

  在乡村全面振兴的背景下,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要取得成效,必须转变旧观念,从源头上改变现阶段粗放式发展模式,建立相对健全的研发规章制度,确保土地综合整治相关工作规范化。首先,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要与相关人员的绩效评估和职务晋升紧密结合,推动政府部门将土地综合整治提升到战略相对高度,积极科学地研究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和方案,并定期保持相关工作的实施,以重点解决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中的不足。其次,吸收项目区域的人员参与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方法。

  推进土地综合整治相关人民群众工作的基层民主实践,正确引导人民群众努力向上级明确提出土地整治意见建议,发挥自身监督作用,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农村人居环境。第三,教育引导社会投资,探索新的建设方法。四是实行群众自主选择、自主建设、自主筹资、自主管理的“四自”方式,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最后,我们应履行维护和管理义务,为新项目创建有效的施工后维护和管理系统,并完成与土地综合整治相关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根据《农村全面振兴条例》,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内容不仅限于土地整治项目整治,关键是要完善土地整治项目的整治,提升农村本质,为文明乡风创建保驾护航。建立高效可行的管理模式,不仅可以确保乡村全面振兴的全面实施。它还可以促进农村时代的进步,完成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4拓宽资金融合的渠道

  实施农村全面振兴必须以解决资产问题为重点,资金分配不足是决定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只会从多维度的角度处理资金分配问题,确保资产的有效使用,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首先,扩大资本配置和整合方式。为了确保资金的充足分配,项目资金可以在社会层面申请,并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土地综合整治相关工作的政策支持,将更多政府部门的公共财政收入预算向农村倾斜,为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提供有力的经

  济保障。作为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核心,村集体在资金筹措阶段也必须发挥主动性,合理安排村集体收入资产,强化资金保障比例,加强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引导,促进群众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适当投资资金。此外,地方政府应充分利用社会能源的有效性,在与农业商业银行和农牧业金融机构合作的基础上,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筹集更多资产,创造全方位筹集资金的局面。其次,应将资金用于合理规划和分配,并确保资产使用过程的透明度,以防止村集体的信用受到影响,并对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村集体应加强财政整合和监管,根据工作进展合理安排融资资金,充分利用财政资金的价值和实际效果。由于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涉及的具体内容和新项目非常广泛,因此应注意处理农民和群众在使用资产过程中最重要和最紧迫的问题,这不仅可以增强农村人民对村集体的信任,也引导广大群众投身于新的土地综合整治工程。

  结论

  土地整治是促进粮食在“土地”中储存、保障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乡村振兴大局的有效途径。在土地整治中后期的总体规划、设计方案、建设和监督中,坚持节能、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治理和空间优化的基本原则,在符合生态环境安全和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适时科学规范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完成山水林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综合开发和共享发展,具有环境效益经济社会效益,促进农业生产共享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和饲草三元种植结构,对做好生态环境保护、新型城镇化建设、保障我国粮食生产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韩霁昌.生态文明是土地整治的终极目标[J].中国土地,2012(04):46-47.

  [2]袁勇,王成清.对土地综合整治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抓手的思考[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3(02):37-39.

  [3]庄少勤,史家明,管韬萍,等.以土地综合整治助推新型城镇化发展-谈上海市土地整治工作的定位与战略思考[J].2013(06):7-11.

篇六:简述山水林湖草沙系统治理的含义及作用

  

  关于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思考

  摘要: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顺应国家规划体系改革要求,以实现“多规合一”为目标,既是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中的核心环节,也是建立健全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基本依据,与我国资源开发和保护工作的重要成果密切相关。对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关键节点、规划质量、规划的可实施性进行积极探索和思考,是对县级区域开发、保护、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国家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进程意义重大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思考

  引言

  近年来,自然资源部通过推进实施自然资源调查、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矿产资源“三查”以及数字国土工程、金土工程、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等工作,积累了海量覆盖全国、实时更新的空间数据,并依托项目建设了一批支撑自然资源部门审批、监管的信息系统和服务于政府和社会的信息共享平台。与此同时,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建设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提供了技术基础。自然资源部门通过建设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可以挖掘国土空间数据资源潜力,为政府进行数据管理提供支撑、为规划提供保障、为监管提供证据,提高政府管理决策水平。

  1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方法及流程

  1)调查分析。这是一个全面调查、将数据“去粗取精”的过程。规划编制单位根据规划区域自然地理、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尽可能收集各种有关规划区域发展建设方面的资料。主要包括:以“三调”成果数据为基础,形成统一的工作底数;利用大数据信息手段分析获取的各类数据,推测出未来规划期内,规划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变化,预测分析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明确规划目标和任务等。2)拟定专题。“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是多目标、多任务的规划,必须细化落实国家发展规划提出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要求,统筹

  布局农业、生态、城镇等功能空间,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在此基础上,根据需要开展现状分析、空间布局、土地利用、产业布局、城镇发展、空间发展战略、乡村振兴、区域协调、生态保护修复及人口、用地、交通、水利等经济社会发展预测专题工作。3)编制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包括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和规划用地布局、结构、用途管制要求等内容,在充分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基础上编制规划方案。方案主要包括规划报告、规划图纸、有关表格及基于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一张图”等。规划报告即规划说明书,通常由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各种相关专项规划等三部分组成。总体规划是详细规划的依据、相关专项规划的基础,相关专项规划须相互协同,并与详细规划衔接。三者在规划编制序列上,须横向、双向传导,同步推进。同时,规划编制必须遵循“开门编规划”的原则,提高规划编制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广开言路、问计于民。

  2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思考

  2.1国土空间规划设计观念要符合科学发展观

  在国土空间规划执行过程中,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要具有科学规划的理念,借鉴西方国家空间规划实施经验,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保护生态环境,支持公益事业,从源头上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2.2由单一转向多元

  缘于国土空间调查监测、规划编制、用途管制及生态修复所展现出的技术表象,长期以来,我国国土空间治理被简化为纯粹的工程技术工作,而对其本身兼具的公共政策、资产资本、人文社会等其他价值属性关照不足。可喜的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土空间治理已然超越技术工具角色,逐渐成为彰显多元价值、统筹多元目的的复杂治理活动。总体来看,早在主体功能区战略时期,我国就开始尝试建立兼顾空间区划与发展导向功能的治理措施;后在统一规划体系改革中,则从更为宏观的层面强调厘清社会发展型规划与空间管制型规划之间的衔接关系;而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过程中,更是特别要求发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中的战略引领和刚性管控作用。有别于行政机关主导的控制与管理,治理强调多方主体的协调、共同参与的机制以及多元利益的实现。国土空间治理

  主体的多元化,旨在改变传统国土空间管理中全能政府之设定,在明确国土空间治理框架下政府主导地位的同时,强调对市场、社会的培育与扶持,促进国土空间治理的领导主体、协同主体以及参与主体间的良性互动。如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过程中要求规划编制的上下结合与社会协同,即在进行“由上而下”管控之同时,体现“由下而上”的公众参与和诉求表达。

  2.3以村庄规划统筹全域空间管制层级

  一是内容上明确全域国土空间用途。这一层级重点是在广域范围上的横向拓展,全面落实村庄规划全域全要素的覆盖。核心内容是对全域国土空间用途予以明确,并提出相关管控要求,主要包括:第一,充分衔接县、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落实“三条控制线”管控要素。第二,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优化居民点建设用地布局,明确村庄建设用地边界。第三,对接产业发展诉求,明确居民点之外产业发展所需建设用地空间,并作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明确其功能,对于产业空间尚不明确的村庄,应形成“指标+准入”的管控规则。第四,结合农业生产要求,对农业空间进一步优化完善,提出农业产业重点片区划分,指导开展耕地整治工作。第五,结合生态资源分布特征,提出生态修复与环境整治的相关要求,明确“山水林湖草沙”等各类自然资源要素的空间布局。第六,完善配套支撑体系,提出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要求,落实配套规模与点位布局。二是工作上落实规划实施抓手。村庄规划的横向拓展,使得规划实施操作面对的情景更加多维和复杂,对于建设用地以外的农业与生态空间,规划用途管控的落实需要更详尽的实施方案以及多部门协调机制。因此,应进一步强化与全域国土综合整治的充分对接,以全域国土综合整治作为村庄规划统筹全域空间管控目标实施的抓手。

  2.4协调整治,因地施策

  针对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中经常出现的空间管理不协调、整治重点不统一等问题,在实践中,相关部门必须要统筹协调国家利益和地方利益,结合县城、乡镇地区的实际发展规划情况因地施策。县级相关部门不仅需要了解国家战略方向,紧紧把握趋势,着眼于统筹全要素资源,而且要明确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目标和要求,结合实际进行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因此,相关部门在进行国土空

  间规划编制工作中要有重点地对生态系统保护展开部署,从优化整体结构出发,细化编制路径。通过平衡县级地方发展指标和国家总体发展指标的相互制衡和相互协调关系,来实现国家总体布局和地方的协调统一发展,不断优化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

  结语

  国土空间规划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建立城乡统筹和以人为本的空间规划体系,早日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国土空间规划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乡村建设的好坏,反过来,乡村建设的完整性也间接影响着乡村空间规划的实施。制定国土空间规划可以为乡村产业结构升级奠定基础,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国土利用率。科学合理的国土空间规划和布局,可以增加村民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城乡交流沟通,缩小城乡差距,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更好的发展思路,让中国乡村更有活力、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曲山杉.新时期的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J].住宅与房地产,2020(26):110-111.

  [2]陈铭.新时代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几点思考[J].浙江国土资源,2019(1):32-34.

  [3]戴明.新时代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31):17.

篇七:简述山水林湖草沙系统治理的含义及作用

  

  2023年咨询工程师之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练习题(一)及答案

  单选题(共30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

  A.四个全面

  B.四位一体

  C.五位一体

  D.五个全面

  【答案】C

  2、根据《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到(),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

  A.2020年

  B.2035年

  C.2050年

  D.本世纪中叶

  【答案】D

  3、建立现代化教师教育体系,坚持把()作为基础工作。

  A.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B.教师队伍建设

  C.拓宽学历教育渠道

  D.完善师德师风建设

  【答案】B

  4、就失业类型而言,因劳动者找到适合自己偏好和技能的工作需要一定时间而引起的失业属于()。

  A.结构性失业

  B.摩擦性失业

  C.需求不足型失业

  D.非自愿失业

  【答案】B

  5、关于国土空间规划的说法中,没体现国土空间规划科学性的是()。

  A.国土空间规划应自上而下组织编制

  B.国土空间规划应坚持生态优先

  C.国土空间规划应坚持山水林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

  D.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应发挥不同领域专家的作用

  【答案】A

  6、在我国依法依规对银行业机构及其业务范围实现准入管理的是()。

  A.银保监会

  B.银行业协会

  C.银行业交易商协会

  D.中国人民银行

  【答案】A

  7、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关于改善企业投资项目管理的说法,正确的是()。(新教材已删除)

  A.实行核准制的项目,保留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节能评估作为前置条件

  B.核准制项目实行串联核准

  C.实行备案制的项目,备案机关不得设置任何前置条件

  D.探索建立多评合一、分头评审的新模式

  【答案】C

  8、主体功能区空间管制的规划重点是合理控制()的增长速度、比重和分布。

  A.建设用地

  B.人口

  C.生态产品

  D.经济

  【答案】A

  9、按照产业发展的顺序,一般以()为先。

  A.主导产业

  B.支柱产业

  C.瓶颈产业

  D.幼稚产业

  【答案】C

  1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货币供应量分为三个层次,其中()在货币供应量中流动性最强。

  A.M0B.M1C.M2D.M3【答案】A

  11、下列属于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内容的是()。

  A.提升县城和重点镇基础设施水平

  B.加快拓展特大镇功能

  C.培育发展一批中小城市

  D.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答案】D

  12、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方针是()A.自主创新、全面跟进、确立优势、支撑发展

  B.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C.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并重,努力实现产业化

  D.自主创新为主、引进吸收为辅

  【答案】B

  13、根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方针是()。

  A.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B.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

  C.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

  D.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答案】A

  14、下列关于各类主体功能区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主体功能相同

  B.开发方式相同

  C.国家支持重点相同

  D.各类主体功能区,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答案】D

  15、下列企业、组织中,不适用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的是()A.个人独资企业

  B.有限责任公司

  C.股份有限公司

  D.事业单位

  【答案】A

  16、目前构成我国中央政府财政收入最大来源的税种是()。

  A.增值税

  B.营业税

  C.关税

  D.所得税

  【答案】A

  17、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0岁,大学二年级学生,因为情绪问题,心情一直不好前来咨询。

  A.鼓励与重复技术

  B.具体化技术

  C.情感表达技术

  D.封闭式提问

  【答案】B

  18、一般说来,新发明、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投资,属于()。

  A.自发投资

  B.引致投资

  C.固定资产投资

  D.有形投资

  【答案】A

  19、根据乘数-加速原理,导致经济周期出现的关键因素是()。

  A.消费

  B.投资

  C.国际贸易

  D.国际资本流动

  【答案】B

  20、关于SDS量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包括()。

  A.评定焦虑症状

  B.属于他评量表

  C.评定抑郁症状

  D.属于自评量表

  【答案】C

  21、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着力解决()就业矛盾。

  A.摩擦性

  B.周期性

  C.自愿性

  D.结构性

  【答案】D

  22、下列措施中,属于养老保障政策的是()。(新教材已删除)

  A.企业年金制度

  B.失业保险制度

  C.大病统筹制度

  D.最低工资制度

  【答案】A

  23、关于重点生态功能区开发政策的说法,正确的是()。

  A.禁止工业化开发

  B.鼓励高强度的城镇化开发

  C.鼓励大规模的农业产业化开发

  D.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

  【答案】D

  24、下列场所中,属于我国商品期货交易所的是()。

  A.大宗商品进行期货交易的场所

  B.组织和监督证券交易的场所

  C.制定证券交易所的业务规则的场所

  D.承销发行、自营买卖证券的场所

  【答案】A

  25、人权即人的基本权利,不包括人的()。

  A.生存权

  B.自由权

  C.尊重权

  D.发展权

  【答案】C

  26、在固定汇率制度且资本具有流动性的情况下,显

  著限制。

  A.税收

  B.财政政策

  C.转移支付

  D.货币政策

  【答案】D有效性将受到资本流动的()

  27、加强政策沟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

  A.重要保障

  B.重点内容

  C.重要支撑

  D.社会根基

  【答案】A

  28、在总需求构成中,()是最具决定性的变量,其增减对国民经济状况关系甚大。

  A.固定资产投资

  B.存货投资

  C.有形投资

  D.无形投资

  【答案】A

  29、下列不完全竞争市场类型的市场效率高低排序顺序正确的是()。

  A.垄断市场>寡头市场>垄断竞争市场

  B.垄断市场<寡头市场<垄断竞争市场

  C.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

  D.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

  【答案】B

  30、在加快城市群建设中,要推进城市群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构建核心城市()通勤圈。

  A.30分钟

  B.60分钟

  C.90分钟

  D.120分钟

  【答案】B

  多选题(共20题)

  1、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现代预算制度,建立全面()的预算制度。

  A.规范透明

  B.标准科学

  C.约束有力

  D.财力协调

  E.区域均衡

  【答案】ABC

  2、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系统完整,下列各项属于“八个坚持”的是()

  A.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B.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C.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

  D.坚持人民健康状况为主导

  E.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答案】ABC

  3、下列关于国民生产总值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B.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三次产业的增加值之和

  C.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结果

  D.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

  E.指国内生产总值扣除折旧后的余额

  【答案】AD

  4、根据国家规定,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应重点考虑的内容包括()A.宏观经济运行及结构调整情况

  B.规划实施的合法性和可控性

  C.政府职能履行程度

  D.规划对发展环境的适应程度

  E.对重大问题的解决程度

  【答案】ACD

  5、党的十九大围绕实现

  党

  “两个一百年

  两

  ”奋斗目标,对()等作出战略部署。

  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文化建设

  D.社会建设

  E.军事建设

  【答案】ABCD

  6、组织运行的全部问题,如组织运行的()等都属于组织理论的研究对象。

  A.环境

  B.目标、结构

  C.技术、规模

  D.权力

  E.沟通

  【答案】ABCD

  7、在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中,生态空间包括的内容有()。

  A.维持自然地貌特征,改善陆海生态系统、流域水系网络的系统性、整体性和连通性

  B.确定生态保护与修复重点区域

  C.明确种植业、畜牧业、养殖业等农产品主产区

  D.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为珍稀动植物保留栖息地和迁徙廊道

  E.合理预留基础设施廊道

  【答案】ABD

  8、企业实施组织结构变革时。为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事先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给员工增加福利津贴

  B.让员工参与组织变革的调查、诊断和计划

  C.大力推行与组织变革相适应的人员培训计划

  D.大胆起用年富力强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

  【答案】A

  9、宏观经济学旨在研究一个经济体的总体运行表现,包括()。

  A.整个国家的水平

  B.整个国家的产出

  C.整个国家的周期

  D.整个国家的价格

  E.整个国家的就业

  【答案】BD

  10、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

  A.提升传统消费

  B.培育新型消费

  C.适当增加公共消费

  D.适当增加个人消费

  E.提倡绿色消费

  【答案】ABC

  11、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人民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主要包括()。

  A.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

  B.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

  C.实施外汇管理,监督管理银行间外汇市场

  D.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

  E.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提供贷款

  【答案】ABCD

  12、在薪酬调查中,与薪酬政策有关的信息包括()。

  A.新毕业学生的起薪点

  B.薪酬水平地区差异的控制

  C.员工异地调配时的薪酬处理

  D.被调查企业在加薪时的百分比

  E.公司的加班与工作轮班方面的政策

  【答案】ABCD

  13、按照供给物质形态,总供给可分为()。

  A.产品供给

  B.消费品供给

  C.服务供给

  D.投资品供给

  E.国内供给

  【答案】AC

  14、2018年,提出脱贫攻坚的方式有()。

  A.完善社会救助

  B.发展生产脱贫一批

  C.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D.生态补偿脱贫一批

  E.发展教育脱贫一批

  【答案】BD

  15、在完成了岗级划分之后,对生产性岗位统一列等时,不宜采用的方法是()。

  A.倒推比较法

  B.基本点数换算法

  C.经验判断法

  D.交叉岗位换算法

  【答案】A

  16、下列关于国民生产总值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B.指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

  C.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D.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

  E.等于国内生产总值扣除折旧

  【答案】CD

  17、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特征有()。

  A.战略性

  B.约束性

  C.协调性

  D.操作性

  E.综合性

  【答案】ABC

  18、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构建()三大红线,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A.生态功能保障基线

  B.环境质量安全底线

  C.自然资源利用上线

  D.城镇开发边界

  E.生态保护红线

  【答案】ABC

  19、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不断增强我国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治理领域的()。

  A.议题设置能力

  B.统筹协调能力

  C.规则制定能力

  D.舆论宣传能力

  E.效果引领能力

  【答案】ABCD

  20、国家确定的“十二五”时期主要宏观经济目标包括()A.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B.城镇新增就业5000万人

  C.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D.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E.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

  【答案】CD

篇八:简述山水林湖草沙系统治理的含义及作用

  

  研究探索做好体检评估科学助力城市治理现代化——以郑州市2020年度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为例城市体检评估工作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重大部署,加快建立“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国土空间规划体检评估制度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提升城市空间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为精准识别空间治理中的问题和短板,评估和总结城市现状发展特征,反思现状城市发展的痛点和难点,郑州市以行业标准为依据,以城市治理现代化、城市管理精细化为最终目标,以科学精准的数据研判助推人民城市建设,开展城市体检评估工作,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提供支撑。城市体检评估工作情况构建全面评估指标体系。郑州市城市体检评估根据《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规程》要求,形成了“制定方案—搭建框架—收集资料—分析评价—编制报告—汇交成果”的工作流程。根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上年度体检中发现问题、年度规划实施的问题和短板、重点难点和新的发展要求,郑州市制定了2020年度体检评估工作方案,明确了总体要求、主要任务、进度计划、责任分工、组织保障等内容。构建了六个维度的一级指标、23项二级指标和118项三级指标的城市体检评估指标体系。另外,为落实自然资源部提出的应对城市安全韧性的规划要求,结合郑州地方特色及最新韧性城市要求,在满足行业标准的基础上,新增16项特色指标。搭建多元评估数据库。在各职能22□王璐常盈盈轩敏收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体检评估规范,夯实了数据基础,初步形成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和年度变更调查、自然资源专项调查、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遥感影像等现状空间数据为基础,用地审批、土地供应、执法督察等管理数据和相关统计调查数据、各部门专项调查数据为支撑,联通手机信令数据、POI等数据为辅助的基础数据库,最终,填报数据110项,填报率达到93.22%。此次评估在技术上采用定量为主、定性为辅,以“十三五”期间连续数据反映变化趋势,对于缺乏连续数据的指标以剖析数据结构、展现空间分布、横向对比其他城市等手段,深度挖掘指标本身及其背后的特征与原因。城市体检评估工作成果郑州市2020年度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工作按照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原则,坚持目标导向,对照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对比“十三五”目标完成情况和“十四五”的发展目标,科学评估规划实施成效。坚持问题导向,着力发现城市在国土生态安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民生保障、实施时序、政策配套等方面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坚持结果导向,从规模、结构、布局、质量、效率、时序等多维度查找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安全发展方面。生态保护红线已基本划定,生态红线内城乡建设用地面积较上年度减少37.23%,生态修复治理的力度逐渐加大;历史文化保护分级分类制度初步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较好成效,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形势严峻;水环境得到改善,但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居高不下,跨流域调水依赖度较高;城市安全韧性及综合防灾应对能力有待加强。创新方面。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仍处于较低水平,投入产出效率低,高等级人才培养环境薄弱,科技创新活力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协调方面。郑州人口及城镇化水平发展符合目标预期,在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方面取得良好效果;农村居民点用地效率需进一步提高;城乡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覆盖能力逐步提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逐渐缩小,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较高。绿色方面。市域生态环境大格局基本形成,以矿山治理和水土流失为代表的生态修复工作稳步推进,但林地、草地面积有逐年减少趋势;城区内增绿补绿成效显著,空间品质持续提升;绿色生产能力逐年提高,居民低碳出行等绿色生活方式深入人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逐年缓慢增加,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开放方面。以高铁、航空为代表的城市网络联通快速提升,定期国内外通航城市数量持续增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铁路、航空客运量以及来郑旅游人数均有不同程度减少,但机场货邮吞吐量、中欧班列数量仍保持增长态势,在使领馆数、国际会议、展览、体育赛事举办方面仍存在短板,城市国际知名度与影响力亟待提升。.com.cn.AllRightsReserved.

  共享方面。年新增就业岗位基本稳定,通勤时间有减少趋势;城区森林覆盖率较高,医疗卫生服务、基础教育等设施相对较好,但社区文化活动设施、标准化菜市场、绿地广场、社区养老设施的设施基础较为薄弱,有待进一步加强。集群发展、新兴产业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建立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强化人才的引进与培育。挖掘城市特色,塑造城市形象,增强城市文化身份认同;凝练城市精神,增强城市归属感,在应对“7?20”特大暴雨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感人温馨的城市精神应渗透于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去,在空间形象中得到强化和升华,进一步增强城市居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以人为本,补充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短板。聚焦民生和保障,加大公共设施供给力度,建立层级完善的公共服务网络体系,构筑15分钟社区生活圈;针对老城区开发强度大的问题,应适度控施优先考虑原则,鼓励腾挪用地优先用于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加大老城公园绿地、文化服务设施、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配给;在新区建设中,贯彻职住平衡理念,优化生活、生产用地配置,建立混合有序的空间布局。健全城市防灾安全体系,增强城市综合抗灾能力。构建“流域+城市”韧性防洪排涝体系,以“四水同治”水左右岸的流域层面共抓防洪。在城市建设上,从排水管网、内涝防治、超标应急三个层面,统筹衔接排水、防涝标准,采取蓄排并举、城河共治、多措并举策略,构建多维度韧性防洪排涝系统;健全应急救援体系、提升生命线工程应急保障能力。从应急管理平台和应急指挥场所为中心到供水、供电、油气通信、交通等生命线应急保障系统,全面推进灾害隐患排查治理,提升基础设施抗灾能力;开展郑州市综合防灾专项规划工作,系统分析重大危险源、灾害风险、用地安全性和应急能力,确定主要灾害类型及其空间分布,划示灾害风险区。明确防洪(潮)、抗震、消防、人防、防疫等各类重大防灾设施标准、布局要求与防灾减灾规划对策和措施,适度提高生命线工程的冗余度。(作者单位: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文塑城,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生态系统建设项目为引领,从上下游、做好城市体检评估工作的建议严守底线,提高资源要素整合能力。坚持底线控制,科学编制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山田水林湖草沙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区域统筹、综合治理;制定年度森林生态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森林建设方向,重点向西部山区、严格控制类耕地、废弃厂矿、未利用林地进行布局;全面落实耕地保护战略,提高节水惜水,积极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加大高校、科研院所研发能力,加速产学研一体化进程,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快培育新业态新引擎,打造新兴技术产业集群,逐步形成创新驱动、粮食安全的资源支撑能力;开源节流、制老城新增居住用地,建立公共服务设创新引领,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com.cn.AllRightsReserved.23

推荐访问:简述山水林湖草沙系统治理的含义及作用 简述 山水 治理

猜你喜欢